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20
上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Meta分析
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姚贵宾, 王桂青, 姚成礼
2025, 51(9): 937-942. doi:
10.12183/j.scjpm.2025.0937
摘要
(
11
)
PDF
(108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7个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9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健康体检人群NAFLD患病率为27.80%(95%
CI
:18.80%~36.80%)。高体质量指数、肥胖/中心性肥胖、腰围大、年龄大、血脂异常、血压异常、肝功能异常、血糖异常、血常规异常、不良生活习惯均是健康体检人群NAFLD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证实,健康体检人群是NAFLD防控的重点群体,其患病形势严峻。NAFLD的发生与多重代谢异常及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凸显了开展早期筛查和系统性健康管理的紧迫性。建议将体重、血脂、血糖等综合代谢指标监测纳入常规体检项目,并加强生活方式干预,以提升NAFLD的防治效果。
综述
基孔肯雅热传播效率核心参数研究进展
蔡奕全, 黄琛霖, 刘培文, 李俊熹, 吕志跃, 李明, 袁俊
2025, 51(9): 943-950. doi:
10.12183/j.scjpm.2025.0943
摘要
(
11
)
PDF
(1436KB) (
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是其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峻的公共卫生挑战。目前,中国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和湖南等地均有本地病例报告,疫情防控任务迫在眉睫。基孔肯雅热传播效率受病毒、媒介蚊群及宿主人群等因素影响,核心参数的精准解析对制定科学防控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综述基孔肯雅热传播效率的核心参数:(1)媒介蚊虫参数:白纹伊蚊雌蚊自然寿命平均(27.3±0.8) d、感染后寿命平均(45.19±25.09) d,最小感染剂量3.9 log
10
pfu/mL,F1代卵垂直传播感染率12.50%~42.86%;(2)病毒自身参数:外潜伏期2~10 d,E1-A226V突变株可使白纹伊蚊感染率提升30%~50%,ECSA谱系病毒血症水平较亚洲型高1~2个数量级;(3)宿主人群参数:无症状感染率3%~82%,传染期为发热后0~7 d,慢性症状持续率达25%(>2个月)。同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参数精细化不足、隐性传播识别难、防控策略针对性与适应性不足、技术方法学需创新等挑战。未来需强化本地化参数研究、破解隐性传播难题、推广优化防控策略、推动技术创新,以提升对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的早期预警与应急处置能力,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
论著
基于微生物菌群的精准龋齿预测与个性化预防研究
王艳平, 刘瑜, 黄擎, 卞惠惠, 刘安东
2025, 51(9): 951-956. doi:
10.12183/j.scjpm.2025.0951
摘要
(
10
)
PDF
(116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基于微生物菌群的儿童龋齿预测模型,并基于此模型建立个性化的龋齿预防方案。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4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由口腔医师进行口腔检查,记录龋失补牙数并计算龋失补牙(DMFT)指数;通过问卷收集儿童相关行为信息,采集唾液通过厌氧培养后计算主要微生物菌数量,将儿童按7∶3的比例随机划分成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DMFT将训练集分为龋齿组(DMFT>0)、正常组(DMFT=0)。比较2组儿童人口学资料和微生物菌群,提取重要变量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儿童龋齿的风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和决策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价值及临床实际获益情况。
结果
402名学龄前儿童最终纳入研究,儿童龋齿发生率为53.06%(156/2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氟牙膏(
OR
=0.348)、睡前刷牙(
OR
=0.337)、进食甜食频率≥1次/d(
OR
=2.260、3.936)、有夜间进食习惯(
OR
=3.016)、变形链球菌(
OR
=2.118)、乳酸杆菌(
OR
=1.606)、双歧杆菌(
OR
=1.222)、威格氏斯卡多维亚菌(
OR
=5.666)、白念珠菌(
OR
=1.602)均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的相关因素(均
P
<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学龄前儿童的
C
-
index
为0.909(95%
CI
:0.876~0.942),验证集
C
-
index
为0.903(95%
CI
:0.853~0.954);ROC曲线显示微生物菌群辅助其他主要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
AUC
)为0.909;预测模型较单一指标预测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风险事件的净受益率更高,且阈值在0.00~1.00范围的净受益率大于0,最大净受益率为0.531。
结论
基于微生物菌群联合其他主要指标构建的学龄前儿童龋齿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实际实用性,可为个性化预防方案提供参考。
亳州地区60岁以下人群上消化道癌流行病学特征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张莹莹, 陶园, 卢席席
2025, 51(9): 957-962. doi:
10.12183/j.scjpm.2025.0957
摘要
(
7
)
PDF
(1083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亳州地区60岁以下人群上消化道癌流行病学特征,并据此构建早期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本研究收集2022—2024年蒙城县第二人民医院13288名<60岁上消化道癌高危人群资料,按年龄、性别、居住地1∶2匹配,分为病例组(
n
=598)和对照组(
n
=1 196)。收集人口学、临床资料及生活方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并据此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
上消化道癌患病人群在消化系统疾病史、饮酒、生气频率、辛辣饮食习惯、烫食习惯、腌制品食用习惯、剩菜食用习惯、大蒜摄入情况方面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早发病例组(<50岁)在消化系统疾病史、饮酒、生气频率、烫食习惯、腌制品食用习惯、大蒜摄入情况方面与晚发病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消化系统疾病史(
OR
=3.043)、长期饮酒(
OR
=3.701)、经常生气(
OR
=3.533)、烫食(
OR
=3.385)、经常食用腌制品(
OR
=3.485)、经常食用大蒜(
OR
=0.255)是亳州地区40~<50岁人群早期上消化道癌的相关因素(均
P
<0.05)。基于logistic回归构建的列线图风险模型显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35,模型区分度好。
结论
亳州地区60岁以下上消化道癌患病群体与健康人群相比,在消化系统疾病史、饮酒、经常生气、偏好辛辣饮食、常食烫食、经常摄入腌制品、食用剩菜及大蒜摄入不足方面差异显著。早发患者具有消化系统疾病史、长期饮酒、经常生气、常食烫食、摄入腌制品及大蒜摄入不足的比例显著高于晚发患者,且上述因素均是该地区60岁以下高危人群上消化道癌早期发病的影响因素。基于上述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精确度。
2019—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流感病例时空聚集性分析
蔡清风, 吴春英, 黄菊英, 李剑
2025, 51(9): 963-967. doi:
10.12183/j.scjpm.2025.0963
摘要
(
10
)
PDF
(97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2019— 2023年江西省赣州市流感发病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及高发区域,为制定精准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赣州市2019— 2023年流感病例数据,应用SaTScan 10.2.4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应用ArcGIS 10.8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结果
2019— 2023年赣州市共报告流感病例920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7.76/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99.66/10万、104.34/10万、56.80/10万、233.47/10万、440.79/10万。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2019— 2023年全局自相关Moran's I指数为0.268~0.716(均P< 0.001)。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10个县(市、区)的62个乡、镇、街道为“高-高”聚集,主要分布于赣州主城区、南部、西南部、东北部等区域。时空分析显示,2019— 2023年赣州市流感发病存在时空聚集,一类聚集区位于赣州主城区、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等区域,聚集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对数似然比(LLR)值为12 647.25,相对危险度(RR)值为7.95(P< 0.001)。
结论
2019— 2023年赣州市流感病例整体上呈现时空聚集性,冬春季为防控重点时段,中心城区、南部、东南部、西南部、东北部为重点防控区域。
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性分析
刘金凤, 陈亿雄, 李静, 张晟, 任萌, 王梓琪, 李苑
2025, 51(9): 968-972. doi:
10.12183/j.scjpm.2025.0968
摘要
(
5
)
PDF
(974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和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数据,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采用SaTScan V9.5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
结果
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8384例,年均发病率为14.6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P
<0.01)。1~<1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χ
2
趋势
=104.75,
P
<0.01)。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呈单峰型,发病高峰为9—10月。发病人群以工人、家务及待业、学生为主。发病率较高的街道为福永、石岩、福海、松岗街道。时空扫描分析共识别7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聚集区,覆盖8个街道,聚集区随着时间变化由福永、石岩、松岗等街道转移至新安、西乡街道。
结论
2013—2023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呈现明显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有显著的时空聚集特点。需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年龄和身体活动时间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分析
