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25, Vol. 51 ›› Issue (8): 889-894.doi: 10.12183/j.scjpm.2025.0889

• 综述 • 上一篇    下一篇

非铀非煤金属矿山氡浓度水平及矿工氡暴露剂量评价方法研究

肖涵文1, 刘峰2, 孙小娜2, 李仲修2, 唐智睿3, 朱伟寿2, 陈玉琴2, 贺玉鑫3, 毋跃文2   

  1. 1.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17;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防治院
  • 收稿日期:2025-01-27 出版日期:2025-08-20 发布日期:2025-09-16
  • 通讯作者: 毋跃文,E-mail:1583191115@qq.com
  • 作者简介:肖涵文(1998—),男,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放射卫生
  • 基金资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2D01C4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SYTG-Y202457)

  • Received:2025-01-27 Online:2025-08-20 Published:2025-09-16

摘要: 非铀非煤金属矿山从业人员众多,长期暴露于高水平氡气环境中,其健康风险亟待重视。本文旨在系统总结近40年来非铀非煤金属矿山中氡浓度水平,分析比较当前不同矿工氡暴露剂量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结果发现,国内外大部分被调查矿山氡浓度均超过了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水平(500 Bq/m³)和氡浓度的应采取补救行动水平(1 000 Bq/m³)。目前主流的矿工氡暴露剂量评价方法包括氡个人暴露量剂量和生物效应剂量估算。氡个人剂量监测现多采用被动式径迹蚀刻剂量计,活性炭和驻极体氡探测器也被使用,但主要用于短期测量。生物效应剂量估算方法主要包括细胞遗传学分析和分子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但目前大多数低剂量辐射生物标志物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未来,需进一步加强非铀非煤金属矿山氡浓度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并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落实个人剂量监测,保障矿工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 矿山, 氡浓度, 个人剂量评价

中图分类号: 

  • TL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