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华南预防医学》(SOUTH CHINA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原名《广东卫生防疫》)创刊于1960年,2001年加入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2002年更名为《华南预防医学》,是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预防医学学术期刊,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5039,国内统一刊号 CN44-1550/R(单月刊)。
《华南预防医学》坚持把实用性、启发性、导向性和创新性作为办刊的宗旨,注重学术水平和编辑、出版质量;设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实验研究、检验技术与方法、卫生管理、工作交流、综述等专栏;报道...更多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20
上一期   
    论著
    2010—2023年气温对深圳中北部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
    曾愉, 李武, 陈敏华, 方捷, 熊华威, 叶碧莉, 吕鸿鑫
    2025, 51(10):  1060-1065.  doi:10.12183/j.scjpm.2025.1060
    摘要 ( 7 )   PDF (146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日均气温对深圳市中北部地区手足口病日发病数的影响,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效应差异。方法 收集2010—2023年深圳市中北部(龙岗区及龙华区)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气象资料。以24.6 ℃(P50)作为参照,应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温与滞后天数对发病的影响,探究低温(P5=13.5 ℃)、高温(P95=30.0 ℃)的单日和累积滞后效应。结果 2010—2023年深圳市中北部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50 1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36.98/10万。滞后效应累积至21 d时,气温对手足口病的总体效应呈倒“V”型,在28.7 ℃时发病风险最大(RR=3.567,95% CI:3.279~3.880)。低温仅在滞后1~3 d、高温则在滞后1~21 d增加发病风险(RR>1)。低温的累积滞后效应为保护效应(RR<1),高温的为危害效应(RR>1)。低温、高温效应均对5岁以下儿童更显著。结论 日均气温对深圳市中北部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高温时应加强防控工作并重点关注<5岁儿童,低温时需关注≥5岁人群。
    基于MaxEnt模型的和田地区肺结核疫情环境因素评估及风险区域预测
    周培瑶, 努尔比耶·约麦尔, 李菲菲, 依里帕·依力哈木, 郑彦玲, 张利萍
    2025, 51(10):  1066-1070.  doi:10.12183/j.scjpm.2025.1066
    摘要 ( 7 )   PDF (1692KB) ( 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MaxEnt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探讨影响新疆和田地区肺结核发病的环境因素并预测高风险地区,为和田地区肺结核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和田地区2015—2021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情况、新发病例分布经纬度坐标及所在区域相关环境变量,基于MaxEnt模型及最大熵算法构建和田地区肺结核疫情传播风险预测模型,估计相关环境变量重要性,识别和田地区肺结核病传播高风险区域。结果 2015—2021年和田地区共报告肺结核新发病例47 291例,2018年发病率出现一个小高峰,随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从地区分布来看,墨玉县报告病例8 906例(占18.8%),于田县8 274例(占17.4%),是和田地区发病人数位居前2位的区域;MaxEnt模型结果显示,影响和田地区肺结核分布且贡献性最大的3个环境变量分别为植被覆盖率(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年平均温度(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TEM)、年度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nce vegetation index,NDVI),贡献值分别为73.9%、13.0%、6.9%。和田市、墨玉县、洛浦县、于田县、策勒县为发病高风险地区,平均风险值分别为0.604 302、0.033 288、0.031 097、0.027 203、0.025 629。结论 和田地区肺结核疫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着眼经济和气候条件方面,低收入人群和高温高湿是肺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高风险地区主要集中在和田地区中西部。
    深圳市中学生生活居住环境相关因素与呼吸道疾病关联研究
    马艳, 何梅亮, 黄浩琨, 李志学, 徐萍, 余卫军, 王德旺, 侯云凤, 郭艳芳, 曾芳芳, 徐英
    2025, 51(10):  1071-1075.  doi:10.12183/j.scjpm.2025.1071
    摘要 ( 6 )   PDF (91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深圳市宝安区中学生生活居住环境相关因素与呼吸道疾病患病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宝安区抽取13~17岁中学生,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及生活居住环境相关因素等资料,根据自我报告判断近一年内是否患有过常见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过敏性鼻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生活居住环境相关因素与不同呼吸道疾病的关联。结果 共纳入96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4.8±1.79)岁,其中男生554名(57.7%)。共有250人报告近一年内患有过呼吸道疾病,总体患病率为26.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中使用驱蚊剂(OR=1.59,95% CI:1.09~2.30)增加总体呼吸道疾病的患病风险。购置大件家具(OR=2.41,95% CI:1.24~4.60)、使用驱蚊剂(OR=2.05,95% CI:1.01~4.11)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呈正相关。使用驱蚊剂增加气管炎的患病概率(OR=1.95,95% CI:1.01~3.66,P<0.05)。结论 中学生呼吸道疾病患病情况与生活居住环境污染物暴露有关,针对性改善生活居住环境质量,对常见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华南体重正常人群相对脂肪质量指数升高与代谢疾病关联研究