马书丽, 杨春, 刘嘉聪, 郝晓萌, 苏蕾, 曾莉施, 李嘉敏, 郭旭宁
2025, 51(9): 973-977. doi:
10.12183/j.scjpm.2025.0973
摘要
(
8
)
PDF
(921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黄埔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流行现状,探讨年龄和身体活动时间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
方法
通过黄埔区1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门诊、义诊、体检及疫苗接种门诊等筛查≥18岁常住居民。采用
χ
2
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年龄和身体活动时间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通过相乘交互作用评价年龄和身体活动时间的交互作用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调查对象4549人,年龄为(41.96±12.98)岁,男性1444人(31.74%)。共检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1 471例,检出率32.24%。调整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或身体活动时间<150 min/周的居民患有慢性病高风险特征风险增加,其
OR
(95%
CI
)分别是1.67(1.42~1.97)和1.65(1.43~1.91)。相乘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年龄≥45岁且身体活动时间<150 min/周对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OR
=3.05,95%
CI
:2.41~3.87)。年龄≥45岁和身体活动时间<150 min/周是有1种和≥2种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45岁和身体活动时间<150 min/周是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危险因素,两者对人群患慢性病高风险存在相乘交互作用。
深圳市成年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疫苗认知、接种意愿及行为研究
尚丽, 吴旭生, 关婷, 杨娟, 陈明
2025, 51(9): 978-983. doi:
10.12183/j.scjpm.2025.0978
摘要
(
7
)
PDF
(943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深圳市成年女性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认知状况、接种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法抽取深圳市20个社区18~<46岁女性作为调查对象并开展问卷调查,基于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疫苗接种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果
1 140名受访女性的平均年龄为30.9岁,具有大专/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47.1%(537人)。受访女性对HPV的知晓率为80.0%(912/1 140),对HPV疫苗的知晓率为96.6%(1 101/1 140),HPV及其疫苗知识素养合格率为77.2%(880/1 140),处于HPV疫苗接种行动阶段、意图阶段和无意图阶段的女性分别占40.9%(466/1 140)、44.7%(510/1 140)、14.4%(164/1 140)。对比意图阶段和行动阶段发现,年龄≥26岁者(26~<36岁:
OR
=2.149;36~<46岁:
OR
=2.349)、具有大专/本科及以上者(
OR
=2.152)、听说过HPV者(
OR
=2.533)、知识素养合格者(
OR
=2.027)更容易处于行动阶段,服务业人员/工人(
OR
=0.565)和无职业者(
OR
=0.420)更容易处于意图阶段(均
P
<0.05);对比意图阶段和无意图阶段发现,年龄在36~<46岁者(
OR
=2.503)更容易处于无意图阶段,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 000~≤10 000元者(
OR
=0.616)、听说过HPV疫苗者(
OR
=0.354)、知识素养合格者(
OR
=0.294)更容易处于意图阶段(均
P
<0.05)。
结论
深圳市成年女性对HPV疫苗的认知水平较高,实际接种率和接种意愿率相对较高,受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HPV及其疫苗知晓度和知识素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维生素D相关指标与肌少症诊断参数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晏师康, 李慧龙, 开地日艳·库日班江, 陈思敏, 陈亚琳, 杨蕾
2025, 51(9): 984-990. doi:
10.12183/j.scjpm.2025.0984
摘要
(
9
)
PDF
(1033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探索维生素D相关指标与肌少症诊断参数的因果关联。
方法
主要分析采用TSMR方法探索维生素D相关指标(25-羟维生素D水平、维生素D结合蛋白、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补充剂)与肌少症诊断参数[低握力、四肢骨骼肌质量(ALM)、步速]的因果关联,同时采用MVMR方法探索二者的独立因果效应。随后,更换肌少症诊断参数数据进行复制分析,并对主要、复制TSMR分析结果进行Meta分析。
结果
主要分析、多变量和复制分析的MR结果未发现维生素D相关指标与肌少症诊断参数有显著因果关系,Meta分析结果显示,未患维生素D缺乏和步速(
β
=0.001,95
% CI
=0.000 2~0.001 8,
P
=0.019)、低握力(
OR
=0.993,95
% CI
=0.987~0.999,
P
=0.015),25(OH)D水平和步速(
β
=0.015,95
% CI
=0.004~0.027,
P
=0.009)存在因果关系。
结论
维持最佳25(OH)D水平有助于防止步速水平的下降,而未患维生素D缺乏还可降低低握力的发生风险。
现场研究
深圳市宝安区1 214名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状态与流感疫苗犹豫的关联研究
