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晓庆, 王小红, 罗进斌. 大气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研究[J]. 预防医学, 2019, 31(10):987-991.
|
[2] |
吴兑. 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热点污染物PM2.5监控策略的思考与建议[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2, 4(4):1-7.
|
[3] |
陶燕, 刘亚梦, 米生权, 等. 大气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4(3):592-597.
|
[4] |
谢元博, 陈娟, 李巍. 雾霾重污染期间北京居民对高浓度PM2.5持续暴露的健康风险及其损害价值评估[J]. 环境科学, 2014, 35(1):1-8.
|
[5] |
刘洋, 操基玉, 陈芳, 等. 不同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特征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 32(8):1074-1077.
|
[6] |
艾丽艳, 孙晓冰, 张德彪, 等. 2013—2015年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结果[J]. 职业与健康, 2017, 33(13):1819-1822.
|
[7] |
邓志强, 赖肖,谢许情, 等. 2012—2014年南昌市公共场所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状况分析[J].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5, 5(5):449-451.
|
[8] |
王巍, 李若岚, 柴义, 等. 星级宾馆室内空气PM10和PM2.5的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5, 32(10):890-891.
|
[9] |
袁媛. 开封市近地层大气颗粒物垂直分布特征研究[D]. 开封:河南大学, 2010.
|
[10] |
沈凡, 贾予平, 张屹, 等. 北京市冬季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及影响因素[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4, 31(3):262-263.
|
[11] |
黄智峰, 刘晓剑, 杨连朋, 等. 深圳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与流感样病例发病的关联性分析[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7, 34(5):421-425.
|
[12] |
王巍, 李若岚, 柴义, 等. 北京市6所星级宾馆室内颗粒物污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4):614-616.
|
[13] |
花艳, 潘良宝, 汤莉莉, 等. 南京霾天颗粒物数浓度特征及其受气象条件影响分析[J]. 气象科学, 2017, 37(3):385-393.
|
[14] |
方道奎, 余淑苑, 周国宏, 等. 2016—2017年深圳市公共场所细颗粒物监测数据分析[J]. 环境与发展, 2018, 148(11):118-119.
|
[15] |
石同幸,梁自勉,朱克京,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大气细颗粒物与臭氧对循环系统疾病就诊风险的交互作用[J].华南预防医学,2019,45(2):115-118.
|
[16] |
张璟,邓豪,段雯华,等.大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入院影响的病例交叉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20,20(6):519-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