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2-20
    论著
    膳食红肉摄入与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陈洪恩, 周娟, 曾志伟, 彭晓琳, 王长义
    2020, 46(6):  593-596.  doi:10.12183/j.scjpm.2020.0593
    摘要 ( 230 )   PDF (1323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膳食红肉摄入量与并发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深圳市南山区T2DM并发CHD的患者为病例组,以年龄 ± 2岁的原则1∶1配对无CHD的T2DM患者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及简化版食物频数问卷对所有参与者进行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膳食红肉摄入量与T2DM并发CH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病例和对照各120例,病例组患者人均红肉摄入量中位数为50.00(21.43,100.00)g/d,对照组为42.86(21.43,50.00)g/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2DM合并CHD的OR值随着膳食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增加(P线性<0.05)。在校正多种混杂变量后,T2DM患者红肉摄入量为25~50、>50 g/d并发CHD的风险分别是膳食红肉摄入量<25 g/d的2.01倍(95%CI:0.77~5.22)和6.76倍(95%CI:1.55~29.50)。结论 T2DM患者膳食红肉摄入量>50 g/d可能是并发CHD的危险因素。
    广东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研究
    张萌, 向蓥飞, 陈建千, 李梦, 杨芬, 黄琼, 张永慧
    2020, 46(6):  597-600.  doi:10.12183/j.scjpm.2020.0597
    摘要 ( 265 )   PDF (1309KB) ( 27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广东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负担进行评估,为制定或调整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广东省2013-2017年感染性腹泻病监测数据、与腹泻病相关的监测数据和调查结果,采用发病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网络报告与实际发病数的比值等指标对广东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负担进行评估。结果 2013-2017年广东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年均发病数为310.27万人次/年(253.59~403.76万人次/年);估算年均就诊病例数为127.83万人次/年(104.48~166.35万人次/年);估算年均住院病例数为383人次/年(313~499人次/年)。网络报告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之比为1∶1 203(1∶860~1∶1 771)。年均总负担为19 200.55 DALYs(16 919.20~25 001.83 DALYs),平均负担为0.18 DALYs/千人年(0.15~0.23 DALYs/千人年)。结论 广东省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疾病负担相对较高,需要有针对性的加强预防控制管理以及宣传教育。
    二胎孕妇不良分娩结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关锐, 马宁, 王园园
    2020, 46(6):  601-604.  doi:10.12183/j.scjpm.2020.0601
    摘要 ( 394 )   PDF (1323KB) ( 2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开封市二胎孕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避免不良母婴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开封市某医院产科建立生育档案并分娩的二胎孕妇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情况及孕期并发症,并匹配分娩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不良分娩结局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并与产科资料匹配完整的二胎孕妇2 208人,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0.93 ± 5.71)岁。孕前BMI 18.5~23.9者占66.17%。文化程度以中专或高中为主(占39.67%)。家庭年收入以5~9万元为主(占50.68%)。1 689人为正常分娩结局,519例发生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为23.51%。其中死胎死产21例(占4.05%),早产183例(35.26%),巨大儿81例(15.61%),低出生体重儿87例(占16.76%),新生儿窒息57例(占10.9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6例(占12.72%),新生儿畸形24例(占4.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38、39~43岁(OR=5.083、10.433)、孕前BMI≥24.0(OR=3.375)、流产次数≥3次(OR=3.725)、妊娠期高血压(OR=2.452)、妊娠期糖尿病(OR=4.191)、胎儿宫内窘迫(OR=2.040)、胎膜早破(OR=7.338)是二胎孕妇不良分娩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开封市二胎孕妇不良分娩结局发生率较高,不良结局以早产为主。不良分娩结局影响因素较多,建议加强二胎孕妇孕期保健教育,针对高龄、具有并发症的二胎孕妇制定适应性生育计划,筛查高危妊娠因素及加强临床干预管理,减少不良妊娠及分娩结局,确保母婴安全。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生化指标、饮食及行为特征研究
    孙海燕
    2020, 46(6):  605-608.  doi:10.12183/j.scjpm.2020.0605
    摘要 ( 266 )   PDF (1324KB) ( 21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生化指标、饮食和行为特征,为NAFL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安市某医院分别诊断为NAFLD(NAFLD组)和酒精性肝病(ALD)(ALD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按符合研究条件的NAFLD病例数以1∶1招募同性别、年龄 ± 0.5岁在同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 共纳入115例NAFLD病例、98例ALD病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人进行研究,年龄25~73岁。3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的体重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血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NAFLD组和ALD组各项指标除HDL-C外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ALD组各指标除HDL-C外均高于NAFLD组(均P<0.05)。吸烟情况、运动习惯、睡眠情况及饮食习惯在3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NAFLD组和ALD组人群的吸烟和油腻饮食比例较高,睡眠充足、运动比例较低。结论 NAFLD患者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水平均较高,同时存在饮食习惯和运动行为不合理现象,可从改变不良饮食及行为习惯着手,以降低NAFLD发病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翁洁, 黄晓云, 曹娟
    2020, 46(6):  609-612.  doi:10.12183/j.scjpm.2020.0609