林威, 樊静洁, 任芳美, 许玉成, 张瑞银
2025, 51(9): 991-996. doi:
10.12183/j.scjpm.2025.0991
摘要
(
8
)
PDF
(1075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状态与流感疫苗犹豫的关联。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对深圳市宝安区小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简单及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焦虑、抑郁、亲子关系满意度评分与流感疫苗犹豫总分及不同维度评分的关联。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 214名小学生家长,平均年龄为(37.19±5.56)岁,女性占79.5%;当前就读的孩子平均年龄(9.85±1.51)岁。女性家长疫苗犹豫总分以及信任、便利维度评分高于男性家长(均
P
<0.05)。家长焦虑(
β'
=0.067)、抑郁(
β'
=0.072)、亲子关系满意度(
β'
=-0.153)评分均与流感疫苗犹豫总分存在关联(均
P
<0.05)。其中家长焦虑(
β'
=0.087)、抑郁评分(
β'
=0.092)与自满维度评分存在关联;亲子关系满意度评分与信任(
β'
=-0.140)和便利维度评分(
β'
=-0.171)存在关联(均
P
<0.01)。根据家长性别分层分析发现,焦虑显著影响男性家长流感疫苗犹豫自满维度评分,抑郁显著影响女性家长流感疫苗犹豫自满维度评分,亲子关系满意度对不同性别家长流感疫苗犹豫信任、便利维度评分均存在显著影响(均
P
<0.05)。未发现焦虑、抑郁评分和亲子关系满意度评分对疫苗犹豫存在交互作用(均
P
>0.05)。
结论
相比起男性,女性家长在信任、便利维度更容易表现出流感疫苗犹豫。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影响自满维度且存在性别差异,亲子关系状态主要影响信任和便利维度,建议对不同性别家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对接种流感疫苗的接受度。
郑州市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调查
李冰, 韩吉楠, 张向阳
2025, 51(9): 997-1000. doi:
10.12183/j.scjpm.2025.0997
摘要
(
7
)
PDF
(911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的现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在郑州地区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所幼儿园及6所小学抽取0~12岁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单、多因素分析影响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的相关因素。
结果
共发放5 669份儿童家长的调查问卷,最终纳入有效问卷5 014份(88.45%),在5 014名家长中有2 078名(41.44%)家长存在接种犹豫,父母对儿童疫苗态度量表评分平均为(47.89±13.25)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为农村(
OR
=1.035)的儿童家长容易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
P
<0.05),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
OR
=0.917)、家庭年收入≥20万(
OR
=0.856)、0~12岁儿童数≥2个(
OR
=0.884)、通过医生建议获取疫苗知识(
OR
=0.778)、相信非免疫规划疫苗能够预防疾病(
OR
=0.933)的儿童家长不容易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犹豫(
P
<0.05)。
结论
郑州地区0~12岁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犹豫现象较为普遍,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儿童数、医生建议及对非免疫规划疫苗的认知等均会影响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犹豫。
2014—2024年佛山市顺德区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梁永坚, 谢佳敏, 谭伟烽, 李柱锋, 谢艺红
2025, 51(9): 1001-1004. doi:
10.12183/j.scjpm.2025.1001
摘要
(
7
)
PDF
(97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14—2024年佛山市顺德区登革热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4—2024年顺德区登革热病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结果
2014—2024年顺德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 883例,其中输入病例97例,病例主要来自东南亚、南亚等14个国家和我国云南省。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境外输入病例各月份均有发生,以7—8月多见,境内输入病例集中在8—10月,本地病例以9—10月份为发病高峰,1—4月无本地病例报告。报告病例数前5位的镇街依次为陈村镇(579例)、乐从镇(439例)、北滘镇(308例)、大良街道(183例)和容桂街道(117例),占总病例数的86.35%(1 626/1 883)。境外输入病例报告病例发病到确诊为5(3,7) d,晚于境内输入病例为3(1,4) d(
Z
=-3.506,
P
<0.01)。
结论
顺德区由东南亚、南亚和境内邻近地区输入的登革热疫情严峻。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构成不同。各镇街均有病例报告,但北部和东部发病例数较多。
2021—2023年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因监测漏报调查
刘顺利
2025, 51(9): 1005-1008. doi:
10.12183/j.scjpm.2025.1005
摘要
(
5
)
PDF
