[1] 沙焱,李智民.苯所致白血病机制研究进展[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3,31(3):122-125. [2] 李兆辉,邢军.以苯所致白血病的诊断探讨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3,22(3):350-351. [3] 黎丽春,耿继武,张灶钦,等.广州市某聚碳酸酯薄膜项目职业病危害调查[J].职业与健康,2022,38(5):586-589. [4] 温武略,蔡有守,郭彩霞,等.凤岗镇2016—2018年接触苯作业人员血常规检测结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6):66-67. [5] 谢晓华,冯鸿义,张捷.2019年江阴市重点职业病监测项目苯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情况[J].职业与健康,2020,36(22):3145-3147. [6] 顾林玲,柏亚罗.极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农药新品种的应用与开发[J].现代农药,2018,17(2):1-7. [7] 刘忠译. 二苯甲酮系列产品的合成及应用[J].精细化工中间体,2002,32(2):7-8. [8] 孙丽. 新嘧啶类和二苯甲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9] 胡世杰,郑倩玲.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与防治对策探讨[J].中国职业医学,2012,39(3):209-212. [10] 袁媛,何仟,王丹,等.2004—2021年我国急性职业中毒报告事件特征分析[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3,41(1):37-42. [11] 胡世杰,金佳纯,江嘉欣,等.2006—2010年广东省职业中毒特点分析与防治探讨[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3):22-24,28. [12] 余达林,沈凌汛,刘克俭,等.丁酮作业的劳动卫生调查及卫生标准建议[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22(6):344-346. [13] 王建,林莺,胡玉琴,等.温州市苯作业人员血常规结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6-28. [14] 陈会祥,黄德寅,薄亚莉,等.化学物质经皮职业暴露评估模型的对比研究[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5,28(1):77-79. [15] 汪凤娇,田海霞,郭航,等.廊坊市某化工企业化验室4种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J].职业与健康,2023,39(14):1891-1896. [16] 曹艳梅,高为民,刘杰.职业性接触低浓度苯类物质的人群健康效应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8,36(6):435-438. [17] Park DU,Zoh KE,Jeong EK,et al.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ealth risks for maintenance work in fabrication facilities:Brief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 Saf Health Work,2024 ,15(1):87-95. [18] 李敏嫣,黄德寅,朱福康,等.基于生物监测指标评估的低浓度苯暴露职业健康风险[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22,40(4):387-392,4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