    摘要 ( 277 )   PDF (1323KB) ( 39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首次在南京市某医院门诊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信息及患病情况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指标检测及DR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T2DM患者并发DR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248例T2DM患者进行分析,男性占45.99%,女性占54.01%。检出DR 348例,检出率为27.88%,以中度为主(201例,57.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50~59=2.259、OR60~69=2.321、OR70~79=5.388)、T2DM病程≥5年(OR=6.372)、使用胰岛素治疗(OR=2.753)、糖化血红蛋白(HbA1c)异常(OR=4.658)、高血压(OR=4.565)、尿微量白蛋白异常(OR=3.03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OR=3.554)的T2DM患者发生DR风险越高。结论 T2DM患者DR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病程、使用胰岛素治疗、HbA1c异常、高血压等因素有关,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T2DM患者进行监测及积极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可降低DR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崔文伟, 王凯, 梁璐, 郭文芳
    2020, 46(6):  613-616.  doi:10.12183/j.scjpm.2020.0613
    摘要 ( 222 )   PDF (1330KB) ( 19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Hp感染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在北京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抽样,对抽中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尿素[13C]散剂呼气试验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 1 058名体检人群进行调查,调查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1∶0.9,年龄以30~59岁为主,占45.94%,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38.00%。检出Hp阳性者338例,阳性率为3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3.097)、同型半胱氨酸(Hcy)异常(OR=3.662)、有饮酒习惯(OR=4.484)者Hp阳性风险越大,Hp知识认知水平高者(OR=0.163)Hp阳性检出风险越小。结论 该体检人群Hp阳性检出率较高,年龄、饮酒行为、Hp知识水平、Hcy异常等与Hp感染有关,应根据人群感染特征制定相应防护措施,降低Hp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天伟, 程智刚
    2020, 46(6):  617-621.  doi:10.12183/j.scjpm.2020.0617
    摘要 ( 195 )   PDF (1329KB) ( 21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长沙市某医院在本单位工作≥1年的全体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肌肉骨骼疾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全院医务人员802人进行调查。男女性别比为0.8∶1,年龄18~65岁,以18~29岁人群为主,占56.61%,护理部门占58.10%。802名医护人员中有260例(占32.42%)患有肌肉骨骼疾病,能够自行缓解202例(占77.6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376)、护理和医疗辅助部门(OR=3.216、3.149)、年龄越大(OR=3.435)、工作年限越长(OR=2.759)、焦虑症状(OR=3.177)、工作空间狭窄(OR=2.563)、搬动重物情况≥5次/d(OR=3.501)的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患病风险较高,锻炼情况在1~3次/周和≥4次/周(OR=0.358、0.150)的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患病风险较小。结论 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发生率较高,其影响因素较多,医疗相关部门应针对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医护人员肌肉骨骼疾病的发生风险。
    广州市大学生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暴露与生活方式相关性分析
    杨国怡, 何婧楠, 高梦琦, 孙悦, 卢映洁, 王畅, 冯丹
    2020, 46(6):  622-625.  doi:10.12183/j.scjpm.2020.0622
    摘要 ( 216 )   PDF (1321KB) ( 17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广州市大学生体内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的暴露水平及与生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东校园和北校园内招募大学生,收集每名大学生晨尿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习惯及个人护理产品的使用情况等。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尿样中DEHP的一级代谢产物邻苯二甲酸单(2-乙基己基)酯(MEHP)浓度。采用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生活方式与尿中MEHP浓度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回收并匹配尿样的有效调查人数共123人。男性占44.7%,医学相关专业占61.0%。尿样中MEHP检出率为90.2%,检测值中位数为0.49 μ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外卖餐盒≥1次/周(OR=2.910)的在校大学生晨尿中MEHP浓度高的可能性更大。使用沐浴露≥7次/周(OR=0.445)、接触毛绒玩具(OR=0.282)的在校大学生晨尿中MEHP浓度高的可能性更小。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尿中MEHP检出率高,提示该人群DEHP暴露风险高,与个人生活方式以及相关塑料制品的使用有关。应倡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尽量避免DEHP暴露。
    雅安市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林虹, 郑循达, 魏余琴, 黄燕
    2020, 46(6):  626-629.  doi:10.12183/j.scjpm.2020.0626
    摘要 ( 197 )   PDF (1321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相关因素,为调整糖尿病患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雅安市某医院登记在册的所有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运动锻炼、血糖监测、饮食控制情况、糖尿病并发症等并抽取晨静脉血用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血糖控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对1 073例T2DM患者进行调查。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62.53 ± 7.36)岁。男性711例,占66.26%。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占58.06%。糖尿病病程以<5年为主,占46.69%。T2DM患者中250例血糖控制达标,达标率为23.30%。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776)、降血糖药物使用依从性越好(OR=3.225)、运动锻炼习惯越好(OR=2.213)、血糖监测≥10次/月(OR=2.442)、饮食控制越严格(OR=4.200)的T2DM患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大,并发症病种越多(OR=0.287)、病程越长(OR=0.325)者血糖控制达标可能性越低。结论 该地区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较不理想,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的因素较多,相关部分应结合该人群特征调整政策,以保证患者血糖控制情况,避免并发症发生。
    南京市社区≥60岁女性生殖道感染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于点, 田侃, 孙陈敏, 赵文敏, 葛燕飞, 李红美, 于翠婷
