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42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6-07-20
    论著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臭氧引起居民死亡风险的时空分布及其修饰因素
    刘涛,曾韦霖,林华亮,肖建鹏,李杏,许燕君,许晓君,柯维夏,马文军
    2016, 42(3):  201-207.  doi:10.13217/j.scjpm.2016.201
    摘要 ( 665 )   PDF (2991KB) ( 6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大气臭氧(O3)对居民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时空分布情况,并进一步探讨影响时空分布的修饰因素。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研究方法。选择广州、东莞、佛山、江门和肇庆市为研究点,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2013—2014年期间每日非意外死亡数据,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获得每日大气O3浓度,从广东省气象局获得每日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分别分析全年、冷季(11月至次年4月)和暖季(5—10月)中Lag 02(滞后2 d)期间O3平均浓度上升(10 μg/m3)引起的超额死亡风险(ER),采用Meta分析对多城市的结果进行合并,并采用Meta回归探讨年平均O3浓度、老年人口(>65岁)比例和人均收入水平等因素对不同城市之间O3效应差异的影响。 结果2013—2014年期间广州、东莞、佛山、江门和肇庆市每日平均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为136.2、29.5、9.3、77.2和18.9例;大气O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57.0、71.9、53.9、53.9和64.6 μg/ m3。全年分析发现,广州、东莞、佛山、江门和肇庆市大气O3浓度每增加10 μg/ m3引起居民死亡风险的ER分别为0.37%(95%CI:0.07%~0.66%)、0.44%(95%CI:-0.11%~0.99%)、-0.05%(95%CI:-1.08%~0.99%)、0.21%(95%CI:-0.23%~0.66%)和0.65%(95%CI:-0.09%~1.40%)。Meta分析合并的ER值为0.35%(95%CI:0.14%~0.56%),并且冷季(ER=0.51%,95%CI:0.20%~0.83%)的合并效应高于暖季(ER=0.22%,95%CI:-0.07%~0.51%)。Meta回归分析发现O3的死亡效应与各城市的日平均O3浓度和老年人的比例呈正相关,与人均年收入和开支水平呈负相关,但是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3可增加居民的死亡风险,冷季效应高于暖季,且不同城市间的O3健康效应差别明显,大气O3平均浓度、老年人比例和收入水平对O3效应的修饰效应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连州市部分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
    陈振波,潘雪梅,郑文娟,黄金梅,邓友良,陈卓彤,蔡月华,温婉颜,詹桂芬
    2016, 42(3):  208-213.  doi:10.13217/j.scjpm.2016.208
    摘要 ( 659 )   PDF (963KB) ( 4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对广东省连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 )艾滋病/性传播疾病危险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2014 年10月至2015年8月,通过同伴推动法(RDS),结合“滚雪球法”、网络征募等多种方法招募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调查内容为一般人口学特征、性行为情况、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并对高危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共招募312名MSM,平均年龄(30.53±11.52)岁,学历以高中或中专及以下为主(占58.65%),涉及多种职业,学生、工人(各占22.44%)和服务业(占20.19%)较多,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61.86%,193/312),自我性取向认定以同性恋最多(占62.18%,194/312)。共有235人答对6道或以上问题,占75.32%。最近1年干预服务覆盖率为31.41%。最近6个月79.81%(249/312)的调查对象曾经与男性发生过肛交,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24.10%(60/249),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18%(110/249);28.85%曾经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仅占14.44%。HIV抗体阳性率为12.18%,HBsAg阳性率为5.9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96%,无检出HCV抗体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性首次性行为年龄≥20岁的调查对象发生多男性性伴行为的可能性较低(OR=0.44),月均收入>3 000元的调查对象更易发生多男性性伴行为(OR=4.66),文化程度越高(OR=0.30)与男性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低,未自愿开展相关疾病检测(OR=3.39)、男性性伴为非固定性伴或者两者都有者(OR=1.73)与男性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越高。结论连州市MSM HIV感染率高,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较低,高危行为普遍存在,需采取同伴教育、网络干预、学校教育等针对性的宣传干预措施。
    2010―2013年广东省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邓爱萍,孙立梅,曾汉日,郑焕英,康敏,何剑峰,林锦炎
    2016, 42(3):  214-217.  doi:10.13217/j.scjpm.2016.214
