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危险度指标及应用
肖建鹏
华南预防医学    2016, 42 (3): 287-289.   DOI: 10.13217/j.scjpm.2016.287
摘要575)      PDF(pc) (933KB)(2459)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代谢组学研究中生物样品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应用进展
汤柳英,王晶,杨杏芬,高燕红,许瑛华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54-160.   DOI: 10.13217/j.scjpm.2014.0154
摘要1710)      PDF(pc) (1082KB)(1903)    收藏
新兴的代谢组学研究技术迅猛发展,使其逐步成为“组学”研究的核心。生物样品的研究是代谢组学研究的根本途径,因此对代谢组学生物样品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对尿液及血液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多种生物样品在代谢组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广东省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莫景富, 宋秀玲, 许燕君, 许晓君, 何群, 蔡秋茂, 徐浩锋, 夏亮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11-17.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11
摘要1959)      PDF(pc) (999KB)(1875)    收藏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相应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0年抽取广东省6个监测县(区、市)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人口统计学资料、吸烟、喝酒、饮食和体力活动等)、体格检查(体重、身高和血压的测量)及血生化检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和血糖的检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3577人,其中男性1615人,平均年龄(50.28±14.05)岁,女性1962人,平均年龄(49.21±13.51)岁。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总患病率为60.7%(2173/3577),标化率为56.0%。男女性患病率分别为68.9%(1113/1615)和54.0%(1060/1962),男性高于女性(P<0.01)。城市和农村居民患病率分别为61.0%(1088/1785)和60.5%(1085/1792),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2.5%(标化率4.1%),混合型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9%(标化率3.3%),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为4.5%(标化率5.0%),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57.3%(标化率49.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OR=1.554)、肥胖(OR =2.321)、腹部肥胖(OR =1.300)、吸烟(轻度、中度和重度吸烟OR值分别为2.189、2.042和1.874)和蔬菜摄入量<300g/d(OR =1.389)是影响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体质偏轻(OR =0.539)、身体活动活跃(OR =0.601)和身体活动充分(OR =O.658)是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的保护因素。结论 广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血脂异常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建议加强血脂异常的综合防治力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化妆品中甲醇的检测方法探讨
钟秀华, 曲亚斌, 吕芬, 余胜兵, 李少霞, 苏广宁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88-90.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88
摘要1901)      PDF(pc) (1387KB)(1732)    收藏
目的 建立和完善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甲醇。方法 对《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及文献方法中的样品预处理方法和顶空条件如顶空平衡温度、顶空平衡时间和气相色谱条件如色谱柱的选择、柱温、柱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和改进。结果 测定结果显示,顶空进样排除了液体进样带来的干扰,顶空和色谱条件的优化可有效排除某些杂质的干扰、节省实验时间,顶空平衡时间缩短为15min,气相色谱分析时间仅需要5min,甲醇的方法检出限达10mg/k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7,相对标准偏差(RSD)<4.6%,加标回收率为89.5%~103.0%。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更适用于化妆品中甲醇的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感染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对人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林虹,孙九峰,谈宇菲,邓小玲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6): 57-60+65.   DOI: 10.13217/j.scjpm.2013.06.057
摘要2138)      PDF(pc) (1041KB)(1668)    收藏
无乳链球菌是引起链球菌病的重要致病菌,具有广泛的宿主感染性,既能感染人类引起新生儿脑膜炎,感染奶牛引起乳腺炎,又能引起鱼类链球菌病。近年来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给全世界的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损失,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也出现了严重的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暴发流行。本文对无乳链球菌的病原特征、毒力因子、对罗非鱼的感染情况,以及对人及哺乳类动物的致病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探讨人源性无乳链球菌与罗非鱼源性无乳链球菌之间的联系,以及感染罗非鱼的无乳链球菌对人类的致病作用,同时为我国罗非鱼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液态和气态二氧化氯对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陈惠珍,王冰姝,王雅静,钟昱文,郑小凌,韩春华,杨国光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85-87.   DOI: 10.13217/j.scjpm.2014.0085
摘要2051)      PDF(pc) (999KB)(1643)    收藏
目的 为了解液态稳定性二氧化氯和气态二氧化氯对空气消毒效果的异同。方法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实际应用场所的现场试验2个阶段,分别对液态和气态二氧化氯对空气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进行研究。用液态二氧化氯溶液(浓度为120 mg/L,用量为20 mL/m3,即2.35 mg/m3)和气态二氧化氯(浓度为0.9~1.0 mg/m3)分别对被白色葡萄球菌污染的1 m3气雾柜和10 m3气雾室进行消毒,于0、15、30 min时进行采样,2组实验均设立以标准硬水代替消毒液的对照组,每组试验重复3次,比较2组实验的杀灭率。现场空气消毒试验为分别用二氧化氯含量为120 mg/L的溶液(按20 mL/ m3的用量),对体积为约80 m3的房间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用气态二氧化氯(浓度为0.9 mg/m3)对体积分别为60和103 m3的房间进行60 min喷雾消毒,对消毒前后进行采样,计算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结果 实验室试验结果 显示液态二氧化氯对1 m3气雾柜、气体二氧化氯对10 m3气雾室作用30 min的杀灭率均达10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现场试验结果显示液态二氧化氯消毒80 m3密闭无人房间60 min,空气自然菌的消亡率为(95.90±0.53)%;气态二氧化氯对体积约60 和103 m3密闭房间消毒60 min,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95.02±1.01)%、(94.63±0.39)%。结论 在达到相近的消毒效果的情况下,气态二氧化氯的用量更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低浓度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卫生安全性评价
张磊,曾强,陆凯,冯宝佳,赵亮,王睿,刘洪亮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82-84.   DOI: 10.13217/j.scjpm.2014.0082
摘要2629)      PDF(pc) (991KB)(1610)    收藏
目的 观察低浓度(320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及其毒性,并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试验方法,对低浓度(320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进行杀菌效果及其相关性能观察。结果 含320 mg/L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液作用7.5 min,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杀灭对数值均> 5.00;作用15 min对织物上人工污染的大肠埃希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3.29;浸泡4种金属片72 h,对不锈钢、铝为基本无腐蚀,对铜、碳钢为轻度腐蚀;对小鼠急性经口LD50>5 000 mg/kg(体重),属实际无毒级;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对白色豚鼠的致敏强度为未见皮肤变态反应;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未发现致微核作用。结论 低浓度对氯间二甲苯酚消毒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对实验动物皮肤无刺激性,无致微核作用,可用于家居、衣物消毒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甜菜碱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Hcy、SAM/SAH及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陈力,王丽君,谭耀宗,周静雅,朱惠莲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1-6.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01