    2020, 46(6):  630-633.  doi:10.12183/j.scjpm.2020.0630
    摘要 ( 190 )   PDF (1309KB) ( 1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城市社区老年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并分析影响其就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南京市老年妇女进行生殖道感染及相关因素问卷调查并进行常规妇科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生殖道感染情况及就医行为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就医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270名南京市各社区≥60岁女性进行调查,年龄60~88岁,平均(68.78 ± 5.24)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中专为主(2 092人,占64.0%)。1 897例在过去3个月内至少出现过1项生殖道感染相关症状,发生率为58.01%。916例诊断为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感染患病率为28.01%,就医率为59.93%(549/91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OR=1.253)、生育子女数≥2个(OR=2.76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3.056)、家庭年收入≥5万元(OR=2.428)、有生殖道感染史(OR=2.522)、有医保(OR=4.609)、生殖道感染知识得分越高(OR=4.477)的生殖道感染老年妇女就医可能性越高。结论 生殖道感染在城市社区老年妇女中有较高的发病率,就医率较低,其就医行为主要受到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生殖道感染知识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
    深圳市疾控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防控人力资源分析
    蒋慧惠, 蒋丽娟, 谢建滨, 林应和, 胡辛楠
    2020, 46(6):  634-637.  doi:10.12183/j.scjpm.2020.0634
    摘要 ( 365 )   PDF (1318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控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收集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的人员信息,对应急防控相关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现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共855名,实际在岗人数共1 408名,共计937(占66.5%)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应急防控相关人员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大幅提高(从40.9%提高至48.8%);市、区对比发现,市疾控中心的人员编制比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素质构成高于区级疾控中心。结论 深圳市疾控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力投入占比不低于66.5%,市、区2级疫情应急防控人员构成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最终形成长效发展的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流行特征及临床特征分析
    刘建中, 汪强, 王晖, 陈传文, 夏赛
    2020, 46(6):  638-640.  doi:10.12183/j.scjpm.2020.0638
    摘要 ( 541 )   PDF (1297KB) ( 18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CT影像变化,为当地疫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商城县人民医院和罗山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23日至2月23日收治的所有COVID-19确诊病例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治确诊COVID-19病例50例,男女性别比为1.38∶1,平均年龄为(50.92 ± 14.63)岁,其中45~64岁31例(占62%)。39例(占78%)具有流行病学暴露史,11例(占22%)无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有6起家族聚集发病现象,共涉及13例病例。潜伏期1~23 d,平均为(5.95 ± 4.24)d。发热(占84%)和咳嗽(占72%)是该病例人群主要症状。入院时43例(占86%)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减少,40例(占80%)红细胞沉降率增快,26例(占52%)C反应蛋白升高。15例(占30%)合并原发基础疾病。40例(占80%)使用2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入院2周后40例(占80%)CT显示病灶逐渐吸收。结论 多数患者具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暴露史,存在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白细胞正常或者减少、血沉增快较多见,对临床诊断具有参考价值,CT表现病灶面积呈先扩大后逐渐吸收的变化趋势,积极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症状多能好转。
    现场研究
    2018年个旧市狂犬病门诊暴露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阮艳琴, 张跃辉, 郑艳, 和丽梅, 杨海涛, 张皓明
    2020, 46(6):  641-643.  doi:10.12183/j.scjpm.2020.0641
    摘要 ( 234 )   PDF (1337KB) ( 3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个旧市狂犬病暴露就诊者流行特征及处置现状,为该市狂犬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8年全年在个旧市疾控中心犬伤门诊就诊的狂犬病暴露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个旧市共登记犬伤暴露者1 126例,男女性别比为1.07∶1,暴露者年龄1~87岁,中位数为31.50岁。1~15岁者占29.48%,16~45占35.61%。以Ⅲ级暴露比例最高,占88.19%(993/1 126)。致伤动物以犬类为主,占76.47%(861/1 126)。暴露后24 h内就医者占45.74%(515/1 126)。在暴露后自行对伤口进行处理的占22.38%(252/1 126)。狂犬疫苗接种率为100%,Ⅲ级暴露者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54.18%(538/993)。Ⅲ级暴露者中性别、年龄、致伤动物、暴露部位不同的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应加强15岁及以下青少年和16~45岁中年人这2类重点人群的狂犬病防控,加强狂犬病监测、控制与预警;提高狂犬病暴露人群就诊率和Ⅲ级暴露者被动免疫制剂的接种率。
    2016-2018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范秋华, 连宪强, 王文祥, 杨粤, 朱文杰
    2020, 46(6):  644-646.  doi:10.12183/j.scjpm.2020.0644
    摘要 ( 277 )   PDF (1290KB) ( 2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深圳市大鹏新区流感流行特征,为流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深圳市大鹏新区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以及爆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哨点医院门急诊病例共214 784例,采集ILI鼻咽拭子样本共617例,阳性率22.9%(141/617);ILI年龄以25~59岁成人为主,占49.4%;ILI数以7、11月居多,占22.85%;2016年以B型亚型Victoria为主,占42.6%,2017年以季节性H3为主,占76.0%,2018年以新甲H1为主,占51.2%。3年共报告ILI爆发疫情43起,累计报告ILI 358例,阳性295例,阳性率82.4%;爆发性疫情以小学为主,共288例,占80.4%;中学次之,48例,占13.9%;爆发疫情病原以新甲H1型为主,占30.8%。结论 深圳市大鹏新区不同年份流感优势菌株不同,流行株存在多变性,交替进行,冬春季和夏季是流感高发季节,爆发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学校,提示学校是流感防控的重点场所,需加强流感监测和防控措施。
