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4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E和硒的联合抗氧化作用研究
李志, 李文立, 黄俊明, 杨杏芬
2019, 45(4): 301-304. doi:
10.13217/j.scjpm.2019.0301
摘要
(
619
)
PDF
(1283KB) (
3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分析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E和硒合理配伍后的复合制剂对人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根据受试者的纳入标准筛选114名自愿参与者作为受试者,按试验前受试者血液中的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情况分层后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受试者按每日服用量服用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E、硒复合制剂,对照组受试者按同等剂量服用安慰剂,连续服用3个月后,检测和分析2组受试者血液中MDA含量、SOD活力和GSH-Px活力的变化情况。
结果
本研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人。2组受试者的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试验结束后受试者精神状态、睡眠质量、饮食、大小便等均未发现明显异常,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结果也均未发现异常改变,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试验前2组受试者MDA含量、SOD活力和GSH-Px活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试验后试验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活力和GSH-Px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0.05)。试验后试验组MDA含量下降率、SOD活力升高率和GSH-Px活力升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
<0.01)。
结论
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E、硒合理配伍后的复合制剂能够明显降低受试者的MDA含量、提高受试者的SOD活力和GSH-Px活力,葡萄籽提取物、维生素E和硒合理配伍后联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人体的抗氧化能力。
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食管癌认知情况及饮食偏好
徐蓉生, 段云, 梅艳, 赵力威
2019, 45(4): 305-308. doi:
10.13217/j.scjpm.2019.0305
摘要
(
526
)
PDF
(1277KB) (
2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成都市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食管癌认知情况及其饮食偏好。
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食管癌相关知识和饮食偏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486名成都市青白江区20岁及以上居民,男性257人,女性229人,分别占52.88%、47.12%,以40~59岁为主,占51.03%,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39.92%,已婚者占52.67%,家庭月均收入4 000~7 999元占37.86%,城镇和乡村分别占48.56%、51.44%。调查对象的食管癌知识知晓率为60.91%(296/486)。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城镇和农村调查对象食管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正确率最高(61.73%)的为知晓本地为食管癌高发地区。202人(占41.56%)喜食硬食,253人(占52.06%)喜食咸食,190人(占39.34%)喜食烫食,238人(占48.97%)喜快速进食。文化程度越高,喜食硬食、喜食咸食、喜食烫食、喜快速进食所占比例越低,农村居民喜食硬食、喜食咸食、喜食烫食比例均高于城镇居民(
P
<0.05或
P
<0.01)。
结论
食管癌高发地区居民对食管癌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良饮食习惯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农村居民。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研究
林雪琴, 黄文娟
2019, 45(4): 309-313. doi:
10.13217/j.scjpm.2019.0309
摘要
(
415
)
PDF
(1280KB) (
2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信念的相关性,为指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健康信念和健康促进行为提供依据。
方法
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海南省中医院行PCI手术的所有患者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及健康信念量表对患者术后健康促进行为及健康信念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信念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
结果
共对104例成功行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其中男性70例,女性34例,平均(55.72 ± 13.69)岁,病程平均(78.64 ± 31.57)个月,BMI平均为(27.67 ± 3.4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文化程度是影响PCI术后患者健康信念的主要因素(
β
=7.165、4.856,
P
<0.05或
P
<0.01);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BMI是影响PCI术后患者健康促进行为的主要因素(
β
=5.114、3.625、8.160,均
P
<0.05)。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行为与健康信念呈正相关(
r
=0.216);感知到严重性评分与自我实现、运动锻炼得分呈负相关(
r