摘要2314)      PDF(pc) (1702KB)(1557)    收藏
目的 探讨甜菜碱对脂肪变性HepG2细胞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S-腺苷蛋氨酸/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M/SAH)比值及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60 mg/L油酸作用24 h诱导非酒精性脂肪变性HepG2细胞模型,分别按脂肪变性模型组、2.5、5、10 mmol/L甜菜碱组进行干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每组设3个复孔。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油红O-苏木素染色观察细胞脂滴形成情况,酶法测定甘油三酯( TG )浓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Hcy浓度和SAM/SAH比值,RT-PCR检测MTP、APOB及DGAT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肪变性模型组的培养基中Hcy浓度上升( P < 0.05 );而甜菜碱各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 > 0.05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肪变性模型组的细胞内和培养基中TG浓度上升( 均P < 0.01 );细胞内的SAM/SAH比值( P < 0.05 )、APOB的mRNA水平( P < 0.01 )均下降。与脂肪变性模型组的比较,2.5和10mmol/L甜菜碱组细胞内TG浓度均有所增加( 均P < 0.05 ),5 mmol/L甜菜碱组培养基中TG浓度有所增加( P < 0.01 );10 mmol/L甜菜碱组的SAM/SAH比值明显上升( P < 0.01 );5、10 mmol/L甜菜碱组的APOB mRNA水平明显上升( 均P < 0.01 );甜菜碱各剂量组中DAGT2的mRNA表达水平均有所上升( 均P < 0.05 )。结论 甜菜碱能降低脂肪变性HepG2细胞培养基Hcy的浓度,增高细胞内SAM/SAH比值,增加APOB的mRNA表达,可能提高细胞脂质清除能力,但同时增加了DGAT2 mRNA的表达,可能促进TG合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欧洲“马肉事件”案例分析
钟贤武,林虹,谈宇菲,邓小玲,黄熙,张永慧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6): 51-56.   DOI: 10.13217/j.scjpm.2013.06.051
摘要2247)      PDF(pc) (1663KB)(1532)    收藏
2013年1月15日以来,爱尔兰、英国、法国等多个欧洲国家相继发现本国部分市售牛肉产品中掺入马肉,且掺入的马肉还可能使用了食用马禁用的兽药“保泰松”。经欧盟有关组织和爱尔兰、英国、法国等相关部门联合调查后,将这起“马肉事件”定性为商业标识欺诈事件。文章对“马肉事件”始末及各国的调查溯源和应对处置结果进行概述,并总结相关经验和教训,以为我国预防和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深圳市大气PM10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
廖玉学,彭朝琼,余淑苑,慈捷元,刘宁,李斌,严宙宁,蓝涛,吴永胜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4): 301-305.   DOI: 10.13217/j.scjpm.2014.0301
摘要1788)      PDF(pc) (1298KB)(1528)    收藏
目的 探讨大气可吸入颗粒污染物(PM10)对医院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疾病资料来源于深圳市2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逐日门诊病例资料,空气污染物资料来自深圳市环境监测站,气象资料来自气象局。采用广义相加Poisson回归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在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等影响因素后,对大气PM10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和滞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12年全年日均大气PM10浓度为0.052 mg/m3,符合国家二级标准,2家医院全年呼吸系统门诊量为562 174人次,平均1 535.99人次/d。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发现PM10日均浓度与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滞后6 d 时PM10日均浓度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最强[相对危险度(RR)为1.004 7,95% CI:1.003 6~1.005 8]。引入CO、O3、NO2、SO2进行多污染物模型分析发现,多污染物模型的RR值相对单污染物模型有升有降(均P<0.05),其中以双污染物模型PM10+SO2和三污染物模型PM10+CO+SO2中的PM10的RR值最高,分别为1.005 9、1.006 7。结论 深圳市大气PM10污染与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呈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食品安全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顿中军, 陈子慧, 蒋琦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1): 94-97.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94
摘要1228)      PDF(pc) (1382KB)(151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李剑森,梁骏华,柯碧霞,卢玲玲,何冬梅,邓小玲,柯昌文,黄蔚,黄熙,李世聪,黄琼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6): 10-16.   DOI: 10.13217/j.scjpm.2013.06.010
摘要1591)      PDF(pc) (1074KB)(1512)    收藏
目的 通过对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食源性疾病综合监测模式。 方法 对2012年广东省收集的所有发病人数在2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在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开展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及在监测医院收集的以腹泻症状为主诉的疑似食源性就诊个案和病例粪便/肛拭标本病原菌监测的所有监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96起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共计发病1 037例,死亡6例,病死率5.8‰。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的发生,以第三季度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最多,占全年总起数的35.4%(34/96)和中毒总人数的37.1%(385/1 037);发生场所以宾馆饭店最多,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31.3%(30/96)及32.9%(341/1 037),其次为家庭(19起115例)和单位食堂(17起260例);发病年龄以16~60岁组为主,占77.0%(798/1 037);由微生物污染引发的事件共发生49起600例,其中以副溶血性弧菌(17起193例)和沙门菌(11起155例)为主;引发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事件的前3位食品分别是肉与肉制品(23.8%,19/80)、豆类及其制品(13.8%,11/80)、海产品(10.0%,8/80)及毒蕈(10.0%,8/80)。全省12个地市27家监测医院均无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2012年全省共收集到2 192例疑似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主要集中在5—8月(60.9%,1 334/2 192),主要症状为腹泻(55.2%,1 211/2 192)、发热(28.5%,625/2 192)和呕吐(16.4%,360/2 192)。从主动监测医院上送的21 358份粪便/肛拭标本中共分离到790株沙门菌、9株志贺菌以及32株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主要血清型包括鼠伤寒沙门菌(26.1%,206/790)、鼠伤寒沙门菌变种(I 4,5,12:i:-)(15.6%,123/790)、肠炎沙门菌(14.7%,116/790)及斯坦利沙门菌(10.6%,84/790);沙门菌对磺胺甲二唑、四环素、氨苄西林、萘啶酸、链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2.4%、59.5%、58.4%、57.5%、50.8%,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88.9%、86.3%、79.7%、65.9%。广东省全年共发现9起疑似食源性病例聚集事件,经调查核实1起沙门菌感染,其余8起未能明确感染原因。结论 2012年广东省食源性疾病(含食物中毒)的发生呈季节性波动,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广东省食源性疾病监测能一定程度地反映出目前的食源性疾病发生状况,较客观地达到预期的监测目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与较大的改进空间,高效的综合监测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饮茶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李彬,汪莲,莫雄飞,罗伟平,杜雨峰,张彩霞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3): 201-207.   DOI: 10.13217/j.scjpm.2014.0201
摘要1945)      PDF(pc) (1049KB)(1506)    收藏
