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芬,孙立梅,郭丽丽,等.广东省2013 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5,41(3):233-237. [2] 何冬梅,柯碧霞,曾洪辉,等. 2015年广东省沙门菌监测及其耐药性分析[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7,37(8):611-617 [3] 张静,沈静,唐漪灵,等.上海市虹口区2010—2012年腹泻病例沙门菌监测及分子型特征[J].上海预防医学,2015,27(3):119-124. [4] 徐润琳,罗万军,王文娟,等.一起新生儿伦敦沙门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214-216. [5] 何冬梅,柯碧霞,邓小玲,等.2010年广东省沙门菌监测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24-429. [6] 林茂锐,周旋,李明友,等.84株沙门菌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结果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6,32(6):553-557. [7] 黄宝兴,马东礼.深圳市某儿童医院沙门菌属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 2015,22(7):880-881. [8] 彭惠诗,余一海,卢敏.1 022例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4, 41(6):1007-1009. [9] 杨晓华,谭南,林爱心.小儿沙门菌肠炎344例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4,14(2):149-152. [10] 梁达炜,卢解红,江凌晓,等.广州市136株沙门菌耐药表型与分子分型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4):696-6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