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志威, 罗会明, 曾四清.广东省1997—2002 年主要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 2004, 30(2):18-19. [2]罗耀星, 蔡汉港, 林鹏, 等.广东省1990—1999 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分析[J]. 广东卫生防疫, 2001, 27(2):16-17. [3]陈菊梅.现代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31-437. [4]王玉平, 蔡立红.滑动平均法改进型灰色预测模型在德山开发区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2007, 22(2):76-79. [5]杜涛, 叶琰, 李洪伟, 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几种需水量预测分析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0, 27(7):12-16. [6]袁嘉祖.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1:52-62. [7]〖ZK(#〗王培承, 李向云, 杨淑香, 等.灰色理论在乙肝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 2004, 21(6):349-350. [8]徐勇, 杨小兵, 彭磊, 等. 灰色模型GM(1, 1) 在肺结核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及预防控制策略[J] .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6):1031-1033. [9]唐勤, 张复新, 艾维莉, 等. 应用灰色系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预测研究[J] . 数理医学杂志, 2007, 20(4):441-443. [10]果丽平, 郭娜娜, 邓健, 等.GM(1, 1)模型用于甲型肝炎发病率预测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 30(1):46-48. [11]霍飞, 董笑月, 盛艳霞, 等.GM(1, 1)模型在天津市梅毒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J] . 职业与健康, 2008, 24(13): 283-284. [12]邓聚龙. 灰色控制系统[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1987:319-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