    陈婉兰, 何佳林, 杨嘉璐, 李思琪, 张琪, 赵婉滢, 柳雁, 夏敏
    2025, 51(10):  1076-1081.  doi:10.12183/j.scjpm.2025.1076
    摘要 ( 6 )   PDF (1820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重正常者相对脂肪质量指数(RFM)与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及此类人群在华南地区分布情况。方法 研究采用了华南区域自然人群慢性病前瞻性队列研究(SCC)2018—2020年采集的25~89岁参与者的基线数据。研究分析体重正常者RFM在不同亚组人群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风险的关联。结果 在体重正常人群中,女性高RFM比例显著高于男性(25.34%和18.03%),且差异随年龄增长而扩大。高RFM个体在低收入(23.86%)、低文化(32.69%)、少数民族(28.15%)、饮酒(22.99%)和不吸烟(23.68%)群体中的比例更高。体重正常人群中,高RFM的人群糖尿病(OR=1.58)、高血压(OR=1.67)和血脂异常(OR=1.68)的患病风险比低RFM者更高。结论 RFM能有效识别正常体重但具有高代谢风险的人群,从而及早干预促进健康。
    淳安县居民应激性高血糖比与高血压的协同作用研究
    郑红建, 唐卫芳, 徐英仙
    2025, 51(10):  1081-1086.  doi:10.12183/j.scjpm.2025.1081
    摘要 ( 5 )   PDF (104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淳安县社区人群中应激性高血糖比(SHR)与高血压的交互作用,并据此制定针对性的社区综合干预策略。方法 2024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在本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常住居民健康档案中抽取1 022名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对其基本社会人口学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S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水平。按照是否患有高血压分组,比较2组间SHR水平及其他基线资料,提取重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HR水平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关系。进一步按SHR四分位数分组,比较各组血压水平(SBP、DBP)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SHR与SBP、DBP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 022名调查对象中340例居民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为33.27%(340/1 022)。男性患病率为35.23%(210/596),高于女性30.52%(130/426);≥18岁居民血压控制率(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为39.12%(133/340)。经logistic回归分析,未调整任何因素时,SHR水平与居民高血压患病风险有关(OR=8.958,95% CI:5.178~15.498);调整混杂因素(年龄、BMI、嗜酒史、吸烟史、体育锻炼频率、日均睡眠时间因素)后,SHR水平仍与居民高血压患病风险有关(OR:9.616,95% CI:5.115~18.080)。不同SHR四分位数组间居民的SBP和DB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HR水平与SBP、DBP呈显著正相关(r=0.587、0.580,均P<0.05)。结论 SHR是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两者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及协同作用机制,基于SHR水平制定社区综合干预策略可有助于高血压的早期防控。
    基于精细化分段的肺癌患者诊疗延迟现状及多维度因素分析
    吕全喜, 吕志豪, 孙源源
    2025, 51(10):  1087-1093.  doi:10.12183/j.scjpm.2025.1087
    摘要 ( 5 )   PDF (1089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精细化分段的肺癌患者诊疗延迟现状,并分析多维度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邯郸市第一医院就诊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首诊延迟时间、诊断延迟时间、治疗启动延迟时间及总延迟时间,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各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结果 366例肺癌患者首诊延迟时间60.00(44.00,74.00)d;诊断延迟时间34.00(24.00,46.25)d;治疗启动延迟时间20.00(14.00,26.00)d;总延迟时间114.00(93.75,133.25)d。经线性回归分析,年龄(≥60岁β′=0.145)、医保类型(城镇职工β′=-0.236)、确诊时临床分期(I~II期β′=0.136)是首诊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均P<0.05)。医保类型(城镇职工β=-0.348,自费β=-0.292)、确诊时临床分期(I~II期β′=0.136)、首诊医疗机构级别(三级医院β′=-2.267)、经历跨院就医才获得确诊(β′=0.157)是诊断延迟的影响因素(均P<0.05)。确诊时临床分期(I~II期β′=1.137)、经历跨院就医才获得确诊(β′=0.151)、等待基因检测(β′=0.158)是治疗启动延迟的影响因素(均P<0.05)。年龄(≥60岁β′=0.143)、医保类型(城镇职工β′=-0.229,自费β′=0.123)、确诊时临床分期(I~II期β′=0.136)、首诊医疗机构级别(二级医院β′=-0.234,三级医院β′=-0.329)、经历跨院就医才获得确诊(β′=0.146)、等待基因检测(β′=0.136)是总延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肺癌诊疗延迟时间为首诊延迟>诊断延迟>治疗启动延迟,可根据各阶段延迟的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干预,缩短肺癌诊疗延迟时间。