    摘要 ( 914 )   PDF (1452KB) ( 4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深圳、肇庆等8个市各选取1家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性医院儿科)作为监测哨点,对监测哨点符合监测病例定义的患者采集样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结果8个监测哨点共采集手足口病轻症病例样本6 816份,检出肠道病毒阳性5 403份,总阳性率为79.27%;各型别肠道病毒检出率分别为肠道病毒71型(EV 71)25.57%、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17.31%、其他肠道病毒36.38%。2010年EV 71 阳性率最高,为37.73%(506/1 341);2011年和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83%(508/1 648)和60.60%(1 055/1 741);2012年EV 71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几乎持平,分别为29.53%(616/2 086)和29.34%(612/2 086)。2010―2012年,广东省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在4―5月和9―10月发生变换,优势病原体的变换时间与手足口病发病的春夏季高峰和秋季高峰基本一致或者提前1~2周。2013年1―10月的优势病原体均为其他肠道病毒,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仅有1个高峰。结论广东省2010―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病原体呈现出EV 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频繁变换的特点,提示长期连续的监测掌握病原体变化规律和病毒变异情况对于手足口病的早期预警和预防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自然灾害后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旷翠萍,代吉亚,易建荣,宋铁,侯杰,王军,李国平
    2016, 42(3):  218-222.  doi:10.13217/j.scjpm.2016.218
    摘要 ( 899 )   PDF (942KB) ( 4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构建自然灾害后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灾后快速评估疫情发生风险,有针对性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法和专题讨论,形成指标体系框架;通过2轮专家咨询,采用界值法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确定指标体系一级、二级指标,采用百分权重法对一级指标进行赋权,采用乘积法对二级比值进行赋权。结果30名专家的2轮咨询表的积极系数第1轮为96.67%,第2轮为100.00%。专家权威程度在0.65~0.95之间,均值为0.83。7项一级指标算术平均值为4.12~4.88,71项二级指标算术平均值为3.14~4.76。一级指标变异系数均<0.18,二级指标变异系数均<0.30。第1轮肯德尔系数为0.334,第2轮为0.478。结论初步建立较完善的自然灾害后传染病疫情发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涵盖影响灾后传染病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
    广东省食用水产品中镉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戴光伟,梁辉,周少君,黄伟雄,闻剑,胡曙光,张永慧
    2016, 42(3):  223-226.  doi:10.13217/j.scjpm.2016.223
    摘要 ( 666 )   PDF (947KB) ( 6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东省食用水产品中镉的污染状况及居民对水产品的消费情况,评估食用水产品中镉膳食暴露水平。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佛山顺德区各采集各类水产品样品60份,结合广东省居民水产品消费量调查数据,用点评估的方法评估居民对水产品中镉的暴露水平,并与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镉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结果共检测样品1 325份,总超标率为5.4%(71/1 325),各类水产品中镉含量平均值范围为0.003 6~0.587 2 mg/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东省居民食用水产品平均消费量为51.6 g/d,P97.5消费量为185.6 g/d。水产品中镉的平均暴露量和P97.5暴露量分别为0.99和7.75 μg/d,其中贡献率最高为贝类,每日平均暴露贡献率为40.4%。水产品镉的平均暴露量、P97.5暴露量的每月评估摄入量分别占镉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的2.0%、15.5%。 结论广东省食用水产品中存在镉污染超标状况,但对居民膳食暴露水平远低于健康指导值,经评估水产品镉膳食暴露不会对居民构成健康风险。
    北京市崇文区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水平分析
    张利伟,苏凤华,杨可欣,勉丽娜,朱琳
    2016, 42(3):  227-230.  doi:10.13217/j.scjpm.2016.227
    摘要 ( 844 )   PDF (937KB) ( 4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市崇文区医务人员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崇文区随机抽取一级医院2家、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各1家,抽中的医院所有从事医学相关工作的18~59岁在职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和健康基本技能等内容。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对象的健康素养具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50份,获得有效问卷348份,有效率为99.4%。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6.29±9.81)岁;以女性为主,占81.6%(284/348);文化程度以本科为主,占36.5%(127/348);家庭年收入以10万~19万元为主,占56.6%(197/348)。调查对象中健康素养水平为66.1%,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素养水平分别为75.3%、32.2%和67.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OR=1.554)、有慢性病(OR=2.472)的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崇文区医务人员健康素养具备率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现场研究
    深圳市宝安区2010—2014年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刘晓玲,陈青山,吴泰顺
    2016, 42(3):  231-234.  doi:10.13217/j.scjpm.2016.231
