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蕊鞠, 殷琼洲, 徐明珏, 等. 2004-2018年全国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及重点防控人群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9,21(5): 441-444. [2] 孙卫敏,王雷, 张迟.2004-2015年湖北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 2016, 31(8): 654-658. [3] 陈健, 蔡衍珊, 许建雄, 等. 2006-2010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和暴发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 2012, 12(3): 344-354. [4] 王琴, 陈俊磊, 林岩, 等. 2005-2015年福建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7): 3093-3094,3108. [5] 陈健, 蔡衍珊, 许建雄, 等. 广州市2006-2011年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3, 34(4): 471-473. [6] 顾雯雯, 许二萍, 刘艳, 等.2005-2016年杭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8, 24(1):48-56. [7] Jawale R, Lai KK, Lamps LW.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of thelow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J]. Virchows Arch, 2018, 472(1):149-158. [8] He H, Chen EF, Li Q, et al.Waning immunity to measles in young adults and booster effects of revaccination in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J]. Vaccine, 2013, 31(3):533-537. [9] 汤健闻. 我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概况及其免疫预防[J].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5,43(3): 51-57. [10] 崔爱利, 朱贞, 张燕, 等.2001-2017 年中国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学监测及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8,24(3): 249-255. [11] 宋会荣,贾娜.不同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及剂次保护效果比较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8):296. [12] 尹志英, 龚晓英, 王双青, 等.浙江省衢州市不同时期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比较[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23(6): 672-674. [13] 王涛,张丽文,范肖肖, 等.2017年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抗体水平监测[J].江苏预防医学, 2018, 2(3): 300-301, 321. [14] 丁亚兴, 田宏, 孙静, 等. 天津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评价[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 43(11):2070-2073. [15] 王凤双, 彭枭然, 肖雷, 等.2015年北京市顺义区麻风腮疫苗的流腮基础免疫成功率和麻疹、风疹复种效果监测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6, 29(8): 844-846. [16] 陈国翠, 刘卫民, 陈伟红. 流行性腮腺炎疫苗两剂次接种保护效果系统评价[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4, 15(7): 689-692. [17] 江军, 唐倩如, 王海滨, 等.宁波市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回顾性出生队列数据简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7, 44(18): 3337-3341. [18] No authors listed. Mumps virus vaccines[J].Wkly Epidemiol Rec, 2007, 82(7): 51-60. [19] 刘隽, 苏琪茹, 马超, 等.不同免疫策略下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症的初步比较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4, 20(6):519-5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