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4-20
上一期
下一期
论著
海口地区0~6岁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联性分析
莫少伟, 黄晓燕, 林师静
2022, 48(4): 403-406. doi:
10.12183/j.scjpm.2022.0403
摘要
(
128
)
PDF
(1219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
VDR
)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联性。
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海南省某专科医院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
VDR
基因多态性及BMD,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BMD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BMD正常和异常儿童的
VDR
基因多态性,分析
VDR
基因多态性与BMD的关联性。
结果
共纳入1 580名0~6岁健康儿童,男童838人,女童742人,平均年龄(2.49±1.20)岁。血清25-(OH)D水平为(34.66±5.87)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儿童比例分别为4.49%、21.01%、74.49%。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年龄、BMI、BMD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0~6岁健康儿童
VDR
基因Apa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Aa、aa。BMD正常和异常儿童
VDR
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VDR
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aa型(
OR
=3.729)、携带a等位基因(
OR
=2.656)儿童发生BMD异常的风险较高。
结论
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BMI、BMD有关,且儿童
VDR
基因多态性与BMD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阳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兰艳芝, 宋新强, 吴萌
2022, 48(4): 407-411. doi:
10.12183/j.scjpm.2022.0407
摘要
(
107
)
PDF
(1223KB) (
10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信阳市在校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的教育宣传工作、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方法
于2021年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信阳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调查学生1 219名,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为(17.02±3.95)分,态度平均为(86.71±9.20)分,危险行为平均为(11.30±2.1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级(
β
'=2.014)、专业(
β
'=-0.291)、生源地(
β
'=0.109)、性行为史(
β
'=0.765)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年级(
β
'=0.096)、专业(
β
'=-0.180)、生源地(
β
'=0.281)、性行为史(
β
'=0.369)、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
β
'=0.281)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态度状况影响因素。性别(
β
'=0.638)、年级(
β
'=0.142)、专业(
β
'=-0.242)、生源地(
β
'=-0.357)、性行为史(
β
'=-0.65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史(
β
'=0.257)、艾滋病知识评分(
β
'=-0.276)、艾滋病态度评分(
β
'=-0.307)是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危险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
结论
信阳市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要针对各项影响因素加强相关健康教育措施,有效提高在校大学生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水平,减少高危行为发生,促进艾滋病防治效果。
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周瑶群, 方荣华
2022, 48(4): 412-415. doi:
10.12183/j.scjpm.2022.0412
摘要
(
103
)
PDF
(1205KB) (
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肿瘤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在成都某医院行癌性疼痛治疗的患者进行依从性现状调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195名患者中,男122例,女73例,平均(63.10±11.72)岁。癌性疼痛治疗依从性得分为(0.91±1.40),依从性好的患者有120例(61.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算方式自费(
OR
=0.486)、肿瘤病程越长(
OR
=0.561)及无合并症(
OR
=2.395)是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论
肿瘤患者癌痛治疗依从性有待提高,医务人员应多关注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海南省儋州市社区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
何二灵, 邓善妮, 周爱花
2022, 48(4): 416-419. doi:
10.12183/j.scjpm.2022.0416
摘要
(
83
)
PDF
(1203KB) (
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老年人肾功能下降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积极防治肾功能下降提供借鉴资料。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儋州市辖区内抽取10个社区,每个社区预计调查500名≥60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及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老年人肾功能下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肾功能下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到4 921名儋州市≥60岁居民调查结果,男性2 569人,女性2 352人;年龄60~87岁,平均(68.9±4.8)岁。检出肾功能下降390例,检出率为7.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
OR
=1.634)、年龄(
OR
=1.960)、BMI≥24.0 kg/m
2
(
OR
=1.732)、饮酒史(
OR
=1.128)、体育锻炼(
OR
=0.369)、贫血(
OR
=1.701)、高血压(
OR
=2.672)、糖尿病(
OR
=3.758)、血脂异常(
OR
=3.174)、肝功能异常(
OR
=1.436)为海南省儋州市老年人群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
结论
海南省儋州市≥60岁人群肾功能下降检出率较高,且受到性别、年龄、饮酒史、体育锻炼频次、贫血、高血压、血脂异常、肝功能异常状况多因素影响,应关注肾功能下降高发人群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避免肾功能下降的发生风险。
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施华, 李欢欢
2022, 48(4): 420-423. doi:
10.12183/j.scjpm.2022.0420
摘要
(
90
)
PDF
