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玥,王丽萍,陈亮,等. 2005—2017年我国外籍人群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9,34(9):1-5. [2] 王福春. 我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预防控制措施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8,24(12):1717-1721. [3] 万佳,林良强,阳帆. 2013—2022年深圳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3,21(5):258-262. [4] 陈显第,林馨. 连江县2004—202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21,27(4):43-44. [5] 肖东楼. 登革热防治手册[M]. 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4. [6] 王桢,凌锋,刘营,等. 浙江省2015—2019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6):643-647. [7] 赵科伕,张磊,刘旭祥. 合肥市2015—2020年登革热病例流行特征[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3,27(9):1107-1111. [8] 高桂玲,张清慧,吕锡宏,等. 2014—2020年上海市松江区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2022,20(1):17-20. [9] 邱星元,蔡丽娜,郑磊,等. 一起由境外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2023,23(1):128-130,137. [10] 蒋力云,刘远,苏文哲,等. 2020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状况和病毒E基因进化特征分析[J]. 2022,43(5):716-721. [11] 岳玉娟,刘小波,郭玉红,等. 2020—2022年中国登革热时空分布及相关环境因素分析[J]. 环境卫生学杂志,2023,13(5):341-345. [12] 赵奇,张叶,樊金星,等. 河南省2019—2022年媒介伊蚊监测:幼蚊种群特征及登革热风险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4,35(3):303-307. [13] 沈培林,廖俊蕾. 2017—2019年深圳市龙岗区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2):1532-1535. [14] 王哲,黄仁杰,朱雷,等. 杭州市2020—2022年入境人员检疫管理措施对登革热疫情的影响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4,35(1):89-94. [15] 陈劲华,骆淑,刘营,等. 登革病毒感染12年后抗体阳性情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3,34(5):679-681,702. [16] 叶凌,谭启龙,赵剑刚,等. 浙江省一起海岛地区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隐性感染情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20,31(3):353-3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