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21, Vol. 47 ›› Issue (2): 238-240.doi: 10.12183/j.scjpm.2021.0238

• 现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职业性听力损伤病例特征及预后情况分析

李东艳1, 阎志毓2, 杨华3   

  1. 1.解放军总医院京西医疗区(京西医院),北京 100041;
    2.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3.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 收稿日期:2020-11-03 出版日期:2021-02-20 发布日期:2021-03-12
  • 通讯作者: 阎志毓,E-mail:xindc5389@163.com
  • 作者简介:李东艳(1974—),女,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耳鸣、听力

  • Received:2020-11-03 Online:2021-02-20 Published:2021-03-12

摘要: 目的 探究职业性听力损伤病例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2014—2019年职业性听力损伤病例资料来源于北京市某医院病案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4—2019年北京市某医院共诊治865例职业性听力损伤病例,病例年龄18~67岁,年龄以18~34岁为主,占53.19%,男性占86.24%,职业为军人的占21.39%,工龄3~32年,以3~9年为主,占64.74%。听力损伤以轻度为主,占40.58%。患耳2.000、4.000、8.000 kHz纯音听阈显著高于健耳2.000、4.000、8.000 kHz纯音听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患耳0.125、0.250、0.500 kHz纯音听阈与健耳0.125、0.250、0.5000 kHz纯音听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声导抗测定鼓室压图显示620例为A型曲线,As型、Ad型分别为195、50例。0.500 kHz处镫骨肌反射引出704例,占81.39%;重振阳性501例,占57.92%。共820例进行综合治疗,治疗10~14 d后复查,521例治愈,治愈率为63.54%,179例有效,有效率21.82%,120例无效,无效率14.63%;总有效率为85.37%。治疗后0.125、0.250、0.500、2.000、4.000、8.000 kHz纯音听阈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职业性听力损伤主要为高频区听力损伤,且在青年较多见,患者多存在听力下降,预后较好。

关键词: 职业性听力损伤, 听力测试, 听力学, 流行特征

中图分类号: 

  • R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