(1270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市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的情况。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情况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小学生的视力状况以及视力相关健康行为情况。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2 415名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进行视力检查及问卷调查,男童1 221人,女童1 194人,年龄10~13岁。视力不良检出共1 815例,占75.16%。轻度视力不良比例最高,共1 156例,占47.87%;其次是中度视力不良,488例,占20.21%;重度视力不良171例,占7.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
OR
=0.517)、居住在城市(
OR
=5.888)、住校(
OR
=2.210)、读写姿势(
OR
=2.632,4.699)、参加课外辅导班(
OR
=5.501)、每日看电视时间(
OR
=1.440,1.881,2.389)、每日看手机或电脑时间(
OR
=2.307,2.704,3.747)、每日做作业时间(
OR
=1.736,1.887,2.234)、每日户外锻炼时间(
OR
=0.770,0.422,0.394)、家长不限制观看电子视频时间(
OR
=2.019)均为4~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影响因素。
结论
郑州市4~6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状况较为严重,准确地识别视力不良的各类危险行为,给予个体针对性的矫正,才能达成防控学龄期儿童视力不良风险的目的。
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现状研究
闫芳芳, 蒋玲, 齐蒙蒙, 李科, 张银
2022, 48(4): 424-428. doi:
10.12183/j.scjpm.2022.0424
摘要
(
86
)
PDF
(1218KB) (
1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现状,为高血压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
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市某医院高血压科就诊并签约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高血压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 942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性2 048例,女性1 894例;年龄37~78岁,平均(53.9±6.8)岁;高血压病程1~18年,平均(6.2±1.9)年;高血压分级:血压高值1 172例,1级高血压1 843例,2级高血压832例,3级高血压95例。共有多病共存者1 847例,发生率为46.85%。其中共存1种疾病1 316例,占71.25%,共存2种疾病464例,占25.12%,共存3种及以上疾病67例占3.63%。不同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病程、高血压分级的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其中男性、70~78岁、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未达标、高血压病程16~18年、3级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患病率更高。高血压患者共存疾病中排在前3位的是血脂异常(587例、31.78%)、2型糖尿病(510例、27.61%)、冠心病(432例、23.39%),其次为骨质疏松(384例、20.79%)、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72例、14.73%)、脑梗死(156例、8.45%)、慢性肾病(113例、6.12%)。
结论
高血压多病共存患者比例较高且共存疾病种类较多,常见的共存疾病是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冠心病等,应针对高血压患者多病共存特点加强防治干预,积极控制血压的同时减少共存疾病的发生,提升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唐山市社区成年居民脑卒中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卫亮, 郝志慧, 崔建伟, 沈天舒, 唐启群
2022, 48(4): 429-43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29
摘要
(
87
)
PDF
(1199KB) (
9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于2020年10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辖区内分别抽取1个区、县级市和县,每个区(县)分别各抽取1个社区(村),抽中社区(村)的全体成年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居民脑卒中知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唐山市社区居民有效问卷1 342份,男性685人,女性657人,年龄18~84岁,平均(42.51±19.14)岁。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量表评分的总分为(27.69±5.13)分,总体得分率为38.89%。脑卒中基础知识得分为(18.25±4.25)分、脑卒中诱发因素(4.86±1.00)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4.77±0.96)分、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1.98±0.65)分,得分率从高到低分别为脑卒中诱发因素、脑卒中基础知识、脑卒中危险因素识别和脑卒中发病后急救处置知识,分别为45.45%、42.86%、38.46%、33.33%。年龄较大(
β
'=0.137)、受教育程度较高(
β
'=0.119)、职业为工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β
'=0.201)、脑卒中病史/脑卒中家族史阳性(
β
'=0.261、0.143)、相关慢性病史阳性(
β
'=0.267)、接受过脑卒中相关知识健康教育(
β
'=0.328)的社区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较高。
结论
唐山市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有待提高,积极地提升社区健康教育是有效提升居民脑卒中防控相关知识认知水平的有效方法。
郑州市医疗机构护士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调查
韩智培, 张晓娜, 胡瑾瑾, 李文涛, 张红梅
2022, 48(4): 433-437. doi:
10.12183/j.scjpm.2022.0433
摘要
(
90
)
PDF
(1202KB) (
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郑州市医疗机构护士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以郑州市公立医疗机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各2家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护士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分别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对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收集到311名护士的完整资料,其乳腺癌相关知识评分最低9分、最高36分,平均(21.69±5.47)分;态度评分最低17分、最高42分,平均(30.54±5.91)分;行为评分最低3分、最高14分,平均(8.94±2.70)分。学历(
β
'=0.291)、职称(
β
'=2.014)、科室(
β
'=0.583)、护理工作年限(
β
'=0.226)、相关培训情况(
β
'=0.765)、乳腺癌家族史(
β
'=0.180)、乳腺疾病史(
β
'=0.657)是护士乳腺癌相关知识状况影响因素,婚姻状况(已婚
β
'=0.309)、科室(
β
'=0.307)、护理工作年限(
β
'=0.462)、相关培训情况(
β
'=0.479)、乳腺癌家族史(
β
'=0.448)、乳腺疾病史(
β
'=0.096)、乳腺癌相关知识评分(
β
'=1.973)是护士乳腺癌相关态度的影响因素,年龄(
β
'=0.565)、婚姻状况(已婚
β
'=0.309)、相关培训情况(
β
'=0.126)、乳腺癌家族史(
β
