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15年 第4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5-10-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布雷图指数、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流行的关系研究
景钦隆,罗雷,李晓宁,李意兰,曹庆,夏尧,陆家海,杨智聪
2015, 41(5): 401-406. doi:
10.13217/j.scjpm.2015.0401
摘要
(
1614
)
PDF
(1657KB) (
11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布雷图指数(BI)、输入病例、气象因子与登革热本地病例发生与否和本地流行严重程度的关系,提出预警界值。
方法
选择广州市为研究现场,以2002—2013年为研究期限,以月为时间单元,分别选择登革热月本地病例发生与否和月本地感染病例发病数为结局变量,以月均BI、月均输入病例数、月均气温、月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均日温差、月总和降雨量、月均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和月均气压为自变量,应用分类和回归树(CART)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2—2013年期间共44个月(44/144,30.56%)发生本地感染疫情,共报告病例3 996例,包括3 769例(占94.32%)本地感染病例和227例(占5.68%)输入性病例。本地病例发生与否的分类树模型最终纳入月均输入病例数、月均BI、月最高气温和月最低气温,其中月均输入病例≥3.5例时本地病例发生风险最大,RR值为3.00(2.22~4.05);月均输入病例<3.5例、月均BI≥8.59时RR值为2.40(1.62~3.55);月均输入病例<3.5例、BI<8.59、月最高气温≥31.41 ℃且月最低气温<24.90 ℃时RR值为2.18(1.29~3.68)。本地流行严重程度的回归树模型最终纳入月均BI、月均气温和月均输入病例数,其中月均BI≥5.29且月均气温<27.04 ℃时RR值最大,为5.11(3.36~7.77);月均气温≥27.04 ℃且月均BI≥9.16时RR值为3.20(2.06~4.96 ),月均BI<5.29且月均输入病例数≥3.5例时RR值为2.22(1.40~3.53)
结论
月均输入病例数和月均BI是本地病例发生与否的2个最重要因素,而月均BI和月均气温则是本地流行疫情严重程度的2个最重要因素。
1999—2014年六安市艾滋病感染者/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分析
陈海燕,苏虹,马功燕
2015, 41(5): 407-411. doi:
10.13217/j.scjpm.2015.0407
摘要
(
1906
)
PDF
(983KB) (
7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六安市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9年至2014年3月六安市报告和管理的全部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报告卡、附卡、个案随访表、治疗记录及必要的补充调查资料,内容主要包括: 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和文化程度)、感染途径、确诊时病期及CD4水平、抗病毒治疗状态和随访结局等。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对病例的生存状态进行描述并对影响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生存状态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报告661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截至调查终点,共有54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存活并完成随访,存活随访率为81.69%;死亡(死于AIDS及其相关并发症)121例,占18.30%。调查对象中男性512例,女性149例;确诊时年龄最小1岁,最大81岁,中位数为34.5岁。用寿命表法计算确诊HIV感染者/AIDS患者到死亡的生存率情况,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00%、80.00%和75.00%;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AIDS相关死亡率为6.70/1 000人月。截止观察终点,12年生存率为67.00%。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和确诊时CD4<100个/μL 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相比,CD4≥100个/μL各组的死亡风险由0.24倍降低至0.03倍;未接受HAART治疗的死亡风险是接受HAART治疗的16.94倍;和60岁及以上组比较,确诊时年龄18岁及以上每减少10岁则死亡风险由0.47倍逐渐降低至0.29倍;女性死亡风险是男性的1.64倍。
结论
确诊时CD4水平、年龄及性别影响HIV/AIDS的生存时间,HAART治疗是延长HIV/AIDS生存时间的有效手段之一,应进一步扩大HAART 覆盖面。
广州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脂蛋白代谢紊乱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饶珈铭,董晓梅,叶云凤,王海清,吴雪霁,潘冰莹,陈雄飞,刘华章
2015, 41(5): 412-418. doi:
10.13217/j.scjpm.2015.0412
摘要
(
1192
)
PDF
(995KB) (
8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15岁及以上居民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9 600户家庭,对抽取户的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家庭的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情况、脂蛋白代谢紊乱等慢性病患病情况,体格检查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血压等。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脂蛋白代谢紊乱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15岁及以上居民23 994人,男女性别比为1∶1.03,其中年龄以35~44岁(20.3%)、学历以初中、高中/中专(54.2%)、职业以未就业(21.7%)为主。居民自报的脂蛋白代谢紊乱患病率为1.47%(352/23 9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55~65岁(OR=1.34)、高中/中专或大专及以上(OR=2.37、3.17)、离退休人群(OR=2.65)、新诊断或已诊断高血压(OR=1.54、5.26)、自报糖尿病(OR=2.33)、BMI异常(OR=2.78~10.33)是居民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为25~34、35~44(OR=0.13、0.46)、每日水果摄入量≥200 g(OR=0.77) 是居民脂蛋白代谢紊乱的保护因素(P<0.05或P<0.01)。