(93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成都市温江区居民死亡漏报情况,为降低漏报率提升死因监测数据完整性提供策略。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温江区2021—2023年3个镇/街共3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开展死因回顾性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漏报的影响因素。
结果
2021—2023年成都市温江区调查点实际死亡4526例,漏报108例,总漏报率为2.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漏报率高于女性(
OR
=1.074);0~<6、15~<45、45~<65岁人群高于≥65岁人群(
OR
=62.678、7.326、1.324);2021、2022年高于2023年(
OR
=1.847、2.939)。
结论
成都市温江区2023年死因监测漏报率较前2年降低,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有所提升,但仍需采取措施解决6岁以下婴幼儿漏报率高等其他突出问题。
2014—2023年陕西省商洛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南社利, 杨小丹, 杨瑶, 黎家俊
2025, 51(9): 1009-1012. doi:
10.12183/j.scjpm.2025.1009
摘要
(
9
)
PDF
(996KB) (
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陕西省商洛市2014—2023年梅毒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梅毒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数据,使用Excel 2016和SPSS 26.0对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2014—2023年商洛市共报告梅毒病例4738例,年均发病率为20.93/10万,年均增长率13.40%,其中隐性梅毒发病率最高为16.74/10万,III期梅毒发病率最低为0.08/10万;男女性别比为0.78∶1;发病不存在季节及周期性,但不同职业中农民发病率最高为15.00/10万,农村居民发病率(82.53/10万)高于城镇(17.48/10万),病例集中在20~<40岁(51.59%)、初中文化程度(40.73%)、已婚有配偶(68.70%)的人群;不同县区报告病例年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商洛市2014—2023年梅毒发病趋势明显上升,应进一步扩大高危人群的筛查范围,结合生理-心理-社会模式综合开展梅毒防治工作,降低梅毒发病率。
基于ARIMA乘积季节模型的滨州市水痘发病趋势预测分析
李阳, 姜雪锦, 李承程, 王孟杰, 王春平, 林韬
2025, 51(9): 1013-1016. doi:
10.12183/j.scjpm.2025.1013
摘要
(
5
)
PDF
(1249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构建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乘积季节模型,预测滨州市水痘发病趋势。
方法
收集2011—2024年滨州市水痘报告病例资料,基于2011—2023年月度数据构建水痘发病ARIMA乘积季节模型,采用2024年月度数据评价预测效果。采用最优的ARIMA乘积季节模型对2025年水痘月度数据进行预测。
结果
2011—2023年水痘月度报告病例存在季节性,水痘发病的最优预测模型为ARIMA(1,0,0)(0,1,1)
12
。2024年水痘月度发病数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7.71、平均相对误差为-5.90%。预测2025年水痘月度发病例数40~134例,发病高峰与往年相似。
结论
ARIMA乘积季节模型可用于预测滨州市水痘发病数,水痘发病存在上升趋势,应加强相关措施的落实。
流感疫苗接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频率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
戴晓瑛, 周溪, 符之月
2025, 51(9): 1017-1020. doi:
10.12183/j.scjpm.2025.1017
摘要
(
5
)
PDF
(1058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流感疫苗接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频率的影响。
方法
从医院信息系统中提取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期间明确接种过流感疫苗的COPD患者完整病历数据,共纳入475例,设为接种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1∶1配对,匹配475例同一时段内未接种流感疫苗的COPD患者设为未接种组,患者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且随访资料完整。比较2组患者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急性加重情况、因急性加重导致的就诊情况、因急性加重导致的住院情况及严重结局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Poisson回归模型分析流感疫苗接种对COPD急性加重发生及发生频率的影响。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流感疫苗接种和未接种各475例COPD患者,2组患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患病相关信息、合并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接种组急性加重发生率为4.21%(20/475),低于未接种组的7.37%(35/475),接种组急性加重次数≥2次者有2例,1次者18例,未接种组分别为15、20例,2组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6.434,
P
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未接种流感疫苗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1.810,95%
CI
:1.029~3.183,
P
0.01)。经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在流感暴发季节前未接种流感疫苗是导致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1.750,95%