    青岛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辛兆红, 刘燕, 李天一, 张晓华, 周洁
    2025, 51(10):  1093-1097.  doi:10.12183/j.scjpm.2025.1093
    摘要 ( 6 )   PDF (102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青岛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的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23年10月至2024年11月在康复大学青岛市中心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镜检查联合组织病理活检对该人群进行筛查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14 958名≥40岁健康体检者进行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共检出异常病变者536例,病变检出率为3.58%。其中食管癌2例,占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421例,占2.8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113例,占0.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109)、年龄(OR=1.645)、饮酒史(OR=2.309)、经常吃腌制食品(OR=2.315)、经常吃热烫食物/饮品(OR=3.466)、消化系统疾病史(OR=2.205)、食管癌家族史(OR=3.564)及职业暴露(OR=2.868)是青岛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结论 青岛市≥40岁健康体检人群的食管癌现患率低,但LGIN和HGIN占比突出,潜在患癌风险人群不容忽视。男性、年龄、饮酒、常食腌制及热烫食物、消化系统病史、食管癌家族史、职业暴露等均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因素。
    基于颈动脉高分辨率MRI的易损斑块筛查对TIA/轻型卒中患者健康管理预防效果评估
    袁红梅, 强孔俊, 陈丽薇
    2025, 51(10):  1098-1102.  doi:10.12183/j.scjpm.2025.1098
    摘要 ( 6 )   PDF (1029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基于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CMRI)的易损斑块筛查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轻型卒中患者二级预防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医院收治的TIA/轻型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414例对照组、420例观察组,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2组患者基线资料进行1∶; 1匹配,2组各392例配对后入组。对照组根据现行指南进行标准预防性治疗和随访,观察组基于HRCMRI的易损斑块筛查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并予以针对性预防性策略。对比2组的卒中复发率、用药依从性、影像学特征、不良反应、成本效益。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分别有32例、14例失访。观察组出院后1年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间隔长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斑块厚度、斑块长度、斑块内出血、纤维帽断裂均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 0.05)。2组的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成本-效果分析:ΔC/ΔE为219.80元/%,即多花费219.80元,可多预防1例卒中复发,提示观察组的治疗策略具有更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结论 基于HRCMRI的易损斑块筛查应用于TIA/轻型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可降低其卒中复发率,改善斑块稳定性,提高用药依从性,不增加不良反应,且具有更明显的成本-效果优势。
    综述
    Oz病毒研究进展及其公共卫生防控策略
    陈至里, 蒲俏虹, 纪洵敏, 杨代晓, 张磊, 梁旭霞, 彭拓华
    2025, 51(10):  1103-1106.  doi:10.12183/j.scjpm.2025.1103
    摘要 ( 6 )   PDF (87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23年6月,日本报告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Oz病毒并导致死亡的病例,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Oz病毒是一种通过蜱虫传播的虫媒病毒,于2018年首次在日本龟形花蜱内被发现。鉴于蜱虫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布,该病毒可能对全球公共卫生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关于Oz病毒的科学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旨在综述Oz病毒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基于现有数据探讨相应的公共卫生防控策略,以期为未来的深入研究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参考。
