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丽华,刘姣,胡辉. 2017年1月—2021年9月丽水市莲都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防控措施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23,38(22):4455-4458. [2] 李芳,崔素莘,王磊. 乌鲁木齐市2016—202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23,50(17):3145-3150. [3] 罗灿,方俊,钟银莉,等. 综合运用TOPSIS和RSR法评价出生缺陷防控效果[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3,31(5):930-933. [4] 李商盈. 2011—2020年沈阳市围产儿出生缺陷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测研究[D]. 沈阳:沈阳医学院,2024. [5] 李颖,徐宏燕,宋雨亭,等. 北京市2010至2015年产前超声筛查机构运营情况分析[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9,41(2):188-193. [6] 方俊,徐昊立,吴云涛,等. 广东省2016—2021年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3,31(3):433-438. [7] 陈原,郭孝涵,王晓敏,等. 胎儿宫内治疗技术在出生缺陷防控中的应用现状探讨[J].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3,39(3):175-178. [8] 刘静,何思捷,唐龙妹,等. 河北省无创产前基因筛查模式的理论和实践[J]. 中国妇幼保健,2022,37(22):4105-4110. [9] 徐宏燕,刘雅倩,刘凯波,等. 基于ARIMA模型的北京市产前超声筛查人员情况预测[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21,43(4):513-520. [10] Zaki U, Qazi SH, Shamim U, et al.Optimal strategies for screening common birth defects in children of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 systematic review[J]. Neonatology, 2025, 122(1): 224-244. [11] Forestieri NE, Olshan AF, Oster ME, et al.Survival of children with 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efects in the National Birth Defects Prevention Study[J]. Birth Defects Res, 2024, 116(9): e2394. [12] 王美芝,杜真,张猛,等. 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在河南省出生缺陷发生率预测中的应用[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3,15(2):85-90,113. [13] 李晓华,轩妍,郭朝金,等. 海南省2016—2021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25,52(8):1412-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