目的 探讨饮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中山大学2所附属医院2012年4月至2013年9月间确诊的乳腺癌患者(464例)和同时期同医院就诊的其他非肿瘤患者(464例),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膳食习惯、月经生育史、疾病及家族史、生活方式和体力活动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饮茶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 464例病例组和464例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6.78±10.36)和(46.58±10.84)岁,其中219例(47.2%)病例和263名(56.7%)对照经常饮茶。Logistic回归模型中调整了年龄、家庭收入、体力活动、被动吸烟、饮用咖啡、一级亲属乳腺癌史、良性乳腺癌病史,结果显示饮茶与乳腺癌存在负相关(OR=0.74,95% CI为0.56~0.97),且随着饮茶频次或饮茶量的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逐渐降低(均P趋势<0.01)。不同饮茶类型与乳腺癌关系的结果显示,饮乌龙茶与乳腺癌易感性存在负相关(OR=0.62,95% CI为0.42~0.93),并且随着饮乌龙茶量的增加,患乳腺癌危险降低(P趋势<0.05)。按绝经状态分层分析,仅发现饮茶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易感性存在负相关(OR=0.58,95% CI为0.36~0.94)。结论 饮茶对女性乳腺癌具有保护作用,此作用仅限于饮乌龙茶女性和绝经后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居民平均寿命及去死因寿命分析
刘涛,马文军,许晓君,许燕君,林华亮,罗圆,肖建鹏,曾韦霖,翁帆,张万方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20-24.   DOI: 10.13217/j.scjpm.2014.0020
摘要2640)      PDF(pc) (3023KB)(1488)    收藏
目的 了解2012年广州市户籍居民的平均寿命及主要死因的去死因寿命。方法 2012年广州市越秀区和荔湾区户籍人口信息和死亡监测资料分别从2个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得。死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简略寿命表和去死因寿命表的编制按照蒋庆琅建立的方法 进行计算。结果 共分析越秀区和荔湾区户籍人口1 882 888人,其中男性941 876人(占50.02%),女性941 012人(占49.98%)。共发生死亡13 460例,其中男性7 616例(占56.6%),女性5 844例(占43.4%)。总人群死因顺位前8位的分别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20 394/10万)、心血管疾病(16 549/10万)、呼吸系统疾病(14 722/10万)、脑血管疾病(8 954/10万)、损伤和中毒(2 299/10万)、消化道疾病(2 188/10万)、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2 029/10万)以及感染性疾病(813/10万)。总人群的平均寿命为81.80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79.24、84.49岁。男性中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为恶性肿瘤(3.82岁)、呼吸系统疾病(2.58岁)、心血管疾病(2.42岁)、脑血管疾病(1.17岁)、损伤和中毒(0.46岁)、消化道疾病(0.32岁)、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0.25岁)以及感染性疾病(0.22岁)。女性中的主要去死因寿命损失顺位为心血管疾病(2.97岁)、恶性肿瘤(2.63岁)、呼吸系统疾病(2.05岁)、脑血管疾病(1.28岁)、损伤和中毒(0.40岁)、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0.33岁)、消化道疾病(0.30岁)和感染性疾病(0.08岁)。结论 广州市居民的平均寿命呈增加趋势,女性平均寿命高于男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居民寿命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郑日真,刘启录,吴德仁,黄庆楣,黄丽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16-19.   DOI: 10.13217/j.scjpm.2014.0016
摘要1587)      PDF(pc) (1005KB)(1483)    收藏
目的 分析狂犬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1年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广西北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使用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或广州诺诚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狂犬疫苗并完成全程接种、且同意进行狂犬病病毒抗体(以下简称狂犬病抗体)检测的所有被动物致伤人员为调查对象,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后进行狂犬病病毒IgG抗体检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动物致伤人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动物致伤及伤口处理情况、狂犬疫苗及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应用情况、吸烟、喝酒等生活习惯和是否有慢病等,并对可能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调查2091例被动物致伤人员,其中男性1087例,女性1004例,平均年龄为(31.01±19.53)岁。抗体阳性2024例,抗体阳性率为96.8%, 1~19、20~39、40~85岁组调查对象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637/649)、97.0%(690/711)、95.3%(697/731);头面、躯干暴露或多处暴露者的抗体阳性率为92.2%(165/179),四肢暴露的为97.2%(1 859/1 912);暴露前有狂犬疫苗免疫史的抗体阳性率为98.5%(528/536),无免疫史的为96.2%(1 496/1 555);有慢病者的抗体阳性率是86.8%(46/53),无慢病的是97.1%(1978/2038);在免疫期间吸烟者的抗体阳性率是94.0%(282/300),无吸烟的是97.3%(1 742/1 79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高,狂犬疫苗抗体阳性可能性越低(OR =0.59);患有慢性病的动物致伤者其抗体阳性可能性低于无慢性病者(OR =0.22);疫苗接种期间吸烟的动物致伤者其抗体阳性可能性低于无吸烟者(OR =0.50),头面、躯干或多处暴露的动物致伤者其抗体阳性可能性低于四肢暴露者(OR =0.31);而暴露前有狂犬疫苗接种史的动物致伤者的抗体阳性可能性高于无狂犬疫苗接种史者(OR =2.55)。结论 年龄、是否患有慢性病、免疫期间是否吸烟、犬伤暴露部位、暴露前是否有狂犬疫苗免疫史等可能是影响狂犬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鱼肉中23种磺胺类和3种氯霉素类药物残留快速筛查法的建立
刘莉治, 曾涛, 黄聪, 彭荣飞, 罗晓燕, 林玉娜, 李静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4): 76-81+85.   DOI: 10.13217/j.scjpm.2013.04.076
摘要1635)      PDF(pc) (2420KB)(1434)    收藏
目的建立HLB固相萃取小柱与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23种磺胺类和3种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方法。方法乙腈将23种磺胺类和3种氯霉素类药物共同提取、正己烷除脂后经HLB小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结果弱酸(pH5.5)环境下HLB小柱上保留最好;Waters Acquity UPLCTMBEH C18分离柱(1.7μm,2.1 mm×100 mm),流速0.4 mL/min,柱温40℃条件下,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效果和灵敏度最佳,洗脱时间共为7.2 min;磺胺类和氯霉素类药物分别以正离子和负离子模式检测,分多时间段采集数据。在1.0~20.0μg/L的线性范围内23种磺胺类和3种氯霉素类药物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方法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下限为0.1~1.0μg/kg,23种磺胺类和3种氯霉素类药物回收率分别为61.0%~109.6%、82.5%~106.0%,相对偏差0.56%~10.8%、1.3%~4.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适合快速筛查和监测鱼肉中的多组份磺胺和氯霉素类药物残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小学生校园暴力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张容,孙群露,林爱华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32-136.   DOI: 10.13217/j.scjpm.2014.0132
摘要2386)      PDF(pc) (1115KB)(1394)    收藏
目的 了解小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现状,探讨校园暴力行为学校水平和个人水平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以深圳市宝安区14所公办小学和6所农民工子弟小学的4~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对1年来校园暴力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学生为第一水平,学校为第二水平,拟合二分类两水平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5 834名小学生,平均年龄(11.49±1.17)岁,男、女生分别为3 281、2 553人,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分别为4 234、1 600人,分别占72.60%、27.40%。在近1年里校园施暴行为发生率为72.51%(4 230/5 834);在施暴类型中,心理暴力发生率最高,为71.94%(4 197/5 834),其次为躯体暴力为44.31%(2 585/5 834);公立、农民工子弟学校学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6.10%(3 220/4 234)、63.10%(1 010/1 600);男、女生的施暴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5.59%(2 480/3 281)、68.55%(1 750/2 553)。公办性质学校(OR=2.20)、健康教育不足(OR=1.73)、男生(OR=1.27)、学习成绩一般(OR=1.29)、打网络游戏(OR=1.93)、父母当面吵架(OR=1.56)和打骂的教养方式(OR=1.60)均是施暴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校园暴力发生普遍,学校有关部门应针对暴力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紫砂类餐饮具溶出金属元素食用安全风险初步评估
梁辉, 蒋琦, 杨杏芬, 张永慧, 梁春穗, 李海, 胡曙光, 闻剑, 胡志坤, 王立斌, 黄琼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85-87.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85
摘要2289)      PDF(pc) (951KB)(1367)    收藏