'=0.357)、乳腺疾病史(
β
'=0.159)、乳腺癌相关知识评分(
β
'=2.106)、乳腺癌相关态度评分(
β
'=2.231)是护士乳腺癌相关行为状况影响因素。
结论
郑州市医疗机构护士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评分处于中等水平,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针对不同情况的护士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其乳腺癌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疾病进展研究
刘敏环, 张世玺, 王彩霞
2022, 48(4): 438-44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38
摘要
(
71
)
PDF
(1238KB) (
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PLT)、谷氨酰胺转移酶(GGT)、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与疾病进展相关性及防治意义。
方法
以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在商丘市某医院诊治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不同进展时期分别设置单纯性慢性乙肝(肝炎组)、慢性乙肝后肝硬化(肝硬化组)、慢性乙肝相关原发性肝癌(肝癌组),并设置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及体格检查,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用于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谷草转氨酶(AST)、丙转转氨酶(ALT)、PLT、GGT、IP-10等指标检测,采用Pearson分析PLT、GGT、IP-10与肝功能指标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ROC下面积(AUC)分析PLT、GGT、IP-10评估肝硬化、肝癌价值。
结果
共纳入524例不同疾病进展时期的慢性乙肝患者,肝炎组152例,肝硬化组141例,肝癌组131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140人,4组人群年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既往疾病史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BMI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4组人群的AST、ALT、GGT、IP-10、ALB、GLB、PLT检测结果及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PLT与AST、ALT呈负相关,与ALB、GLB呈正相关(
P
<0.01);GGT、IP-10与AST、ALT呈正相关,与ALB、GLB呈负相关(
P
<0.01)。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PLT、GGT联合IP-10评估肝硬化的AUC为0.894,大于PLT(0.828)、GGT(0.798)、IP-10(0.717),PLT、GGT联合IP-10评估肝癌的AUC为0.945,大于PLT(0.854)、GGT(0.825)、IP-10(0.889)。
结论
PLT、GGT、IP-10在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进程中呈动态变化,与慢性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硬化、肝癌的预测标志物,为监测及防治慢性乙肝疾病进展工作提供参考。
PM
2.5
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HBE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刘宁, 郑凯, 蔡颖, 余淑苑, 季佳佳, 姜帅, 蓝涛, 吴丹茵, 徐新云
2022, 48(4): 443-446. doi:
10.12183/j.scjpm.2022.0443
摘要
(
89
)
PDF
(1227KB) (
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大气细颗粒物PM
2.5
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对人支气管上皮(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HBE)细胞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设立空白对照组、PM
2.5
组、SB203580组、PM
2.5
+SB203580组。以10 µmol/L的p38MAPK抑制剂SB203580预先处理HBE细胞30 min,接着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24 h作为SB203580组;用50 µg/mL PM
2.5
染毒24 h作为PM
2.5
组;用10 µmol/L的SB203580预先处理HBE细胞30 min,然后用50 µg/mL的PM
2.5
染毒24 h作为PM
2.5
+SB203580组;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
C-MYC
、
C-FOS
、
K-RAS
、
P53
、
p38MAPK
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M
2.5
组
C-MYC
、
C-FOS
、
K-RAS
、
p38MAPK
基因表达分别升高54.0%、49.2%、96.1%、74.1%,
P53
基因表达下降49.1%(均
P
<0.01)。与PM
2.5
组比较,PM
2.5
+SB203580组
C-MYC
、
C-FOS
、
K-RAS
和
p38MAPK
基因表达分别下降21.4%、20.8%、39.3%和21.4%,
P53
基因表达升高43.1%(
P
<0.01或
P
<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M
2.5
组
C-MYC
、
C-FOS
、
K-RAS
、
p38MAPK
蛋白表达分别升高110.6%、46.7%、35.5%、82.8%,
P53
蛋白表达下降42.7%(均
P
<0.01)。与PM
2.5
组比较,PM
2.5
+SB203580组
C-MYC
、
C-FOS
、
K-RAS和p38MAPK
蛋白表达分别下降37.7%、16.2%、19.6%和25.9%,
P53
蛋白表达上升43.5%(
P
<0.01或
P
<0.05)。
结论
p38MAPK抑制剂明显影响PM
2.5
对癌基因表达的作用,提示p38MAPK信号通路在PM
2.5
致癌基因表达作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成都市某三甲医院对近视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特征调查分析
刘娟娟, 伍晓辉, 周彬, 李满, 牟章兵
2022, 48(4): 447-450. doi:
10.12183/j.scjpm.2022.0447
摘要
(
104
)
PDF
(1202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并对用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
方法
于2019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视检出及用眼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3 15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生1 644人,占52.19%,女生1 506人,占47.81%;小学生比例最高,占55.62%,本地户籍占77.37%。检出近视1 746例,检出率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读写姿势不正确(
OR
=1.254)、近距离用电脑(
OR
=2.998)、近距离看电视(
OR
=2.22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 (
OR
=2.886)、不良环境或姿势情况下用眼(
OR
=3.554)及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
OR
=3.102)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
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较高,仍需继续加强预防,在鼓励其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的同时,应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干预近距离及不良环境的用眼行为,养成健康的用眼行为习惯。
驻马店地区精神分裂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时慧萍, 张艳, 祝梦瑶