=-0.213、-0.236),感知健康行为益处评分与健康促进行为得分及自我实现、营养、压力管理3个维护评分呈正相关(
r
=0.238、0.246、0.279),健康动力与健康促进行为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
r
=0.358、0.374、0.326、0.204、0.304、0.318、0.301)。
结论
健康信念与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健康促进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感知健康行为益处越大,维护健康动力越强,其健康促进行为水平就越高。
束缚应激模型在凉茶“降火”研究中的应用
唐娇, 张梦娇, 纪桂元, 谭剑斌, 杨杏芬, 赵敏
2019, 45(4): 314-318. doi:
10.13217/j.scjpm.2019.0314
摘要
(
488
)
PDF
(1285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价束缚应激模型在凉茶“降火”研究中应用的科学性及适用性。
方法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实验,均为雄性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束缚组、低、中、高3个剂量凉茶组[0.8、2.4、7.2 g/(kg BW)凉茶干膏粉],每组8只。急性应激束缚模型为给药5 d,第5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慢性应激束缚模型为每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外束缚2 h,共10 d 。给予不同时间的处理后,观察小鼠一般行为,记录终体重及肝脏重量,计算肝体比,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的含量,测量肝脏中丙二醛、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
结果
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较对照组均升高(
P
<0.05或
P
<0.01);慢性束缚应激模型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较对照组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 (
P
<0.01)。高剂量凉茶组与慢性束缚组相比,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尿素氮含量均降低(
P
<0.01);肝脏丙二醛、一氧化氮水平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及总抗氧化能力升高(
P
<0.05或
P
<0.01)。
结论
模拟“上火”,急性和慢性应激束缚模型均成立,且用于评价凉茶“降火”功效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炎症性肠病老年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及维生素D1-α-羟化酶水平相关性
宋自阆, 兰培相
2019, 45(4): 319-322. doi:
10.13217/j.scjpm.2019.0319
摘要
(
355
)
PDF
(1288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25-羧维生素D与维生素D1-α羟化酶(CYP27B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
以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于2015—2018年期间诊治的所有≥60岁IBD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CYP27B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IBD老年患者93例,男性5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7 ± 5.1)岁,对照组50人,男性31人,女性19人,平均年龄(63.7 ± 4.8)岁,病例组和对照组平均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病例明确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的48例,克罗恩病(CD )45例。UC、CD和对照组的25-羟维生素D检测值分别为(11.06 ± 4.14)、(12.51 ± 4.77)、(16.26 ± 5.23)ng/mL,CYP27B1表达IHC评分分别为(9.5 ± 1.1)、(9.3 ± 1.3)、(3.4 ± 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2组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程度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
r
=-0.325、-0.382),CYP27B1表达IHC评分均与疾病活动度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
=0.413、0.371)。
结论
老年IBD患者中血清25-羧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而CYP27B1表达高于正常人群,并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
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关系
何汉琴, 杨建军, 兰梅, 雷易, 韦用兰
2019, 45(4): 323-326. doi:
10.13217/j.scjpm.2019.0323
摘要
(
394
)
PDF
(1283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以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在重庆大足区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体格项目及血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测定患者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粥样硬化糖尿病患者指标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IMT与血清FGF-21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无粥样硬化组69例,粥样硬化组52例,粥样硬化发生比例为43.0%。2组病例男性分别为42、31例,女性分别为27、21例,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粥样硬化组病程和腰臀比均大于无粥样硬化组(均
P
