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媛,李林,魏仁敏.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城市建设的发展实践与启示[J].卫生软科学,2019,33(4):39-42. [2] 王鸿春,解树江,盛继洪.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报告(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6-58. [3] 傅华,玄泽亮,李洋.中国健康城市建设的进展及理论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1):12-15. [4] 李光耀,李忠阳,唐琼,等.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设15年实践回顾及发展思考[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10):745-749. [5] 翟羽佳,郭倓,尤海菲,等.国际健康城市计划的理论与实践[J].医学与哲学(A),2014,35(7):50-53. [6] 骆湘香. 浙江省三地健康城市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6. [7] 孙小杰. 健康中国战略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8. [8] 陈钊娇,许亮文.国内外建设健康城市的实践与新进展[J].卫生软科学,2013,27(4):214-216. [9] 石琦.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中国健康城市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健康教育,2019,35(2):186-191. [10] 杨忍忍,王继伟,夏娟,等.我国及部分发达国家健康城市建设进展及现状[J].上海预防医学,2017,29(10):761-766. [11] 武占云,单菁菁.健康城市的国际实践及发展趋势[J].城市观察,2017(6):138-148. [12] 翁顺灿,陈春,于立.澳大利亚健康社区建设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建筑,2019,16(4):7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