结论
广州地区成年人脂蛋白代谢紊乱自报的总体患病率较低,建议加强各社区高危人群筛查、提高人群对相关疾病的认知。合理的饮食、控制体重和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预防减少脂蛋白代谢紊乱的有效措施。
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自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望开宇,张新华,易丽萍,黄卫东,孙兵,周宗惠
2015, 41(5): 419-423. doi:
10.13217/j.scjpm.2015.0419
摘要
(
1626
)
PDF
(980KB) (
6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宜昌市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老年人自评睡眠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宜昌市夷陵区山区5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6个行政村作为样本村,将样本村中所有≥65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个人生活(含睡眠、身体活动、生活满意度及家庭关系等)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结果
共调查≥65岁老年人4 002人,男女性别比为0.94∶1,年龄范围为65~96岁,平均年龄(73.34±6.01)岁,年龄以65~74岁(占58.5%)、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占90.7%),婚姻状况以单身(占68.2%)、家庭年收入以<10 000元(65.1%)为主。55.4%(2 216/4 002)的老年人自我评价为睡眠质量差。调查对象平均睡眠时间为(7.94±2.08)h/d,睡眠时间<7.0 h/d占25.3%(1 013/4 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女性、年龄≥75岁、生活满意度为不满意、家庭关系不好及孤独的老年人,男性、年龄为65~74岁、生活满意度为满意、家庭关系好、不孤独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更小(OR分别为0.692、0.855、0.550、0.761、0.595)。相对于初中及以上、在婚、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单身和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睡眠质量差的可能性更大(OR分别为1.318、1.230、1.453)。
结论
夷陵区农村山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睡眠存在较大问题,应多措并举予以干预。
汕尾市中学生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吴虹,何源,郭蓝,产凡凡,周莹,周金华,李鹏声,卢次勇
2015, 41(5): 424-429. doi:
10.13217/j.scjpm.2015.0424
摘要
(
1332
)
PDF
(989KB) (
9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汕尾市中学生抑郁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汕尾市12所中学的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的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青少年健康知识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流调中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学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质量、抑郁情况和是否存在吸毒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应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学生抑郁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发放问卷3 489份,其中有效问卷3 042份,有效应答率为87.2%(3 042/3 489)。调查对象平均年(16.06±1.83)岁,男女性别比为1∶0.94。中学生的抑郁量表的平均得分为(15.23±9.37),有307名中学生存在抑郁症状(即抑郁量表得分>28分),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0.1%。有26名中学生使用过毒品,毒品的使用率为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男性、初一年级、无学习压力、家庭关系较融洽、与同学关系较好、睡眠质量很好、不吸毒的学生,女性、高三年级、学习压力大、家庭关系一般和较多矛盾、和同学关系一般和较差、睡眠质量较好和一般、吸毒的学生出现抑郁症状的可能性更大(OR=2.10、1.97、2.60、1.77、3.59、2.17、6.55、7.27、21.75、1.46)。
结论
汕尾市中学生存在一定的抑郁症状检出率,需注意对高三学生和学习压力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睡眠质量,及时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帮助学生调节压抑情绪,防止抑郁的发生。
深圳市外地与本地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及相关行为特征分析
孙群露,黄演林,吴礼康,邱燚,孙健,郭永乐,刘庆成,林爱华
2015, 41(5): 430-434. doi:
10.13217/j.scjpm.2015.0430
摘要
(
1458
)
PDF
(982KB) (
7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深圳市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视力不良现况,并分析两类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特征的差异。
方法
