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8, Vol. 44 ›› Issue (6): 507-512.doi: 10.13217/j.scjpm.2018.0506
王毅1,李六林1,周万明1,樊静2,赵西和1,唐宇1,何静1,刘江3,周力2,张晓军2
WANG Yi,LI Liu-lin,ZHOU Wan-ming,FAN Jing,ZHAO Xi-he,TANG Yu, HE Jing,LIU Jiang, ZHOU Li,ZHANG Xiao-jun.
摘要: 目的 了解年轻男男性行为者(YMSM)艾滋病(AIDS)预防服务覆盖现状,分析防治信息获取渠道关联因素。方法 以四川省绵阳市15~24周岁YMSM为对象,用滚雪球抽样法招募调查对象,进行预防服务、信息渠道、性行为等调查和血清学检测。防治信息获取渠道关联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共对362名YMSM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中位数为21.0岁,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24人(占61.9%),学生213人(占58.8%)。预防服务覆盖率为78.6%(278/362),主要信息渠道为互联网,占62.4%(226/362),其次为朋友46.6% (168/362)、电视41.4%(150/362)、宣传材料40.6%(147/362)、学校34.0%(123/362)。以电视、宣传材料为信息渠道者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低于其他信息渠道YMSM(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814)、学生(OR=1.880)、做过HIV检测(OR=1.807)、互联网寻找性伴者(OR=2.328)主要信息渠道为互联网渠道的可能性大,有抑郁症状者(OR=0.579)互联网渠道可能性小;接受同伴教育(OR=3.391)、固定性行为(OR=3.269)、偶然性行为者(OR=2.756)主要信息渠道为朋友渠道可能性大,肛交数≥2人者(OR=0.475)可能性小;坚持准备安全套(OR=0.280)、偶然性伴数(OR=0.301)、HIV?抗体阳性者(OR=0.142)主要信息渠道为电视渠道可能性小;接受同伴教育者(OR=5.022)主要信息渠道为宣传材料渠道较大,而有焦虑症状(OR=0.151)、HIV?抗体阳性者(OR=0.177)可能性较小。结论 YMSM预防服务覆盖率不高,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的作用明显,电视、宣传材料传播效力较高,AIDS防治应充分利用和强化各类信息渠道的优点。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