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桂娇, 古又婵, 吴宝燕, 等. 中山市的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8(5):396-398. [2] 张瑞红, 吴海东, 周海, 等. 中山市一起登革热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4):425-427. [3] 林立丰, 卢文成, 蔡松武, 等.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16(1):26-28. [4] 张令要. 登革热媒介监测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631-634. [5] 段金花, 林立丰, 蔡松武, 等. 城镇登革热分级预警与应对指标的建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51-54. [6] 罗会明, 何剑锋, 郑夔, 等.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6):427-430. [7] 罗雷, 杨智聪, 王玉林, 等. 广州市1978—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8, 26(8):490-493. [8] DAVID L H.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 manual[M]. Washington: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oosiation, 2004:151-155. [9] RACLOZ V, RAMSEY R, TONG S, et al. Surveillance of dengue fever virus: 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models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J]. Plos Negl Trop Dis, 2012, 6(5):e16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