以深圳市宝安区学校为基础进行分层整群抽样,抽取6所公立学校和6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并根据学生户籍信息,剔除就读于公立学校的外地生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的本地生后,将三至九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视近工作、用眼过近情况、持续用眼多长时间休息1次眼睛、课间情况、睡眠与体育活动时间等,运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外地学生与本地学生视力相关行为特征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调查三至九年级学生9 519人,男生5 442人,女生4 077人,平均年龄为(11.98±1.95)岁,外地学生4 428人(46.5%),本地学生5 091人(53.5%),本地学生与外地学生平均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地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24%(2 914/5 091),高于外地学生的50.52%(2 237/4 428)(P<0.01)。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本地学生,外地学生的做作业、阅读书报≥1 h/d、读书写字≥30 min休息1次眼睛、课间继续学习≥3次/d、工作日睡眠时间<9 h/d、工作日及节假日体育活动<1 h/d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低(OR值分别为0.44、0.49、0.55、0.60、0.62、0.55、0.69);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1 h/d、玩手机≥30 min休息1次眼睛、室内休息<3次/d、做眼操放松<3次/d、节假日睡眠时间<9 h/d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更高(OR值分别为1.34、1.20、1.34、1.14、1.21、1.17、3.52)。
结论
相对于外地学生,本地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较差,主要是由学业压力及生活方式不同所致,提示针对特定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广东省2005—2013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付笑冰,林鹏,李艳,叶荣,黎健荣
2015, 41(5): 435-438. doi:
10.13217/j.scjpm.2015.0435
摘要
(
1152
)
PDF
(970KB) (
9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近年广东省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流行概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3年广东省报告的丙肝病例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省2005—2013年共报告丙肝病例107 316例,报告死亡病例107例;报告病例数从2005年的3 784例逐年增至2013年的18 413例,年均增长率为22.9%。报告病例数排前6位的地市依次为广州(23 107例)、佛山(13 794例)、深圳(10 529例)、东莞(8 408例)、中山(5 478例)和茂名(5 005例),合计占总病例数的61.8%。男性72 855例,女性34 461例,男女性别比为2.1∶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共报告77 798例,占总病例数的72.5%。职业构成中以家务及待业为主,占21.6%(23 131例),其次为农、牧、渔民占18.5%(19 831例)、工人占11.6%(12 428例)、儿童和学生占3.3%(3 574例)。
结论
2005—2013年广东省丙肝报告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提示存在一定的不安全诊疗行为,应加强对不安全诊疗行为的监管力度。
广州市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知、信、行电话调查
莫想换,陈阿群,高淑萍,康敏,钟豪杰
2015, 41(5): 439-441. doi:
10.13217/j.scjpm.2015.0439
摘要
(
1649
)
PDF
(968KB) (
8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民对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的认知及疫情对市民禽类消费行为的影响,为制定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措施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以MitofskyWaksberg二阶段抽样方法在广州市各区(县)开展电话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个人认知及其家庭禽类消费行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实际拨打电话3 624个,有效家庭电话524个,应答331个,应答率为63.17%(331/524)。调查对象以女性、年龄以18~30岁、职业以公务员及企事业单位员工为主,构成比分别为61.93%(205/331)、26.59%(88/331)和29.91%(99/331)。99.09%(328/331)的调查对象知道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事件,经常关注疫情进展的比例51.52%(169/328),25.98%(86/331)害怕人感染H7N9禽流感。88.52%认为避免与禽类直接接触可以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58.91%认为在市场购买活禽有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调查对象每周至少1次购买禽类产品的比例由疫情发生前的67.98%下降到疫情发生后的36.56%,选购活禽类产品的比例由29.31%下降到11.48%,选购冰鲜禽类产品的比例由35.65%下降到22.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疫情发生前后调查对象是否自己抓活禽和是否自己宰杀活禽的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广州市居民普遍知道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事件,有部分人群产生恐慌心理,疫情前后市民在选购、宰杀活禽的行为上没有明显变化,建议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公众健康宣教,引导市民理性消费禽类产品,养成良好禽类消费行为;加强活禽市场监管,从源头做好防控禽流感病毒传播的工作。
流行病学研究与调查
靖西县2012—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韦彬
2015, 41(5): 442-443. doi:
10.13217/j.scjpm.2015.0442
摘要
(
1224
)
PDF
(944KB) (
