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5, Vol. 41 ›› Issue (5): 463-465.doi: 10.13217/j.scjpm.2015.0463

•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 上一篇    下一篇

2010—2012年佛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骆艳婷,梁景涛,陈爱贞,廖华乐,何秀榕   

  1. 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
  • 出版日期:2015-10-20 发布日期:2015-11-06
  • 通讯作者: 廖华乐 E-mail:fs-jyk@163.com
  • 作者简介:骆艳婷(1981—),女,硕士研究生,主管技师,主要从事微生物检验工作
  • 基金资助:
    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2014152);佛山市“十二五”医学重点专科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Patho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Foshan, 2010-2012

LUO Yan-ting, LIANG Jing-tao, CHEN Ai-zhen, LIAO hua-le,He xiu-rong   

  • Online:2015-10-20 Published:2015-11-06

摘要: 目的了解佛山市副溶血性弧菌(VP)血清型分布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食品安全的评估及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0—2012年佛山市食品污染物检测和食物中毒病人中分离获得的VP进行血清学分型,并采用多重PCR 检测其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 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情况。结果2010—2012年间共分离得到VP 163株,包括食品来源的116株,其中2010年分离得到20株,2011年11株,2012年76株;病例来源的47株,其中2010年21株,2011年11株,2012年15株。本次共分离出8个血清群,以O1、O2和O3群为主,占77.91%(127/163)。其中食品中分离到的8个菌群,以O2群为主,占36.21%(42/116)。临床病人中分离到的VP菌株分属3个血清群,分别为O1、O3、O4 群,以O3群最常见,占61.70%(29/47)。食品来源与临床病人来源的菌株血清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6株分离自食品的菌株中3株菌株检测出td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59%;47株分离自临床病人的菌株中,45株菌株检测出td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95.74%。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trh基因。结论食品分离株血清群呈多样性,引起佛山市食物中毒的VP主要为O3群、tdh阳性的菌株。应加强监控不同来源菌株的变化趋势和流行情况,为VP引起的食物中毒预防、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中图分类号: 

  • R1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