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缪宁,王富珍,郑徽,等.中国2013—2020年乙型肝炎发病情况估算和病例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9):1527-1531. [2] 辛晓阳,徐立群,潘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127-130. [3] 孟静. 8家三甲医院住院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状况调查[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 陈三仟,古军旺,刘聪,等.赣州市人群乙肝感染和免疫状况初步调查[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9):42484250.DOI:10.19435/j.1672-1721.2021.29.054. [5] 赵东,岳鑫,齐革清 . 包头地区人群感染乙肝病毒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0):164-166. [6] 王景鸿,刘义庆,张培莉,等.山东省立医院2011—2013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6-8. [7] 袁磊,张水军.性别与性激素对乙肝病毒易感性及其免疫应答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0):1919-1921. [8] 王明儒,刘胜军,刘中芹,等.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HBV-DNA定量与血清学标志物及年龄性别关系[J].预防医学论坛,2016,22(1):1-3. [9] 曲帅征,徐绍和,冯晓菲,等.2010—2019年鞍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35(2):68-70. [10] 解娟,刘文康,李玲,等.化学发光分析法定量检测住院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临床意义[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7,32(3):40-44. [11] 王贵强,王福生,庄辉,等.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2):2648-2669. [12] 赵学成,周义红,潘英姿,等.2012—2016年常州市武进区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4):338-341. [13] 王洪伟,钟少华,姚津剑,等.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机制和阻断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21,32(17):2258-2262. [14] 程诚. 2017年健康体检育龄妇女乙肝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及预防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4):153-154. [15] 刘蓓,王海东,吴姣姣,等.4 908例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临床特征[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10):1668-1671. [16] 董哲,李雪梅,赵智娴,等.不同种族/民族乙型肝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0,36(4):650-653. [17] 卜苏洪,黄文湧,汪俊华,等.贵州省1 115户居民家庭结构和乙肝感染家庭聚集性关系研究[J].贵州医科大学学报,2019,44(6):658-663. [18] 闵定玉. 贵州少数民族人群乙肝流行现状及家庭聚集性分析[D].贵阳:贵州医科大学,2016. [19] 葛金莲,徐恩洁,买买提伊明·吐尔逊,等.新疆各民族乙肝病毒感染指标检测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6,39(4):492-4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