    现场研究
    艾滋病患者结核潜伏感染检出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萌, 李杰, 孙辉, 叶玉芬, 严磊, 张雪阳, 宋妤
    2025, 51(10):  1107-1110.  doi:10.12183/j.scjpm.2025.1107
    摘要 ( 5 )   PDF (1501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探究艾滋病(AIDS)患者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检出率,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依据,以改善AIDS患者预后及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方法 选择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23年4月至2024年5月接诊的545例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质量控制后最终纳入分析的调查对象为518例,以描述性分析法对AIDS患者检出结核潜伏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潜伏感染检出率为34.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OR=2.525)、近3个月是否存在结核相关症状(OR=2.257)、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OR=1.929)、免疫系统受损(OR=4.158)、营养状况(OR=3.432)、预防结核病宣教经历(OR=2.895)均为AIDS患者增加结核潜伏感染检出的相关因素(均P<; 0.05)。结论 AIDS患者结核潜伏感染检出率较高,密切接触史、结核症状、合并感染、免疫受损、营养不良等是主要危险因素,需加强筛查及针对性干预以降低发病风险。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常熟市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影响因素研究
    李欣, 张宁, 李健清, 黄颖芝, 项月宽, 庞憬毅, 张万成
    2025, 51(10):  1110-1114.  doi:10.12183/j.scjpm.2025.1110
    摘要 ( 4 )   PDF (1350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常熟市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V23)接种情况,分析老年人接种PPV23的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人PPV23接种率的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多级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常熟市65~84岁老人为研究对象。采用AMOS 28.0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老人接种PPV23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纳入研究对象2 310人。结构方程模型拟合程度较好,PPV23认知情况对PPV23接种史有直接影响,其路径系数为-0.083(P<0.01),直接效应为-0.083。生活居住习惯对PPV23接种史存在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079(P<0.05),总效应为0.088(直接效应为0.079,间接效应为0.009)。肺炎疾病认知情况对PPV23接种史存在间接影响,路径系数为0.041(P<0.01),总效应为-0.015(直接效应为0.041,间接效应为-0.056)。结论 生活居住习惯、肺炎疾病认知情况和PPV23认知情况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PPV23接种史产生显著影响。
    2019—2023年南通市流感样病例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张吴宏, 魏叶, 刘珍珍, 赵恩慧, 鲍超, 戴垚垚
    2025, 51(10):  1115-1118.  doi:10.12183/j.scjpm.2025.1115
    摘要 ( 6 )   PDF (1167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9—2023年南通市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规律,为南通市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中2019—2023年南通市ILI哨点监测数据和ILI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9—2023年,南通市共报告ILI 208 689例,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2 334 505例,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8.94%,发病人群集中在15岁以下年龄组(83.32%)。共采集ILI咽拭子样本10 441份,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 032份,阳性率为9.88%,其中5~<15岁组的阳性率最高(16.13%)。1 032份阳性样本中,甲型阳性样本689份(66.76%),其中H3N2型508份、H1N1型181份;乙型阳性样本343份(33.24%),均为BV。除2020—2021年,其余监测年流感阳性主要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份,不同年度流行的毒株不同,2019、2022年为甲型H3N2和BV共同流行,2020年优势毒株为BV,2021年仅有BV流行,2023年为甲型H1N1和甲型H3N2共同流行。2019—2023年,南通市共报告ILI暴发疫情68起,除1起发生在船厂,其他均发生在学校。结论 冬春季是南通市流感流行的高峰期,不同的监测年度流行毒株不同。15岁以下年龄组为易感人群,要加强冬春季学校及托幼机构的流感防控工作,大力推进流感疫苗接种。
    红细胞叶酸和血清叶酸与高血压人群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联性研究
    罗超颖, 骆子强, 杨洁, 陈洪恩, 杨铮, 张涛,
    2025, 51(10):  1119-1123.  doi:10.12183/j.scjpm.2025.1119
