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19, Vol. 45 ›› Issue (2): 169-172.doi: 10.13217/j.scjpm.2019.0169
骆艳婷, 梁景涛, 陈爱贞, 麦晓周
摘要: 目的 了解佛山市沙门菌的多重耐药以及第I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为研究沙门菌耐药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2017年佛山市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分离的390株沙门菌作为本研究的样本菌株,按照Kauffman-White的分类标准进行沙门菌血清分型,采用半定量药敏检测法测定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 检测第I类整合子相关的整合酶intI基因。结果 390株沙门菌共分为9个血清群、43个血清型,其中以B群的鼠伤寒沙门菌变种(I4,5,12:i:-)检出数最多(136株,占34.87%)。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耐药率最高的是氨苄西林,耐药率为69.23%,其次为四环素,耐药率为67.95%。390株沙门菌中共检出329株耐药菌株,耐药率为84.36%;其中多重耐药菌株252株,多重耐药率为64.62%(252/390)。37.95% (148/390) 的沙门菌检测出第Ⅰ类整合子,54.37%(137/252)多重耐药菌株检出第Ⅰ类整合子。结论 佛山市沙门菌血清型别多样,耐药率及整合子携带率均较高,提示应从基因水平对沙门菌耐药性及其传播机制进行监测 。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