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6, Vol. 42 ›› Issue (3): 214-217.doi: 10.13217/j.scjpm.2016.214
邓爱萍,孙立梅,曾汉日,郑焕英,康敏,何剑峰,林锦炎
DENG Ai-ping,SUN Li-mei,ZENG Han-ri,ZHENG Huan-ying,KANG Min,HE Jian-feng,LIN Jin-yan.
摘要: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深圳、肇庆等8个市各选取1家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儿科)作为监测哨点,对监测哨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采集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8个监测哨点共采集手足口病轻症病例样本6 816份,检出肠道病毒阳性5 403份,总阳性率为79.27%;各型别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25.5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17.31%、其他肠道病毒36.38%。2010年EV 71 阳性率最高,为37.73%(506/1 341);2011年和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83%(508/1 648)和60.60%(1 055/1 741);2012年EV 71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几乎持平,分别为29.53%(616/2 086)和29.34%(612/2 086)。2010―2012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在4―5月和9―10月发生变换,优势病原体的变换时间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春夏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基本一致或者提前1~2周。2013年1―10月的优势病原体均为其他肠道病毒,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仅有1个高峰。结论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呈现出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频繁变换的特点,提示长期连续的监测掌握病原体变化规律和病毒变异情况对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