7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百色市靖西县2012—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靖西县2012—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靖西县2012—2013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465例,2012、2013年发病率分别为397.06/10万、132.33/10万,2013年发病率比2012年明显下降。病例主要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共3 316例,占病例总数的95.70%;男性2 165例,女性1 300例,男女性别比为1.67∶1。2012年发病呈现2个高峰,大的发病高峰出现在4—7月,共1 836例,占全年病例数的70.92%;小高峰在11—12月,共537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0.74%。2013年发病高峰在4—5月,共262例,占全年病例数的29.90%。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共2 879例,占发病总数的83.09%。采集病例粪便或肛拭子样本123份进行检测,共检出手足口病病毒核酸阳性67份,阳性检出率为54.47%。
结论
靖西县2012—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以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加强托幼机构、医疗机构的防控培训,进一步做好疫情监测、防控督查、健康教育及宣传工作。
2008—2012年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韦标
2015, 41(5): 444-447. doi:
10.13217/j.scjpm.2015.0444
摘要
(
1270
)
PDF
(957KB) (
8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2008—2012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都安县2008—2012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都安县2008—2012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 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8.51/10万,其中以乙肝为主共3 037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70.97%。病毒性肝炎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仅甲肝在4—6月出现高峰,共报告250例,占甲肝病例总数的73.75%。发病年龄以20~59岁年龄组为主,共报告3 088例,占72.17%。男性2 941例,女性1 338例,男女性别比为2.20∶1。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报告3 190例,占74.55%;其次为学生490例,占11.45%。2008—2012年都安县各乡镇都有病例报告,其中以县城区的安阳镇和城区周边的澄江乡、地苏乡、高岭镇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67.32/10万、168.32/10万、157.87/10万、140.02/10万,该4个乡镇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54.59%(2 336/4 279)。
结论
都安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防治形势严峻,应进一步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2005—2012年肇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宾超鸿,张权,吴子添
2015, 41(5): 448-450. doi:
10.13217/j.scjpm.2015.0448
摘要
(
1131
)
PDF
(960KB) (
80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05—2012年肇庆市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5—2012年肇庆市丙肝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肇庆市2005—2012年累计报告丙肝病例4 264例,年均发病率为14.12/10万,各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P<0.01);死亡6例,年均病死率为0.14%。以端州区、高要市报告病例数最多,分别占总发病数的25.73%、25.6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分布特征。男性3 136例,女性1 128例,男女性别比为2.78∶1。年龄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共报告3 246例,占76.13%。病例职业分布居前3位的分别为农民1 197例(占28.07%)、家务及待业1 029例(占24.13%)、工人326例(占7.65%)。
结论
2005—2012年肇庆市丙肝发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应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楚雄市2009—2013年中小学在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分析
王芳琼,鹿守传
2015, 41(5): 451-453. doi:
10.13217/j.scjpm.2015.0451
摘要
(
1182
)
PDF
(962KB) (
7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楚雄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传染病发病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楚雄市中小学在校学生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楚雄市中小学在校学生共报告传染病1 35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46.8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199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4.7%;报告丙类传染病7种559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1.29%;报告其他类传染病4种596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4.02%。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共报告1 130例,占报告传染病总数的83.46%。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共1 174例,占病例总数的86.71%,其中水痘582例(占49.57%)、流行性腮腺炎244例(占20.78%)、风疹134例(占11.41%)、手足口病117例(占9.97%)、甲型H1N1流感97例(占8.26%)。
结论
楚雄市中小学校应以防控呼吸道传染病为重点,加强麻腮风、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加强对中小学校传染病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力度。