    摘要 ( 753 )   PDF (1144KB) ( 3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宝安区2010—2014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上报的轮状病毒腹泻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宝安区共报告轮状病毒腹泻病例29 821例,其中99.3%的病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37.38/10万、143.09/10万、97.54/10万、179.05/10万和96.69/10万,每年发病高峰在10—12月(占61.2%)。报告病例数最多的街道为西乡和福永街道,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5.4%和20.9%。男性18 453例,女性11 368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发病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婴幼儿,共报告27 159例,占病例总数的91.1%,其中又以1岁以下婴幼儿发病数最多,共17 135例,占病例总数的57.5%。发病数居前3位的职业分别为散居儿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分别为28 079(占94.2%)、551(占1.8%)和458(占1.5%)例。结论婴幼儿是深圳市宝安区轮状病毒腹泻的高发人群,部分街道对轮状病毒腹泻的监测力度不够,今后仍需加大卫生投入,做好疾病监测和宣传教育工作。
    2009―2014年甘肃省陇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王小军,申明星,刘海军,刘婷、贾续珍
    2016, 42(3):  235-237.  doi:10.13217/j.scjpm.2016.235
    摘要 ( 996 )   PDF (927KB) ( 4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甘肃省陇南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防控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陇南市2009―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陇南市2009―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4 199例,年均发病率为26.69/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县(区)分别为两当县111.27/10万、徽县86.51/10万、西和县44.78/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共报告3 194例,占发病总数的76.07%。男性2 526例,女性1 673例,男女性别比为1.5∶1。发病主要集中于≤5岁年龄组,共报告3 803例,占病例总数的90.57%。病例职业以散居儿童(3 153例)和托幼儿童(726例)为主,分别占75.09%和17.29%。病原学监测结果以EV 71为主,占70.63%(89/126)。结论陇南市手足口病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年龄、性别和职业特征,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2008—2013年昆明市西山区梅毒流行病学分析
    潘莉
    2016, 42(3):  238-240.  doi:10.13217/j.scjpm.2016.238
    摘要 ( 692 )   PDF (930KB) ( 4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昆明市西山区2008―2013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3年昆明市西山区梅毒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2008—2013年西山区共报告梅毒1 190例,以隐性梅毒为主(923例,占77.56%),年均发病率为28.69/10万。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街道分别为福海街道250例、金碧街道186例、前卫街道162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1.01%、15.63%、13.61%。男性541例,女性649例,男女性别比为1∶1.20。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20~39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多,共报告458例,占病例总数的38.49%。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职业分别为离退休人员363例、家务及待业276例、农民104例、商业服务77例、工人69例,合计占病例总数的74.71%。 结论昆明市西山区2008―2013年梅毒流行存在明显的人群和地区差异,防治形势严峻。应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加大干预力度,以期有效控制西山区梅毒的高发态势。
    2009―2013年广西都安县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黄家成,韦标,黄绍海,韦加玉
    2016, 42(3):  241-243.  doi:10.13217/j.scjpm.2016.241
    摘要 ( 698 )   PDF (927KB) ( 4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都安县2009―2013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人口学特征和HIV感染情况,为制定全县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都安县VCT门诊求询者的人口学特征和HIV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 753名求询者中,男性1 541人,女性1 212人,男女性别比为1.27∶1;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68.07%;已婚者居多,占70.87%;文化程度以小学或初中为主,占84.85%。求询原因以非婚异性接触史居多,占63.49%。在2 753名求询者中,有2 713人进行了HIV抗体检测,检出HIV阳性385例,阳性率为14.19%。385例HIV 阳性中,男性239例,女性146例,男女性别比为1.64∶1;男性HIV阳性率(15.74%)高于女性(12.22%),≥50岁求询者HIV 阳性率(22.95%)高于≤49岁(11.11%),以离异或丧偶者HIV阳性率最高(37.36%),文化程度以文盲者HIV阳性率最高(20.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都安县VCT求询者HIV检测阳性率较高,且不同特征人群阳性率有差异,因此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提高艾滋病防控效果。
    江门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和报告质量分析
    黄国,张艳红
    2016, 42(3):  244-246.  doi:10.13217/j.scjpm.2016.244
