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云波,潘京海,魏緖强,等.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蚊虫越冬场所变化和防控策略[J]. 医学动物防制, 2016,32(5):558-560. [2] 李菊林,朱国鼎,周华云,等.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发育情况的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27(1):59-61. [3] 郑朝军,郁世芳,凌雪还. 暖冬对蚊虫影响的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01,17(6):291-292. [4] Bonizzoni M, Gasperi G, Chen X, et al.The invasive mosquito species aedes albopictu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Trends Parasitol, 2013,29(9):460-468. [5] 喻潇.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温度、光周期耐受范围的比较研究[D].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 [6] 徐友祥,蔡恩茂,徐仁权,等. 室外废旧轮胎白纹伊蚊的孳生习性与防制[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1,28(9):551-555. [7] 杨思嘉,马晓,朱光锋,等. 宁波市2016年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28(1):69-71. [8] 严子锵,胡志刚,江毅民,等.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的分布特征[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18(3):193-195. [9] 林立辉,黄兆鹏,白志军,等. 广东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孳生容器类型及其防制效果研究[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0,18(4):261-264. [10] 安继尧,严格,张学文,等. 白纹伊蚊-登革热的重要媒介[J]. 医学动物防制, 2003,19(8):449-452. [11] 夏丹,滕萍英,陈晓光,等. 白纹伊蚊滞育及其分子机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34(3):282-289. [12] 吕锡宏,程华,郭晓芹,等. 上海市松江区积水容器白纹伊蚊越冬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29(3):254-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