宝鸡市2006—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麻疹疫苗免疫情况分析
张晓宇,张克俭,寇光平,杜红忠
2015, 41(5): 454-456. doi:
10.13217/j.scjpm.2015.0454
摘要
(
1154
)
PDF
(1239KB) (
7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宝鸡市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3年报告的麻疹病例,用定量法对500名8月龄至14周岁儿童开展血清麻疹IgG抗体检测。
结果
宝鸡市2006—2013年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256例,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发病率最低为2013年(0.03/10万),最高为2007年(1.87/10万);城区(占34.38%,88/256)和平原县(占51.17%,131/256)发病率高于山区县(14.45%,37/256)。<8月龄和15岁及以上人群发病构成较高,分别占总发病数的17.58%(45/256)和46.09%(118/256)。发病高峰为3—6月,占67.97%。8月龄至14岁儿童调查接种率为97.80%(489/500),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7.60%(438/500),抗体平均几何浓度为779.01 mIU/mL。
结论
未到麻疹类疫苗初种年龄的婴儿为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常规免疫覆盖儿童麻疹免疫水平较高。
2013年重庆市涪陵区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IgG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张海艳,杨德明,秦雪松
2015, 41(5): 457-459. doi:
10.13217/j.scjpm.2015.0457
摘要
(
1018
)
PDF
(957KB) (
68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儿童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为消除麻疹、控制风疹和腮腺炎疫情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10月,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涪陵区1个街道、3个镇和2个乡,调查该6个街道及乡镇的所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校中健康的儿童,采集2~15岁儿童的血清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定性检测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对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共检测10 545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95.75%(10 097/10 545)、93.55%(9 865/10 545)和96.24%(10 148/10 545)。城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高于农村(均P<0.01)。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女性麻疹IgG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P<0.01)。
结论
涪陵区麻疹、风疹和腮腺炎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今后应继续做好常规免疫和加强免疫,并适时开展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合理设置预防接种点,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
2010—2013年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黄业草,张铭驱,何志礼
2015, 41(5): 460-462. doi:
10.13217/j.scjpm.2015.0460
摘要
(
1164
)
PDF
(1017KB) (
6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地区所辖医院中门诊量最大的1家,同时随机抽取中心乡卫生院和普通乡卫生院各1家作为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和伤害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
结果
2010—2013年共发生伤害病例13 152例,其中男性8 962例(占68.14%),女性4190例(占31.86% ),男、女性别比为2.14∶1。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以公路/街道为主,共发生3385例(占25.74%),其次为农场/农田3289例(占25.01%)、家中2437例(占18.53%)、学校和公共场所1676例(占12.74%);按年龄分析,0~14岁组主要发生在学校和公共场所(333例,占32.58%),15~54岁组主要发生在公路/街道(2 734例,占30.37%),≥55岁组主要发生在家中(803例,占25.69%)。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分别为交通事故3445例(占26.19%)、动物咬伤3 282例(占24.95%)、跌落/坠落2 077例(占15.79%)。
结论
清远市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伤害以发生在公路/街道的交通事故为首位,今后应加强伤害预防干预工作,降低该地区伤害的发生率。
2010—2012年佛山市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骆艳婷,梁景涛,陈爱贞,廖华乐,何秀榕
2015, 41(5): 463-465. doi:
10.13217/j.scjpm.2015.0463
摘要
(
1378
)
PDF
(965KB) (
6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佛山市副溶血性弧菌(VP)血清型分布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为食品安全的评估及防治VP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0—2012年佛山市食品污染物检测和食物中毒病人中分离获得的VP进行血清学分型,并采用多重PCR 检测其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 和耐热直接相关溶血素基因(trh)携带情况。
结果