    摘要 ( 724 )   PDF (924KB) ( 4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江门市2005―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和报告质量。方法对2005―2013年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按照初步定义的时效性、完整性和调查控制质量评价指标评价其报告质量。结果2005―2013年江门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6起,总报告病例1 614 例,死亡5例,平均罹患率为2.3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为主,共报告43起,占总起数的76.79%;51.79%(29/56)发生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24 h内被发现的占50.00%,网络直报及时率为41.51%。16.07%事件缺进程报告或结案报告,53.57%事件报告信息不完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因查明率为71.43%,开展危险因素调查率为73.21%。结论江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总体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多价细菌溶解物对社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保护效果和经济效益研究
    刘小敏,阮世荣,冯慧玲,李惠芳,李敏珊,王达鸿
    2016, 42(3):  247-250.  doi:10.13217/j.scjpm.2016.247
    摘要 ( 699 )   PDF (943KB) ( 4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评价多价细菌溶解物对健康儿童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成本效益。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的6月龄至6岁儿童为滴服组,同期未滴服6月龄至6岁社区儿童为未滴服组,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和住院日志记录资料、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信息系统数据,收集2组儿童基本情况和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后6个月的呼吸道疾病发病和医疗花费、滴服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和卫生经济学方法进行保护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6月龄至6岁儿童364人,滴服组和未滴服组各182人。未滴服组和滴服组儿童平均年龄分别为(1.47±0.92)、(1.37±1.08)岁。未滴服组共计发生呼吸道感染138人次,发病密度为1.52,滴服组共计发生呼吸道感染142人次,发病密度为1.56。2组儿童6个月内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4,95%CI:0.56~1.57)。滴服总成本为69 105.4元,滴服组和未滴服组观察期间因呼吸道感染的医药总费用分别是21 713.49和20 762.47元,2组儿童的发病后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价细菌溶解物的保护率为-0.026,效益成本(BCR)比为-0.014。结论滴服多价细菌溶解物对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无明显保护效果。
    2011—2013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
    周冰,彭素标
    2016, 42(3):  251-253.  doi:10.13217/j.scjpm.2016.251
    摘要 ( 707 )   PDF (925KB) ( 3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常住儿童建证、建卡情况和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为制定计划免疫工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于2011—2013年每年抽取门头沟区30个村,调查适龄(1~3岁)儿童建卡、建证和卡介苗、甲肝、乙肝、脊灰、百白破、麻疹、风疹、流腮、乙脑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接种情况。结果共调查630名儿童,建证、建卡、卡证符合率均达到99.00%以上,10种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率均达到100.00%。各种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99%以上,不合格原因主要为超期接种占1.90%(12/630)。本市儿童五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乙肝)免疫及时率均达到96.00%以上,外来流动儿童五苗免疫及时率均达到84.00%以上,外来儿童的五苗及时率均低于本市儿童(P<0.05或P<0.01);本市、外来儿童四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疹)全程免疫及时率分别为91.00%(475/522)、72.22%(78/108),外来流动儿童全程免疫及时率较本市儿童低(P<0.01)。本市、外来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分别为98.66%(515/522)、95.37%(103/108),外来流动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率较本市儿童低(P<0.05)。 结论北京市门头沟区常住儿童免疫接种各项评价指标都达到北京市免疫预防工作规范的相应要求,今后应采取加大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等多种措施来提高儿童及时接种率。
    惠州市2014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分析
    曾健君, 方巧云,刘燕, 杨剑英,王莹
    2016, 42(3):  254-256.  doi:10.13217/j.scjpm.2016.254
    摘要 ( 649 )   PDF (928KB) ( 3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惠州市2014年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脊灰)中和抗体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惠州市博罗县、惠东县、惠阳区的部分健康人群,采集静脉血样本,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脊灰中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00份健康人群血清样本,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67%、94.67%、90.33%,GMT分别为1∶87.33、1∶54.21、1∶31.62。不同地区间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脊灰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GM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个型别中和抗体GMT均以<1岁组最高,且3个型别抗体水平基本上是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不同性别人群脊灰抗体阳性率和G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惠州市健康人群脊灰中和抗体维持在较高水平,形成了比较牢固的免疫屏障。