目的 对紫砂类餐饮具中溶出金属引起的食用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方法 对广州市场流通和广东省主要陶瓷加工地潮州、佛山市顺德区的标称紫砂餐饮具进行抽样调查。参照GB8058—2003《陶瓷烹调器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和检测方法》和GB/T5009.62—2003《陶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ICP-MS测定溶出迁移物中铅(Pb)、镉(Cd)、铝(Al)、锰(Mn)、铁(Fe)、钴(Co)、钡(Ba)、镍(Ni)共8种元素的含量。按照欧盟2002/72/EC中的食品接触材料风险评估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共抽样37份样品,其中广州15份,包括紫砂杯7份,紫砂壶6份,紫砂煲2份;潮州紫砂煲10份,紫砂杯3份;顺德紫砂煲9份。不同样品溶出的Pb、Cd、Ni、Co均低于方法定量限,Al、Ba、Mn、Fe溶出量差异较大,其溶出量范围分别为5~5396、5~1748、1~4534、5~431μg/L,其中1份顺德紫砂煲、6份广州紫砂壶、2份潮州紫砂杯、3份广州紫砂杯共12份样品中的Al,1份潮州紫砂杯、2份广州紫砂壶共3份样品中的Ba,1份广州的紫砂壶样品中的Mn等元素的溶出量超过了WHO饮用水中元素指导值,8种检测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低于相应的JECFA推荐的健康指导值。结论 紫砂类餐饮具溶出物中Pb、Cd、Al、Mn、Fe、Co、Ba、Ni8种金属元素的暴露水平都较低,目前尚不认为紫砂类餐饮具溶出元素存在食用安全风险。但Al、Ba、Mn3种元素的溶出量差异较大,紫砂原材料粘土、辅料及生产工艺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监管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古羽舟,李志浩综述,马文军审校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4): 351-354.   DOI: 10.13217/j.scjpm.2014.0351
摘要1571)      PDF(pc) (946KB)(1356)    收藏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污染依然严重,煤烟型污染与机动车污染形成的复合型污染日趋明显。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多采用时间序列和病例交叉方法探讨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短期效应。大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大气污染水平与人群死亡、住院等健康结局密切相关。现有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健康结局指标选择上仍有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广东省2005—2012年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分析
许晓君,许燕君,蔡秋茂,宋秀玲,周少恩,孟瑞琳,徐浩锋,夏亮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22-27.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22
摘要1645)      PDF(pc) (1043KB)(1322)    收藏
目的 评估广东省医疗机构死因报告质量,为改进质量和提高数据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广东省2005—2012年网络报告数据,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县区报告率、单位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审核率、审核及时率、死因编码错误率、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人群死亡总数比例、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死亡报告占医院总死亡比例等指标,对广东省2005—2012年及各地市2012年死因网络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2005—2012年,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数从2005年的35 361例增长到2012年的172 704例,年报告死亡率从38.65/10万逐年上升到164.55/10万(按常住人口测算),县区报告率从88.40% 上升到100.00% ,县以上医疗机构单位报告率从39.40% 上升到69.30% ,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从14.24% 提升到34.70% ;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及时率从55.25% (2007年)提高到85.19% (2012年),疾控机构的报卡审核率均维持较高水平(94.94% ~ 99.96% ),审核及时率从79.90% (2006年)提高到97.56% (2012年),而死因编码错误率从36.62% (2005年)下降到8.59% (2012年)。2012年全省户籍死亡网络报告数占全省户籍死亡总数的比例为27.33% ,县及以上医院死亡报告数占医院总死亡数的比例为49.46% 。2012年县及以上医疗机构报告率以珠海市(100.00% )、东莞(90.91% )和广州(83.80% )较高,另有6市低于60% ;乡镇卫生院/社区医院的单位报告率以江门(89.66% )、广州(78.73% )、深圳(73.17% )较高,另有11个地市低于20% ;死因编码错误率以肇庆(2.61% )、珠海(5.04% )、广州(5.14% )较低,另有8个地市高于10% ;网络报告死亡数占同期总死亡数的比例以珠海(95.23% )、江门(91.09% )、广州(75.60% )和东莞(65.09% )较高,其余17市均低于40% 。结论 广东省死因网络报告质量呈现启动初期较低,2008年后逐年明显提升的特点。各地市报告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推行全人群死因监测措施的广州、珠海、江门和东莞报告质量明显优于其余17个地市。推行全人群死因报告策略、持续开展基层技术培训、定期的工作督导和报告质量评价是全面提高报告质量的关键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广西2009—2011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
王勇, 唐振柱, 朱秋映, 刘伟, 朱金辉, 郑文彬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1): 6-11.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06
摘要1832)      PDF(pc) (3405KB)(1321)    收藏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广西艾滋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历史卡片下载"处分别下载截至2009、2010和2011年底广西累计报告HIV/AIDS数据库,对该数据库的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共36 669例(HIV 23 893例,占65.2%;AIDS 12 776例,占34.8%)。其中男性24 599例、女性12 070例;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5.7%(24 095/36 669);年龄分布以20~39岁所占比例最大,但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57.7%(43 660/75 716)降至2011年的36.1%(5 150/14 250),≥60岁年龄段的病例数上升明显,从2009年的18.7%(2 012/10 771)升至2011年的28.4%(4 052/14 250);已婚有配偶者占64.5%(23 664/36 669),其中52.4%(12 406/23 664)进行了配偶检测,检出阳性率为56.0%(6 946/12 406);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2011年所占比例达90.0%(12 821/14 250);男性病例和40岁以下女性病例以非婚异性接触史为主,分别为74.6%(18 998/25 466)、60.5%(3 737/6 179),≥40岁女性病例以阳性配偶/固定性伴接触史为主,为52.4%(2 633/5 023)。2009—2011年报告死亡9 282例,其中当年报告当年死亡4 471例,占新报告病例数的12.2%(4 471/36 669),占报告死亡数的48.2%(4 471/9 282)。结论 2009—2011年,广西新报告HIV/AIDS及死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艾滋病疫情流行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中老年人群报告感染者及病人数所占比例大幅上升;存在病人发现晚的问题。应加强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监测,争取早发现和积极治疗病例,并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新发感染和病死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宋铁,叶永隆,刘国恒,郭汝宁,李灵辉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53-55.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53
摘要1855)      PDF(pc) (985KB)(1316)    收藏
目的 通过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监测平台,跟踪公共卫生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开展风险评估。方法 利用TRS(文本检索系统)技术实施舆情采集,建立中英文主题词库和中英文网站库,使用舆情分类和预警、网络新闻聚合、网络热点挖掘、智能关联等技术开展舆情分析,并采用Excel软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东省公共卫生舆情监测平台共监测了551个中英文网站,共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1 658条,其中发现省内传染病疫情91起,省内食物中毒事件68起,有7起食物中毒事件是首先由舆情平台监测到的。舆情平台监测到的时间比正规途径报告要早2~3 h。通过对河源紫金发生因诊所不安全注射引起聚集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事件的媒体跟踪,监测“紫金丙肝”相关舆情新闻报道1 480篇,发现该事件舆论发展曲线与处置后果有明显关系。对重点事件进行风险评估:2012年4月,沙特阿拉伯等西亚国家相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舆情监测平台共收集新型冠状病毒相关中英文资料227篇,通过开展风险评估,结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没有出现人与人之间容易传播或可持续的人际传播情况,广东省短时间内发生境外输入病例的几率较小。结论 舆情监测系统是现代疾病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疫情监测的有效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宋韶芳,沈纪川,林国桢,董航,李科,周琴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5): 15-19.  