2010—2012年间共分离得到VP 163株,包括食品来源的116株,其中2010年分离得到20株,2011年11株,2012年76株;病例来源的47株,其中2010年21株,2011年11株,2012年15株。本次共分离出8个血清群,以O1、O2和O3群为主,占77.91%(127/163)。其中食品中分离到的8个菌群,以O2群为主,占36.21%(42/116)。临床病人中分离到的VP菌株分属3个血清群,分别为O1、O3、O4 群,以O3群最常见,占61.70%(29/47)。食品来源与临床病人来源的菌株血清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6株分离自食品的菌株中3株菌株检测出td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59%;47株分离自临床病人的菌株中,45株菌株检测出tdh毒力基因,检出率为95.74%。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trh基因。
结论
食品分离株血清群呈多样性,引起佛山市食物中毒的VP主要为O3群、tdh阳性的菌株。应加强监控不同来源菌株的变化趋势和流行情况,为VP引起的食物中毒预防、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2004—2012年广东省植物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梁骏华,曹艳娥,黄琼 ,李剑森,卢玲玲,黄蔚
2015, 41(5): 466-468. doi:
10.13217/j.scjpm.2015.0466
摘要
(
1142
)
PDF
(947KB) (
82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4—2012年广东省植物性食物中毒流行特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4—2012年广东省各级疾控中心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植物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植物性食物中毒54起,中毒人数1 368例,死亡36例。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物中毒死亡人数的47.4%(36/76)。9年间植物性食物中毒发病率为0.000/10万~0.539/10万。引起植物性食物中毒的植物性食物主要是菜豆,其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总起数的29.6%(16/54)和中毒总人数的36.3%(497/1 368)。植物性食物中毒全年四季均有发生,发生在第1至第4季度的分别占总起数的18.5%(10/54)、24.0%(13/54)、22.2%(12/54)和35.2%(19/54)。发生食物中毒的场所主要是集体食堂 (35.2%,19/54)。
结论
广东省植物性食物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中毒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应加强对人们的宣教,以便提高防治效果。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牟敬锋,严宙宁,孙健,袁梦,罗文亮
2015, 41(5): 469-472. doi:
10.13217/j.scjpm.2015.0469
摘要
(
1431
)
PDF
(1030KB) (
9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影响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水中嗜肺军团菌污染的环境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军团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3年随机抽取深圳市南山区安装有集中空调的36家公共场所,检测其冷却塔周围环境相关指标、冷却水理化指标及冷却水嗜肺军团菌,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污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随机抽取了36家公共场所集中空调冷却塔冷却水,其冷却水嗜肺军团菌检出率为38.9%(14/36),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肺军团菌污染与集中空调冷却水浊度(OR=1.268)和溶解性总固体(OR=1.104)有关。
结论
南山区公共场所冷却水军团菌污染较为严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浊度和溶解性总固体。
检验技术
直接测汞仪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食品中的汞含量
蔡文华,胡曙光,苏祖俭,黄湘东,许秀敏
2015, 41(5): 473-476. doi:
10.13217/j.scjpm.2015.0473
摘要
(
1529
)
PDF
(965KB) (
7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直接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及辅食品中汞含量的方法。
方法
直接测汞仪,对不同种类的婴幼食品(如配方奶粉、肉泥、果蔬泥、米粉、面条等)进行了汞含量的分析,并进行准确度、精密度及加标回收试验,同时与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对实际样品进行对比实验。
结果
本方法二次拟合工作曲线范围: 0~300 ng ,检出限为0.01 ng,定量限为0.03 ng, 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6%~9.8%。测定国家标准物质GBW10017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奶粉,GBW10018生物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鸡肉等标准物质,均落在标准值的可信范围内。加标回收试验表明直接测汞仪回收率为97%~104%,较原子荧光高(75%~88%)。
结论
对于不同类型样品的测定,直接测汞仪具有更高稳定性。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快速、准确, 便于推广, 适用于婴幼儿食品中总汞的测定。
吹扫捕集/ 三重四极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
甘平胜,黄聪,朱惠扬,于鸿,李晓晶
2015, 41(5): 477-478. doi:
10.13217/j.scjpm.2015.0477
摘要
(
1208
)
PDF
(1063KB) (
8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吹扫捕集/ 三重四极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法(GC-QQQ)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以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中环氧氯丙烷限量<0.000 4 mg/L的要求以及实际水质检测的需求。
方法
利用吹扫捕集/GC-QQQ联用仪,采用多级反应监测(MRM)扫描模式,选择母离子57、定性子离子29和定量子离子57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含量。
结果