    2012—2014年湛江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病原谱监测研究
    庞琼英,王洁,陈嘉琳,凌陈稳,叶国强
    2016, 42(3):  257-259.  doi:10.13217/j.scjpm.2016.257
    摘要 ( 749 )   PDF (936KB) ( 4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通过呼吸道症候群的监测研究,以掌握湛江地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毒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作为监测哨点,采集符合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及病例信息,对样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8种共14型呼吸道感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A、Flu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副流感病毒(PIV-1、PIV-2、PIV-3)、人偏肺病毒(HMPV)、人冠状病毒(HCoV:229E、OC43、HKU1、NL63型)、博卡病毒(BocaV)等,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4年共监测呼吸道症候群病例341例,病毒阳性病例122例,阳性率为35.78%。检出14型病毒共139株,毒株检出率为40.76%,毒株构成比居前3位的分别是HRV,占 34.53%(48/139)、HCoV-HKU1 占12.95%(18/139)、FluA 占10.07%(14/139)。男性阳性率为36.77%(82/223),女性阳性率为33.90%(4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组人群阳性率最高,为45.83%(77/168),不同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毒混合感染病例占感染病例的11.48%(14/122),以HRV、HCo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占混合感染的92.86%(13/14),<4岁年龄组混合感染占总混合感染的71.43%(10/14)。结论湛江地区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种类多,以鼻病毒感染居首位;混合感染多发生在婴幼儿,以HRV、HCoV合并其他病毒感染为主。
    2006―2013年珠海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分析
    梁小冬,李德云,阮峰
    2016, 42(3):  260-263.  doi:10.13217/j.scjpm.2016.260
    摘要 ( 731 )   PDF (936KB) ( 6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珠海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珠海市户籍居民2006―2013年的死因登记资料,分析珠海市恶性肿瘤死亡率、构成比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3年珠海市共报告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7 909例,年均粗死亡率为98.04/10万,标化死亡率为91.54/10万。死亡率居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构成的67.02%。7 909例恶性肿瘤死亡病例中,男性5 080例,女性2 829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11.86/10万,女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68.08/10万,男性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6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岁以前恶性肿瘤死亡率在50.62/10万以下,45岁迅速上升到85.75/10万,并在75岁左右达到高峰903.22/10万。结论恶性肿瘤是导致珠海市户籍居民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肺癌又位于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分析
    莫兆波,于雪芳,冯绮雯,李曼瑜
    2016, 42(3):  264-267.  doi:10.13217/j.scjpm.2016.264
    摘要 ( 901 )   PDF (936KB) ( 4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年均发病率为285.82/10万,2011年发病率为284.92/10万、2012年为279.36/10万、2013年为286.69/10万和2014年为292.24/10万,4年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病率为308.58/10万,女性发病率为263.27/10万,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16∶1,不同性别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在不同年份间恶性肿瘤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5岁及以上年龄组发病人数占总发病数的83.71%(6 142/7 337)。恶性肿瘤发病前5位依次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 占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56.51%。结论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平稳,发病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肺癌、结直肠癌、肝癌、乳腺癌和鼻咽癌是恶性肿瘤预防控制的重点。
    应用EB病毒VCA/IgA、EBNA1/IgA抗体筛查鼻咽癌的3年随访结果分析
    陈遂虹,杜进林,谢尚杭,黄启洪,卢玉强,柳青,曹素梅
    2016, 42(3):  268-271.  doi:10.13217/j.scjpm.2016.268
