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4, Vol. 40 ›› Issue (3): 235-238.doi: 10.13217/j.scjpm.2014.0235
李艳芬,杨华可,袁达康,黄勇,陈永迪,黎景全,周建孟
LI Yan-fen, YANG Hua-ke, YUAN Da-kang, HUANG Yong, CHEN Yong-di, LI Jing-quan, ZHOU Jian-meng
摘要: 目的 分析东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标本、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 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各类标本2 282份,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 026份,检出率88.78%(2 026/2 282),其中,EV 71、Cox A16、EV 71和Cox A16混合感染、未分型类(即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病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46.25%(937/2 026)、 18.36%(372/2 026)、0.10%(2/2 026)和35.29%(715/2 026)。2010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EV 71为主,构成比为60.63%(516/851),而2011和2012年HFMD病原主体是其他肠道病毒,其构成比为39.29%(211/537)和44.67%(285/638)。东莞市HFMD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6月(41.24%,941/2 282);男性发病例数(1 483例)多于女性(799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2.73%,2 116/2 282)。分析2 026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其中轻、重症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70.53%(1 429/2 026)、28.97%(587/2 026),死亡病例10例。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其构成比为81.43%(478/587),死亡病例均为EV 71核酸阳性。结论 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 71为主,2011年和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已经成为东莞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 71仍然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流行型别。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