<0.01),平均年龄、BMI、收缩压、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粥样硬化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MT、FGF-21均高于非粥样硬化患者(均
P
<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腰臀比、FBG、HbA1c、HOMA-IR、FGF-21呈正相关关系(
r
=0.271、0.319、0.322、0.372、0.265,
P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FBG、FGF-21是IMT的影响因素(标准偏回归系数=0.194、0.341、0.657)。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IMT与腰臀比、FBG、FGF-21有关。血清FGF-21水平升高,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产生了作用。
四川省广元地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情况及生活质量分析
黄秀莲, 徐鸿, 杨佳红, 于婷
2019, 45(4): 327-331. doi:
10.13217/j.scjpm.2019.0327
摘要
(
428
)
PDF
(1276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四川省广元地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生活质量,为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5—2018 年在广元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医院和广元市肿瘤医院复诊的CML患者进行调查。采用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白血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CML患者185例,平均年龄(41.62 ± 15.47)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占52.97%)、87例(占47.03%)。185例患者中治疗药物为伊马替尼的94例(占50.81%)、干扰素-α联合阿糖胞苷57例(占30.81%)、羟基脲单药34例(占18.38%)。CML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为(122.47 ± 14.43)分,得分率为(65.37 ± 6.25)%,在各维度评分中社会/家庭维度得分率最高,为(76.35 ± 5.17)%,功能模块维度得分率最低,为(55.87 ± 5.4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无伴随疾病、有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月收入越高、血红蛋白数值高、红细胞计数高、治疗药物为伊马替尼的CML患者其生活质量较高(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58、0.765、0.546、0.456、0.469、0.462、0.486)。
结论
四川广元地区CML患者生活质量不高,临床治疗以伊马替尼治疗、干扰素-α联合阿糖胞苷和羟基脲为主,可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成都地区女性绝经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黄杰, 傅爱军, 王娴, 李建红
2019, 45(4): 332-335. doi:
10.13217/j.scjpm.2019.0332
摘要
(
520
)
PDF
(1283KB) (
2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绝经后女性代谢综合征(MS)发生情况及与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关系。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女性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对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对MS与TSH相关性进行研究。
结果
2018年共对成都地区绝经后女性3 512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40~74岁,文化程度以小学为主,占37.10%,家庭人均月收入以3 000~4 999元为主,占38.87%,以本地户籍为主,占76.74%,职业类型以文职为主,占58.68%,57.94%调查对象有MS家族史。检出MS 983例,发生率为27.99%。TSH与BMI、腰高比、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关系(
r
=0.860、0.820、0.819、0.680、0.718、0.588),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r
=-0.66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
OR
=1.95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
=1.861)、胰岛素抵抗指数(
OR
=1.850)值越高,绝经女性MS发生风险越高。
结论
成都地区绝经后女性MS发病率较高,TSH水平升高与MS发病密切相关。
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王茂莲, 唐沛玲, 曾丽, 邹安娜
2019, 45(4): 336-340. doi:
10.13217/j.scjpm.2019.0336
摘要
(
707
)
PDF
(1292KB) (
8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降低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措施。
方法
对内江市某医院2015—2018年住院患者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无痛胃镜受检者3 316例,其中男性1 976例,占59.6%,女性1 340例,占40.4%,年龄23~74岁,平均年龄(57.63 ± 7.59)岁,病程1~47个月,平均病程(6.2 ± 2.1)个月,中位数为7个月。102例为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3.08%(102/3 316)。共分离出病原菌1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5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28株,占24.35%,真菌12株,占10.43%。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对大多数A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6岁(
OR
