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3, Vol. 39 ›› Issue (4): 11-14.doi: 10.13217/j.scjpm.2013.04.011
谭秋, 郑慧贞, 朱琦, 韩轲, 刘宇, 刘楚钿
TAN Qiu, ZHENG Hui-zhen, ZHU Qi, HAN Ke, LIU Yu, LIU Chu-tian
摘要: 目的分析广东省残留麻痹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探究预防措施。方法病例资料来自2008—2012年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病例资料包括病例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麻痹后就诊、免疫接种等情况,并采集双份粪便送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对残留麻痹AFP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残留麻痹的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广东省2008—2012年共报告1 659例AFP病例,其中231例残留麻痹,占13.92%。残留麻痹病例集中分布于0~4岁,占82.25%(190/231),接种3剂次及以上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者占67.97%(157/231),麻痹前多有发热症状(占71.43%,165/231),以下肢麻痹多见(占67.10%,155/231),粪便标本脊灰病毒分离率为19.82%(45/227)。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女性、麻痹前发热、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升高的因素, OR值分别为1.673、1.560、6.535;脊灰疫苗免疫3次以上、发病年龄较大是使AFP病例残留麻痹率降低的因素, OR值分别为0.505、0.570。结论粪便分离出脊灰病毒使AFP病例残留麻痹风险显著升高,残留麻痹病例中可能存在部分脊灰疫苗相关病例,加强对残留麻痹的AFP病例的临床诊断,有利于明确残留麻痹中可能存在的脊灰疫苗相关病例,进而采取防控措施。提高脊灰疫苗接种率,有利于减少AFP病例残留麻痹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