    广东省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时空特征
    牛计伟, 张建鹏, 何昌云, 黄锦叙, 朱炳辉
    2020, 46(6):  647-649.  doi:10.12183/j.scjpm.2020.0647
    摘要 ( 353 )   PDF (1302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情况,分析其普及时空特征,为“厕所革命”工作提供卫生学参考。方法 以2011-2018年广东省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评价广东省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普及率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 广东省农村地区2011-2018年卫生厕所总普及率为88.20%~96.45%,且逐年提高(P<0.01);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4个区域卫生厕所普及率呈提高趋势(均P<0.01);区域间普及率极差由23.03%减小为9.07%,县(区)间普及率极差由42.23%减小为 22.11%。随着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呈同步下降趋势(线性回归模型F=34.22、10.64,P<0.01或P<0.05)。结论 2011-2018年广东省农村地区卫生厕所总普及率逐步提高,不同区域间普及率极差稳步缩小,区域间、县(区)间普及率差异性随普及率提高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区域间、县(区)间差异性依然存在。
    一起幼儿园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混合感染急性胃肠炎聚集疫情调查
    李洋
    2020, 46(6):  650-652.  doi:10.12183/j.scjpm.2020.0650
    摘要 ( 279 )   PDF (1321KB) ( 30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一起幼儿园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幼儿园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和食堂员工肛拭子样本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星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札如病毒。结果 该幼儿园有教职员工76名,在园儿童198名,本起疫情共报告病例13例,均为中一班和中二班儿童。采集患儿肛拭子样本9份,4份为札如病毒阳性,1份为星状病毒阳性,1份为札如病毒和星状病毒阳性,3份阴性;厨师肛拭子样本6份,结果均为阴性。经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起疫情为一起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聚集疫情,密切接触及消毒处置不规范是该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2004-2018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陈健, 许建雄, 张春焕, 贺晴, 刘方华
    2020, 46(6):  653-656.  doi:10.12183/j.scjpm.2020.0653
    摘要 ( 213 )   PDF (1354KB) ( 21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4-2018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订流腮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MMR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前]与2008-2018年(MMR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广州市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8年广州市流腮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5.74/10万,较2004-2007年的76.25/10万下降了53.13%。广州市各个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均在5-7月,高发年龄为5~9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 疫苗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广州市流腮的发病控制效果明显。应继续落实MMR疫苗免疫接种策略,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有效控制流腮的暴发流行。
    2009-2018年梅县区居民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杨勇文, 侯杰, 梁新杰
    2020, 46(6):  657-659.  doi:10.12183/j.scjpm.2020.0657
    摘要 ( 154 )   PDF (1288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梅县区居民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肺结核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肺结核病例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18年梅县区居民肺结核疫情。结果 2009-2018年梅县区共报告肺结核4 645例,年均发病率为82.1/10万,10年间梅县区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P<0.01)。发病年龄集中在20~79岁,共4 231例,占91.1%。男女比例为3.47∶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126.9/10万,女性年均发病率为36.9/10万,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报告居前3位的职业是农民、离退休人员、家务及待业,分别占73.2%、5.5%和4.5%。1月、3月、4月为发病高峰月,病例数分别占10.7%、9.7%和9.4%。结论 2009-2018年梅县区肺结核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疫情仍然较严重,应继续加强肺结核防治工作。
    老年人饮食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刘威, 王舒奇, 郭志伟, 庄辉元, 朱飞奇, 黄新凤, 杨细飞, 刘建军
    2020, 46(6):  660-663.  doi:10.12183/j.scjpm.2020.0660
    摘要 ( 225 )   PDF (1323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饮食因素与老年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方法 以2017年3-11月在深圳市某医院体检并诊断为MIC的≥60岁老年人为病例组,按性别相同、年龄 ± 3岁的原则匹配无MIC者为对照组,对2组人群进行饮食相关调查,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MCI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MIC病例和对照组人群各137名,病例组的家庭年收入、文化程度、蔬菜、淡水贝/虾、鸡蛋的摄入量及绿茶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文化程度越高(OR=0.651),患MCI的风险越低;蔬菜(OR=2.405)及淡水贝/虾(OR=3.796)摄入频次越高,患MCI的风险越高。结论 应提倡健康科学的饮食方式,从日常生活方式入手实施一级预防,减缓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情况及影响因素
    温焕君, 黄加毫, 王诗镔, 蔡梅英, 龚诚华
    2020, 46(6):  664-667.  doi:10.12183/j.scjpm.2020.0664
