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25-07-20
上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论著
遗传预测的肠道菌群、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水平与衰弱因果关联性研究
开地日艳•库日班江, 陈亚琳, 晏师康, 石芳, 王杰, 阿卜杜乃比·吾普尔, 彭星, 李逸晗, 杨蕾
2025, 51(7): 701-708. doi:
10.12183/j.scjpm.2025.0701
摘要
(
15
)
PDF
(1051KB) (
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深入探究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与衰弱之间的因果关联。
方法
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和4种基于不同假设的MR方法,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数据,评估207种肠道菌群及126种衍生代谢物与衰弱之间的因果关系。采用Cochran's
Q
检验、MR-Egger回归法、MR-PRESSO法、MR-Steiger法以及留一法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结果
肠道菌群的IVW结果显示,包括疣微菌门(
OR
=0.980)、伯克氏菌目(
OR
=0.970)、阿克曼菌属(
OR
=0.980)、嗜黏蛋白阿克曼菌种(
OR
=0.979)、德氏乳杆菌种(
OR
=0.988)、文氏真杆菌种(
OR
=0.978)和双形真杆菌种(
OR
=0.980)、解黄酮菌属(
OR
=1.022)、萨特氏菌属(
OR
=1.044)、华德萨特菌种(
OR
=1.044)和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massiliensis
菌种(
OR
=1.031)等11个肠道菌群与衰弱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联;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的MR结果显示,包括缬氨酸(
OR
=2.042)、犬尿氨酸(
OR
=1.149)、硬脂酰肉碱(
OR
=1.194)、油酰肉碱(
OR
=1.161)、可可碱(
OR
=0.892)和苏氨酸盐(
OR
=0.922)等6个肠道菌群衍生代谢物与衰弱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均
P
FDR
>0.05)。
结论
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与衰弱风险之间存在潜在因果关系,表明其在衰弱发病机制中存在一定的作用。
2005—2023年淄博市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及影响因素分析
高风华, 李源, 边文建, 孔祥达
2025, 51(7): 709-714. doi:
10.12183/j.scjpm.2025.0709
摘要
(
24
)
PDF
(1104KB) (
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5—2023年淄博市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发现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2005—2023年淄博市肺结核患者病案相关信息,包括人口基本特征、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患者来源、首诊断地区、登记时间,以及本次症状出现日期、首诊日期和确诊日期等。患者发现延误率年度变化趋势采用曲线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因素的组间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影响因素。
结果
2005—2023年淄博市登记的24 792例肺结核患者发现时间间隔中位数为40(20,77)d,主要由就诊时间间隔构成(76.95%),年均发现延误率65.87%,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Cubic回归:
R
2
=0.787,
F
=18.501,
P
<0.001),2020年后逐年下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5~<65岁年龄组(
OR
=1.115)、农(牧、渔)民(工)(
OR
=1.412)、工人(
OR
=1.299)、无业(离退)人群(含学龄前儿童)(
OR
=1.581)、追踪来源(
OR
=2.677)、本区县(
OR
=1.360)和其他区县(
OR
=2.208)、初治(
OR
=1.290)和病原学阳性(
OR
=1.086)是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危险因素;年龄<45岁(
OR
=0.839、0.879)、患者来源为健康体检(
OR
=0.177)、主动筛查(
OR
=0.328)、推介(
OR
=0.632)和转诊(
OR
=0.757)为患者发现延误的保护因素。
结论
淄博市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情况普遍且较为严重,就诊延误是主要原因,亟需在全市范围内尤其针对重点人群强化健康教育与主动发现等措施,提高就诊意识,缩短发现时间间隔,降低发现延误。
新医改背景下河西地区门诊患者满意度指数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
王莉萍, 吴亚蓉, 王洁
2025, 51(7): 715-719. doi:
10.12183/j.scjpm.2025.0715
摘要
(
12
)
PDF
(100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在新医改背景下,构建适用于河西地区的门诊患者满意度指数模型(HX-CCSI),探索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质量和优化医患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基于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CCSI)和服务接触理论,构建理论模型(HX-CCSI)并开发配套量表,采用Likert 5级量表设计问卷,通过预测试验证信效度后,于2024年1—7月对武威地区10 634例门诊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验证各潜变量间的路径关系。
结果
预测试结果显示,基于HX-CCSI模型的量表Cronbach′s
α
=0.89,各潜变量α均>0.70,分半信度系数为0.811。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6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68.5%,结构效度良好。潜变量相关性显示,感知价值(PV)(
