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曦, 杨焱, 姜垣, 等. 我国青少年被动吸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24(9):661-664. [2]文孝忠, 陈维清, 区永军, 等. 初中生吸烟相关态度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评价[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19(12):793-795. [3]林洁丹. 广州市部分中小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 卫生职业教育, 2005,23(3):74-75. [4]徐越, 张新卫, 郭俊香, 等. 浙江省初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调查[J]. 浙江预防医学, 2007,19(8):5-7. [5]乔韵, 陶婧婧, 蔡泳, 等.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学生尝试吸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32(7):852-856. [6]孙果, 钱玉燕. 西安市青少年尝试吸烟行为与家庭因素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31(8):912-913. [7]许小频, 柳青, 曾四清, 等. 广州城市青少年平均开始吸烟年龄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01,22(3):200-201. [8]苏娜,黄崴.区域义务教育校际均衡发展现状与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0(2):5-11. [9]陈志雄. 中小学校组织气氛的实证研究[J]. 教育导刊, 2010(2):34-37. [10]方晓义, 郑宇, 林丹华, 等. 友伴网络结构与中学生的吸烟行为[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1(4):252-256. [11]高峰燕, 郭欣, 刘亨辉, 等. 中国40个市(县)中小学校创建无烟环境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32(2):150-152. [12]郭欣, 邓瑛, 陶立元. 北京市中小学校控烟效果评价[J]. 中国学校卫生, 2008,29(8):769-772. [13]文孝忠, 陈维清, 梁彩花, 等. 健康促进学校初中生控制吸烟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07,23(7):782-784. [14]刘翔, 叶冬青. 青少年吸烟的阶段性及其在控烟中的意义[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6,40(1):66-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