    摘要 ( 169 )   PDF (1319KB) ( 2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失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2015年4-12月期间在越秀区辖内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建档并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睡眠量表(香港中文大学自编工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t检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对影响研究对象失眠的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共有663例患者完成有效调查。患者平均年龄(48.26 ± 10.63)岁,以男性(占53.70%)、无业(占52.34%)、有收入(占58.67%)、未婚(占53.85%)者为主。患者中有155例至少患1种睡眠障碍,失眠发生率为23.38%(155/633)。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1.02)、无收入(OR=1.71)、BPRS阳性症状得分越高(OR=1.25)、BPRS焦虑抑郁得分越高(OR=1.13)、MADRS总分越高(OR=1.01)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发生可能性越高。结论 越秀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率较高,主要受年龄、收入情况、BPRS阳性症状、BPRS焦虑抑郁症状、MADRS得分影响。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
    梁大艳, 林绍良, 陈剑雄
    2020, 46(6):  668-671.  doi:10.12183/j.scjpm.2020.0668
    摘要 ( 207 )   PDF (1293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的死因资料,分析4类慢性病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户籍人口4类慢性病合计标化死亡率由2012年260.54/10万下降到2018年227.98/10万(APC=-1.19%,P>0.05)。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粗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APC分别为3.67%、3.25%和6.82%(均P<0.05);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92%和-9.52%(均P<0.05)。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4类慢性病合计早死概率为13.05%~14.87%(APC=-0.4%,P>0.05)。按疾病类别分类,心脑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1.09%、-8.15%(均P>0.05);恶性肿瘤和糖尿病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0.70%、4.92%(均P>0.05)。女性、农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0.47%、 -11.57%(均P<0.05)。结论 2012-2018年肇庆市死因监测点居民4类慢性病合计的死亡率与早死概率均呈波动变化。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最终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既定目标。
    2008-2018年郑州市疟疾流行病特征
    李国伟, 陈彦哲, 王秀云, 李肖红, 徐兰英, 韩同武
    2020, 46(6):  672-674.  doi:10.12183/j.scjpm.2020.0672
    摘要 ( 276 )   PDF (1289KB) ( 3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郑州市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疟疾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郑州市2008-2018年疟疾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郑州市2008-2018年共报告235例疟疾病例,2例为本地病例,其余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性病例;11年间发病率为0.20/10万~0.32/10万,平均发病率为0.27/10万,病例中恶性疟占74.89%,间日疟占17.02%;输入病例中183例(占77.87%)来自非洲国家感染,50例(占22.13%)来自中国以外亚洲国家。金水区、荥阳市、中原区3个县(区)分别为60例(占25.53%)、27例(占11.49%)和24例(占10.21%),占全部病例的47.23%;发病呈全年分布,5-7月份报告病例较多,占37.87%;病例中男性214例,女性21例,男女性别比为10.19∶1,年龄3~65岁, 20~40岁占57.45%;病例职业以工人为主,占47.66%(112/235),其次为农民(占22.98%,54/235)。结论 郑州市疟疾发病率均在较低水平,近年来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防治效果稳定,,今后必须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早诊早治工作。
    康复呼吸操训练在住院尘肺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胡振兴, 赵彤彤, 邢婷婷, 张伟, 严芳
    2020, 46(6):  675-677.  doi:10.12183/j.scjpm.2020.0675
    摘要 ( 364 )   PDF (1303KB) ( 26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康复呼吸操训练在住院尘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职业病防治院接受诊治的尘肺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康复呼吸操训练,连续训练12周后对比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及项目满意度。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20例尘肺病患者进行12周干预实验。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60例。2组患者平均年龄、接尘时间、疾病分期分布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5.59 ± 0.61)%、(98.57 ± 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干预后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组患者干预前Barthel及SWL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满意度均提高,且试验组Barthel及SW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康复呼吸操训练在住院尘肺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有助于改善其血氧饱和度,并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满意度及住院满意度。
    汕头市濠江区重性精神病现况调查分析
    郑伟江, 江畅, 林克淦, 郑洁溱, 赖育虹
    2020, 46(6):  678-680.  doi:10.12183/j.scjpm.2020.0678
    摘要 ( 245 )   PDF (1291KB) ( 2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汕头市濠江区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状况,为重性精神疾病防控和病例的社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精神卫生医师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疑似精神性疾病病例排查并收集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19年10月共检出重性精神病患者1 451例,报告患病率为5.20‰。男性943例,占64.99%,报告患病率为6.73‰;女性508例,占35.01%,报告患病率为3.66‰;男女比例为1.86∶1。男性报告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18~44岁(青年组)最多,占50.31%。患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共1 286例,占88.63%。以未婚为多,共868例,占59.82%。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共1 147例,占79.05%。经济情况以贫困(收入在当地贫困线标准每人每月收入780元以下)为主,共1 120例,占77.19%。结论 濠江区重性精神病报告患病率较高,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是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的重点。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者居多。建议政府对重性精神病社区管理工作加大投入,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加强重性精神病患者救治、救助、管理、监护、康复等社区管理工作。
