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姜健,刘晓,郝庆钦,等.2013—2018 年无锡市献血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 2020, 33(4):364-367. [2] 杨俊鸿,黄霞,何涛,等.献血不良反应监测进展[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0,22(5):556-560. [3] 周思莹,孙彦妮,隋融融.无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4):147-149. [4]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献血不良反应分类指南(WS/T 551—201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5] 许冬霞,朱旭丹,王微.不同类型无偿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20,3(34):191-192. [6] 江峰,陈霄,高颂明.2013—2019 年北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人口学特征变化趋势[J].北京医学,2020,42(8):767-768. [7] 叶柱江,秦艳兰, 么俊卿,等.2019 年东莞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964-967. [8] 祁金梅.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 16(7):952-954. [9] 陈磊.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现代诊疗与治疗,2018,29(21):3474-3476. [10] 文继红. 献血不良反应预防的方法及意义[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6):2793-2794. [11] 张蕊,陈妍,郭东辉,等.献血者在不同采血护理模式的献血不良反应及满意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90-92. [12] 张钢,蒋义.2020年长沙地区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3):355-357. [13] 王芳,陈琳,原王敏.图文沟通模式下的宣教护理在献血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7(34):4731-4734. [14] Locks MOH, Salum NC, Barros BS, et al.Profile of blood donors who presented adverse reactions to the donation[J]. Rev Bras Enferm,2019,72( 1) : 81-87. [15] 蒋继垚,陈佳.预见性护理措施在全血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6):1037-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