    摘要 ( 6 )   PDF (929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高血压人群红细胞叶酸、血清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参与深圳市南山区脑卒中重点高危人群社区综合防治项目人群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的方式来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采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分别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联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分别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潜在的非线性关系。结果 最终纳入高血压患者590例。在广义线性回归模型中,调整性别等混杂因素后,以2为底对数转化后的血清叶酸(β=-1.825,95%CI:-2.353~-1.296)、红细胞叶酸(β=-0.971,95%CI:-1.470~-0.472)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限制性立方样条结果显示,血清叶酸、红细胞叶酸均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非线性关联。结论 本研究补充了高血压人群红细胞叶酸、血清叶酸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非线性关系的证据,提示动态监测高血压人群叶酸水平的必要性,尤其当目标是通过叶酸补充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时。
    2009—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流行性感冒特征及病原学分析
    杨婷, 袁珣, 王银亭, 陈青飞, 严成金, 余红, 蔡运山
    2025, 51(10):  1124-1128.  doi:10.12183/j.scjpm.2025.1124
    摘要 ( 6 )   PDF (942KB) ( 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四川省广安市2009—2024年流行性感冒(流感)哨点监测情况和病原学特征,为科学防控全市范围内的流感疫情和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9—2024年广安市流感样病例(ILI)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并通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对2009—2024年广安市ILI流感病毒检出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24年期间,广安市ILI报告总数为104 916例,年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5.45%,2022—2024年ILI%明显上升。对期间14 767份样本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其中流感病毒年平均阳性率为10.98%,以甲型H3N2亚型、甲型H1N1亚型和乙型Victoria系为主,2019年后未监测到乙型Yamagata系病毒。Joinpoint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009—2024年ILI流感病毒检出率整体人群(APCC=-10.78%)、5~<15岁组(APCC=-8.60%)和≥60岁组(APCC=-13.15%)均呈下降趋势(均P<0.05)。此外,在不同季节中,春季ILI流感病毒检出率呈上升趋势,APCC达11.24%;而秋季则呈下降趋势,APCC为-10.96%(均P<0.05)。结论 开展ILI检测可掌握其变化趋势及季节性流感活动水平,持续监测能为流感防控提供数据支撑;但仅检测流感病毒无法全面掌握ILI病原谱构成,需扩展其他病原体检测。
    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罗圣寅, 叶磊, 徐芸菲
    2025, 51(10):  1128-1131.  doi:10.12183/j.scjpm.2025.1128
    摘要 ( 5 )   PDF (1017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区、西院区)择期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发生寒战分为寒战组和无寒战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手术保温措施,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发生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术中寒战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612例择期剖宫产产妇,其中有679例产妇发生术中寒战,发生率为18.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585)、孕前BMI<; 18.5 kg/m2(OR=2.117)、焦虑(OR=2.215)、手术室温度21~<; 24 ℃(OR=2.092)、椎管内麻醉(OR=1.311)、使用右美托咪定(OR=0.267)、手术时间≥; 60 min(OR=1.733)、术中液体丢失量≥; 500 mL(OR=1.909)、术中冲洗量≥; 1 000 mL(OR=2.873)、使用加温毯(OR=0.419)是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发生寒战的相关因素。结论 择期剖宫产产妇术中寒战发生率较高,年龄、孕前BMI<; 18.5 kg/m2、焦虑等多种因素是剖宫产产妇术中发生寒战的影响因素;可采取针对性保护措施,以降低产妇术中寒战的发生率,保证母婴健康。
    整合性预防策略对降低医疗机构内医疗纠纷发生率效果研究
    姚永全, 曾国富, 罗晨希
    2025, 51(10):  1132-1135.  doi:10.12183/j.scjpm.2025.1132