=14.984),胃镜时长>20 min(
OR
=14.761)及术后24 h内进食刺激性食物(
OR
=1.669)是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无痛胃镜存在引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高龄、胃镜时长及术后刺激性食物均能增加术后呼吸道感染风险,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无痛胃镜并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福建省沿海地区甲状腺疾病与食用碘盐关系研究
吴冯斯泽, 简丹灵, 邱思佳, 胡静仪, 杨鹏, 林炜宏, 付蓉
2019, 45(4): 341-345. doi:
10.13217/j.scjpm.2019.0341
摘要
(
446
)
PDF
(1284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沿海居民甲状腺疾病与食用碘盐的关系,为制定因地制宜的补碘策略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方法
2016年7—8月选择在东山县医院就诊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为病例组,按性别相同、年龄不超过 ± 5岁进行1∶1比例抽样,选取非甲状腺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食用盐类型与甲状腺疾病的关联。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甲状腺疾病患者100例,对照组100人,病例组和对照组男女性别比均为0.49∶1,病例组46~70岁占60%,对照组占51%。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饮食咸淡程度、人均海带食用量、人均紫菜食用量和人均鱼虾蟹食用量后,家中食用盐为碘盐和无碘盐各半的居民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是食用碘盐或以碘盐为主的居民的1.75倍;每周喝茶次数≥5次的居民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是不喝茶居民的0.48倍;有压力的居民患甲状腺疾病的风险是无压力居民的1.64倍。
结论
碘盐和无碘盐食用各半、少量饮茶和有压力是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因素。建议政府仍需要加强碘相关知识宣传,根据地区特点提供不同的食用盐类型。
现场研究
2016—2018年天门市某医院输血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分析
向健, 王俊, 黄静, 宋江勤
2019, 45(4): 346-349. doi:
10.13217/j.scjpm.2019.0346
摘要
(
377
)
PDF
(1267KB) (
28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天门市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天门市某医院2016—2018年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18年天门市某医院共有输血患者20 628例,男性10 958例,女性9 700例,年龄最小1 d龄,最大85岁,输血量40~3 500 mL,平均输血量(1 635.8 ± 185.7)mL。3年输血患者中共有8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年均发生率为0.39%,输血不良反应有逐年降低趋势(
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
OR
=1.975)、输血史(
OR
=2.365)、过敏史(
OR
=5.637)、原发性血液疾病(
OR
=4.328)、发血至输血间隔时间>30 min(
OR
=1.632)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滤除白细胞(
OR
=0.799)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天门市某医院近3年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年龄、输血史、过敏史、滤除白细胞、原发性血液病等均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相关性分析
陈晓伟, 杜胤
2019, 45(4): 350-353. doi:
10.13217/j.scjpm.2019.0350
摘要
(
303
)
PDF
(1261KB) (
2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分析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潜在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宜昌市3家医院接诊并在同一家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的所有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ADMA指标检测,采用随访方式收集患者病情情况、发病至痊愈时间、是否复发、复发日期、原因、病灶转移情况等。对患者痊愈时间与血清ADMA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有效调查中青年患者92例,年龄36~45岁73例(占79.35%),男性69例(占75.00%),BMI≥26者26例(占28.26%)。血清ADMA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从发病至痊愈时间呈正相关(
r
= 0.789)。与36~45岁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年龄越小(
OR
=0.554、0.651、0.572),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小。与BMI≥26.0相比,BMI越小(
OR
=0.762、0.638、0.471)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小。吸烟(
OR
=1.748)、饮酒(
OR
=1.634)、合并有高血压(
OR
=1.961)、高血脂(
OR
=1.980)、糖尿病(
OR
=1.952)、高尿酸血症(
OR
=1.637)、血清ADMA水平越高(
OR
=1.826)的患者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大。
结论
高水平血清ADMA可能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不良生活行为、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
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状况
肖冰莹, 杨晓霞, 周玥杉, 李剑波, 范卫华, 黄少宏
2019, 45(4): 354-356. doi:
10.13217/j.scjpm.2019.0354
摘要
(
546
)
PDF
(1310KB) (
3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和态度,为广东省口腔卫生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广东省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期间,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4个城区、4个乡镇的3~5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调查问卷(儿童家长)》。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广东省3~5岁儿童家长2 592人,男性占22.45%(582/2 592),女性占77.55%(2 010/2 562),以儿童母亲为主,占65.63%(1 701/2 56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50.54%(1 310/2 592),初中以上占49.46%(1 282/2 562)。城市和农村各占50%。儿童家长对细菌可以引起牙龈发炎的知晓率最高,为83.18%,吃糖可以导致龋齿的知晓率为82.72%,氟化物牙膏能否保护牙齿和窝沟封闭能否预防儿童龋齿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91%、19.48%。城市儿童家长8道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农村儿童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98.19%的家长同意口腔健康对自己的生活很重要, 28.32%的家长同意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的说法。城市家长在预防牙病首先靠自己、定期口腔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牙齿的好坏是天生的,与自己保护关系不大、母亲牙齿不好会影响孩子的牙齿的积极态度比例上均高于农村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
结论
大部分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观念和口腔疾病有正确的认识,部分口腔知识较欠缺。口腔健康知识及态度城市儿童家长均好于农村。
2012—2017年广州市越秀区伤害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翁帆, 卜雪, 许斌, 黄嘉华, 邱泉
2019, 45(4): 357-359. doi:
10.13217/j.scjpm.2019.0357
摘要
(
456
)
PDF
(1250KB) (
4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2012—2017年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潜在寿命损失,为制定相关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越秀区2012—2017年所有户籍人口伤害死亡个案信息,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PYLL
)、平均减寿年数(
AYLL
)、潜在减寿率(
PYLLR
)等指标分析伤害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
结果
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总死亡人数为1 788例,伤害粗死亡率为22.03/10万~28.01/10万,年均粗死亡率为25.3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38/10万~18.17/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6.31/10万。意外跌落(标化死亡率为5.45/10万)和自杀(标化死亡率为3.56/10万)是伤害死亡主要原因。男性伤害死亡率(19.70/10万)高于女性(12.99/10万)。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越秀区2012—2017年伤害年均
PYLL
为4 488.28人年,
AYLL
为15.19年,
PYLLR
为3.82‰,男性伤害死亡导致寿命损失高于女性。自杀是伤害死亡中造成潜在寿命损失最严重的原因,年均
PYLL
为1 428.41人年,
AYLL
为27.12年,
PYLLR
为1.22‰。
结论
伤害已成为危害越秀区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不同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不同干预措施,重点防范意外跌落和自杀。
河南省开封地区儿童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胡爱娟, 尹伟丽
2019, 45(4): 360-362. doi:
10.13217/j.scjpm.2019.0360
摘要
(
425
)
PDF
(1248KB) (
28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河南省开封地区儿童贫血状况调查,探讨影响儿童贫血的危险因素。
方法
以2018年1—3月在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月龄至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格检查及血红蛋白水平检测,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该地区儿童贫血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贫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4月龄至12岁婴儿及儿童共906人进行调查,男童占57.06%,女童占42.94%,以2~9岁儿童为主,占70.53%,城市儿童占51.55%,农村儿童占48.45%。父亲和母亲文化程度均以高中/中专为主,分别占50.33%、51.32%。906名儿童中检出贫血儿童163例,检出率为17.99%,以轻度贫血为主(占70.55%,115/1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文化程度越低(
OR
=1.310)、家庭经济情况越差(
OR
=1.672)、家庭饮食结构中肉、蛋、奶、鱼虾等食物越少食用(
OR
=2.021)、家族贫血史(
OR
=1.651)、抚养人饮食营养认知越差(
OR
=1.462),儿童贫血的可能性越大。
结论
河南省开封地区儿童贫血患病率较高,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家庭饮食结构、家族贫血史、抚养人饮食营养认知是儿童贫血的影响因素。
2016—2018年济宁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分析
朱海霞, 李平