在所建立的实验条件下,环氧氯丙烷的线性范围为0~8μg/L,回归方程y=14 826x-1 626,相关系数为0.999 7,检测限为0.002μg/L,高、中、低3种浓度加标回收率在97.0%~10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7%~3.83%。
结论
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准确、简便、快速。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的环氧氯丙烷
吴正华,,余胜兵,苏广宁,钟秀华,洪海,朱炳辉
2015, 41(5): 479-481. doi:
10.13217/j.scjpm.2015.0479
摘要
(
1192
)
PDF
(1377KB) (
9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以满足国标对环氧氯丙烷的限值要求。
方法
通过对萃取溶剂、盐浓度、pH值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取200 mL水样,用0.1M NaOH溶液调节pH至7后加入10 g氯化钠,振摇使全部溶解,用二氯甲烷20 mL分2次萃取并浓缩至1.0 mL。浓缩液经TG-5MS毛细管柱分离后,采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监测、定性与定量。
结果
环氧氯丙烷在0.50~2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检出限为0.2μg/LS/N=3),定量限(LOQ)为0.7μg/L。对实际水样进行分析,低、中、高3种不同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85.8%~10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6.8%。
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广、准确、简易,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环氧氯丙烷的测定,易于在基层实验室推广应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C、E快速分型检测
黄辉涛,魏泉德,林毅雄,李红霞
2015, 41(5): 482-485. doi:
10.13217/j.scjpm.2015.0482
摘要
(
1294
)
PDF
(1135KB) (
76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建立能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A、SEB、SEC、SEE的PCR快速检测方法,以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
方法
根据GenBank公布的SEA、SEB、SEC、SEE基因的保守序列,利用Vector NTI suite 8软件设计SEA/SEE、SEB/SEC通用PCR引物来特异性扩增相应的基因片段,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在同一PCR反应条件下同时检测SEs各型的PCR检测方法,同时进行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特异性分析及灵敏度分析,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
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E引物扩增后电泳片段位于目的片段330 bp处,SEB、SEC片段位于目的片段258 bp处,SEA、SEB、SEC和SEE基因PCR产物的电泳片段位于目的片段的579、602、601和125 bp处,结果均显示引物扩增和PCR扩增产物均有预期大小的目的DNA片段。本方法中的基因引物的PCR扩增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大肠杆菌O157:H 7、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福氏志贺菌、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均未出现预期大小的目的条带。本方法敏感性达80~100 CFU/mL。
结论
本检测方法所建立的PCR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C、E型别食物中毒的快速诊断和分型检测。
卫生监督监测
南方某部边海防驻地自备水源水质监测与评价
帅丽芳,银涛,李秉龙,张响林,曾岚,李代波,申立
2015, 41(5): 486-487. doi:
10.13217/j.scjpm.2015.0486
摘要
(
1490
)
PDF
(952KB) (
7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掌握南方某部边海防驻地自备水源水质状况,指导部队科学管理和改造营区的自备水源。
方法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2006)对南方某部边海防营区(主要为广西、广东和海南边防驻地)的88个自备水源的水源类型、水源水质卫生状况、卫生防护和消毒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对自备水源进行采样以及实验室检测与评价。
结果
共调查88个自备水源,其中66个无任何消毒药物及设备,22个水源有不定期简易消毒;77个设有防护设施。88个水源中全部合格的水源有28个,合格率为31.82%;感官性状指标合格的水源有69个,占78.41%;一般化学指标合格的水源有78个,占88.64%;毒理学指标合格的水源有79个,占89.77%;微生物指标合格的水源有52个,占59.09%。细菌总数超标的水源有25个,总大肠菌群超标的水源有31个。浑浊度超标水源17个,超标率分别为28.41%、35.22%、19.32%。
结论
南方某部边海防驻地自备水源水质超标项目较多,应加强水源水质改造,搞好水源卫生防护,加强水源水质监督监测管理。
2012—2013年广州市涉水产品卫生监测结果分析
王德东,黄仁德,黄汝明,傅雪松,毕华,周自严,钟嶷
2015, 41(5): 488-489. doi:
10.13217/j.scjpm.2015.0488
摘要
(
1180
)
PDF
(950KB) (
6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涉水产品的卫生状况,为今后卫生行政部门对涉水产品实施更有效的监督提供依据。
方法
样品来自2012—2013年广州市卫生监督所随机抽检的广州市内涉水产品生产企业和使用涉水产品的集中式供水单位的涉水产品,包括管材、管件和化学处理剂。管材和管件的检测指标为基本项目15项和部分增测项目,化学处理剂的检测指标为7项。
结果
抽检的化学处理剂为27份,合格率为100.00%,管材与管件合格率分别为97.10%(67/69)和90.63%(29/32),管材和管件的不合格项目为铅、锌、镍、钡、三氯甲烷、浑浊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合格率分别为96.04%、96.77%、96.77%、97.92%、99.01%、99.01%和99.01%。
结论
广州市生产或使用的涉水产品卫生质量总体情况较好,但涉水管材和管件的卫生质量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涉水管材和管件质量的卫生监督和管理,确保生产企业与市场销售的规范化生产和经营。
2013年广东省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浸泡金属增量的卫生安全调查