2022, 48(4): 451-454. doi:
10.12183/j.scjpm.2022.0451
摘要
(
105
)
PDF
(1201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驻马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以驻马店市某医院精神科造册在管的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并由精神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风险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调查对1 0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男性679例,占62.64%,女性405例,占37.36%。平均年龄(47.89±27.65)岁。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行为者78例,占7.19%。男性(
OR
=2.704)、年龄为18~50岁(
OR
=1.555,2.729,3.861)、户籍为外地(
OR
=1.967)、职业为失业或无业(
OR
=2.729)、监护人不是配偶(
OR
=3.762,4.250,7.822,8.306,10.064)、既往住院次数较多(
OR
=3.500,3.803,7.621)、既往应急处置次数较多(
OR
=10.644,31.21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高风险行为的风险较高。
结论
驻马店地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高风险行为比例,应对其中的男性、18~50岁、外地户籍的患者积极实施救助,保证相应的社会支持。对于多次住院、多次发生应急处置的患者需给予加强关注。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进展及接种意愿分析
张越, 周小斌, 陈抒怡, 周成林
2022, 48(4): 455-459. doi:
10.12183/j.scjpm.2021.0455
摘要
(
110
)
PDF
(1312KB) (
1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自2019年末爆发后迅速造成全球大流行,对公共卫生健康构成众大威胁。引发COVID-19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是高致病性病毒,各国采取多种防疫措施均未能从根本控制病毒传播,有效的疫苗对应控制疫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各国通力合作,大力研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本研究综述了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发的进展以及各国民众的疫苗接种意愿。
现场研究
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及影响因素分析
殷蕾, 刘慧琳, 谢羡, 刘源, 刘意, 刘琼, 陈建伟, 殷黎
2022, 48(4): 460-46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60
摘要
(
82
)
PDF
(1250KB) (
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并探讨患病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浏阳市成年人开展调查(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采血),分析该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59 916人,平均年龄(51.6±10.5)岁。其中男性26 375人,女性33 541人。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为40~49、50~59、60~69、70~79岁(
OR
=2.058、4.044、4.832、4.596)、职业为行政管理或技术人员(
OR
=1.616)、离退休、家务及待业等其他人员(
OR
=2.212)、有糖尿病家族史(
OR
=3.059)、超重(
OR
=1.682)、肥胖(
OR
=2.359)、中心型肥胖(
OR
=2.801)是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的危险因素;每周饮茶(
OR
=0.702)、经常(
OR
=0.613)/偶尔(
OR
=0.502)吃新鲜水果是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的保护因素。
结论
应针对浏阳市成年人群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继续开展糖尿病防治工作,做好健康教育与宣传工作。
武汉天兴洲洪涝灾害后钉螺监测结果分析
张龙江, 徐丹丹, 李光明, 张怡, 邓志勇, 谭晓东
2022, 48(4): 463-466. doi:
10.12183/j.scjpm.2022.0463
摘要
(
86
)
PDF
(1794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武汉市天兴洲洪涝灾害后螺情监测结果,为特大洪涝灾害后及时处置钉螺扩散和复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武汉市天兴洲2020年洪涝灾害后的螺情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性分析,评价其钉螺控制效果。
结果
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后,天兴洲调查发现有螺面积213.18 hm
2
,较洪灾前(39.97 hm
2
)增加433.35%,活螺平均密度为0.065 8只/0.1 m
2
,较洪灾前(0.016 7只/0.1m
2
)增加了294.01%;有螺框出现率为2.49%,较洪灾前(0.85%)增加了192.84%。原钉螺灭净区域出现钉螺复现情况,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开展应急灭螺后,有螺面积下降到111.23 hm
2
,活螺平均密度下降到0.017 3只/0.1 m
2
,基本回落至洪涝灾害前水平。
结论
2020年特大洪涝灾害对天兴洲螺情影响较大,钉螺明显扩散,洪涝灾害后采取的应急查灭螺工作效果好。洪涝灾害后应及时进行应急钉螺监测和应急灭螺,对控制洪灾后钉螺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18年百色市流动与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比较研究
林露萍, 李妹燕, 陈发钦, 谢丽玲, 农威华
2022, 48(4): 467-469. doi:
10.12183/j.scjpm.2022.0467
摘要
(
75
)
PDF
(1191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百色市流动与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为该地区提高孕妇保健质量和促进母婴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数据来自于广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分娩记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百色市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经资料整合后最终有效人数6 982人,常住人口的孕妇共4 512人,流动人口孕妇2 470人,分别占64.62%、35.38%。年龄均为20~46岁。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的年龄和孕次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孕妇的健康手册建立孕周分别为(15.69±2.54)、(14.15±2.18)周,产检次数平均为(9.52±2.11)、(10.81±2.3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流动人口组孕妇的贫血、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糖尿病、肝内胆汁淤积症、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发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新生儿早产、窒息、巨大儿、低体重儿发生率均较高,剖宫产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
结论
百色市流动与常住人口孕妇孕期保健及妊娠结局存在差异,流动人口孕妇在早孕建册、健康指导等方面管理较薄弱,相关保健机构需提高对流动人口孕妇孕期的服务质量及系统管理,以改善妊娠结局,促进母婴健康。
沧州市单采献血丙型肝炎病感染者IL-10表达与隐匿性HBV感染相关性研究
陈婧宇, 张舰, 付建宁, 徐双哲