    脑卒中患者合并眩晕症状影响因素研究
    史丽莉, 刘冰, 邱耀
    2020, 46(6):  681-683.  doi:10.12183/j.scjpm.2020.0681
    摘要 ( 229 )   PDF (1289KB) ( 28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眩晕症状发生情况并探索可能影响因素,为预防卒中患者发生眩晕提供线索。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市某医院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眩晕症状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眩晕症状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84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年龄35~82岁,男女性别比为1.15∶1,合并糖尿病患者394例,占46.73%,合并高血压患者403例,占47.80%,合并血脂异常者351例,占41.64%,合并冠心病者414例,占49.11%。卒中患者中有眩晕症状者295例,发生率为34.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OR=1.578)、高血压(OR=2.079)、性情易怒(OR=1.870)、容易精神紧张(OR=2.079)、血脂异常(OR=1.657)的脑卒中患者发生眩晕症状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眩晕症状风险较大,危险因素与卒中危险因素一致,包括吸烟、负性情绪、精神紧张、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及时对该类人群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眩晕症状的发生,改善该人群生活质量及疾病预后。
    体重正常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殷丹, 李秋萍, 陆芝兰
    2020, 46(6):  684-686.  doi:10.12183/j.scjpm.2020.0684
    摘要 ( 196 )   PDF (1293KB) ( 2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体重正常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株洲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年龄≥40岁的体重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指标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该人群代谢综合征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代谢综合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40岁体重正常体检者1 450人,调查问卷和检测指标均齐的调查对象共1 310人,有效率为90.34%。调查对象年龄40~75岁,以50~59岁为主,占46.11%。男女性别比为1.04︰1。共检出代谢综合征258例,检出率为19.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690)、体脂肪率异常(OR=1.806)、吸烟(OR=1.398)、食盐摄入过多(OR=1.409)、糖尿病家族史(OR=1.350)、高血压家族史(OR=4.040)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660)者代谢综合征患病风险较小。结论 该地区中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检出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得到重视,体脂率异常是导致代谢综合征发生的高危因素,也是重要的判断因素。
    2015-2017年重庆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例特征及病原谱分析
    陈赢, 向莹莹, 李黎欣, 晏维
    2020, 46(6):  687-690.  doi:10.12183/j.scjpm.2020.0687
    摘要 ( 150 )   PDF (1317KB) ( 1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2015-2017年重庆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AMES)的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特征,并对病原谱进行分析,为该流行病症候群的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7年重庆市辖区内监测报告的AMES监测病例并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重庆市共报告AMES监测病例4 185例,年均发病率4.62/10万。6-8月为季节性高峰。病例男女比为1.4∶1,城乡比为1∶2.3。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4.49%(2 699/4 185)。病例职业比例最高的前3位依次是散居儿童(占32.43%)、学生(占21.31%)、托幼儿童(占18.37%)。采集1 562例血清/脑脊液样本开展实验室病原学检测,检出阳性病例268例,阳性率17.16 %。IgM抗体检测出病毒性病原197例(占73.51%),阳性检出率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肠道病毒(占4.67%)、疱疹病毒(占3.33%)、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占1.99%)。RT-PCR检测出细菌性病原71例(占26.49%),阳性率最高是肺炎链球菌(占1.60%),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B型(占1.03%)。结论 重庆市AMES的病原构成以病毒为主,疾病防控应集中在夏秋季(6-8月),10岁以下儿童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发病高危人群,应采取针对性的疫苗接种与预防措施开展疾病防控工作。
    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为调查
    董颖, 张雯
    2020, 46(6):  691-694.  doi:10.12183/j.scjpm.2020.0691
    摘要 ( 187 )   PDF (1310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行为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青海省某医院临床科室在职在岗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医护人员基本情况、手卫生依从情况及可能影响手卫生执行情况的相关因素,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全院在职在岗临床岗位1 108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男性占43.59%,女性占56.41%。年龄以30~39岁为主,占36.25%,文化程度以硕士及以上为主,占40.70%,医生占41.32%,护士占55.32%。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好的有867人,占78.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931)、年龄≥30岁(OR30~39=1.978、OR40~49=1.855、OR50~62=2.284)、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1.684、1.885)、过去1年参加手卫生相关培训次数≥2次(OR2~3=2.330、OR≥4=2.540)、认为手卫生管理重要程度为一般重要、比较重要及非常重要(OR=2.214、1.978、2.537)、手卫生目的为防止交叉感染和防止交叉感染并保护自己(OR=1.879、2.136)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好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该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现状一般,应根据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差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卫生相关知识培训,树立正确的卫生知识信念,增强医护人员手卫生行为执行力度,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2015-2019年北京市烧伤病例流行特征