r
=0.71)、满意度(PS)(
r
=0.66)、忠诚度(LO)(
r
=0.63)、医患沟通(DPC)(
r
=0.60)、诊疗技术(MC)(
r
=0.61)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均
P
<0.01)。患者期望(PE)(
r
=0.58)、流程效率(PEFF)(
r
=0.55)与服务环境(SE)(
r
=0.52)呈现中等正相关(均
P
<0.01),抱怨倾向(CT)与满意度(PS)呈负相关(
r
=-0.42,
P
<0.01)。费用透明度(CTY)相关性较低(
r
=0.30,
P
<0.05)。感知价值(PV)对满意度(PS)正向作用最强(
β
=0.57),满意度(PS)显著提升忠诚度(LO)(
β
=0.63),但对抱怨倾向(CT)抑制较弱(
β
=-0.28)。
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HX-CCSI模型证实,诊疗技术和医患沟通是提升门诊满意度的关键因素,而高医保报销弱化了费用透明度的作用。建议重点提升医疗技术和沟通质量,优化服务流程,并建立专门投诉机制,为河西地区门诊服务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淄博地区成年居民安全用药知信行及相关因素调查
王永莉, 朱家芹, 王顺利, 李俊玲, 郑观芸
2025, 51(7): 720-725. doi:
10.12183/j.scjpm.2025.0720
摘要
(
11
)
PDF
(100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本研究旨在调查淄博地区成年居民的安全用药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药学科普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居民合理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方法
于2023年9—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淄博市社区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社区居民安全用药的知信行情况进行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知信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 484名淄博市社区居民安全用药知识维度得分(35.90±2.31)分,态度维度得分(22.39±2.61)分,行为维度得分(30.91±2.16)分;知识维度与态度维度(
r
=0.923,
P
<0.01),知识维度与行为维度(
r
=0.956,
P
<0.01),态度维度与行为维度(
r
=0.901,
P
<0.01),三者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β´
=0.063)、医务人员(
β´
=0.229)、机关干部(
β´
=0.159)、教师(
β´
=0.154)、合并慢性病(
β´
=0.107)、咨询医师/药师获取用药知识(
β´
=0.117)、药物不良反应史(
β´
=0.140)是知识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均
P
<0.01);年龄(
β´
=0.07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β´
=0.168)、医务人员(
β´
=0.345)、机关干部(
β´
=0.233)、教师(
β´
=0.173)、合并慢性病(
β´
=0.174)、咨询医师/药师获取用药知识(
β´
=0.212)、药物不良反应史(
β´
=0.168)、知识维度得分(
β´
=0.392)是态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均
P
<0.0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
β´
=0.048)、医务人员(
β´
=0.228)、机关干部(
β´
=0.136)、教师(
β´
=0.112)、合并慢性病(
β´
=0.123)、咨询医师/药师获取用药知识(
β´
=0.095)、药物不良反应史(
β´
=0.090)、知识维度得分(
β´
=0.127)、态度维度得分(
β´
=0.283)是行为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淄博地区成年居民安全用药知信行水平需提升,三者正相关。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用药知识获取渠道及药物不良反应史是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通过强化知识普及、优化知识获取渠道、关注重点人群等方式,提升居民安全用药意识和行为规范,降低用药风险,保障健康安全。
湖北省市售大米中5种重金属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评估
杨财平
2025, 51(7): 726-729. doi:
10.12183/j.scjpm.2025.0726
摘要
(
9
)
PDF
(102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湖北省市售大米中铬、砷、镉、汞和铅的污染状况,评价铬、砷、镉、汞和铅经摄入大米途径的健康风险。
方法
采集湖北部分地区市售大米样品,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多元素的测定》(GB 5009.268—2016),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其铬、砷、镉、汞和铅含量;大米中重金属含量依据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进行评价;采用FAO/WHO共同建立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推荐的点评估模型计算膳食暴露量,重金属经食用大米途径所致健康风险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推荐的暴露评估模型进行评估。
结果
246份大米中铬含量ND~0.279 mg/kg,砷含量为0.040~0.204 mg/kg,镉含量为ND~0.211 1 mg/kg,汞含量为ND~0.044 62 mg/kg,铅含量为ND~0.666 0 mg/kg;大米中不同重金属的非致癌危害商值为As>Cd>Hg>Cr>Pb,除砷大于1外,其他均小于1;铬、砷、镉3种重金属对不同人群的综合终生超额危险度分别为2.02×10
-4
、1.62×10
-4
、1.13×10
-4
、8.29×10
-5
、3.55×10
-4
和3.10×10
-4
。
结论
湖北省市售大米中金属污染物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是个别元素的污染应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兰州市2012—2020年乙肝感染孕产妇时空聚集分布特征
潘丽, 马汉平, 程铖, 李䶮萍, 梁芳, 惠明刚, 侯少莹, 王春萍
2025, 51(7): 730-735. doi:
10.12183/j.scjpm.2025.0730
摘要
(
10
)
PDF
(159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兰州市2012—2020年孕产妇乙肝检测情况、产妇乙肝感染情况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下一步全市消除乙肝母婴传播提供数据参考和决策依据。
方法
通过收集国家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乙肝孕产妇相关数据,采用趋势性
χ
2
检验分析2012—2020年全市孕产妇乙肝检测情况、产妇乙肝感染情况,采用GeoDa 1.22软件对产妇乙肝感染的空间聚集性进行分析,采用SaTScan 9.4软件对产妇乙肝感染的时空聚集性进行分析。
结果
2012—2020年全市孕产妇乙肝检测率呈上升趋势,从86.52%提升至99.09%;产妇乙肝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从2.98%波动性下降至2.78%(均
P
<0.05)。全局自相关分析显示兰州市产妇乙肝感染空间相关性不显著,呈随机分布。局部自相关分析显示2012—2020年全市产妇乙肝感染存在1个高-高聚集区,1个高-低聚集区和3个低-高聚集区。时空扫描分析显示,2012—2020年全市产妇乙肝感染扫描到1个I类聚集区,7个II类聚集区。其中I类聚集区为七里河区(
LLR
=121.25,
RR
=1.57,
P
<0.05),聚集时间为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
结论
全市孕产妇乙肝检测率稳步提升,产妇乙肝感染率波动性下降,大部分县区不存在产妇乙肝感染的时空聚集性,呈随机分布状态。加强孕产妇人群的乙肝防控的健康教育及产妇乙肝感染的抗病毒治疗,是降低全市乙肝母婴传播的重要举措。
中山地区居民用药安全知信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郑燕鸣, 李伊凡, 闫译文, 林凯程
2025, 51(7): 736-740. doi:
10.12183/j.scjpm.2025.0736
摘要
(
13
)
PDF
(1050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中山地区居民用药安全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提升该地区居民安全用药水平提供依据。
方法
2024年1—2月通过分层抽样法对中山地区居民用药安全知信行进行调查,以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居民用药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分析,以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居民用药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发放7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683份,回收率94.86%。居民用药安全的知识优良率为72.62%(496/683),优势项目包括遵医嘱用药依从率96.30%和阅读药物说明书89.50%,薄弱环节如服药注意事项知晓率仅58.20%、特殊剂型服用方法掌握率为61.70%。居民用药安全态度优良率为68.37%(467/683),其中对基本药物制度高度认可91.40%,对具体制度的知晓率仅为49.8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意识和定期清理药箱意识较弱,分别为62.10%和65.30%。居民用药安全行为优良率为65.01%(444/683),药物储存行为达标率为52.40%,过期药物处理不当率为58.90%,用药记录缺失率为63.20%,药物说明书的阅读率较高(85.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山地区居民用药安全知识优良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OR
=0.784),随文化程度升高而升高(大专及以上
OR
=2.504),城镇居民高于农村(
OR
=1.751),有慢性病史者高于无病史者(
OR
=2.056);用药安全态度优良率女性高于男性(
OR
=1.536),随年龄增加而降低(
OR
=0.894),文化程度越高越积极(
OR
=1.762),工农职业者低于其他职业(
OR
=0.911),城镇居民优于农村(
OR
=1.441),参加医保(
OR
=2.301)和农村合作医疗(
OR
=2.056)均优于自费;用药安全行为优良率亦呈女性优于男性(
OR
=2.013)、年龄越大越差(
OR
=0.840)、文化程度越高越好(
OR
=1.652)、与家人同住优于独居(
OR
=1.843)、医保(
OR
=2.337)及农村合作医疗(
OR
=1.926)优于自费,而有慢性病史者行为表现较差(
OR
=0.842)(均
P
<0.05)。
结论
本研究基于KAP框架,通过问卷与多因素回归分析,证实需以高龄、低文化程度、独居、慢性病人群为重点,构建“数字化指导—医保协同”闭环干预,方能实现中山地区居民用药安全水平整体跃升。
2020—2023年长沙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分析和模型预测
李尚武, 袁媛, 陈静, 谭明华, 罗佳
2025, 51(7): 741-747. doi:
10.12183/j.scjpm.2025.0741
摘要
(
11
)
PDF
(108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回顾性分析长沙地区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并基于月度数据构建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进行预测。
方法
选取2020—2023年长沙地区629β721β名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统计HBsAg阳性献血者的人口学特征。采用
χ
2
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Eviews 12.0软件构建ARIMA模型,对2024年1—3月HBsAg阳性率进行预测和评价。
结果
2020—2023年长沙地区献血者HBsAg阳性率为4.6‰(2β874/629β721),呈先升后降趋势。献血年份在2023年(
OR
=0.578)、出生年份在2002年及以后(
OR
=0.654)、年龄18~<30岁(
OR=0.529
)、少数民族(
OR
=0.734)、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
OR
=0.821)、重复献血(
OR
=0.188)、单采血小板(
OR
=0.787)以及个人献血(
OR
=0.883)的献血者HBsAg阳性率低(均
P
<0.05)。ARIMA(2,1,0)预测模型通过检验,对2024年1—3月HBsAg阳性率的预测结果显示,
MAPE
为12.79%,预测效果一般。
结论