摘要1980)      PDF(pc) (3719KB)(1316)    收藏
目的 了解广州市2011年居民主要死因及各类疾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2011年人口资料由广州市卫生局提供?死因监测资料来自2011年广州市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疾病分类按ICD-10进行分类编码,对2011年广州市居民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1年广州市居民通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44262例,粗死亡率为544.47/10万,标化率为336.45/10万,男性死亡率为612.50/10万,标化率为431.12/10万;女性死亡率为474.66/10万,标化率为248.26/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前6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33.44/10万?101.82/10万?100.68/10万?73.70/10万?31.54/10万?26.53/10万;期望寿命为 80.83岁,去除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后,预期寿命可分别增加3.81?2.78和2.73岁;以减寿年数(P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6位死因为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诊断不明?伤害,分别为107716.00?81414.00?81106.50?61978.50?26523.00?22232.50年?结论 慢性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疾病正严重威胁广州市居民的身体健康?加强对这些慢性病的防治是广州市卫生工作的重点,尤其是预防恶性肿瘤的发生,提高其早诊早治水平对减少寿命损失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潮州市居民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吴培标,杨少逵,王小英,许奕涛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74-176.   DOI: 10.13217/j.scjpm.2014.0174
摘要2334)      PDF(pc) (1039KB)(1292)    收藏
目的 了解潮州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登革热防控措施和效果,为制定和完善全市登革热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潮州市范围内的乡镇/街道按城市、农村,疫区、非疫区进行分层,利用Excel中rand函数在每层各随机抽取4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随机抽取100名年龄≥20周岁、在潮州市居住时间≥3个月的居民进行登革热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登革热知识认知情况(登革热症状、蚊虫滋生地、防蚊灭蚊方法)、就医习惯、宣传途径等4个部分。结果 调查1 480名居民,其登革热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7.55%(13 773/17 760)。其中男性知晓率为77.40%(6 622/8 556),女性知晓率为77.69%(7 151/9 204);城市居民知晓率为77.96%(5 697/7 308),农村居民知晓率为77.27%(8 076/10 452);男、女性别及城市与农村地区居民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疫区居民知晓率为79.13%(6 970/8 808),非疫区居民知晓率为75.99%(6 803/8 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居民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居民的就医习惯以“到医院治疗”为主,占54.26%(803/1 480),其次为“到附近诊所或药店就诊”,占31.96%(473/1 480)。获取登革热相关知识的途径以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广播)为主,占52.91%(783/1 480),其次为通过新媒体(网络、微博、微信等),占45.34%(671/1 480)。结论 潮州市居民对登革热防治知识知晓率总体不高,且存在地区(是否疫区)、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差异,因此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应结合不同地区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通过多种途径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2012年台山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分析
陈伟湛,王翠微,段龙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88-89.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88
摘要1406)      PDF(pc) (946KB)(1290)    收藏
目的 分析台山市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工作和政府行政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台山市所辖20个镇集中式供水厂设25个监测点,于丰水期、枯水期各采样1次,检测水样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共24项,并现场调查各监测点的水源选择、水处理工艺流程等。结果 台山市农村饮用集中式供水人口64.428 1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9.46% 。共调查集中式供水厂25家,均是以地面水为水源,其中对水完全处理的水厂18家,占72.00% ,不完全处理的7家,占28.00% 。水质总合格率为57.00% (57/100),项次合格率为96.08% (2 306/2 400)。完全处理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8.33% (42/72),不完全处理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3.57% (15/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丰水期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4.00% (27/50),枯水期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60.00% (3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不合格的指标有: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浑浊度、锰、耗氧量、氨氮和余氯/ClO2。结论 台山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存在饮水安全隐患,建议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制水设施,保障制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并加强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广东省2007—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张冬生,王铁强,辜洁妮,黄琼,方艳,曾四清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74-76.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74
摘要1252)      PDF(pc) (958KB)(1276)    收藏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7—2011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2007—2011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统”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并对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17个地市共报告食物中毒事件148起,各年分别为24、52、34、24和14起;中例。4—9月份为食物中毒高发月份,共90起( 占60.81% );城市为高发48.65% );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共66起( 占44.59% ),其中以副溶血性( 占20.27% ,30/148);误食毒蘑菇和农药是食物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死例;集体食堂和家庭聚餐是本次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分别为57起( 占318.92% )。结论 广东省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毒起数和中毒人数总对广东省食物中毒的高发时期、主要致病因素和重点场所等特点,规范水产品消费者和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宣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九江市男男同性恋人群行为特征与HIV感染率调查分析
唐义莲,何峰宁,刘军,孔飞勇,石友纲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61-163.   DOI: 10.13217/j.scjpm.2014.0161
摘要1616)      PDF(pc) (1032KB)(1275)    收藏
目的 了解九江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招募10名文化层次较高、较为热心的男男同性恋者作为种子,采用同伴驱动抽样方法找到目标人群,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的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性伴及性行为、预防性服务等内容;同时采集调查对象5 mL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共调查400名MSM,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7.25%(389/400);HIV 感染率为2.75%(11/400);86.25%(345/400)的调查对象最近6 个月有同性肛交性行为,最近6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0.00%(138/345)。400名调查对象均回答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以及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其中有86人(占21.50%)回答从同伴教育员处接受过相关服务。结论 九江市MSM人群艾滋病感染危险意识薄弱, 不安全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在该人群中开展艾滋病预防工作应注重针对性和科学性,应大力发展同伴教育员推广安全套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空间自回归分析及其在R软件中的实现
龚德鑫, 刘涛, 朱志华, 李懿涵, 马文军, 肖建鹏
华南预防医学    2020, 46 (4): 450-453.   DOI: 10.12183/j.scjpm.2020.0450
摘要344)      PDF(pc) (2422KB)(1273)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2012年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学监测分析
陈志青, 陈育贤, 张国雄, 曾丽珍, 何秋瑜, 李晖, 蓝锋, 李水彬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4): 60-61+65.   DOI: 10.13217/j.scjpm.2013.04.060
摘要1509)      PDF(pc) (993KB)(1265)    收藏

目的探讨梅州市急性脑炎脑膜炎症候群病原谱构成和人群年龄构成特征,为脑炎脑膜炎症候群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梅州市监测点2012年报告的脑炎脑膜炎等相关病例采集急性期血清、咽拭子和脑脊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细菌培养等方法检测乙脑病毒、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脑膜炎奈瑟菌、b型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猪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新型隐球菌、恙虫病立克次体。结果共采集53例病例83份样本,其中血清29份、咽拭子38份、脑脊液16份,检出阳性29份,其中单纯疱疹病毒阳性7份、腮腺炎病毒阳性2份、腺病毒阳性1份、巨细胞病毒阳性2份、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阳性9份、脑膜炎奈瑟菌阳性3份、新型隐球菌阳性1份、恙虫病立克次体阳性4份。53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实验室确诊29例,其中确诊病毒性脑炎21例,占72.42%;确诊细菌性脑膜炎4例,占13.79%;确诊恙虫病脑炎4例,占13.79%。在29例脑炎脑膜炎确诊病例中,以<15岁儿童为主,占62.07%(18/29)。结论肠道病毒(EV和柯萨奇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是引起梅州市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脑膜炎奈瑟菌是引起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今后应加强肠道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病例的监测和防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5种培养基对酵母菌培养效果的比较
郑悦康, 叶志英, 刘洪波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99-100.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99
摘要1327)      PDF(pc) (944KB)(1263)    收藏