2019, 45(4): 363-366. doi:
10.13217/j.scjpm.2019.0363
摘要
(
2678
)
PDF
(1265KB) (
8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济宁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主要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对济宁地区各县市暗娼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并对该人群的HIV抗体、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进行检测,分析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2016—2018年共对济宁地区暗娼人群3 247人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HIV抗体、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检测,该人群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以21~40岁为主,占65.04%。共检测出HIV抗体阳性28例,梅毒螺旋体阳性143例,丙肝病毒60例,阳性率分别为0.86%、4.40%、1.85%。2016、2017、2018年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97%、0.70%、0.08%,梅毒螺旋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98%、0.16%,丙肝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53%、2.09%、0.25%,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均
P
<0.01)。3年共有2 741名暗娼知晓HIV知识,知晓率为84.42%,2016、2017、2018年知晓率分别为70.00%、84.99%、95.99%,不同年份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档服务场所(
OR
=1.251)、年龄21~40岁(
OR
=2.203)、已婚/同居(
OR
=2.796)、户籍为济宁(
OR
=1.36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OR
=2.033)、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服务宣传(
OR
=2.652)的暗娼人群知晓艾滋病知识的可能性较大。
结论
近年来济宁地区暗娼人群中HIV、梅毒螺旋体和丙肝病毒的感染率有所降低,但相关部门仍需重视对高危人群的宣传和教育。
全面两孩政策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产科服务的影响
肖辉云, 于佳, 肖晚晴, 刘品佳, 邹兴文, 莫伟健
2019, 45(4): 367-369. doi:
10.13217/j.scjpm.2019.0367
摘要
(
420
)
PDF
(1245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全面两孩政策对广州市中心城区产科服务的影响,为合理制定妇幼保健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活产儿数、≥35岁产妇比例、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剖宫产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住院分娩活产儿数分别为89 464、103 578、108 793人,2016、2017年较2015年分别增长15.78%、21.61%。与2015年各季度比较,活产儿数从2016年第2季度开始出现增长,2016年第4季度达到高峰,同期增长9 550人,增长幅度高达40.67%;与2016年各季度比较,2017年各个季度活产儿数进一步增长。≥35岁产妇比例从2016年第3季度开始上升,2017年第1季度达到高峰(23.35%),随后缓慢下降至21.74%。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从2016年第2季度开始上升,2017年第1季度达到高峰(50.94%),随后缓慢下降至49.05%。2015—2017年广州市中心城区剖宫产比例分别为37.72%、36.25%、38.76%, 3年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3年间广州市中心城区的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和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广州市中心城区短期内出现生育高峰,高龄、第2次分娩产妇比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加,对产儿科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
2016—2018年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麦荣建, 曾广富, 谭秀媚
2019, 45(4): 370-372. doi:
10.13217/j.scjpm.2019.0370
摘要
(
354
)
PDF
(1252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情况、艾滋病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方法
2016—2018年通过分层抽样法抽取阳江市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进行调查,并利用哨点监测问卷收集监测人群人口学、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性行为等信息,同时采集血样进行HIV抗体、丙肝病毒(HCV)抗体及梅毒螺旋体(TP)抗体检测。
结果
2016—2018年共调查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1 206人,平均年龄(32.84 ± 6.90)岁,HIV抗体阳性率为0.25%,HCV抗体阳性率为0.08%,TP阳性率为1.74%。2016—2018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4.75%(379/400)、89.00%(356/400)及84.48%(343/406),总体知晓率为89.39%(1 078/1 206),知晓率呈下降趋势(
P
<0.01)。不同档次服务场所、不同婚姻状况及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从未使用安全套或有时候使用的比例为12.19%。
结论
阳江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高危行为仍然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明显,应积极探索多种宣传及干预模式,并加强对阳性性服务者的管理。
