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文明, 王华, 田昌伟, 等. 2008―2012年昆山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4, 20(4):244-246. [2]贾蕾, 杨军勇, 郭菁, 等. 北京市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28(7):915-917. [3]贾桂华, 赵茜, 张冬明. 2012年许昌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及流行特征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 2014, 20(5):372-373. [4]时振东, 王华义, 王加坤. 手足口病及聚集发病与气温关系[J]. 中国公共卫生, 2014, 30(12):1586-1588. [5]杨芳, 于石成, 张菊英, 等. 2008―2011年我国大陆地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 2013, 28(11):888-893. [6]邵海枫, 杜国明, 邹艳, 等. 2009―2012年张家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2):4040-4042. [7]钱程, 马焰, 顾敏华, 等. 2011―2014年江阴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J]. 职业与健康, 2015, 31(24):3464-3466. [8]李小明, 向伟, 雷智贤, 等. 2014年海南省手足口病病原学及流行特点[J]. 现代预防医学, 2015, 42(21):3844-3845,3885. [9]许华茹, 李战, 成洪旗. 2010年济南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 8(1):67-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