2020—2023年长沙地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率整体较低。年轻群体、少数民族、重复献血者、本科及以上文化程度、单采血小板的个人献血者HBsAg阳性风险相对更低。采供血机构应重点加强该人群的招募与宣传,扩大重复献血者队伍,降低HBsAg阳性率,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ARIMA(2,1,0)模型预测效果一般,未来研究应将更多相关变量纳入模型,以探索更精准的预测模型。
中青年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恶变与工作、生活行为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黄娟娟, 袁方, 单思维, 陈军, 韩涵, 蒋瑶瑶
2025, 51(7): 748-752. doi:
10.12183/j.scjpm.2025.0748
摘要
(
8
)
PDF
(102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中青年良性甲状腺结节恶变在工作、生活中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经穿刺或手术病理切片确诊为甲状腺癌的患者作为病例组,以性别相同、年龄±3岁、甲状腺结节病程±1年为原则,按1∶3的比例选择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工作、生活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病例组与对照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组患者包括男性41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41.98±9.54)岁,甲状腺结节平均病程(5.56±2.32)年;对照组患者包括男性123例、女性516例,平均年龄(41.77±9.47)岁,甲状腺结节平均病程(5.44±2.29)年;共包括男性417例,女性432例。2组患者的性别分布、年龄分布、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χ
2
=0.005、0.492,
t
=0.724,均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超重
OR
=2.015,肥胖
OR
=5.533)、有工作压力(
OR
=1.454)、每日睡眠时间<6 h(
OR
=1.808)、食用油炸烧烤食品>5次/月(
OR
=1.932)、食用海鲜鱼类>5次/月(
OR
=2.076)、食用碘盐(
OR
=1.503)、每年接受CT或X射线检查(
OR
=1.702)、既往甲状腺功能异常(
OR
=3.681)、甲状腺肿瘤家族史(
OR
=2.008)是中青年良性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中青年良性甲状腺结节恶变受多因素影响。超重或肥胖、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常吃油炸烧烤及海鲜鱼类、食用碘盐、每年接受CT或X射线检查、既往甲状腺功能异常、有甲状腺肿瘤家族史,都会增加恶变风险。临床及健康管理中,可针对这些因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辐射接触等干预,降低恶变风险。
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关联分析
刘晶晶, 王丽茹, 李凤娟, 许凤鸣, 王旭, 王延鑫, 张书芳
2025, 51(7): 753-756. doi:
10.12183/j.scjpm.2025.0753
摘要
(
13
)
PDF
(101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血压偏高现状并探寻其相关性,从而为预防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南省158个县区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标准仪器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采用
χ
2
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超重肥胖与血压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2022年共调查河南省中小学生337 710人,其中超重检出率17.85%(60 269例),肥胖检出率19.26%(65 059例),血压偏高检出率23.87%(80 617例)。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超重组和肥胖组血压偏高风险分别是非超重肥胖组的1.378倍(
OR
=1.378)和1.971倍(
OR
=1.971)(均
P
<0.05)。将BMI进行标准化Z评分,发现与BMI-Z<1组相比,1≤BMI-Z<2组(
OR
=1.425)和BMI-Z≥2组(
OR
=2.072)学生血压偏高风险增加(均
P
<0.05)。
结论
超重、肥胖可能增加中小学生血压偏高风险,应采取科学有效措施改善体重健康,降低血压偏高的发生发展。
现场研究
2020—2022年新疆结核病耐药监测点耐药性分析
凯丽比努尔·吾买尔, 王乐, 祖力卡提阿衣·阿布都拉, 祖丽呼玛尔·艾尔肯, 王明哲, 古丽娜·巴德尔汗
2025, 51(7): 757-761. doi:
10.12183/j.scjpm.2025.0757
摘要
(
8
)
PDF
(99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20—2022年新疆结核病耐药监测点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流行状况,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和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0—2022年全疆结核病耐药监测点痰涂片和/或分子阳性结核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耐药情况,以获得全区结核病耐药性动态信息和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
结果
共分离得到6 799株结核分枝杆菌,其中敏感菌株5 255株,耐药菌株1 544株,总耐药率为22.71%;经统计学分析,2020—2022年全疆不同治疗组及区域间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不同性别、年龄及不同年份间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初治患者,复治患者(
OR
=1.547)更易发生结核分枝杆菌耐药。任一和单耐药谱来看,异烟肼耐药率最高;经Joinpoint回归分析发现,3年间链霉素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AAPC
=-74.6%),氧氟沙星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AAPC
=70.3%)。
结论
2020—2022年新疆耐药监测点结核病耐药情况相对稳定,复治患者是结核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复治患者的耐药监测工作;并实时监测异烟肼、链霉素和氧氟沙星等药物的使用及耐药情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在海南省2个城市中老年人群的信效度评估