2022, 48(4): 470-47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70
摘要
(
56
)
PDF
(1195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单采献血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的相关性。
方法
以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沧州市某血站单采献血的HC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进行HBV DNA和抗-HBs(HBsAg)、抗-HBc(HBcAb)检测,将感染者分为单纯HCV感染组和HCV/OBI共感染组, 收集2组人群基本资料并检测肝功能指标、HCV RNA载量及血清IL-10表达水平,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组感染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采用ROC分析IL-10水平单采献血HCV合并OBI价值。
结果
单纯HCV感染组中男66例,女47例,平均年龄(53.15±11.37)岁;HCV/OBI共感染组中男性23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54.23±12.39)岁,2组感染者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单纯HCV感染组相比,HCV/OBI组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CV/OBI共感染患者血清中IL-10表达与HCV RNA载量、Alb呈明显负相关(
P
<0.05);与TB、AST、ALT、Glb呈明显正相关(
P
<0.05)。ROC结果显示,血清IL-10水平评估沧州市HCV/OBI共感染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4,对应的敏感度为66.67%,特异度为76.11%。
结论
与单纯HCV感染患者相比,IL-10在HCV合并OBI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且IL-10表达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对HCV合并OB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疫情分析
邱曼玲, 徐家杰, 李梦映
2022, 48(4): 473-476. doi:
10.12183/j.scjpm.2022.0473
摘要
(
79
)
PDF
(1273KB) (
1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梧州市肺结核疫情,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2007—2018年梧州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22 86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3.58/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89.33/10万下降到2018年的59.66/10万(
P
<0.01)。男女性别比为2.95∶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55~64岁组报告发病例数比例最高(16.15%),≥7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188.18/10万);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69.18%)。万秀区、蝶山区和龙圩区年均报告发病率均高于梧州市平均水平,而2018年万秀区(包含原蝶山区)的报告发病率(52.31/10万)低于梧州市平均水平(59.66/10万)。
结论
2007—2018年梧州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需加强疫情高发地区和农民、中老年人和男性的结核病防控工作。
西安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60岁内科住院患者特征及共病现状
王英, 鲁文菊, 刘晓梅
2022, 48(4): 477-480. doi:
10.12183/j.scjpm.2022.0477
摘要
(
63
)
PDF
(1204KB) (
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老年内科住院患者疾病特征及共病现状。
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来源于西安市某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信息系统及医院收费系统的≥60岁内科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3 871例病例资料进行分析,2018年1 068例,2019年1 262例,2020年1 541例。病例数逐年增加。不同年份病例的BMI、吸烟情况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受教育程度、医疗费用、饮酒分布差异在不同年份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60岁及以上老年内科患者均以高血压病比例最高,其次为脑梗死、高脂血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2018—2020年骨质疏松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疾病3年间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不同年份共病疾病种类分布差异也统计学意义(
P
>0.05)。因急性感染住院的患者比例最高(1 557例,40.23%),其次为脑梗死急性发作(1 200例,31.01%)、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急性发作(466例,12.03%),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 (237例,6.13%)、糖尿病急性并发症(158例,4.08%)、肿瘤相关疾病(82例,2.12%)、消化道出血(78例,2.02%)、尚未明确疾病(46例,1.18%),其他46例,占1.19%。3 677例共病患者中共有1 577例发生急性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88.73%。
结论
西安市某三甲综合性医院老年内科住院患者多存在高血压、脑梗死、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共病情况,住院病因主要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临床工作中对于老年患者需关注共病及个体化,实行综合治疗和健康管理。
河南省2地市健康体检者干眼症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郭龙, 荣军博, 曹嵘, 李淑珍
2022, 48(4): 481-483. doi:
10.12183/j.scjpm.2022.0481
摘要
(
86
)
PDF
(1189KB) (
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者干眼症患病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及诊治干眼症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以2021年1—5月分别在河南省2个地市(商丘和郑州市)的各1家三甲医院进行视力检查的成年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人群干眼症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干眼症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对1 784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视力检查及资料收集,有效人数1 784人,有效率为100.00%。其中商丘市健康体检者1 229人,郑州市体检者555人,分别占68.89%、31.11%。男性841人,女性943人,分别占47.14%、52.86%。共检出干眼症病例169例,检出率为9.47%。以50~59岁人群所占比例最高,占39.64%。主要症状以眼痒(152例,89.94%)、眼异物感(134例,79.29%)、眼红(107例,63.31)、畏光(85例,50.30%)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结果提示年龄(
OR
=1.110)、职业(工人、从商人员、农民、退休/无业
OR
=0.595、0.845、0.746、0.493)、角膜接触镜佩戴(
OR
=1.636)、眼睑外伤史(
OR
=1.379)、睑板腺疾病史(
OR
=1.294)、眼底疾病史(
OR
=2.705)、眼部手术史(
OR
=2.438)、鼻炎(
OR