目的 比较5种真菌培养基对酵母菌的培养效果,选择快速准确计数酵母菌的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琼脂、沙氏琼脂、麦芽浸粉琼脂和高盐察氏琼脂等5种真菌培养基,根据GB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方法进行酵母菌培养,于3d和5d观察酵母菌菌落大小、形态并计数。结果 酵母菌除在高盐察氏琼脂上不生长外,在其他4种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落单一,观察比较容易;酵母菌菌落计数明显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除高盐察氏培养基外的其余4种培养基培养5d均比培养3d的菌落数显著增多(P<0.01或P<0.05)。沙氏琼脂培养的菌落数与国标推荐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和孟加拉红琼脂培养的菌落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麦芽浸粉琼脂培养的菌落数与国标推荐的2种培养基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除了国标所推荐的培养基,沙氏琼脂也可用于酵母菌计数,但各培养基均不能缩短培养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广东省2011—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
赵占杰,刘隽,郑慧贞,梁剑,谢莘,刘宇,邵晓萍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2): 137-143.   DOI: 10.13217/j.scjpm.2014.0137
摘要1564)      PDF(pc) (1131KB)(1261)    收藏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11—2012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预防接种安全性。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报告的AEFI个案数据,通过广东省疫苗月报告系统收集同期全省疫苗接种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AEFI发生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广东省共报告AEFI个案9 753例(报告发生率为8 977/100万剂次),男、女性分别5 945、3 808例;以≤1岁、2~7岁人群为主,分别占65.75%(6 413/9 753)、32.29%(3 149/9 753)。一般反应6 211例(63.68%,6 211/9 753),其平均报告发生率为5 717/100万剂次,以发热、红肿、硬结为主;异常反应2 969例(30.44%,2 969/9 753),平均报告发生率为27.33/100万剂次,以过敏性皮疹(2 399例)、卡介苗淋巴结炎(137例)和血管性水肿(125例)为主,共占89.63%(2 661/2 969),其中严重异常反应193例(1.98%,193/9 753),平均报告发生率为1.79/100万剂次,以过敏性休克(57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例)和过敏性紫癜(16例)为主, 共占48.19%(93/193)。87.41%(8 525/9 753)AEFI个案发生在接种后当天或第2天,治愈和好转占97.75%(9 534/9 753)。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 92.49%(2 746/2 969)由疾控机构调查组作出,89.59%(2 660/2 969)由县级机构作出。结论 广东省AEFI监测敏感度较高,AFEI常发生在小年龄组和接种后当天或第2天,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广州市荔湾区某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洪佳冬,方强,汪志强,黎海涛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3): 267-269.   DOI: 10.13217/j.scjpm.2014.0267
摘要2076)      PDF(pc) (1201KB)(1260)    收藏
目的 分析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13年8—11月荔湾区东沙街道发生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病例107例,累计发病率为2.82/10万。首发病例于8月24日发病,末例病例于11月29日发病,疫情持续98 d,病例发病时间相对集中于9、10月,共报告95例,占发病总数的88.79%。病例分布于4个社区中,其中东塱53例、沙洛25例、南漖21例、金宇8例,不同社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50例,女性57例,男女性别比为1∶1.14。发病年龄相对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共报告72例,占发病总数的67.29%。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占33.65%)、工人(占23.36%)为主。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病原为登革I型病毒。疫情流行期间布雷图指数最高达28.21。结论 广州市荔湾区东沙街道2013年登革热疫情历时较长,是该地区历史上最为严重的1次疫情;控制传播媒介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措施,但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才能迅速控制疫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成本分析
琚腊红,吕繁,苏斌,徐鹏,曾刚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17-21.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17
摘要1662)      PDF(pc) (976KB)(1252)    收藏
目的 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成本构成及发现1例阳性病例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卫生经济学评价界定,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HIV抗体检测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检测试剂成本、培训成本、样品的转运成本和实验室相关成本构成。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11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安徽省阜阳市10家不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HIV抗体检测成本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IV抗体检测成本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的10家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HIV抗体检测总成本为385 044.90元,不同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平均成本为38 504.50元(范围为11 951.70~126 492.70元);从总成本构成看,人力成本、试剂成本和实验室相关成本分别占31.4%、31.3%和28.9%,而培训成本和样品转运成本仅占8.4%。艾滋病检测实验室检测发现1例HIV阳性病例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平均为9 626.10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发现1例阳性病例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分别为3 585.50元和43 856.40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和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发现1例阳性病例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分别为43 856.40元、3 622.70元和3 548.30元。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初筛平均成本为18.50元/例(范围为9.00~298.80元/例)。在特定检测量(按照半年检测2 500人次进行估算)下,单独使用RT进行初筛的HIV抗体实验室的平均初筛成本为17.90元/例,其余同时开展ELISA和RT检测实验室的平均初筛成本为21.40元/例。ELISA试剂选择8×12和12×8拆分方式的试剂平均利用率分别为83.8%、54.4%(P<0.01)。结论 HIV抗体检测成本主要由人力成本、试剂成本和实验室相关成本构成。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发现1例阳性病例的HIV抗体检测成本受艾滋病的检测人群、检测量、检测试剂的选择和利用率的影响,应根据这些因素合理选择HIV筛查试剂及筛查方法,从而可以降低HIV抗体检测成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基于大卫生观的健康档案概念释析
黄广琴1,黄丹2,刘礼平3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5): 96-98.  
摘要1035)      PDF(pc) (794KB)(1251)    收藏
2005年,国家提出将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在内的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为出发点,为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各项相关数据,用以提升和促进社区卫生服务活动?健康档案在内容上涉及大量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与病案有许多共通处,病案与健康档案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以全民整体的健康为内涵的大卫生观促进现代医疗卫生理念?医学模式的转变,它不仅与健康档案的理念相关,也影响了医院病案管理新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大卫生观为视角点,从二者的内涵?建档目的?服务对象?管理等方面试图分析病案与健康档案的联系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实施艾滋病PITC策略效果
杨燕君, 张晖, 秦小洁, 曾锐志, 李鸣九, 梁智江, 张晓梅, 劳洛彬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78-80.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78
摘要1733)      PDF(pc) (995KB)(1250)    收藏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试点工作进展及效果,为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推广实施PITC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1年6月至2012年8月的15个月内,选择广州市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的皮肤性病科和结核病科2个门诊科室为试点,在试点科室就诊的所有年龄≥16岁的性病(STD)和结核病(TB)患者均作为艾滋病推荐检测对象,收集工作报表和访谈结果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项目周期内,共计为6066人提供PITC服务,其中接受艾滋病检测5166(85.16%)人。PITC策略实施前、后15个月,在艾滋病检测率方面,STD患者分别为30.45%(1309/4299)和84.23%(2574/3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分别为0.12%(4/3076)和86.11%(2592/3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B患者的艾滋病检测率高于STD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检测的5166人中,确认HIV阳性者10人(1.94‰),其中STD和TB患者的艾滋病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3‰ (6/2574)和1.54‰(4/2592),(P>0.05)。性病和结核病患者拒绝接受艾滋病检测的主要原因均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分别占42.95%(207/482)和100.00%(418/418)。结论 在性病、结核病防治机构开展PITC工作具可行性,政策支持、检测费用可能对PITC策略的开展有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广州市808例HIV抗体筛查阳性孕产妇复核和确证结果分析
梁彩云,高凯,韩志刚,麦惠霞,吴昊,邓伟颖,梁俊杰
华南预防医学    2015, 41 (2): 155-157.   DOI: 10.13217/j.scjpm.2015.0155
摘要1133)      PDF(pc) (911KB)(1248)    收藏
目的了解孕产妇HIV抗体检测结果特点、内在规律以及假阳性情况,为科学实施艾滋病母婴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4—2013年广州市HIV抗体筛查阳性孕产妇样本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复核和免疫印迹法(WB)确证检测结果。结果808份HIV抗体筛查阳性样本中复检阳性538份,复检试验阳性符合率为66.58%(538/808)。538份复检阳性样本经WB确证检测,320份为HIV-1抗体阳性,确证试验阳性符合率为59.48%(320/538);62份为确证检测不确定样本,不确定率为11.52%(62/538)。62份不确定样本中追踪45份,3份阳转,阳转率为6.67%(3/45)。S/CO值<4的样本,WB试验均未检出阳性,当S/CO值≥4时样本开始检出阳性,阳性率随着S/CO值升高而升高。结论孕产妇HIV抗体检测假阳性率较高,应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史等相关资料作出HIV感染判断,科学实施母婴干预工作,同时应积极采取措施规避假阳性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分子流行病学溯源研究
刘振华1,2,刘素芬1,张恒3,林露4,朱海明5,梁骏华5,李剑森5,黄琼5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5): 71-73.  