突发性耳聋及听力损失程度相关因素分析
贺海霞, 袁琨, 陈伟
2019, 45(4): 373-375. doi:
10.13217/j.scjpm.2019.0373
摘要
(
345
)
PDF
(1253KB) (
24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及其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因素。
方法
以确诊的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病例组,以听力正常的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并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Hcy、MPV、IMT测定值与纯音平均听阈测定值的相关性。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突发性耳聋病例及听力正常体检人群各80人,病例组年龄42~79岁,平均(57.3 ± 8.2)岁,男性44例,女性36例,对照组年龄38~79岁,平均(55.8 ± 12.5)岁,男性48人,女性32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性别构成、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病例组TC、LDL-C、Hcy、MPV和IMT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均
P
<0.01)。重度听力损失病例Hcy、MPV、IMT测定值均高于轻中度病例(均
P
<0.01)。血清Hcy、MPV、IMT测定值与纯音平均听阈呈正相关关系(
r
=0.481、0.502、0.551)。
结论
Hcy、MPV水平升高、IMT增厚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及听力损失均有一定的关系。
MicroRNA-21表达与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兰天, 刘巍梦, 邹阳, 邱平
2019, 45(4): 376-378. doi:
10.13217/j.scjpm.2019.0376
摘要
(
294
)
PDF
(1259KB) (
22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的血清microRNA-21水平、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等进行比较,并对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观察组及对照组人群各80人, 2组人群的平均年龄、性别构成、学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为(48.89 ± 4.12),低于对照组的(102.45 ± 8.95)(
P
<0.01)。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均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
<0.01)。观察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呈负相关,与GFR正相关(均
P
<0.05),对照组血清microRNA-21水平与IL-6、hs-CRP、TNF-α、BUN、SCr、GFR无明显相关关系(均
P
>0.05)。
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microRNA-21表达较低,且与患者的炎症因子和肾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临床监测的重要指标。
2015年广东省成年居民饮品消费状况及特征分析
王萍, 陈少威, 纪桂元, 蒋琦, 黄芮, 霍伟伦, 陈子慧
2019, 45(4): 379-382. doi:
10.13217/j.scjpm.2019.0379
摘要
(
345
)
PDF
(1268KB) (
1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居民饮水现状及特征。
方法
数据资料来自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的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饮料、茶水和白水消费频率及消费量进行分析。
结果
3 694名成年居民饮料、茶水消费率分别为58%、43%;饮料、茶水、白水每日消费量平均为24.5、356.4和826.0 mL,分别占总饮水量的2%、24%和74%。男性饮料、茶水消费量高于女性,白水消费量比女性低(均
P
<0.01)。随年龄增长,饮料、白水消费量降低,茶水消费量升高(均
P
<0.01)。在校学生的饮料消费水平最高。饮料消费量随身体活动强度增大而增加(均
P
<0.01)。
结论
广东省成年居民饮水状况受性别、年龄、职业、身体活动因素影响,青年人,尤其在校学生的饮料摄入较高,需针对重点人群开展饮水知识宣教,引导合理消费。
重庆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适用性评价
廖君群
2019, 45(4): 383-385. doi:
10.13217/j.scjpm.2019.0383
摘要
(
372
)
PDF
(1250KB) (
3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参考区间的建立及其适用性。
方法
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重庆某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检测人群),对其IMA值进行检测,并根据不同人群特征计算IMA参考值。另再从健康体检人群中简单随机抽取最少200人作为正常测试人群,以该医院同期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病例组,检测其IMA,分别计算2个人群超过IMA参考值情况。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检测人群544人,男女性别比为1∶0.99,年龄20~78岁。正常测试人群共246人,其中<30岁126人,占51.2%%,≥30岁120人,占48.8%。男女性别比为1.59∶1。病例组共99例,男女性别比为2.3∶1,<30岁50例,占50.5%,≥30岁49例,占49.5%。<30岁健康人群的IMA值参考值为<91.69 U/mL,≥30岁健康人群的IMA值参考值为<83.85 U/mL。适用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超过IMA参考值的例数为96例,超过率为97.0%,正常测试人群超过IMA参考值者11例,超过率为4.5%(11/246),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超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根据重庆地区正常体检人群所得的IMA参考值能较好筛查出重庆地区心肌缺血人群,敏感性较高,对健康体检人群筛查结果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进一步临床检测。