=1.350)、每日持续用眼时间(
OR
=1.853)均为干眼症发病影响因素。
结论
商丘市和郑州市健康体检者干眼症检出率较高,其发病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视疲劳、眼干涩、眼痒、眼异物感、眼红等主要不适症状,针对高发人群应加强干预措施,预防干眼症发生,了解干眼症发病特征,利于及早诊断、治疗,通过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和减少干眼症带来的危害。
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王俊霞, 朱广辉
2022, 48(4): 484-487. doi:
10.12183/j.scjpm.2022.0484
摘要
(
110
)
PDF
(1204KB) (
17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EBV)抗体检测结果,为鼻咽癌早期筛查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均顺利完成EBV(Rta)-IgG、衣壳抗原(VCA)-IgA、早期抗原(EA)-IgA抗体检测,分析EBV抗体阳性情况及阳性患者分布特点及鼻咽癌风险。
结果
共纳入健康体检者2 942例,检出Rta-IgG阳性73例、VCA-IgA阳性120例、EA-IgA阳性94例,Rta-IgG、VCA-IgA、EA-IgA单项阳性率分别为2.11%、3.23%、2.72%,Rta-IgG、VCA-IgA双项阳性率为0.37%,VCA-IgA、EA-IgA双项阳性率为0.48%。男性Rta-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男、女性的VCA-IgA、EA-Ig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组的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以≥60岁者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更高。EBV抗体检测结果提示鼻咽癌患病风险低2 680例、轻度175例、中度76例、高度11例,男、女性的鼻咽癌风险患病风险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年龄组的鼻咽癌患病低风险、轻度风险、中度风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以<45岁低风险者更多,而≥60岁者轻、中、高度风险者更多。不同鼻咽癌家族史者鼻咽癌患病风险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主要体现在低风险和中、高度风险人群。
结论
郑州市健康体检人群EBV抗体检测结果以VCA-IgA阳性率最高、且男性VCA-IgA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60岁者Rta-IgG、VCA-IgA、EA-IgA阳性率更高、鼻咽癌患病风险增加,应加强健康体检人群EB病毒抗体检测,以做好鼻咽癌早期筛查及防治工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趋势分析
田美玲, 贾璐, 马国娟, 唐增军, 王莉
2022, 48(4): 488-490. doi:
10.12183/j.scjpm.2022.0488
摘要
(
103
)
PDF
(1250KB) (
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为完善妇幼卫生保健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22所监测医院入院分娩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7年河北省孕产妇共纳入148 127人进行分析,分娩年龄为(28.50±4.55)岁,孕周为(38.85±1.4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 353±481)g。高龄、经产妇及剖宫产所占比例呈增高趋势(均
P
<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9.67%,呈逐年上升趋势(
P
<0.01)。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前5位分别是:妊娠合并贫血(36.44%)、妊娠合并糖尿病(5.36%)、妊娠期高血压疾病(4.60%)、产后出血(0.93%)、感染(0.51%),发生率均呈上升趋势(均
P
<0.01)。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次、产次发生妊娠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
结论
河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率有升高趋势,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营养宣教,早期识别及干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
2014—2020年补碘政策改革前后中山市孕妇碘营养状况分析
李玉, 余慕莎, 郑倩清, 张浩玲, 郭艳
2022, 48(4): 491-495. doi:
10.12183/j.scjpm.2022.0491
摘要
(
64
)
PDF
(1208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补碘政策改革前后中山市孕妇碘营养水平的变化情况,为科学补碘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4—2020年中山市孕妇尿碘、家中盐碘含量进行监测,评价和分析补碘政策改革前后孕妇的碘营养状况。
结果
共监测孕妇家中盐样600份,盐碘中位数为26.5 mg/kg,非碘盐率为0.6%,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9.3%;推出孕妇专用盐前后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4.7、26.9 mg/kg;盐业体制改革前后盐碘中位数分别为26.0、26.9 mg/kg;2项政策改革前后盐碘含量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共监测孕妇尿样715份,尿碘中位数为124.0 μg/L;推出孕妇专用盐前后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07.0、135.0 μg/L;盐业体制改革前后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07.0、149.0 μg/L;2项政策改革前后尿碘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推出孕妇专用盐后及盐业体制改革后孕妇碘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孕妇碘摄入量仍然不足,应持续加强孕妇的碘营养监测和健康教育。
2016—2020年广东省EV71型灭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谭艳秋, 胡培, 赵占杰, 梁文佳, 李佳玲, 何剑峰, 孙立梅
2022, 48(4): 496-498. doi:
10.12183/j.scjpm.2022.0496
摘要
(
95
)
PDF
(1254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广东省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上市后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为该疫苗的推广接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通过中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2020年EV71疫苗AEFI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6―2020年广东省共接种EV71疫苗8 699 542剂次,报告AEFI 1 607例,报告发生率为18.47/10万剂,其中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和偶合症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0.89/10万剂、4.60/10万剂和2.89/10万剂。报告的AEFI以一般反应为主(58.93%),主要症状为发热(93.45%);81.66%不良反应在接种后<1 d发生。EV71疫苗(Vero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6.48/10万剂)高于EV71疫苗(人二倍体细胞)(14.61/10万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V71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23.39/10万剂)高于第2剂次(12.56/10万剂)(
P
<0.01)。首剂在6~23月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21.64/10万剂),48~59月龄最低(12.87/10万剂)。