    摘要 ( 1004 )   PDF (943KB) ( 4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VCA/IgA联合EBNA1/IgA作为筛查指标筛查鼻咽癌的3年随访结果,探讨筛查人群中鼻咽癌的检出特征。方法2008—2009年在四会市7个镇30~59岁的社区健康人群中开展鼻咽癌筛查。以ELISA法检测VCA/IgA和EBNA1/IgA作为初筛指标,根据抗体水平划分不同风险人群, 并按照筛查方案进行定期复查。全部筛查对象随访至2012年12月31日。结果共11 993人参加筛查,男女比例为1∶1.4, 40~49岁年龄组占41.2%(4 942/11 993),1.9%(225/11 993)的筛查对象中有鼻咽癌家族史。高危、中危和低危人群分别有461(占3.8%),1 138(9.5%)、10 394(86.7%)人。在3年的随访期共确诊鼻咽癌30例,早期癌(I、II)19例(63.3%)。 高危、中危及低危人群的鼻咽癌检出率分别为5.00%(23/461)、0.26%(3/1 138)、0.04%(4/10 3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危人群中检出癌主要集中在第1年。结论以VCA/IgA联合EBNA1/IgA为筛查指标在高发区开展鼻咽癌筛查能够显著提高鼻咽癌早诊率。
    用定量适合性检验分析呼吸防护装备应用的影响因素
    林晓敏,谢雪妹,傅军华,刘玉飞,易建荣
    2016, 42(3):  272-274.  doi:10.13217/j.scjpm.2016.272
    摘要 ( 642 )   PDF (1071KB) ( 45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呼吸防护装备应用的影响因素,确保有效使用呼吸防护装备。方法使用TSI PortaCount Pro+8083呼吸器适合性检测仪,对已实施正确使用全面罩培训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卫生应急队员进行检测,计算其适合因数(FF),并进行面罩适合性的判断和分析。结果共55人参加测试,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7.6岁,以医疗卫生专业(占92.7%)、中级职称(占45.5%)、男性(85.5%)、大学学历(70.9%)为主。45名队员通过了3M 6800(中号)全面罩的定量适合性检验,7名队员通过3M 6900(大号)的适合性检验,3名队员通过3M 6700(小号)的适合性检验,平均适合因数分别为7 589.8、10 828.6、15 110.0。“说话”动作的适合因数最低,平均适合因数为2 551。结论首次使用全面罩时,应进行定量适合性检验;正确使用性能良好并适合佩戴者脸型的全面罩,在经历较激烈的脸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之后,仍可为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呼吸防护。
    广州市荔湾区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分析
    何国宽,梁志钦,曾祥越
    2016, 42(3):  275-277.  doi:10.13217/j.scjpm.2016.275
    摘要 ( 746 )   PDF (982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2010―2014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分析AEFI发生的原因,为提高疫苗质量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荔湾区2010―2014年报告的AEFI 个案资料,通过广州市荔湾区疫苗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全区同期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 发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广州市荔湾区共报告AEFI个案596例,报告发生率为30.65/10万剂次。其中一般反应391例,占65.60%;异常反应189例,占31.71%;偶合症15例,占2.52%;心因性反应1例,占0.17%。男性353例(占59.23%),女性243例(占40.77%);≤1岁436例(占73.15%),2~7岁155例(占26.01%)。AEFI调查诊断结论99.66%(594/596)由区级疾控机构调查组作出。结论广州市荔湾区AEFI 监测系统运转良好,敏感度较高,AEFI主要发生于低年龄组婴幼儿。
    实验研究
    CYP2E1、NF-КB在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大鼠肝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刘其礼,吴晓玲,张贵锋
    2016, 42(3):  278-281.  doi:10.13217/j.scjpm.2016.278
    摘要 ( 818 )   PDF (1471KB) ( 3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观察CYP2E1 、NF-КB在高脂饮食诱导NAFLD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发病机制。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只。实验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喂养,12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和肝脂,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CYP2E1、NF-КB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大鼠整体状态较差,2组大鼠均无死亡。HE染色可见实验组大鼠肝组织弥漫性脂肪变性,肝小叶内可见点状坏死灶和炎症细胞浸润,但未见明显的肝纤维化;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大鼠血脂(TC、TG)和肝脂(TC、TG)均高于对照组大鼠血脂和肝脂(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肝组织CYP2E1及NF-КB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结论长期的高脂饮食是NAFLD的危险因素,导致血脂和肝脂贮积和肝组织脂肪变性,CYP2E1、NF-КB在NAFLD大鼠肝组织中显著表达,在NAFLD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述
    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陈思秇,马文军
    2016, 42(3):  282-286.  doi:10.13217/j.scjpm.2016.282
    摘要 ( 644 )   PDF (962KB) ( 5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在世界多个国家以及我国多个地区引发了暴发疫情,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众多,包括病原学、个体、环境、气象等因素。本文就国内外手足口病发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危险度指标及应用
    肖建鹏
    2016, 42(3):  287-289.  doi:10.13217/j.scjpm.2016.287
    摘要 ( 596 )   PDF (933KB) ( 252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卫生监督与卫生管理