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及幼虫生存情况调查
钟雪珊, 肖晓玲, 向蓥飞, 蔡广林, 刘志明, 彭剑泉, 黄亮宇
2019, 45(4): 386-388. doi:
10.13217/j.scjpm.2019.0386
摘要
(
471
)
PDF
(1256KB) (
5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掌握广州市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类型和幼虫生存情况,观察升温后幼虫全代发育情况。
方法
在降温与升温后跟踪调查外环境中白纹伊蚊幼虫孳生情况,同时在降温时采集幼虫样本置于实验室饲养,观察蛹化、羽化时间与计算存活率。
结果
降温时调查显示越秀区白纹伊蚊越冬孳生地阳性率为4.33%(9/208),1处孳生地发现蛹;55.56%(5/9)阳性孳生地为各种材质容器,主要分布于居民区、休闲广场和公园。升温后再次调查,白纹伊蚊幼虫数为(138.25 ± 16.59)条/处,是首次调查的7.09倍(
P
<0.05)。实验室饲养结果显示61.11%(33/54)幼虫最终羽化成蚊,平均蛹化时间为(13.3 ± 0.3)d,平均羽化时间为(4.3 ± 0.2)d;从幼虫至成蚊平均发育时间为(18.1 ± 0.2)d。
结论
越秀区白纹伊蚊可以幼虫或蛹越冬;居民区、休闲广场各种材质的积水容器是越冬蚊孳生地的清理重点。随着环境温度的改变,大部分白纹伊蚊幼虫可以迅速结束滞育并成功羽化成蚊,对早春第1代成蚊苏醒的时间和密度有重要影响。
实验研究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6种阴离子
黄奕涛, 文雪姬
2019, 45(4): 389-391. doi:
10.13217/j.scjpm.2019.0389
摘要
(
423
)
PDF
(1313KB) (
60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和建立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F
-
)、氯化物(Cl
-
)、硝酸盐(NO
3
-
)、硫酸盐(SO
4
2–
)、亚氯酸盐(ClO
2
2–
)和氯酸盐(ClO
3
–
)6种阴离子的检测方法。
方法
采用861型离子色谱仪,METROSEP A SUPP 7–250色谱柱恒温法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3.6 mmol/L Na
2
CO
3
等梯度淋洗;建立2个混合标准系列曲线,通过1次测定水质样本后分别加载2个混合标准系列曲线来测定样本。
结果
在建立的实验条件下,6种阴离子分离良好,各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0.0%~99.3%,F
-
、Cl
-
、NO
3
-
、SO
4
2–
、ClO
2
2–
和ClO
3
–
6种阴离子的检出限分别为:0.020、0.050、0.020、0.050、0.005和0.005 mg/L。
结论
该方法能有效分离和准确测定水中F
-
、Cl
-
、NO
3
-
、SO
4
2–
、ClO
2
2–
和ClO
3
–
6种阴离子含量,且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适用于基层单位开展检测。
PCR法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应用研究
苏慧兰, 黄彬, 张利强, 彭远飞, 陈家凤
2019, 45(4): 392-394. doi:
10.13217/j.scjpm.2019.0392
摘要
(
327
)
PDF
(1249KB) (
4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PCR法在基层医院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应用前景。
方法
采集94例普通住院患者粪便和血清样本,分别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 、PCR法和ELISA法3种方法进行华支睾吸虫检测,以Kato-Katz法为评价标准,对PCR法和ELISA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共纳入2018年9—10月住院患者粪便和血液样本均有的患者94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1例,分别占56.4%、43.6%;20岁以下3例,20~39岁26例,40~59岁33例,60岁及以上32例,分别占3.2%、27.7%、35.1%、34.0%。Kato-Katz法检出华支睾吸虫阳性数26份,阳性率为27.66%,PCR法检出阳性数23份,阳性率为24.47%,ELISA检出阳性数53份,阳性率为57.45%,3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PCR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85%和86.7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87%和83.10%。ELISA法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15%和57.35%,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6.30%和97.50%。
结论
在华支睾吸虫高流行区的基层医院开展PCR检测华支睾吸虫感染有应用价值。
综述
重视全科医学教育加大力度培养居民健康守门人
胥超, 肖菊姣, 凌志海
2019, 45(4): 395-397. doi:
10.13217/j.scjpm.2019.0395
摘要
(
406
)
PDF
(1208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全科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临床、预防、康复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一体化指导作用。全科医生遵循“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在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随着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综合医学人才,有利于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健康保障,有利于缓解就医压力,促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健康中国2030建设。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国内外健康城市建设实践进展与启示
何志辉, 陈霄, 赵旭钦, 孙倩
2019, 45(4): 398-400. doi:
10.13217/j.scjpm.2019.0398
摘要
(
544
)
PDF
(1217KB) (
5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