欧婷婷, 刘璞瑜, 王兴任, 吴红英
2025, 51(7): 762-766. doi:
10.12183/j.scjpm.2025.0762
摘要
(
7
)
PDF
(104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OPD assessment test,CAT)对中老年人群呼吸功能损伤适用性。
方法
2019年9—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海南省五指山市和琼海市≥40岁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及CAT评估。量表信度采用内部一致性、条目相关性及症状相关性进行评估,效度评估主要评估量表的结构效度、效标效度。
结果
共纳入中老年人1 201人,男性703人(58.53%),女性498人(41.47%)。CAT整体Cronbach′s
α
为0.74,量表内部一致性良好。CAT各条目与总分的
r
为0.47~0.66(均
P
<0.01),关联程度中等偏上,条目能有效反映总体变异情况。CAT总分与鼻炎年数、喘息年数、咳嗽年数、喘息频率、呼吸困难程度及FEV
1
/FVC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或
P
<0.05)。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CAT拟合优度检验指标
AGFI
、
NFI
、
IFI
、
TLI
分别为0.98、0.99、0.99和0.98,均>0.9,
PCMIN
/
DF
为2.99<5,
RMSEA
为0.04<0.08,结构效度良好。对不同临床诊断呼吸系统疾病者,CAT总分显著高于未诊断者(均
P
<0.01),具良好效标效度。
结论
CAT可有效筛查中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良好信效度。但仍需扩大样本验证不同人群的适用性。
佛山市禅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贺昆路, 傅秋龙, 黄智聪, 邵一惠, 周静雅
2025, 51(7): 767-769. doi:
10.12183/j.scjpm.2025.0767
摘要
(
19
)
PDF
(191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禅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制定科学有效的白纹伊蚊综合防治方案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采用幼虫浸渍法检测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成蚊接触筒法检测白纹伊蚊成蚊对6种常用杀虫剂在诊断计量时24 h的死亡率,评价抗药性水平。
结果
2018—2021年禅城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溴氰菊酯呈中抗,抗性倍数介于10.15~34.47;2018—2024年对氯菊酯呈高抗,抗性倍数介于61.27~224.93;2020—2021及2023—2024年对残杀威及双硫磷均呈低抗,抗性倍数分别为3.54~5.24及6.34~9.91。2020年禅城区白纹伊蚊成蚊对0.4%氯菊酯和0.05%残杀威的死亡率分别为5.56%和75.56%,属抗性种群;2023年对0.4%氯菊酯和0.5%马拉硫磷的死亡率均为0,属抗性种群;2024年白纹伊蚊成蚊对0.5%马拉硫磷、0.2%杀螟硫磷、0.7%高效氯氟氰菊酯和1.4%顺式氯氰菊酯的死亡率介于14.67%~60.00%,属抗性种群。
结论
佛山市禅城区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呈现了中高抗性。建议持续做好白纹伊蚊抗药性动态监测与治理体系,实现可持续防控。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农区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疫情调查
杨婷, 余红, 陈青飞, 王银亭, 严成金, 王华, 蔡运山
2025, 51(7): 770-773. doi:
10.12183/j.scjpm.2025.0770
摘要
(
10
)
PDF
(97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农区一起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为今后该地区布病科学防控提供经验和建议。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本次疫情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自行设计问卷了解该农区职业人群个人防护情况和布病知识知晓水平。
结果
本次疫情共涉及3例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例病例(病例3)为非职业人群,无明确接触史,系主动就诊发现;溯源调查发现其邻居2人(病例1和2)为羊群散养户,曾患布病。应急监测及病例搜索共采集风险人员样本7份,检出阳性1份(病例2);采集动物样本24份,结果均为阴性。对该镇13名职业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布病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34.62%,工作过程中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均低于15.38%。
结论
本起疫情的传染源可能是病例1和2家丢失的母羊或不明原因死亡小羊,病例1和2接触后感染,病例3接触污染的环境后感染。建议加强农村地区尤其散养户的布病宣传教育,畜牧部门规范检疫流程并联合疾控中心做好职业人群布病血清学监测,医疗机构增强布病诊疗意识,联防联控,降低居民疾病负担。
2024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和危险因素分析
哈力木别克·那扎尔别克, 古再丽·努尔普拉提, 田甜, 乌其尔加甫·才媲丽玛, 叶斯泰·木黑牙提, 兰兆国, 谢娜, 符文慧
2025, 51(7): 774-778. doi:
10.12183/j.scjpm.2025.0774
摘要
(
8
)
PDF
(100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犁州)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
Neisseria meningitides
,Nm)带菌状况,为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4年新疆伊犁州2个县市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
χ
2
检验对Nm带菌率进行比较。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Nm带菌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梯度扩散法检测Nm菌株的抗生素敏感性。
结果
