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瑞,王增武.我国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状及人群干预效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4):357-360.
|
[2]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6):521-530.
|
[3] |
赵冬.中国成人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6):513-515.
|
[4] |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5-346.
|
[5] |
惠海鹏,陈薇,张忠梅,等.有氧运动训练和雌激素补充预防老年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7):766-767.
|
[6] |
Mirna M,Lichtenauer M,Wernly B,et al.Novel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undergoing intensive physical exercise[J].Panminerva Med,2020,62(3):135-142.
|
[7] |
刘芳超,顾东风.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心脑血管病防治,2020,20(1):2-4,17.
|
[8] |
崔胜宇,夏豪.转录因子SOX9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1(5):848-852.
|
[9] |
邓清文,刘文彬.心血管疾病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58(7):115-121.
|
[10] |
赵佳,霍勇,李春洁.我国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药物溶栓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探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0,28(2):110-112.
|
[11] |
李晗,冯茹,陈红琢.运动训练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2020,35(4):208-211.
|
[12] |
刘欣,罗瑛.3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5(7):856-861.
|
[13] |
李刚,朱春凯,郑培明.miR-499、miR-16、肌红蛋白与常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关系及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20,12(6):728-732.
|
[14] |
乔凤婕.有氧运动治疗冠心病及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9(3):363-364.
|
[15] |
韦小平.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提高预防及控制慢性心血管疾病能力的意义研究[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8(3):186-187.
|
[16] |
康宏瑛,崔胜利.老年健康体检者冠心病检出率及影响因素[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84-86.
|
[17] |
王灿,党露希,陈定.武汉市某辖区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主要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17,17(11):1118-1122.
|
[18] |
俞亮,廖家胜,付浩.安徽省金寨县成人高血压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8,18(8):844-846.
|
[19] |
韩雅玲.规范血压健康管理落实健康中国行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3-4.
|
[20] |
Cai R,Wu X,Li C,et al.Prediction model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the hypertensive population:A systematic review[J].J Hypertens,2020,38(9):1632-1639.
|
[21] |
周丽娜,邵彩霞,王素芳.老年高血压患者药学服务干预对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1):87-89,92.
|
[22] |
赵亚娟.基于互联网+平台心血管疾病的慢病随访模式探索及其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8:1-70.
|
[23]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 要点解读[J].中国心血管杂志,2020,25(5):401-410.
|
[24] |
刘源,陈薇,惠海鹏,等.心脏康复整合理念在心血管病管理和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22(8):882-884.
|
[25] |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12):1000-1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