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24, Vol. 50 ›› Issue (4): 380-384.doi: 10.12183/j.scjpm.2024.0380

• 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 • 上一篇    下一篇

珠海市不同来源创伤弧菌病原学特征及种群进化分析

龙冬玲, 刘旭玲, 方艳梅, 萧松建, 黄辉涛   

  1. 珠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珠海 519000
  • 收稿日期:2023-12-29 出版日期:2024-04-20 发布日期:2024-05-16
  • 通讯作者: 黄辉涛,E-mail:43698846@qq.com
  • 作者简介:龙冬玲(1985—) ,女,硕士研究生,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微生物检验
  • 基金资助:
    珠海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 ZH22036201210189PWC)

  • Received:2023-12-29 Online:2024-04-20 Published:2024-05-16

摘要: 目的 对珠海市2013—2021年不同来源分离的创伤弧菌病原学特征与种群进化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该菌在本地的病原学特征数据库。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分离鉴定不同来源的创伤弧菌,采用PCR技术对119株分离菌株进行毒力相关基因(vcgC/E)、生物型(BT)和血清分型(SerE)的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分离菌株分子分型,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分离菌株二代测序,构建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进化树,分析菌株的种群进化特征。结果 119株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基因 vcg C/E 和16S rRNA A/B分型结果显示共有5种型别,分别为CB型(104株,87.40%)、CA型(4株,3.36%)、EA型(4株,3.36%)、EB型(1株,0.84%)和CAB型(6株,5.04%);生物分型分为 BT1型(109株,91.60%)和BT2型(10株,8.40%)。PFGE聚类呈现多样性,显示119株创伤弧菌可分为108种PFGE分子带型,相似度61.1%~100.0%。119株创伤弧菌通过cgMLST分析,共分为5个分支。结论 珠海市2013—2021年不同来源创伤弧菌毒力相关基因型以CB型为优势型别,生物型以BT1为主。不同来源的创伤弧菌菌株遗传进化弥散性高,临床病人中分离出来的菌株有聚集成簇的现象,提示可能来源于同一克隆,遗传高度相关。

关键词: 创伤弧菌, cgMLST, PFGE, 系统进化

中图分类号: 

  • R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