482份健康人群咽拭子样本当中,共分离出的Nm菌株12株,总带菌率为2.4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6~<21岁年龄组(
OR
=5.612)、居住地农村(
OR
=4.129)、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
OR
=0.168)、被动吸烟(
OR
=6.916)及家庭人数≥5人(
OR
=4.161)均是影响健康人群Nm带菌的相关因素(均
P
<0.05)。10株Nm菌株对氯霉素、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利福平和美洛培南等6种抗生素敏感,未发现中介或耐药的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磺胺甲基异噁唑、青霉素、头孢噻肟、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等6种抗生素均发现不敏感菌株。
结论
新疆伊犁州健康人群Nm总体带菌率水平较低,但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发生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健康人群Nm带菌状况和Nm菌株耐药性监测。
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社区吸烟高危人群中肺结节阳性率调查
兰国宾, 刘闯, 王浩, 马红玉, 李泽亮, 陈雯, 张文强
2025, 51(7): 779-782. doi:
10.12183/j.scjpm.2025.0779
摘要
(
8
)
PDF
(984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低剂量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low-dose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LD-HCT)(简称低剂量螺旋CT)对社区吸烟高危人群肺结节的筛查结果,并探讨肺结节阳性发生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法于2022年6月至2024年11月抽取沧州市社区吸烟高危人群为调查对象,对吸烟高危人群进行低剂量CT筛查和人群特征情况调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社区吸烟高危人群阳性肺结节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55例社区吸烟高危者,其中768例社区吸烟高危居民完成低剂量螺旋CT筛查和问卷调查,筛查出270例肺结节者,肺结节检出率为35.16%(270/768);其中阳性结节88例,阳性结节检出率为11.46%(88/768)。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
OR
=7.560)、肺癌家族史(
OR
=1.797)、吸烟指数≥30包年(
OR
=1.834)、长期接触烹饪油烟(
OR
=1.968)、职业粉尘暴露史(
OR
=2.002)是社区高危人群肺结节检出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本研究证实,低剂量螺旋CT在社区吸烟高危人群肺癌筛查中具有重要价值。其阳性结节检出率提示,应重点关注高龄(70~74岁)、有肺癌家族史、重度吸烟(≥30包/年)、长期接触烹饪油烟及职业粉尘暴露的高危个体。这些因素的识别为针对性肺癌筛查策略的制定提供了循证依据。
2018—2022年新疆新报告HIV/AIDS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倪祯, 王吉亮, 曾长玉, 赵珍, 何倩, 茆倩茹, 倪明健
2025, 51(7): 783-786. doi:
10.12183/j.scjpm.2025.0783
摘要
(
14
)
PDF
(1014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新疆新报告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优化艾滋病疫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现住址为新疆的2018—2022年新报告的HIV/AIDS数据库,采用
χ
2
检验进行人口学特征、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比较,Joinpoint回归分析时间趋势。
结果
2018—2022年新疆共新报告HIV/AIDS病例17 974例,且报告病例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AAPC
=-22.77,95%
CI
:-30.78%~-13.82%,
P
<0.01)。新报告病例总数排名前3的地区分别是喀什地区(4 440例)、阿克苏地区(3 316例)、乌鲁木齐市(2 664例)。报告病例中男女比为1.68∶1;以年龄21~<41岁(52.54%)、农民(39.21%)、已婚有配偶(41.64%)、其他少数民族(81.6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69.61%)为主。感染途径最多为异性性行为传播(86.65%);样本来源以健康体检(33.33%)、检测咨询(29.67%)为主。
χ
2
检验结果显示,新疆新报告HIV/AIDS病例在不同年龄、职业、婚姻、民族和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和样本来源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2018—2022年新疆艾滋病疫情呈低流行态势,中青年、农民、已婚有配偶、少数民族、低学历人群和经性途径传播人群是艾滋病防控需重点关注干预对象,今后应建立针对性强的宣教干预方式,继续实行扩大检测策略。
广州市基层传染病防控人员能力自评与培训需求现状研究
杨尚峰, 王敏, 朱启炯, 何志辉, 刘远, 张万方, 陈秋月, 刘涛
2025, 51(7): 787-791. doi:
10.12183/j.scjpm.2025.0787
摘要
(
11
)
PDF
(1058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基层传染病防控人员能力与培训需求现状,为进一步探索基层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控人才能力提升培养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基层传染病防控人员基本情况、能力和培训的现状和需求、培训形式和培训内容的需求程度等,采用
χ