摘要1197)      PDF(pc) (798KB)(1241)    收藏
目的 调查1起旅游团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原因,分析危险因素,利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方法溯源致病因子及可能污染途径?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事件特征;开展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危险因素和现场卫生学调查追溯原因?采集病例样本和环境样本进行致病菌分离?血清学分型鉴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确定致病因子和污染途径?结果 2012年7月8—9日,从某旅游团成员中共搜索到26例病例,罹患率为35.14%(26/74),临床表现主要以腹痛(占96.15%)?腹泻(占96.15%)?呕吐(占61.54%)等为主?流行曲线符合点源暴发模式,可疑餐次为7月8日午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姜葱炒花蟹为可疑食物(OR=10.00,95%CI为1.13~88.49)?共采集各类样本41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8份,阳性率为43.90%?其中采集病例粪便?肛拭子和呕吐物样本16份,检出阳性12份;采集餐馆砧板?菜刀?餐具?半成品食物?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共25份,检出阳性6份?12份病例粪便和肛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与1份装生花蟹胶篓拭子样本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株PFGE图谱相似性达100%;11份病例样本和胶篓拭子样本血清型为O3∶K6,1份病例样本血清型为OUT∶KI?现场卫生学调查提示,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加工时间不足导致姜葱炒花蟹未能煮熟煮透?结论 根据病例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结果,判定该起事件为1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为花蟹未煮熟导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调查
王毅, 李六林, 张光贵, 樊静, 赵西和, 周力, 李可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2): 65-68.   DOI: 10.13217/j.scjpm.2013.02.065
摘要1695)      PDF(pc) (957KB)(1234)    收藏
目的 进一步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及安全套使用现状。方法 2010年8月至2011年1月,在绵阳城区采用滚雪球抽样法,在固定场所进行MSM人群的招募,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识信息来源、安全套使用、影响使用原因等。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2 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400人,平均年龄(28.2±10.5)岁,同性恋占70.5%(282/400)、双性恋占28.0%(112/400);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占77.0%(308/400)。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96.3%(385/400),不同年龄、文化程度、性取向、婚姻状况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同性性取向、未婚者知晓率较高。近6月男男肛交、商业性行为、口交、异性性行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45.8%(162/354)、83.3%(5/6)、2.2%(7/324)、31.8%(21/66);最近1次男男肛交、商业性行为、异性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分别为76.6% (269/351)、83.3% (5/6)、46.2% (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使用安全套主要原因:32.0%(128/400)为相信性伴健康,16.5%(66/400)为不舒服。自认促进性行为改变最好干预方法为:参加社区活动占54.0%(216/400)、网络宣传占43.3%(173/400)、专业人员讲解占41.5%(166/400)。结论 被调查的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知识与行为分离明显。应针对薄弱人群和环节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普遍性安全意识建立和行为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应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法分析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季节性特征
王铁强,邓爱萍,帅惠萍,孙立梅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33-35.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33
摘要1490)      PDF(pc) (1080KB)(1233)    收藏
目的 利用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析其季节性分布特点,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监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Excel 2007软件,计算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采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1年广东省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92 760、274 514、226 095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7.5/10万、235.1/10万和262.6/10万。总报告病例数中,5—7月份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4.9% (266 200/593 369)。计算得集中度M = 0.351。圆形分布r = 0.346,平均角为α=170.4°(86.9°,253.8°) ( P < 0.01 ),即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下旬,流行期为3月下旬至9月中旬。3年数据每年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各年度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不同。结论 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下旬。集中度指标和圆形分布可用于手足口病季节流行特征的描述,能准确、定量反映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和流行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灾害后快速卫生学评估研究进展
何艳辉,宋铁,易建荣,郝爱华,曹蓉,张容瑜,何群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3): 245-249.   DOI: 10.13217/j.scjpm.2014.0245
摘要1810)      PDF(pc) (943KB)(1205)    收藏
我国近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危害已不容忽视。在千头万绪的灾后防疫工作状态下,探索出一套在第一时间对灾区公共卫生状况和需求的准确判断和快速评估的方法,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是实现灾后无大疫的关键。本文对国内外灾害后快速卫生学评估的研究现况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更规范化地实施快速卫生学评估、更有效地救灾防病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1. 低钠盐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吕晓娟综述,马文军审校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4): 355-358.   DOI: 10.13217/j.scjpm.2014.0355
摘要1246)      PDF(pc) (1016KB)(1202)    收藏
本文从钠与血压的关系、低钠盐的定义、低钠盐可能的降压机制及其对血压的干预效果等方面,对低钠盐与高血压的关系进行综述,并指出目前低钠盐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为低钠盐的推广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2.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危害特征描述
黄芮,陈子慧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90-92.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90
摘要1011)      PDF(pc) (953KB)(119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3. 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门诊治疗者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姜世强,牛姬飞,严燚,温群文,昌华平,孙华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48-50.   DOI: 10.13217/j.scjpm.2014.0048
摘要1811)      PDF(pc) (995KB)(1197)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和梅毒等血源性传染病的感染状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门诊2008年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303名吸毒者的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受治者的人口学特征、感染状况和不同特征之间感染率的差异。结果 南山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受治者中73.88%(198/268)的受治者至少感染HIV、HCV和梅毒3种病毒中的1种,其中HIV的感染率为5.26%(14/266)、HCV的感染率为70.72%(186/263)、梅毒的感染率为7.34%(19/259)。HIV和HCV双重感染率为3.82%(10/262),HIV和梅毒双重感染率为0.39%(1/259),HCV与梅毒双重感染率为4.28%(11/257)。HIV感染率在不同吸毒方式、是否共用注射器、不同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特征受治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以注射吸毒(11.4%)和共用注射器者(66.7%)以及小学或文盲者(11.8%)、未婚者(9.2%)HIV感染率较高。HCV感染率在不同吸毒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其中注射吸毒者阳性率最高为88.6%(70/79)。梅毒感染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美沙酮门诊接受治疗者HIV、HCV和梅毒感染率略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合并感染率较高,对该人群应加强HCV和梅毒的筛查,积极开展感染者转诊治疗和行为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4. 天津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不同类型样本的病毒病原特征分析
董晓春,李琳,李佳萌,徐文体,张颖,孔梅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3): 43-46.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43
摘要1311)      PDF(pc) (1229KB)(1182)    收藏