CI
:1.025~2.986,
P
0.01)。
结论
流感疫苗接种能降低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并减少因急性加重导致的急诊就诊及住院发生,流感疫苗接种与否是COPD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早期营养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再入院率效果研究
刘凯, 阿孜古丽·买买提吐尔逊, 李敬萍
2025, 51(9): 1021-1024. doi:
10.12183/j.scjpm.2025.1021
摘要
(
10
)
PDF
(1064KB) (
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早期营养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效果,为降低老年肺炎患者再入院率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22年8月至2024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营养干预由医生自主决定,监测生命体征并规范管理;干预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早期营养干预。干预至患者出院,评估2组干预效果,包括营养指标、临床指标、功能指标及再入院率。
结果
干预组入组106例,对照组入组10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性疾病、病原学结果等基线资料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后,干预组白蛋白、前蛋白及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干预组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干预后,干预组改良巴氏指数评定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组出院后30 d及90 d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
结论
在老年肺炎患者中应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的早期营养干预,可提升营养水平,降低院内并发症发生率,且能促进生活能力恢复,降低再入院风险。
儿童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特征及其短期预后风险分析
王莹, 田雨飞, 赵亚坤
2025, 51(9): 1025-1029. doi:
10.12183/j.scjpm.2025.1025
摘要
(
6
)
PDF
(1070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MP)混合感染及预后情况,并分析MP混合感染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23年5月至2024年11月,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05例M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儿童MP混合感染情况,跟踪随访患儿确诊并开始治疗后30d内预后情况。使用统一调查表收集所有MP患儿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MP混合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结果
305例MP感染患儿中,仅MP感染198例(64.92%),混合感染107例(35.08%),其中MP+病毒感染74例(24.26%),MP+细菌感染33例(10.82%)。305例MP感染患儿中,预后不良86例(28.20%),预后良好219例(7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协变量后,与无混合感染比较,MP+病毒感染、MP+细菌感染会增加儿童MP预后不良风险(P<0.05),其OR及95%CI分别为4.610(2.339~9.086)、4.432(2.381~8.692)。
结论
儿童MP感染后有部分为混合感染,相较于单纯MP感染,混合感染会对患儿预后产生不良影响。
六安市4~10岁儿童性早熟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
章静, 刘成先, 赵锐
2025, 51(9): 1030-1033. doi:
10.12183/j.scjpm.2025.1030
摘要
(
6
)
PDF
(1062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六安市4~10岁儿童性早熟发生情况,探讨该年龄段儿童性早熟危险因素,为预防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于2022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六安市妇幼保健院生长发育门诊体检的4~10岁儿童为对象,通过体检、B超、X摄片等诊断性早熟,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儿童生活行为习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及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结果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4249名体检儿童中检出374例性早熟患儿,检出率为8.80%,其中女童311例,男童63例,女童检出率为男童的4.94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童(
OR
=5.058)、年龄增长(
OR
=21.824)、母亲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
OR
=1.891)、胎龄为早产儿(
OR
=3.077)、母亲初潮年龄≤13岁(
OR
=3.721)、喜爱言情类作品(
OR
=2.083)、高脂血症(
OR
=6.228)、食用营养补品(
OR
=2.768)、视屏时间长(
OR
=2.489)、户外活动少(
OR
=2.239)、睡眠不足(
OR
=3.955)、亮灯睡觉(
OR
=8.240)、家附近有污染性工厂(
OR
=4.187)的六安市4~10岁儿童性早熟检出风险更高(均
P
<0.05)。
结论
六安市4
∼
10岁儿童性早熟检出率为8.80%,女童显著高于男童。女童、年龄增长、母亲低文化程度、早产等多种因素会增加该年龄段儿童性早熟检出风险,建议针对性预防儿童性早熟。
