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丽艳, 秦倩倩, 葛琳, 等. 我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6, 37(2): 222-226.
|
[2] |
Xing J, Li YG, Tang W, et al.HIV/AIDS epidemic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during 2005-2012: Rresults from trend and spatial analysis[J]. Clin Infect Dis, 2014, 59(2): e53-e60.
|
[3] |
余丰, 吴继周,李玫蓉, 等. 老年HIV/AIDS抗病毒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J]. 中国热带医学, 2017, 17(1): 87-90.
|
[4] |
葛宪民, 杨文敏, 朱秋映, 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0—2017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3): 315-321.
|
[5] |
黄玉满, 邱祖彪, 黎志芬, 等. 广西农村地区老年人艾滋病相关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11): 1106-1109.
|
[6] |
朱秋映, 陈欢欢, 吴兴华, 等. 广西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 23(11): 30-33.
|
[7] |
Savasi V, Parisi F, Onela M, el al. Effects of 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n semen parameters of a cohort of 770 HIV-1 infected men[J]. PLoS One, 2019, 14(2): e0212194.
|
[8] |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 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J].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5, 8(5): 385-401.
|
[9] |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编写组. 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
[10] |
孟琴, 沈智勇, 刘玄华, 等. 广西2008—2016 年≥50岁HIV/AIDS病人的特征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4): 341-344.
|
[11] |
郑志刚, 耿文奎, 陆珍珍, 等. 艾滋病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双重感染对死亡的影响[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8, 39(10): 1362-1367.
|
[12] |
韦林华, 张彤, 吴锋耀, 等. HAART时代HIV/AIDS住院病人机会性感染疾病谱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5): 454-457.
|
[13] |
杨永平,李晓霞,赵锦,等.深圳市龙岗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20,46(4):351-354.
|
[14] |
覃川, 蒋忠胜, 温小凤. 214例HIV/AIDS病人的HAART不良反应及换药原因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 2014, 12(20): 901-904.
|
[15] |
李健. 94例HIV患者抗病毒治疗中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44(5): 1112-1113.
|
[16] |
徐光勇, 隋建娥, 时培荣, 等. 1例抗病毒治疗药物致HIV感染者肝衰竭并死亡[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8, 24(7): 740-741.
|
[17] |
田波, 何利平, 刘俊, 等. HIV合并HBV/HCV病人抗病毒治疗5年疗效及生存状况分析[J].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 26(7): 701-704.
|
[18] |
罗鹃, 李健. 甘肃省临夏州HIV/AIDS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0, 34(7): 800-805.
|
[19] |
陈伟烈,何瑞英,雷华丽,等.HAART过程HIV/AIDS患者PBMC中HIV-1前病毒DNA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8,10(6):390-394,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