结论
广东省EV71疫苗AEFI报告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乌鲁木齐市医疗机构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及认知现状调查
杨倩, 张秀华, 刘丽
2022, 48(4): 499-502. doi:
10.12183/j.scjpm.2022.0499
摘要
(
113
)
PDF
(1210KB) (
1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出现情况和认知水平,分析该类人群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1年2—8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4家三甲医院,对抽中的医院手术室所有医护人员进行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及认知情况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及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有效问卷278份,其中男性163人,女性115人,年龄22~45岁,平均(33.58±5.38)岁。在过去1年发生过22例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7.91%。暴露的操作环节以手术缝合最高(27.27%),暴露部位最常见的是手部(22.73%),暴露源中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63.64%)。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量表的条目全部回答正确的共201人,良好率为72.30%。在各条目中,接触血源性传播物品时需要正确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和合理使用护目镜以及隔离衣等装备的回答正确率均为100%。通过血液传播的主要疾病类型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为75.18%。年龄(
OR
=2.085)、工龄(
OR
=1.936)、教育程度(
OR
=2.106、1.693)、参加相关培训(
OR
=3.410)、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认知(
OR
=2.998)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的影响因素。
结论
手术室医护人员具有一定的血源性疾病职业暴露风险,该部分工作人员对于血源性疾病的职业暴露认知水平需要提升。
1 06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特征及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李备, 林俊, 翟惠敏
2022, 48(4): 503-505. doi:
10.12183/j.scjpm.2022.0503
摘要
(
73
)
PDF
(1193KB) (
7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特征及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为本地区急性胰腺炎患者获取良好预后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中山市某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收集1 068例急性胰腺炎病例资料,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0~4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28.56%),胆源性患者比例最高(45.41%)。并发症发生率为20.22%(216/1 068),呼吸窘迫综合征19例、低蛋白血症44例、酸中毒24例、低血容量性休克13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2例、急性肺水肿19例、胸腔积液5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
=1.626)、高血压(
OR
=1.970)、糖尿病(
OR
=2.782)、发病至就诊时间(
OR
=2.989)、病因(胆源性
OR
=0.451、其他
OR
=0.614)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
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具有一定的病例特征,如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40~49岁患者所占比例最高,胆源性患者更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并发症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不同人群加强急性胰腺炎的防治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焦作市健康人群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及乙肝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梁燕
2022, 48(4): 506-508. doi:
10.12183/j.scjpm.2022.0506
摘要
(
92
)
PDF
(1193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河南焦作地区健康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HBV)血清学流行特征。
方法
于2020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分别在解放区、马村区、温县及博爱县随机抽取1个乡镇或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检测点招募常住居民参与本研究,采用简单信息登记表收集研究对象相关信息同时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用于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本次研究共收集1 854名焦作地区常住居民基本资料及HBV检测结果,男性762人,占41.10%,女性1 092人,占58.90%。居住在城区的745人,占40.18%,居住在农村的1 109人,占59.82%。HBsAg阳性13例,阳性率为0.70%,其中HBsAg阳性检出者在7~14岁儿童中检出1例,20~80岁人群中检出12例;10例阳性者在疫苗接种史不详者检出。HBsAb阳性率为69.47%,HBsAb GMC为(37.14±29.35)mIU/mL。不同年龄段居民HBsAb阳性率、HBsAb浓度GM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居住地、免疫接种史情况、末次接种后时间至今不同的居民HBsAb阳性率、HBsAb浓度GM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
结论
焦作市常住居民中健康人群HBsAg的阳性率水平很低,HBsAb阳性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HBsAb阳性率及抗体浓度水平与免疫接种剂次密切相关,末次接种时间至今越短浓度水平越高。应持续对该地区人群疫苗接种政策的落实,加强对青少年以及成人的免疫策略调整,提升全人群的乙肝免疫水平。
郑州市6家公立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艳丽, 曹英, 陈秀琴
2022, 48(4): 509-511. doi:
10.12183/j.scjpm.2022.0509
摘要
(
86
)
PDF
(1247KB) (
1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郑州市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现状并探讨防护对策。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2021年3月抽取郑州市6家公立医院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损伤状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职业损伤现状进行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收集到37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的有效调查问卷,二级医院医护人员163人,三级医院216人,分别占43.01%、56.99%,护士192人,医生126人,麻醉师61人,分别占50.66%、33.25%、16.09%。过去1年发生职业损伤者195例,发生率为51.45%。共发生职业损伤事件216例次,以锐器伤最多,占93.06%,损伤发生环节主要为手术中传递器械、手术缝合针损伤,占6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称(