    摘要 ( 4 )   PDF (1051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整合性预防策略对降低医疗机构内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23年1—12月常规医院管理模式时期的122名医护人员相关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24年1—12月整合性预防策略管理模式时期相同的122名医护人员相关资料纳入观察组。比较2组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医疗纠纷解决情况、医患沟通能力[采用“五习惯”医患沟通评价量表(5HCS)评估]及患者安全文化[采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HSOPSC)中文版评估]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疗纠纷发生例数及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 vs 32例,0.001% vs 0.006%),医疗纠纷解决周期短于对照组[(15.17±5.38)vs(22.56±6.57)d],调解成功率高于对照组(66.67% vs 12.50%),因纠纷产生的赔偿/补偿金额少于对照组[(5 804.50±1 911.35)vs(7 207.22±1 256.29)元],观察组5HCS及HSOPSC中文版评分均高于对照组[(90.75±6.57)vs(81.22±7.15)分,(183.57±10.03)vs(163.45±11.19)分](均P<0.05)。结论 整合性预防策略能提高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及诊疗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并使纠纷事件得到更快、更妥善地处理,减少因纠纷而产生的赔偿金额。
    2021—2024年广州市住宿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
    江思力, 崔笛, 张林琳, 林天骥, 杨轶戬, 步犁, 冯文如, 施洁
    2025, 51(10):  1135-1139.  doi:10.12183/j.scjpm.2025.1135
    摘要 ( 4 )   PDF (102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开展广州市住宿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健康风险,为加强住宿场所卫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和依据。方法 2021—2024年在广州市选择18家不同级别有代表性的住宿场所分别于每年夏冬两季开展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进行结果评价。结果 2021—2024年共抽检广州市不同级别住宿场所物理因素、室内空气及公共用品用具(公用设施)样品共9 119份,合格率为93.5%(8 527份),其中物理因素合格率最低(74.6%,1 149份);不同级别住宿场所中,三星级(含)以上宾馆(酒店)合格率最高(94.8%,3 867份),快捷酒店合格率最低(92.4%,2 044份)。物理因素不合格指标主要有湿度和噪声,湿度夏季合格率低于冬季;快捷酒店的噪声合格率仅有25.9%,显著低于三星级(含)以上、三星级以下宾馆(酒店);室内空气指标中,三星级以下、快捷酒店的菌落总数的合格率(88.1%、84.7%)和PM2.5的合格率(86.5%、85.9%)较低;公共用品用具(公用设施)中毛巾pH值合格率较低(82.5%),三星级(含)以上宾馆(酒店)合格率最高(89.7%),快捷酒店合格率最低(74.1%),以上数据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广州市住宿场所室内空气、公共用品用具(公用设施)合格率高,但湿度、噪声、空气菌落总数、PM2.5、毛巾pH值合格率低等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快捷酒店存在健康危害因素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卫生监管,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广州市某区小学与托幼机构校医诺如病毒防控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琴, 陈宇蓝, 钟福海, 王梦瑶, 黄巧文, 李嘉欣, 彭旭, 袁俊, 沈纪川, 汪慧, 陆剑云, 林丹儿, 吴谢杏
    2025, 51(10):  1140-1144.  doi:10.12183/j.scjpm.2025.1140
    摘要 ( 5 )   PDF (930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州市某区小学及托幼机构校医诺如病毒防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诺如病毒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问卷与现场评分表。采用χ2检验、Z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小学和托幼机构校医诺如病毒防控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校医77名,诺如病毒防控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8.8%,呕吐物处置操作规范率为11.7%~50.7%。校医的诺如病毒防控知识问卷得分与呕吐物处置得分呈正相关(rs=0.231,P<0.05)。所在学校疫情报告数多(β'=0.255)是校医诺如病毒防控知识问卷得分的影响因素;学校办学性质(β'=-0.291)、学校类型(β'=0.436)及校医的专业(β'=-0.311)均为呕吐物处置规范操作分数的影响因素(P<0.05)。50.0%(31/62)受访学校常备呕吐物处置包。结论 广州市某区小学及托幼机构校医对诺如病毒防控知识和呕吐物处置规范操作的部分认知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今后需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培训宣教,提高校医诺如病毒疫情防控水平。
    2020—2024年南京地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李青云, 张雅倩, 秦鑫鑫, 祁庆, 徐义霞, 王玲
    2025, 51(10):  1144-1147.  doi:10.12183/j.scjpm.2025.1144
    摘要 ( 5 )   PDF (1018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20—; 2024年南京地区乙型肝炎母婴阻断效果。方法 选取2020—; 2024年南京市第二医院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婴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新生儿出生24 h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100 IU和乙肝疫苗10 μg,在婴儿期完成全程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内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母婴阻断效果的因素。结果 研究共纳入259例HBsAg阳性孕妇,均为单胎妊娠,在完成全程免疫接种程序后,共13例婴儿阻断失败,阻断成功率为94.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35岁(OR=15.592)、孕妇HBeAg阳性(OR=10.889)、孕期HBV-DNA>; 2×; 105 IU/mL(OR=21.339)是母婴阻断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HBsAg阳性孕妇所产新生儿进行规范的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孕妇年龄、HBeAg阳性、高HBV-DNA载量是母婴阻断独立影响因素。
