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亭亭.人口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王莹,张军,刘守钦,等.捕获-再捕获方法在济南市死因漏报调查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8,45(4):659-662.
[3]周脉耕,李镒冲,王海东,等.1990—2015年中国分省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11):1439-1443.
[4]郭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路径[J].健康研究,2016,36(6):601-604.
[5]蔡玥,孟群,王才有,等.2015、2020年我国居民预期寿命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6,33(1):2-4,8.
[6]詹一,俞敏.浙江省居民健康期望寿命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5-9.
[7]崔芳芳,宇传华,聂德为,等.1990—2013年中国人群伤残调整寿命年和健康期望寿命变化趋势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16):2959-2962,2996.
[8]李睿超,张迪,刘越泽.强化政府干预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 大幅度提高平均期望寿命[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7,4(2):25-28.
[9]邢秀雅,贺琴,陈叶纪,等.2014年安徽省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1):7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