    朱思前, 李燕, 于海萍, 刘华
    2020, 46(6):  695-697.  doi:10.12183/j.scjpm.2020.0695
    摘要 ( 290 )   PDF (1253KB) ( 2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5-2019年北京市烧伤病例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 通过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5-2019年北京市全部烧伤病例资料,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烧伤病例1 028例,从2015年的151例上升至2019年的268例,年均报告率为1.188/10万,从2015年的0.702/10万升至2019年的1.244/10万。病例男女比例为2.40∶1。<18岁病例占68.19%(701/1 028),其中1~3岁儿童占47.08%。27.53%的病例从事制造/建筑行业。57.00%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以火焰烧伤为主,占82.98%,夏季发生占47.08%。烧伤病例病情严重程度以轻度烧伤为主,占71.98%,烧伤面积分布以<10%为主,占63.04%。结论 北京市烧伤报告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具有男性化、小儿化、火伤化、季节性等特点,多发于婴幼儿、无业、文化程度较低等人群,相关部门需结合烧伤病例流行特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及对策,以避免烧伤事件的发生。
    成都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叶思思, 邓学学, 李蓉琼, 方荣华
    2020, 46(6):  698-700.  doi:10.12183/j.scjpm.2020.0698
    摘要 ( 190 )   PDF (1292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成都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0-12月在成都市主城区7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0名护士,采用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和研究组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140名社区护士核心能力总均分为(2.45 ± 0.70)分,能力中等;其中护士法律与伦理实践能力得分最高,为(2.76 ± 0.90)分;批判性思维及科研能力得分最低,为(2.13 ± 0.68)分。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β=0.405)、工龄6~10年(β=0.259)、学历为本科及以上(β=0.370)、职称为护师(β=0.305)、编制内(β=0.312)护士的核心能力得分较高。结论 成都市社区护士核心能力中等,年龄、工龄、文化程度、职称、编制情况均是社区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相关部门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以提高社区护士核心能力。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广东省揭阳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的调查分析
    吴琼苗, 林尤恩, 林喜宏, 王晓芬, 洪晓涛, 郑洁伟, 吴晓聪
    2020, 46(6):  701-705.  doi:10.12183/j.scjpm.2020.0701
    摘要 ( 216 )   PDF (1312KB) ( 32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揭阳市居民肿瘤防治知识、态度和需求的情况。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通过微信群发放,对现居住在广东省揭阳市居民进行肿瘤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网络调查。结果 本次共调查居民1 044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均收入以26~40岁、大专及以上、已婚、>5 000元为主,分别占59.49%、42.67%、63.89%、23.75%。居民对肿瘤防治知识的总正确应答率为59.22%,不同年龄、婚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月均收入、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和定期体检的人群肿瘤防治知识正确应答率不同(均P<0.01) ;肿瘤防治态度平均得分为(5.72 ± 0.63)分;居民期望获取肿瘤防治知识的途径首选为书籍和杂志、报纸等,占68.87%;其次为电视、广播和医院专家咨询,分别占63.12%和52.78%。结论 居民对肿瘤持积极态度,但肿瘤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不同特征居民肿瘤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可利用传统媒体为媒介,针对不同人群和知识薄弱环节进行宣教,鼓励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和定期体检。
    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吕京, 许桂峰, 陈洪杰, 高登鹏, 冯至真
    2020, 46(6):  706-708.  doi:10.12183/j.scjpm.2020.0706
    摘要 ( 253 )   PDF (1298KB) ( 29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廊坊某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抑郁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抑郁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乳腺癌化疗患者222例,年龄30~65岁,平均(58.57 ± 4.64)岁。该人群抑郁平均分为(56.48 ± 8.26)分,抑郁发生率为39.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得分越高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越低(OR=0.238),肿瘤分期III~IV期(OR=2.620)、有不良反应(OR=10.227)、自费付费方式(OR=4.104)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较大。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且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饮食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李娟
    2020, 46(6):  709-711.  doi:10.12183/j.scjpm.2020.0709
    摘要 ( 157 )   PDF (1291KB) ( 2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饮食管理对冠心病患者营养认知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4月在邯郸市某医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12周的干预研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通过微信群形式增加对研究对象的饮食管理指导,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认知及营养状态评价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符合研究条件的冠心病患者124例,12周干预期结束后对照组59例、观察组6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例平均年龄、BMI、治疗时间、性别分布、病变血管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周干预后,观察组营养认知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干预后营养认知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营养状况评分及营养良好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饮食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营养认知水平和营养状况,具有较好的实施效果,值得在冠心病患者管理工作中推广。
    医护人员静脉血栓栓塞知识认知情况
    王涛, 马立, 李锐, 吴尧, 陈坤前, 薛永玲, 阳桃鲜