2015—2023年新沂市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间隔分析
贾利, 沙娇娇, 赵一鸣
2025, 51(9): 1034-1037. doi:
10.12183/j.scjpm.2025.1034
摘要
(
4
)
PDF
(1102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间隔特征,为及时识别,早期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2015—2023年新沂市报告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生时间间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23年新沂市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975例,发生率为71.37/10万剂。涉及43种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占前3位,分别为464.57/10、257.19/10、192.48/10万剂。不良反应发生时间间隔为0~127d,
M
(
P
25
,
P
75
)为[0(0,1)d],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d内,为3769例,占94.82%,其中一般反应3703例(94.97%),异常反应66例(86.84%)。72h内,发热、红肿发生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均呈双峰分布,峰值分别为<1和5h,24和48h;硬结和异常反应发生时间间隔的变化趋势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分别为24、<1h。卡介苗淋巴结炎发生时间间隔最长,为127d。异常反应以过敏性反应为主(70例,占92.11%)。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接种后1 h内(13例,占19.70%)。
结论
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间隔主要为接种后3d内,其分布呈现因病不同、因症状不同的特点,可为临床诊断及早期处置提供参考。
40~60岁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相关性研究
王龙, 单艳棋, 夏云鹤, 吴小三
2025, 51(9): 1038-1041. doi:
10.12183/j.scjpm.2025.1038
摘要
(
7
)
PDF
(1062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40~60岁体检人群血尿酸(SUA)水平与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aICAS)相关性,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60岁体检人群资料,采用3D-TOF MRA诊断aICAS,收集2组人口学资料、机体代谢等基线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CAS相关因素,进一步根据SUA水平四分位数分组,分析SUA水平与aICAS检出的剂量关系。
结果
本研究纳入发生aICAS组241例、未发生组963人,2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性别等7项资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未调整因素时,SUA水平与aICAS检出风险有关(
OR
=1.014,95%
CI
:1.009~1.020);调整后仍是相关因素(
OR
=1.015,95%
CI
:1.008~1.022)。Q4组检出aICAS风险是Q1组的2.327~2.434倍,SUA水平升高与aICAS检出风险相关(均
P
<0.01)。
结论
SUA水平是合肥地区40~60岁人群aICAS检出的独立影响因素,且高水平SUA与该人群aICAS检出存在显著相关性,基于SUA水平制定社区综合干预策略可能有助于aICAS的早期防控。
郑州地区膀胱癌发病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席国旺, 张涛, 王斌, 李中学, 高江涛, 李红星, 张科庄
2025, 51(9): 1042-1045. doi:
10.12183/j.scjpm.2025.1042
摘要
(
5
)
PDF
(908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系统调查分析郑州地区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职业暴露、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探讨其与膀胱癌发生的关联性,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降低本地区膀胱癌的发病率。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市4家三级医院诊治的424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病例组,以性别相同、年龄不超过3岁为原则,按1∶1的比例选择同期在上述医院健康体检的424例非膀胱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郑州地区膀胱癌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膀胱癌病例和非膀胱癌者各424例,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及文化程度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
OR
=2.290)、憋尿习惯(
OR
=2.440)、合并糖尿病(
OR
=2.360)、泌尿系统疾病病史(
OR
=1.797)、职业暴露(
OR
=3.500)、膀胱癌家族史(
OR
=3.783)是膀胱癌发病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病例对照分析证实,吸烟、长期憋尿、糖尿病史、泌尿系统疾病史、职业有害物质接触以及膀胱癌家族史是郑州地区膀胱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职业暴露和遗传因素的风险尤为显著。应重点加强职业健康防护和遗传高危人群监测,同时倡导戒烟、规律排尿等健康行为,降低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24年新疆兵团第三师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永年, 张丽杰, 王童敏