    江西省龙南市2014—2024年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时空聚集性分析
    郭俊, 胡建, 蔡清风, 黄欣怡, 廖瑜
    2025, 51(10):  1148-1151.  doi:10.12183/j.scjpm.2025.1148
    摘要 ( 6 )   PDF (110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2024年龙南市恙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时空聚集性,为龙南市恙虫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南市2014—2024年恙虫病病例资料进行分析,使用SaTScan 10.2.4软件进行时空聚集性分析。结果 2014—2024龙南市共报告恙虫病1 0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68/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χ2趋势=140.674,P<0.0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1)。病例以40~<80岁年龄组为主,占85.81%(883/1 029);6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02.68/10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991.231,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940例,91.35%)。发病高峰期集中在6—10月。发病至诊断时间中位数为6.7 d。时空扫描结果显示,2014—2024年龙南市恙虫病发病存在时空聚集,一类聚集区以南亨乡为中心覆盖周边7个乡镇,主要位于龙南市中部、南部、东南部等区域,聚集时间为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结论 龙南市2014—2024年恙虫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存在时空聚集性,夏季为重点防控时段,中部、南部、东南部、西南部为重点防控区域。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昆山市成年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叶春明, 汤铭, 李密
    2025, 51(10):  1152-1156.  doi:10.12183/j.scjpm.2025.1152
    摘要 ( 6 )   PDF (830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昆山市成年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25年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对1 548名在昆山市居住1年以上的18~6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体重管理知识。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 457名成年居民纳入本研究,男性占48.73%、女性占51.27%,平均年龄(39.15±6.42)岁。调查对象体重管理知识总知晓率为46.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309),25~<35岁(OR=2.044)、35~<45岁(OR=1.836)、45~<55岁(OR=1.419),高中/中专(OR=1.481)、大专及以上(OR=1.902)的调查对象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相对较高(均P<0.05)。55~64岁(OR=0.345),居住在农村(OR=0.729),非在婚姻状态(OR=0.222),无慢性病史(OR=0.272),BMI<18.5 kg/m²(OR=0.227)、BMI≥28.0 kg/m²(OR=0.426)的调查对象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均P<0.05)。结论 昆山市成年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还需提高,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婚姻状况、慢性病史、BMI是该地成年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宣教。
    山东济南居民应急救护知晓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吕凌, 赵敏, 邓琳
    2025, 51(10):  1157-1160.  doi:10.12183/j.scjpm.2025.1157
    摘要 ( 4 )   PDF (1012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系统评估居民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现状,识别其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提升策略,为增强社会急救能力与制定科学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于2024年1—12月在济南市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进行调查,通过自制应急救护知识问卷、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量表收集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居民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通过对582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应急救护总体知晓率为57.57%。