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邹华.医学生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5.
[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
[3]孙淑荣,张百军,孙淑华,等.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35(1):147-148.
[4]符永川,唐琪.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191-1193.
[5]郭俊慧,白雪光,王晓萍,等.高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及与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9):1058-1060.
[6]凤尔翠,高素琴,陆铭,等.医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疾病倾向的相关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1,13(2):1-3,20.
[7]凤尔翠,高素琴,刘艳青,等.某医科院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859-861.
[8]刘发荣,廖震华,陈立明.护理专业实习生人格特征、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通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3):162-164,166.
[9]邓冰,黄列玉,王加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9):1144.
[10]张丽萍,周广亚.大学生生活事件、心理健康与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关系研究[J].心理研究,2015,5(2):67-71.
[11]方必基,刘彩霞,叶一舵,等.生活事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J].教育评论,2014(10):65-68.
[12]郭洪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生活事件的相关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4(2):46-47,52.
[13]曹爱,裴雪丹,艾梅,等.在校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123-126.
[14]宋爽,田玲玲,李世平,等.434名医学新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校医,2015,29(4):241-243,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