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7, Vol. 43 ›› Issue (3): 268-270.doi: 10.13217/j.scjpm.2017.0268

• 现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珠三角某市2001—2016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夏威,蔡春生   

  1. 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3
  • 收稿日期:2017-01-05 修回日期:2017-01-05 出版日期:2017-07-15 发布日期:2017-08-02
  • 作者简介:陈夏威(1983—),男,大学本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营养与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utbreak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a city of Pearl River Delta, 2001-2015

CHEN Xia-wei, CAI Chun-sheng   

  • Received:2017-01-05 Revised:2017-01-05 Online:2017-07-15 Published:2017-08-02

摘要: 目的分析珠三角某市2001—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珠三角某市2001—2015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81起,发病数为4 493例,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集中在夏秋季(占68.0%,123/181),占发病总数的74.0%(3 327/4 493)。主要场所为集体食堂(占59.1%,107/181)和餐饮单位(占29.8%,54/181),由微生物引起的事件和涉及人数最多,分别占总数的55.8%(101/181)和60.0%(2 696/4 493)。在明确致病因子的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 (占29.1%,43/148)、变形杆菌(占14.9%,22/148)、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占14.2%,21/148)是较常见的致病因子。结论该市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应以降低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等致病因子所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为主,防控重点场所为集体食堂和餐饮单位。

中图分类号: 

  • R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