    2014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情况分析
    谭彦君,陈子慧,曾凡,彭接文,刘嘉欣,方颖仪,陈素文
    2016, 42(3):  290-293.  doi:10.13217/j.scjpm.2016.290
    摘要 ( 949 )   PDF (926KB) ( 3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广东省2014年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情况,为优化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2014年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资料,对其基本情况、食品分类、地区分布等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4年广东省共备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5 705份。从食品分类来看,备案标准数量最多是饮料类,占总数的26.6%(1 517/5 705),其次是调味品类和保健食品类,分别占总数的12.3%(701/5 705)和12.1%(688/5 705);备案标准数量最少的是乳及乳制品类,仅占总数的0.3%(17/5 705);其中一次性通过备案标准3 698份,经修改后备案标准2 007份。经修改后备案标准中,最多的是汤料类,占该类别备案标准的49.0%(25/51),最少的是特殊膳食用食品类,仅占该类别备案标准的8.1%(7/86)。从地区分布来看,广州市的标准数量最多,占总数的27.2%(1 554/5 705);深圳市、中山市次之,分别占总数的10.1%(578/5 705)和7.7%(442/5 705);云浮市最少,仅占总数的0.3%(15/5 705)。结论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数量多、标准文本问题多,需进一步优化备案管理工作,进一步指导和提升企业食品安全标准备案水平,更好的服务广东省食品产业发展。
    汕头市2014―2015年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调查
    蔡春英,黄忠生,黄逸纯,林奕华,陈婉
    2016, 42(3):  294-296.  doi:10.13217/j.scjpm.2016.294
    摘要 ( 601 )   PDF (932KB) ( 4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分析汕头市2014―2015年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为改善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依据。方法2014―2015年对汕头市各种类型公共场所进行抽样检测,检测项目包括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公共卫生用品的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按照GB/T 9663~9673―1996和GB/T 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2014―2015年汕头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卫生质量总合格率为99.2%(496/500),公共卫生用品总合格率为99.3%(596/600)。其中细菌总数的合格率为98.5%(197/200),大肠菌群的合格率为100.0%(200/20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合格率为100.0%(150/150),霉菌和酵母菌的合格率为98.0%(49/50)。不同类型公共场所公共卫生用品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4―2015年汕头市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良好,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
    广州市荔湾区2010―2014年幼儿园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周晓敏,潘淑贤,朱知难
    2016, 42(3):  297-298.  doi:10.13217/j.scjpm.2016.297
    摘要 ( 636 )   PDF (920KB) ( 6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消毒质量状况,为加强辖区内幼儿园的消毒卫生质量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0―2014年对辖区内幼儿园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幼儿和保教人员手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共检测室内空气样本562份,合格509份,合格率为90.57%;检测玩具、桌椅等物体表面样本1 497份,合格1 354份,合格率为90.45%;检测幼儿、保教人员手样本713份,合格489份,合格率为68.58%;不同监测项目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合格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幼儿和保教人员手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幼儿园幼儿和保教人员手的消毒合格率偏低,今后应提高保教人员的消毒意识,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卫生监督与管理。
    论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区别
    蔡铁全
    2016, 42(3):  299-300.  doi:10.13217/j.scjpm.2016.299
    摘要 ( 579 )   PDF (912KB) ( 4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查阅保健食品相关法规、资料、规范等,并与药品相关规定进行对比,从定义、原辅料应用、安全性评价、功能作用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从中总结得出二者之间的区别。研究结果认为: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应用对象和应用目的有所不同,保健食品目的是养生保健,主要针对亚健康状态的人群,药品目的是治疗疾病,针对病理状态的病人;二者可用原辅料范围有部分重叠,保健食品原料范围更宽,药品新原料更开放;药品只能使用药品级辅料,保健食品可以使用食品级与部分药品级辅料;安全性评价,二者均有相应的规范方法,但要求不同,保健食品不允许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药品根据对应病症不同允许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有具体的规范方法,而药品多数由申请人依照指导原则自行建立方法。总之,保健食品与药品虽有部分共同点,但本质不同,差异明显,需区别对待,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