目的 了解天津市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病毒病原谱构成,比较不同类型样本阳性检出率及病毒病原分布特征。方法 选择天津市儿童医院和综合医院各1家,对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期间就诊的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定义的122例患者同时采集咽拭子和下呼吸道分泌物样本,采用多重RT-PCR方法检测腺病毒( ADV )、副流感病毒( PIV )、流感病毒( Flu )、鼻病毒( RhinoV )、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人偏肺病毒( HMPV )、冠状病毒( CoV ),以及采用PCR法检测人博卡病毒( HBoV )。结果 122例患者的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6.4% (81/122)。成人检出病毒以Flu为主,占病毒检出总数的80.6% (25/31);而儿童检出病毒以PIV、RhinoV、ADV为主,分别占21.8% (19/87)、21.8% (19/87)和20.7% (18/87);成人与儿童检出的病毒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244份样本的阳性检出率为40.6% (99/244),其中鼻咽抽吸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咽拭子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2.0% (67/108)、37.5% (3/8)和23.8% (29/122);不同类型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发热呼吸道症候群成人与儿童的主要致病病毒不同,检测样本应采集下呼吸道特别是鼻咽抽吸物样本。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5. 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李艳芬,杨华可,袁达康,黄勇,陈永迪,黎景全,周建孟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3): 235-238.   DOI: 10.13217/j.scjpm.2014.0235
摘要1688)      PDF(pc) (1246KB)(1179)    收藏
目的 分析东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收集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标本、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 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 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各类标本2 282份,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 026份,检出率88.78%(2 026/2 282),其中,EV 71、Cox A16、EV 71和Cox A16混合感染、未分型类(即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病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46.25%(937/2 026)、 18.36%(372/2 026)、0.10%(2/2 026)和35.29%(715/2 026)。2010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EV 71为主,构成比为60.63%(516/851),而2011和2012年HFMD病原主体是其他肠道病毒,其构成比为39.29%(211/537)和44.67%(285/638)。东莞市HFMD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6月(41.24%,941/2 282);男性发病例数(1 483例)多于女性(799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2.73%,2 116/2 282)。分析2 026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其中轻、重症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70.53%(1 429/2 026)、28.97%(587/2 026),死亡病例10例。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其构成比为81.43%(478/587),死亡病例均为EV 71核酸阳性。结论 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 71为主,2011年和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已经成为东莞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 71仍然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流行型别。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6. 广州市2所中学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及培训效果分析
陈子慧, 卢玲玲, 李世聪, 顿中军, 蒋琦, 黄琼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4): 66-68+71.   DOI: 10.13217/j.scjpm.2013.04.066
摘要1893)      PDF(pc) (1004KB)(1175)    收藏
目的了解中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并比较健康教育培训前后食品安全知识的变化,为更好地开展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在广州市1所初中和1所高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自填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础资料、食品安全知识、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结果共调查390名学生,其中高中生140人,初中生250人;男生202人,女生188人。培训前,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7.6±2.0)分(满分11分),初中生平均得分(6.7±2.2)分;培训后,高中生平均得分(9.4±1.8)分,初中生平均得分(8.5±1.9)分,初、高中学生无论培训前还是培训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培训前中学生的食品安全总知晓率为64.1%(2 750/4 290),培训后提高到80.5%(3 453/4 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前后,高中生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均高于初中生(均P<0.01)。在食品安全态度方面,高中生平均得分(3.7±0.7)分(满分4分),初中生平均得分(3.6±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中生的食品安全行为平均得分(5.5±1.9)分,初中生平均得分(5.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4.6%(369/390)的中学生认为食品安全与健康密切相关,90.3%(352/390)的中学生觉得有必要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44.6%(174/390)的中学生会经常关心最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78.2%(305/390)的中学生曾购买路边小摊小贩的食品。结论中学生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但食品安全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存在高风险行为;通过短期培训可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但仍需要加强系统性的食品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7. 2008—201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流行特征分析
许晓绚,程曦,熊文,曾劲峰,邬林枫
华南预防医学    2014, 40 (1): 45-47.   DOI: 10.13217/j.scjpm.2014.0045
摘要1306)      PDF(pc) (995KB)(1174)    收藏
目的 分析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无偿献血招募应对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深圳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情况及其人群特征。结果 2008—2012年共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样330 635人份,检出HIV 阳性99例,阳性率为 2 994/10万,各年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 096/10万、1 041/10万、3 362/10万、4 134/10万、4 36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99例HIV阳性献血者中,男性96例,女性3例,男女性别比为32∶1;年龄以18~30岁为主(65例,占65.7%);外地户籍占82.8%(82例);职业以职员为主(45例,占45.5%);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下为主(63例,占63.6%);未婚者占72.7%(72例);初次献血者占71.7%(71例)。HIV合并梅毒感染25例,占25.3% 。结论 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针对深圳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在献血宣传中全面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献血者的健康评估、咨询技巧及甄别排除高危人群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8. 广州市2例婴儿B群流脑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崔敏, 蔡衍珊, 许建雄, 李美霞, 肖新才, 张欣强, 王鸣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1): 53-55.   DOI: 10.13217/j.scjpm.2013.01.053
摘要1626)      PDF(pc) (977KB)(1171)    收藏
目的 查明广州市2例流脑病例的感染来源、流行特征,为流脑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病例血液、脑脊液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样本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鉴定,采用K-B和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2例病例分别为3、4月龄婴儿,临床分型均为暴发型流脑;病例的血液、脑脊液样本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样本均培养出B群脑膜炎奈瑟菌。病例1及其外婆检出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完全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同源性为100%;病例2及其爷爷检出的B群脑膜炎奈瑟菌对12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也完全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同源性为100%。结论 根据2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2例病例为B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暴发型流脑病例,病例间无关联,为散发疫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9.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特征描述
王萍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5): 89-91.  
摘要1006)      PDF(pc) (857KB)(1164)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0. 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蔡文锋1,2,阮峰3,张冬生2,4,叶中文3,萧松建3,练雁飞3
华南预防医学    2013, 39 (5): 46-48.  
摘要1330)      PDF(pc) (954KB)(1153)    收藏
目的 调查某中学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2年2月23日至3月25日,某中学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24例,罹患率0.91%(24/2624);病例有班级聚集性,共有4个班出现病例,罹患率分别为1.9% ~38.0%,班级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罹患率最高的班级腮腺炎疫苗接种率仅为3.8%(2/5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触病例(OR=6.90,95%CI为1.97~24.20)?与病例共同进餐(OR=5.37,95%CI为1.60~18.01)和同宿舍(OR=5.80,95%CI为1.72~19.58)均是发病的危险因素,而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OR=0.28,95%CI为0.09~0.94)是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这是1起由班内病例引发的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暴发原因可能是与病例密切接触和疫苗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学校晨午检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