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问卷有效调查729人,各项能力平均得分均≥合格线3分,其中“疾病暴发或紧急卫生事件时独立组织开展较复杂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684人,96.71%)合格人数最多。工龄<3年的人员能力自评在“疾病暴发或紧急卫生事件时独立组织开展较复杂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能力”(86.60%)、“对疾病监测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能力”(81.44%)、“信息获取、分析和利用能力”(88.66%)和“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能力”(85.57%)的能力合格率较低。其中对“团队沟通协作”课程内容需求较高(725人,99.45%)。传染病防控人员主要参与的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形式(661人,90.67%),对案例分析需求最高(591人,81.07%)。
结论
广州市基层传染病防控人员整体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培训需求较大,需增加案例分析方面的内容。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现场流行病学)
佛山市首起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苏文章, 冼钰怡, 姚嘉琦, 刘森婷, 梁婉玲, 罗琳, 邹琛峰, 黄喜明
2025, 51(7): 792-795. doi:
10.12183/j.scjpm.2025.0792
摘要
(
16
)
PDF
(10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佛山市某学校发生的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件发生。
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标本、剩余食物和环境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
结果
检索到病例89名,罹患率为3.86%(89/2 303)。临床症状以腹泻(96.63%,86/89)、腹痛(82.02%,73/89)为主,少有呕吐(10.11%,9/89)和发热(3.37%,3/89)。流行曲线为点源暴露模式,平均潜伏期为12 h。可疑餐次为2024年11月7日的午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发病与卤鸡腿有关(
OR
=8.31)。在45份样本中,41份检出产气荚膜梭菌,阳性率为91.11%(患者26份、厨工4份、环境7份、留样食品4份);分型均为A型,其中13株菌携带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基因(
cpe
)。
结论
本次事件是因食用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食物导致的食源性暴发事件,食物未充分加热煮熟和储存条件不佳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
一株不产志贺毒素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检测分析
李桂满, 史亚辉, 欧阳方竹, 柯碧霞, 刘佳俊, 朱海明, 颜瑾, 李柏生, 何冬梅
2025, 51(7): 796-799. doi:
10.12183/j.scjpm.2025.0796
摘要
(
7
)
PDF
(2241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菌株CICC10907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进行生化特征、血清学鉴定和毒力基因检测。
方法
采用传统的生化鉴定方法对菌株CICC10907进行鉴定和血清分型;用2种不同的荧光PCR检测试剂和PCR熔解曲线法对CICC10907进行志贺毒素
stx
基因和其他毒力基因进行检测;使用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其MLST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血清型和毒力基因预测。
结果
传统的生化鉴定结果显示CICC10907为大肠埃希菌,血清型为O157:H7;3种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CICC10907不产志贺毒素
stx
,毒力基因
astA
、
eae/escV
和
uidA
为阳性;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CICC10907的ST型为11,血清型为O157:H7,含有
astA
、
eae
、
espA
、
espP
、
hlyE
、
katP
、
tir
和
toxB
基因,不含
stx1
和
stx2
毒力基因。
结论
编号为CICC10907的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为一株不产志贺毒素
stx
的菌株,且具有O157:H7特异性的毒力基因,这将为今后检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毒力基因提供重要参考。
有效温度对三种新冠毒株续发率的影响
乔佳, 丁浩, 王茂, 胡前胜
2025, 51(7): 800-805. doi:
10.12183/j.scjpm.2025.0800
摘要
(
10
)
PDF
(1369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有效温度对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续发率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2020—2022年广州和珠海发生的Wild-type、Delta和Omicron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中续发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计算续发病例在发病前1~14 d有效温度(effective temperature,ET)的滑动平均(Moving Average,MA)值,使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评估Wild-type和Delta队列续发病例发病前1~14滑动平均天(1~14 MA天)和Omicron队列续发病例发病前1~8 MA天的有效温度与每日续发率(daily secondary attack rate,DSAR)的关系。
结果
本共纳入续发病例459例、密切接触者25 760名。Wild-type、Delta和Omicron队列有效温度的MA值均数分别为(6.96±1.13)℃、(25.33±0.25)℃和(26.10±0.38)℃,每日续发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64±1.21)%、(1.08±0.34)%和(0.82±0.39)%。在Delta队列续发病例发病前的1~7 MA天,ET与DSAR呈负相关关系,ET每升高1 ℃,DSAR减少0.326%(95%
CI
:0.174%~0.479%,
P
<0.001)。但在Wild-type和Omicron队列中,ET与DSAR呈正相关关系。在Wild-type队列续发病例发病前的6 MA天,ET每升高1 ℃,DSAR增加0.090%(95%
CI
:0.038%~0.142%,
P
=0.001);在Omicron队列续发病例发病前的7 MA天,ET每升高1 ℃,DSAR增加0.087%(95%
