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3[R].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3: 17. [2] Kim S, Thal R, Szkwarko D, et al.Management of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J]. JAMA, 2023, 329(5): 421-422. [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2020年版)[S/OL]. (2020-10-16)[2024-11-04].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2/05/5567137/files/85d293d4f3e04bacb420f252c2189278.pdf. [4] 张爽,赵弘,杨美霞. 结核潜伏感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上海预防医学,2025,37(1):94-99. [5] 张瑞,郝艳星,王中林,等. “TST-IGRA”两步法在三起高中学校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筛查中的应用[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3,34(5):60-63. [6] 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协会学校与儿童结核病防治专业分会,《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8):761-768. [7] 辛赫男,高磊.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整合指南模块3:诊断—结核感染检测》解读[J]. 中国防痨杂志,2023,45(7):639-643. [8] 卢鹏,刘巧,竺丽梅,等. 中国东部地区结核菌素试验诊断结核病感染临界值的确定:基于人群的现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3):363-367. [9] 李杰,李萌,严磊,等. 2019—2020年昆明市学校师生肺结核病筛查结果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2):214-216. [10]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结核病分类WS 196—2017[S].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18,3(3):191-192. [11] 中国防痨协会. 高危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检测及预防性治疗专家共识[J].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9):874-878. [12] 苏倩,汪清雅,张婷,等.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皮肤试验与TST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比较[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3,22(5):547-551. [13] 阮奠虎,崔王飞,王新正,等. 2018年山西省阳城县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结果及成本效果分析[J]. 中国肿瘤,2025,34(3):209-214. [14] 唐万,胡俊,张晖,等. Kappa系数:一种衡量评估者间一致性的常用方法[J]. 上海精神医学,2015,27(1):62-67. [15] 杨震,孙倩,韩露,等.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在大学生结核潜伏感染筛查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2,14(7):51-54. [16] 高磊,张慧,胡茂桂,等. 基于多中心调查数据和空间统计模型的全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估算[J]. 中国防痨杂志,2022,44(1):54-59. [17] 李果,庞先琼,徐华,等. 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治进展[J].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1):91-95. [18] 张瑜,卢鹏,陆伟,等. 潜伏结核感染三种检测方法比较的研究进展[J].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5):477-482. [19] 罗风,李晓非. 结核病免疫学实验室检测技术新进展[J]. 临床检验杂志,2020,38(1):52-55. [20] 智深深,陶俊吉,丁燕,等. 五种临床常用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应用性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3,44(21):2587-2591. [21] 何翼君,张浩然,辛赫男,等.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的应用及其优化[J]. 中国防痨杂志,2021,43(3):204-210. [22] 杨蕾,韦芬,张凯,等. 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的稳定性与有效性研究[J]. 中国防痨杂志,2020,42(8):799-807. [23] 张婷,杨眉,吴成果,等. 重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在学校结核病筛查中的应用[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21,37(11):1609-16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