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4, Vol. 40 ›› Issue (6): 579-582.doi: 10.13217/j.scjpm.2014.0579
徐志霞,谢广昭,陈宏辉,陈文玲,黄建云,徐八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汕头市病媒生物的监测,了解2008—2012年汕头市蚊、蝇、鼠和蜚蠊的种类和消长情况,为汕头市病媒生物防治及其传播疾病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诱蚊灯法,蝇密度监测采用笼诱法,鼠密度监测采用夹夜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粘蟑纸法,均为全年监测。结果 2008—2012年汕头市成蚊密度分别为17.02、6.53、14.45、16.23和27.25只/灯,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91.89%(8 986/9 779);蝇密度5年分别为20.97、12.20、4.89、4.08和3.43只/笼,以家蝇为优势种群,占71.97%(2 362/3 282);鼠密度5年分别为0.61%、0.18%、0.10%、0.14%和0.11%,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92.00%(69/75);蜚蠊密度5年分别为1.11、0.49、0.26、0.33和0.39只/张,以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占79.10%(1 052/1 330)。蚊类活动高峰期在3—6月,其中5月密度最高,为33.44只/灯;蝇类活动高峰期在3—5月,其中4月密度最高,为15.3只/笼;鼠类活动高峰期为4月,密度为0.66%;蜚蠊活动高峰期在5—7月和9月,其中6、7月密度最高,为0.87只/张。结论 致倦库蚊、家蝇、褐家鼠、德国小蠊是汕头市主要防制的病媒生物种类,要降低其密度,应根据它们的孳生、栖息习性及其季节消长特点,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