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9, Vol. 45 ›› Issue (4): 386-388.doi: 10.13217/j.scjpm.2019.0386
钟雪珊1, 肖晓玲1, 向蓥飞1, 蔡广林2, 刘志明2, 彭剑泉2, 黄亮宇1
摘要: 目的 掌握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和幼虫生存情况,观察升温后幼虫全代发育情况。方法 在降温与升温后跟踪调查外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同时在降温时采集幼虫样本置于实验室饲养,观察蛹化、羽化时间与计算存活率。结果 降温时调查显示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阳性率为4.33%(9/208),1处孳生地发现蛹;55.56%(5/9)阳性孳生地为各种材质容器,主要分布于居民区、休闲广场和公园。升温后再次调查,白纹伊蚊幼虫数为(138.25 ± 16.59)条/处,是首次调查的7.09倍(P<0.05)。实验室饲养结果显示61.11%(33/54)幼虫最终羽化成蚊,平均蛹化时间为(13.3 ± 0.3)d,平均羽化时间为(4.3 ± 0.2)d;从幼虫至成蚊平均发育时间为(18.1 ± 0.2)d。结论 越秀区白纹伊蚊可以幼虫或蛹越冬;居民区、休闲广场各种材质的积水容器是越冬蚊孳生地的清理重点。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大部分白纹伊蚊幼虫可以迅速结束滞育并成功羽化成蚊,对早春第1代成蚊苏醒的时间和密度有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