    2020, 46(6):  712-714.  doi:10.12183/j.scjpm.2020.0712
    摘要 ( 176 )   PDF (1288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医院医护人员静脉血栓栓塞(VTE)知识认知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VTE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6月以曲靖市某医院5个重点科室的全部在职在岗的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VTE认知情况及与可能影响VTE认知的相关因素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VTE掌握情况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医护人员428人,年龄20~55岁,平均(34.51 ± 5.58)岁,以20~30岁为主,占58.64%;男性占39.02%,女性占60.98%;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0.47%;职称以中级为主,占57.48%;工作性质以护士为主,占58.18%;工龄以3~5年为主,占39.25%;科室以外科为主,占39.95%。266名医护人员VTE认知情况好,比例为62.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硕士及以上(OR=3.036)、副高及以上(OR=3.196)、医生(OR=2.046)、工龄≥11年(OR=2.143)、接触过VTE患者(OR=2.440)、接受过专科培训(OR=3.543)的医务人员VTE认知水平较高。结论 医护人员VTE知识水平仍需提高,主要与学历、职称、岗位性质等因素有关,建议医院建立规范化VTE防治和管理体系,加强VTE知识培训,提高VTE防治水平。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负担与希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梁颖, 侯诗箐, 付群英
    2020, 46(6):  715-718.  doi:10.12183/j.scjpm.2020.0715
    摘要 ( 290 )   PDF (1306KB) ( 1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希望水平,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应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措施,提高希望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某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进行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自我感受负担及希望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调查,男女性别比为1.64∶1。患者年龄18~75岁,以60~75岁为主,占50.64%, SPBS得分为(35.45 ± 4.58)分,希望水平得分为(31.90 ± 3.15)分,总体在中等水平范围内。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中专、大学及以上(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07、-0.250)、家庭人均月收入2 000~、>4 000元(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248、-0.291)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得分较小,透析时间>10年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257)。离婚或丧偶(标准回归系数为-0.322)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得分越小。结论 该人群自我感受负担较重,希望水平较低。应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调动家庭成员支持,相关部门应逐步完善医保政策,降低医疗费用,并积极发展社区照顾体系,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其希望水平。
    临床研究
    2015-2019年宣城市维持性血透患者现状调查
    程顺好, 施叶萍, 夏婷婷, 吴莉
    2020, 46(6):  719-721.  doi:10.12183/j.scjpm.2020.0719
    摘要 ( 139 )   PDF (1292KB) ( 31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特征,为制定合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MHD病例资料收集自宣城市5所二甲医院病例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宣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1 024例,2015年在透析病例168例,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94例,2016年新进167例,2017年180例,2018年251例,2019年258例。男女比例为1.33∶1,开始透析最小年龄16岁,最大85岁,集中在40~69岁,占62.01%。基础病例前3位分别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47.66%)、糖尿病肾病(占23.93%)、高血压肾损害(占12.60%)。血管通路以动静脉内瘘为主,占52.34%,其次是临时中心静脉置管,占40.23%。不同年份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血管通路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以钙磷代谢紊乱为主,发生率为80.76%,其次为甲状旁腺激素升高,发生率为62.40%,钙磷乘积超标发生率为57.42%,骨痛发生率为51.37%。结论 2015-2019年宣城市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例数呈上升趋势,男性居多,主要集中于中老年人群,骨痛、钙磷代谢紊乱、钙磷乘积超标是该人群主要并发症,透析过程中存在不同并发症风险,需加以防范。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感染细菌谱及耐药性分析
    邹静蓉, 向阳, 伏平, 柏广富
    2020, 46(6):  722-724.  doi:10.12183/j.scjpm.2020.0722
    摘要 ( 320 )   PDF (1311KB) ( 23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鉴定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患者感染的细菌种类并测定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从而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集2015-2019年在无锡某院ICU住院患者的1 135份临床样本,培养、分离细菌,并对细菌种类进行鉴定,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细菌对15种常见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自1 135份临床样本中分离出552株细菌,阳性率为48.6%。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81株,占32.8%;革兰氏阴性菌371株,占67.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8.6%)、肺炎克雷伯菌(占17.6%)、鲍曼不动杆菌(占14.7%)、大肠埃希菌(占13.6%)和铜绿假单胞菌(占10.0%)占比居分离的细菌前5位。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占94.2%),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均为10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最高(占83.0%),鲍曼不动杆菌对庆大霉素耐药性最高(占85.2%),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最高(占67.3%),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噻肟耐药性最高(占94.4%)。结论 ICU病房患者细菌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细菌种类多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ICU病房患者细菌耐药水平较高,应加强细菌耐药性检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