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绍基,任红.传染病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0-218. [2] 刘刚,单芙香.ARIMA模型及其在麻疹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志,2011,24(4):379-382. [3] 吴孟泉,赵凯.基于ARIMA模型的2009年山东省手足口病疫情分析及预测[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71-75. [4] 杨培荣,田辉,严钏元.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宝鸡市细菌性痢疾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2,23(1):16-19. [5] 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90-403. [6] 李开春,汪全治,金德兵.2005—2009年六安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析[J].安徽卫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7-8. [7] 任正洪.2005—2011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时间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2):158-161. [8] 黎银军,李亚品,张恒端,等.1999—2011年深圳市肺结核流行状况及预测研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3,8(7):598-600. [9] 栗华,吕广波,岳红卫,等.邯郸市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10年肺结核发病的流行病学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3,29(5):496-499. [10] 孟巧玲,包红红.安阳市2007—2011年肺结核疫情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8):28-30. [11] 金如锋,黄成钢,邱宏,等.4种模型对我国某地区肺结核发病率的预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866-4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