OR
=0.451)、医院级别(
OR
=0.520)、岗位性质(医生
OR
=0.515、麻醉师
OR
=0.269)、工作年限(
OR
=0.822)、合同性质(
OR
=1.557)、夜班频次(
OR
=2.292)、近1年相关培训(
OR
=0.260)是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论
郑州市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发生率较高且锐器伤最多见,职业损伤的发生受到手术室医护人员职称、医院级别、岗位性质、工作年限、合同性质、夜班频次、相关培训情况多方面因素影响,根据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以上各项具体情况加强职业损伤防护措施,如合理排班、加强业务技术培训以及防护知识培训、规范操作行为等,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
安阳市32 457例急诊成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分析
石莹, 潘亚林, 冯瑶
2022, 48(4): 512-515. doi:
10.12183/j.scjpm.2022.0512
摘要
(
90
)
PDF
(1209KB) (
12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急诊成年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转归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阳市某医院急诊科接诊的成年病历资料。
结果
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安阳市某医院急诊科共接诊32 457例成年患者,2016年6 785例,2017年6 854例,2018年6 866例,2019年6 521例,2020年5 431例,2016—2019年的病例数大致平稳,2020年病例数较少。男性17 195例,占52.98%,女性15 263例,占47.03 %。60~74岁患者比例最高,占36.95%。就诊病例中冬季就诊例数最多,占30.34%,18:00~23:59就诊病例比例最高,占30.86%,就诊成年病例中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是排列前5位的疾病,就诊病例中有79.16%的患者在急诊滞留<6 h妥善安排,95.27%的患者在急诊滞留<24 h妥善安排。
结论
安阳地区近5年的急诊成年病例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且多以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为主,冬秋季、晚上是急诊接诊的高峰阶段,心脑血管疾病就诊的患者比例最高,仍有部分患者急诊滞留时间过长。因此仍需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提高急诊医疗水平。
西安地区≥40岁体检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李孝闯, 吕向妮, 王文鹏, 樊玫, 刘思洋, 田寿婵
2022, 48(4): 516-518. doi:
10.12183/j.scjpm.2022.0516
摘要
(
63
)
PDF
(1193KB) (
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40岁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CA)患病现状,并探讨CA影响因素。
方法
以西安市某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进行健康体检的≥40岁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检资料收集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CA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CA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有效体检者1 897人,年龄40~76岁,平均(56.39±8.34)岁,男性997人,占52.56%,女性900人,占47.44%。共630例被诊断为CA,总体检出率33.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年龄(
OR
=3.569)、糖尿病(
OR
=2.115)、高血压(
OR
=1.713)、饮酒(
OR
=2.656)、超重或肥胖(
OR
=2.018)和缺乏锻炼(
OR
=1.874)是≥40岁西安市体检者CA检出的影响因素。
结论
西安市≥40岁体检健康人群CA患病率相对较高,受到多种并发症和生活习惯影响,应加强对≥40岁体检人群的健康宣教。
北京市高校新生肥胖合并高尿酸血症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冉敏, 舒心, 王玉芬, 罗敏
2022, 48(4): 519-521. doi:
10.12183/j.scjpm.2022.0519
摘要
(
89
)
PDF
(1247KB) (
2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大学新生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19年北京市4所高校新入学大学生体检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新入学大学生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的患病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对12 367名2019年新入学大学生体检结果进行分析,男性5 893人,女性6 474人。检出肥胖者1 159例,检出率为9.37%;高尿酸血症者3 721例,检出率为30.09%。425例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检出率为3.44%,以轻度为主,337例,占79.29%,中度76例,占17.88%,重度12例,占2.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
OR
=2.085)、高血压(
OR
=1.936)、肌酸激酶异常(
OR
=2.106)、甘油三酯异常(
OR
=3.086)、丙氨酸基转移酶异常(
OR
=3.410)、血肌酐异常(
OR
=2.998)的高校新生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罹患风险更高。
结论
北京市高校大学生新生具有较高的高尿酸血症合并肥胖的检出风险,危险因素较多,应加强对此部分人群的健康监测并及时采取健康行为干预措施,避免疾病进展风险。
2014—2021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孙立昆, 郭伟杰, 史曼丽
2022, 48(4): 522-524. doi:
10.12183/j.scjpm.2022.0522
摘要
(
80
)
PDF
(1235KB) (
1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报告发病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整理2014—2021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石景山区报告的乙肝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共报告乙肝病例552例,年均发病率为11.06/10 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为22.03/10 万,各年度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报告乙肝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全年呈散发状态,3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数最多为65例(11.78%)。病例数男女比例1.80∶1,年平均发病率男性(15.86/10万)高于女性(9.02/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年龄为50~60岁年龄段,占25.91%;病例数前3位的职业人群为离退人员(40.049%)、家务及待业人员(17.39%)、干部职员(12.86%);不同街道乙肝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
结论
2014—2021 年北京市石景山区乙肝防控成效显著,无15岁以下病例,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尤其加强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并且应做好50~60岁人群的宣传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