李敏,连晓文,朱杰民,吴西梅, 王静
2015, 41(5): 490-492. doi:
10.13217/j.scjpm.2015.0490
摘要
(
1227
)
PDF
(958KB) (
8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3年广东省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浸泡金属增量的卫生安全状况,保障人们群众的身体健康。
方法
按照《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检验规定》(2001),对2013年广东省送检的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浸泡金属增量进行卫生安全检测评价,并做分类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测管材管件类77件,合格率为92.21%(71/77),不合格项目为铅、钡、铝;检测水处理材料类73件,合格率为89.04%(65/73),不合格项目为锑、铝、锡、砷、锰、钡、铁、镍、铅;检测水质处理器类84件,合格率为100.00%(84/84)。检测饮水机类25件,合格率为88.00%(22/25),不合格项目为镍、锡、锰。
结论
2013年委托检验的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涉水产品在析出金属方面整体质量有所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保障人们的饮用水卫生安全。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慢性病监测
余诗诗
2015, 41(5): 493-495. doi:
10.13217/j.scjpm.2015.0493
摘要
(
1117
)
PDF
(954KB) (
780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江阴市狂犬病门诊监测点暴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及暴露后处置现状。
方法
收集江阴市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2年江阴市共报告狂犬病暴露者19 649例,全年均有暴露者,主要集中在4—10月,占总暴露人数的70.42%(13 836/19 649);男性9 862例,女性9 787例,男女性别比为1.01∶1。暴露人群主要集中在16~45岁年龄组,共7 795例,占总暴露人数的39.67%;暴露人群中城市3 903例,暴露率为0.36%,农村15 746例,暴露率为1.41%,农村高于城市(P<0.01)。犬致伤者共15 128例,占76.99%;四肢暴露人数占总暴露人数的94.46%(18 560/19 649)。被动物咬、抓伤后92.38%(18 152/19 649)的暴露者均不能先自行正确处理伤口,99.72%(19 594/19 649)的暴露者能全程接种狂犬疫苗。
结论
江阴市狂犬病暴露主要发生在4—10月份,以四肢暴露为主,应加强全民动物致伤防护的健康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做到暴露后及时处理伤口、接种狂犬疫苗。
工作交流
2012年江阴市狂犬病暴露人群的流行病学分析
顾敏华
2015, 41(5): 496-497. doi:
10.13217/j.scjpm.2015.0496
摘要
(
1233
)
PDF
(1040KB) (
6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居民对居民健康档案服务的认知和态度,为进一步完善居民健康档案服务模式提供参考数据。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CATI)对广州市居民进行电话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知情况、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的态度以及建档情况等。
结果
共电话调查635名居民,其中仅27.72%的受访者知晓居民健康档案。176名知晓居民健康档案的受访者中,54.55%(96/176) 知道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方法,14.20%(80/176) 知道居民健康档案的目标人群。59.37%(377/635)的受访者认为有必要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6.40%(340/445)的受访者愿意在建档时提供个人信息。仅12.44%(79/635)的受访者知道自己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结论
广州市居民对健康档案知晓率较低,大部分居民不清楚居民健康档案的作用,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告知率较低,建议通过部门合作方式扩大居民健康档案宣传。
广州市居民对健康档案的认知与态度电话调查
黄广琴,高淑萍,卢文涛,池海珊,伍珠清,陈阿群
2015, 41(5): 498-500. doi:
10.13217/j.scjpm.2015.0498
摘要
(
1298
)
PDF
(961KB) (
6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阳春市2009—2013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发病特征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制定乙肝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阳春市2009—2013年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9—2013年阳春市共报告乙肝4 805例,年均发病率为84.34/10万,各年发病率在62.48/10万~99.10/10万之间波动,并呈逐年上升趋势(P<0.01)。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分别为春城街道1 053例、岗美镇354例、八甲镇345例、松柏镇293例和潭水镇188例,该5个镇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46.47%(2 233/4 805);农村地区乙肝发病率为80.56/10万(3 752/4657 479),市区发病率为101.26/10万(1 053/1 039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3 452例,女性1 353例,男女性别比为2.55∶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14.15/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50.6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发病年龄集中在20~59岁,共3 636例,占病例总数的75.67%。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共2 535例,占病例总数的52.76%。
结论
乙肝是阳春市重点传染病之一,应加强对乙肝的健康宣传教育和疫苗强化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