知晓率最高的3项知识为急救呼叫(97.0%)、中风识别(96.0%)和跌倒处置(94.6%),而气道异物梗阻处理(海姆立克法仅6.4%)与中暑处理(9.6%)最为薄弱。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越高(OR=4.084,95% CI:1.280~13.031)、与家人同住(OR=5.447,95% CI:1.326~22.380)、社会支持水平越高(OR=4.145,95% CI:1.356~12.670)、自我效能水平越高(OR=5.983,95% CI:1.641~21.815)以及曾接受过应急救护培训(OR=6.841,95% CI:1.869~25.041)的居民,其知晓应急救护知识的可能性更高。结论 调查显示居民应急救护知识掌握不均衡,总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缺乏海姆立克等实操技能。结果表明,提升社会急救能力需双管齐下:一方面广泛开展普惠性培训,另一方面重点针对低学历、独居、低社会支持与低自我效能人群制定精准干预策略,以优化培训效果。
    2020—2024年龙岩市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分析
    童徽霞, 戴雪红, 李德星, 马斌, 王素梅
    2025, 51(10):  1161-1165.  doi:10.12183/j.scjpm.2025.1161
    摘要 ( 5 )   PDF (1035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20—2024年龙岩市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健康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龙岩市15~69岁常住居民进行健康素养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有效问卷共8 656份,2020—2024年龙岩市15~6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16.04%提高至22.21%,整体呈上升趋势(P<0.01)。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农村(P<0.01),但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5年增幅(45.66%)高于城市居民(29.95%)。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均有上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增幅达48.80%;基本技能5年绝对增长量仅3.78%。六类健康问题中,历年安全与急救素养水平均最高,为45.97%~57.23%,慢性病防治素养增幅最大(53.63%),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呈现负增长(-1.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OR城市=1.147)、年龄(OR25~<35=3.203、OR35~<45=3.204、OR45~<55=2.236、OR55~<65=1.366、OR65~69=2.397)、职业(OR机关/事业=10.49、OR学生=3.976、OR工人/企业=3.834、OR其他=2.618)均是龙岩市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 2020—2024年龙岩市15~69岁常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人群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同,应对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华南预防医学》2025年刊授试题
    编辑部
    2025, 51(10):  1165-1165. 
    摘要 ( 7 )   PDF (538KB) ( 7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某建筑工地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
    梁永健, 陈昕, 陈龙, 吴智君, 练雁飞, 黄波霞, 陈植岚, 刘文, 李晓凤, 罗江艳, 徐德勇, 杨仁东
    2025, 51(10):  1166-1166.  doi:10.12183/j.scjpm.2025.1166
    摘要 ( 7 )   PDF (1226KB) ( 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2024年8月广东省某工地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个案及现场卫生学调查,采集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暴发原因。结果 共发现病例28例,均为集中用餐人员,总罹患率为22.40%(28/125)。病例症状以呕吐(92.86%)、腹痛(89.29%)和腹泻(85.71%)为主,少数伴有恶心和发热。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8月8日晚餐为风险餐次(P<0.01);其中凉拌黄瓜猪耳为高风险食物(P<0.01),剂量-反应分析提示凉拌黄瓜猪耳摄入量越多,发病风险越高(χ2趋势=7.51,P<0.01)。共采集32份肛拭子和8份环境及食品样本,其中26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65.00%(病例员工18份、非病例员工5份、环境2份、留样食品1份),肠毒素分型均为A型。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分析显示26株菌序列高度同源,wgSNP差异介于0~7。结论 本次事件是1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规范工地食堂食品加工流程,增强员工食品安全意识;市监部门将工地食堂纳入备案监管,压实主体责任,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读书园地
    常见的四肢创伤预防和处理措施
    王光楠, 陈艳*
    2025, 51(10):  1167-Ⅰ. 
    摘要 ( 5 )   PDF (737KB) ( 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西医结合在糖尿病并发症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赵晋辉
    2025, 51(10):  1168-Ⅱ. 
    摘要 ( 5 )   PDF (737KB) ( 6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