CI
:0.024%~0.150%,
P
=0.009)。
结论
有效温度升高可能降低Delta队列的续发率,增加Wild-type和Omicron队列的续发率。
检验技术
两种检测方法在学校结核潜伏感染筛查的效能及成本效益比较
李杰, 李萌, 孙辉, 严磊, 付菲, 张雪阳, 伍迪
2025, 51(7): 806-808. doi:
10.12183/j.scjpm.2025.0806
摘要
(
7
)
PDF
(154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uberculin skin test,TST)与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recombina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fusion protein,EC)试验在学校筛查结核潜伏感染(LTBI)的筛查效能及成本效益。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24年10月选取昆明市2所高中的高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者按照先抽血进行IGRA检测,再左前臂行TST检测,右前臂行EC检测的顺序进行LTBI筛查检测。以IGRA检测作为参考标准,计算TST、EC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TST、EC检测结果与IGRA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2种检测方法的成本效益。
结果
本研究共对773名高一新生进行调查,经IGRA检测,共筛查出LTBI者51例,阳性率6.60%;经TST检测,阳性人数55例,阳性率7.12%;灵敏度82.35%,特异度98.20%,阳性预测值76.36%,阴性预测值98.75%,Kappa值0.777,ROC曲线下面积为0.903;经EC检测,阳性人数54例,阳性率6.99%;灵敏度86.27%,特异度98.61%,阳性预测值81.48%,阴性预测值99.03%,Kappa值0.826,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TST单人检测成本为136元/人;EC成本为145元/人;TST与EC检测发现阳性病例的平均成本分别为2 503.05、2 547.39元/人。
结论
EC检测操作简单、成本不高,与IGRA的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适宜在学校LTBI筛查中推广应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成都市金牛区小学生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及其对学生龋病的影响
何晓玲, 秦文龙, 钱雯, 陈丹, 唐坤伦
2025, 51(7): 809-813. doi:
10.12183/j.scjpm.2025.0809
摘要
(
9
)
PDF
(100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分析6~12岁小学生患龋状况及其家长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的知信行,为小学生龋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城市与郊区分层随机抽样法随机选取6~12岁小学生及其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学生进行口腔检查并对学生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信行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学生龋病患病情况及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生龄病患病与家长口腔健康知信行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1 400名小学生中,41.29%患龋,人均3.52颗,充填率6.88%。男童患龋率40.20%,女童42.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6~12岁小学生患龋率从25.00%升至60.62%,患龋牙数147颗增至523颗,年龄差异显著,呈增长趋势。母亲教育水平(高中或中专
OR
=0.757;本科及以上
OR
=0.592)、口腔检查频次(1次/年
OR
=0.585;2次/年
OR
=0.177)、开始刷牙年龄(≥2岁
OR
=2.106)、睡前常常摄入甜点(
OR
=2.002)、糖摄入次数(
OR
=3.348)、母亲对小学生口腔健康知信行得分(
OR
=0.785)是小学生患龋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成都市金牛区6~12岁小学生龋病与年龄、母亲教育水平等多因素相关。母亲口腔健康知信行及行为习惯影响显著,提示需针对性干预家长认知与行为以防控龋病。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王秀英, 付林, 符严严, 韦俊平
2025, 51(7): 814-817. doi:
10.12183/j.scjpm.2025.0814
摘要
(
9
)
PDF
(97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于临泉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43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其中821例完成研究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8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7.44%。800例患者中肺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分平均为(16.33±2.1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呼吸困难程度(
β'
=-0.116)、文化程度(
β'
=0.085)、非独居(
β'
=0.103)、慢阻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
β'
=0.076)、自我效能(
β'
=0.100)、社会支持(
β'
=0.097)均为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依从性的的影响因素(
P
<0.05)。
结论
慢阻肺稳定期患者居家肺康复锻炼依从性普遍较低,需综合考虑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文化程度、独居、慢阻肺相关知识了解程度、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水平,并积极展开针对性干预,以便提高患者居家期间肺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其预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