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丽雅, 邢清和, 贺林. 中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遗传, 2018, 40(10):14-27. [2] 喻员员, 黄小玲, 邱丽倩,等. 14 335例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与围生结局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9, 34(12):2790-2793. [3] 王晓波, 张晓辉, 吴巍巍,等. 二胎政策开放后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8, 34(9):1051-1054. [4] 吴怡, 程蔚蔚. 我国出生缺陷防治体系的长足发展及技术进展[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9,11(9):4-7. [5] 王芳, 韩美艳, 姜楠,等. 多种产前诊断技术联合应用防控出生缺陷的探讨[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8, 26(3):79-81. [6] 许磊, 夏丽莉, 梁敏红. 区域化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 34(7):94-96. [7] 刘玉峰, 常丽英. 系统超声检查在基层医院胎儿畸形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系统医学, 2019, 4(11): 101-105. [8] 童飞, 黄卫彤, 王宗杰. 孕中期血清学产前筛查在出生缺陷防控中的临床价值[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21):104-107. [9] 吴朝杏,陈惠丽,轩妍,等.2014—2019年海口市四区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2):215-217. [10] 李芳, 李文静, 艾比拜木,等. 乌鲁木齐市2016—201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与防治现状[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8, 29(11):1451-1454. [11] 黄劲柏, 龙碧娟, 陆美环,等. 出生缺陷县级干预中心防控模式的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9, 27(5):601-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