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佳, 徐亮, 张宇, 等. 2015—2019年四川省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33(2): 200-204. [2] 唐雯茜, 黄铿凌, 石云良, 等. 2015—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1,33(2): 205-208. [3] 张世清. 洪涝灾害与血吸虫病防控[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32(5): 522-525. [4] 张利娟, 祝红庆, 王强, 等. 2020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后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32(5): 464-468. [5] 李洋, 王浩, 罗华堂, 等. 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对特大洪涝灾害措施及成效[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7,15(3): 161-163. [6] 涂祖武, 黄希宝, 蔡顺祥, 等. 武汉市洪山区达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考核[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23(3): 257-261. [7] 汪伟, 杨坤. 再送“瘟神”:消除血吸虫病适宜技术最新研究进展[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9,35(11): 1314-1320. [8]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EB/OL]. (2011-03-11)[2021-09-07]. https://www.chinacdc.cn/jkzt/crb/zl/xxcb/jszl_2225/201810/P020181010385053823541.pdf. [9] 李凯杰, 皮琦, 肖瑛, 等. 湖北省2020年洪灾后血吸虫病防控措施效果评价[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9(9): 1216-1218. [10] 孙成松, 朱海, 章乐生, 等. 2020年洪涝灾害期间安徽省血吸虫病高风险地区疫情调查[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21,19(2): 77-81. [11] 张世清, 汪天平, 何家昶, 等.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安徽段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5,49(7): 632-637. [12] 蒋甜甜, 杨坤. 钉螺扩散规律与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20,32(2): 208-212. [13] 张琳, 王家生, 杨启红, 等. 水中钉螺迁移扩散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9,36(1): 7-12. [14] 黄殷殷, 张世清, 操治国, 等. 南水北调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研究进展[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17(3): 181-186. [15] 谢娟, 闻礼永. 生态环境改变新态势对钉螺生长繁殖和扩散的影响[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28(2): 225-228. [16] 吕超, 周理源, 陈锐, 等. 江西省瑞昌市2009—2017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37(6): 658-664. [17] 薛靖波, 夏尚, 张瑕, 等. 血吸虫病传播控制阶段湖沼型流行区传播风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28(6): 624-629. [18] 陈登, 闻礼永. 长江流域钉螺起源分布及扩散的时空变化[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29(6): 802-806. [19] 曹淳力, 李石柱, 周晓农. 特大洪涝灾害对我国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及应急处置[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6,28(6): 618-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