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叶云凤, 王海清, 饶珈铭, 等. 2003—2012年中国特大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22(8):897-900.
|
[2] |
林艺兰, 张琼花. 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与减寿趋势分析及预测[J]. 实用预防医学, 2017,24(1):46-48.
|
[3] |
陶柏妮, 杨鹏, 武英, 等. 2004—2013全国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J]. 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 2016,44(3):62-64.
|
[4]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集 2013[M]. 北京: 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4:1.
|
[5] |
张迪, 李六九, 魏如清, 等. 2015年玉溪市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44(4):665-667.
|
[6] |
兰莉, 隋丛兰, 徐国华, 等. 哈尔滨市1988—2009年机动车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1,27(8):1058.
|
[7] |
许滋宁, 林玲. 2005—2014年南通市居民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情况[J]. 职业与健康, 2017,33(17):2391-2393, 2397.
|
[8] |
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统计信息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 2015[M]. 北京: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6.
|
[9] |
王卓, 王德征, 张颖, 等. 天津市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布特征[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8,22(3):249-253.
|
[10] |
刘仁文,敦宁.醉驾入刑五年来的效果、问题和对策[J].法学,2016,24(12):148-155.
|
[11] |
周毅恒, 王晓锋, 关磊, 等. 2006—2014年大连市道路交通伤害监测数据回顾性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16,43(20):3807-3810, 3814.
|
[12] |
林艺兰, 陈敏, 张琼花. 2005—2014年度厦门市居民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 2016,17(3):248-250.
|
[13] |
赵小兰, 张德坤. 2009—2015年泰州市交通事故死亡流行病学特征[J]. 江苏预防医学, 2017,28(5):557-558.
|
[14] |
杨冬泉, 王振威, 寇玉辉, 等. 259例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 创伤外科杂志, 2012,14(3):250-253.
|
[15] |
池桂波,王声湧.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模式[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25(7):52-55.
|
[16] |
马淑玲, 张丽娜, 赵清水. 2003—2013年北京市房山区居民交通事故死亡分析[J]. 疾病监测, 2015,30(4):329-331.
|
[17] |
杨柳, 周林, 张军, 等. 2011—2015年济南市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病例特征[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55(12):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