2025, 51(9): 1046-1049. doi:
10.12183/j.scjpm.2025.1046
摘要
(
6
)
PDF
(90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新疆兵团第三师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依托新疆兵团重点人群筛查项目,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第三师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面对面调查;采用描述性方法、
χ
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2024年共调查新疆兵团第三师老年人8645人,其中男性占48.47%、男女性别比为0.94∶1。新疆兵团第三师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75.95%,男性(
OR
=1.110)、汉族(
OR
=2.715)、文化程度越高(
OR
=1.645、2.145、2.743、4.853)、职业为离退人员(
OR
=3.030)和家务及待业(
OR
=1.293)以及接受过健康教育人群(
OR
=9.681)是知晓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促进因素,而职业为工人/民工(
OR
=0.525)、牧民(
OR
=0.329)、其他(
OR
=0.405)是知晓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阻碍因素(均
P
<0.05)。86.12%人群接受过健康教育,接受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为广播(70.04%);广播/电视/视频/动漫等声像材料仍然是老年人最希望获得健康教育的途径(93.74%)。
结论
新疆兵团第三师老年人群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水平较低。应加强对少数民族、低文化水平、牧民等人群的宣传教育,开展双语、个体化的健康宣教,以及采用医防融合的结核病健康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降低结核病危害。
深圳市盐田区托幼机构儿童家长登革热知信行调查
佘玲玲, 徐震东, 张陈欢, 黄仁湛, 韦利华, 刘雅文, 孔东锋, 林凯
2025, 51(9): 1050-1054. doi:
10.12183/j.scjpm.2025.1050
摘要
(
9
)
PDF
(928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托幼机构儿童家长登革热知信行现状,为在推动登革热疫情防控“家-校-卫”联动中制定有效的健康教育策略、改进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多样性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深圳市盐田区托幼机构儿童家长进行线上调查,通过
χ
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家长登革热知信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共抽取深圳市盐田区11所托幼机构2397名儿童家长,登革热知识总知晓率为40.18%,防控态度总持有率为69.30%,行为总持有率为7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0~<40岁
OR
=1.78,40~<50岁
OR
=1.87)、文化程度(高中/中专
OR
=1.79,大专
OR
=2.44,本科
OR
=3.17,硕士及以上
OR
=3.10),职业(医务人员
OR
=1.92,个体私营业主
OR
=0.62,其他
OR
=0.65),托幼机构性质(公办
OR
=1.43)是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均
P
<0.05);文化程度(高中/中专
OR
=1.94,大专
OR
=1.80,本科
OR
=2.04)、职业(其他
OR
=0.59)、托幼机构性质(公办
OR
=1.29)是态度持有率的影响因素(均
P
<0.05);职业(教师
OR
=0.62,个体私营业主
OR
=0.71,工人
OR
=0.69)、托幼机构性质(公办
OR
=1.46)为行为持有率影响因素(均
P
<0.05)。公众号、博文等新媒体(82.31%)为主要登革热知识获取途径。
结论
深圳市盐田区托幼机构儿童家长登革热知信行水平不高,需结合新媒体和“家-校-卫”联动模式,针对薄弱环节开展差异化健康教育。
继续医学教育园地(现场流行病学)
一起因进食外卖引起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与病因探讨
张欢, 徐兴, 蓝子皓, 梁骏华, 闻剑
2025, 51(9): 1055-1059. doi:
10.12183/j.scjpm.2025.1055
摘要
(
15
)
PDF
(936KB) (
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河源市某中学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事件原因,为防止今后类似事件的发生提出合理建议和控制措施。
方法
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调查可疑暴露因素;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可疑餐次,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高危食品;采集病例、食品、环境等样品,开展病原检测。
结果
此次事件共发现17例病例,均为同一班学生,粗罹患率为30.91%,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82.4%)、腹痛(64.7%)。可疑餐次为团建活动,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发病与食用外卖牛筋丸有关(
P
=0.001)。共采集51份标本,其中2份团建剩余食品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基因
sea
,肠毒素均为阴性;2份关东煮原材料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定量结果分别为10cfu/g、300cfu/g。
结论
这是一起因进食外卖食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外卖肉糜类速冻及调制食品生产与运输环节的监督。
读书园地
品管圈活动在传染病患儿防护中的应用效果
杨志红
2025, 51(9): 1060-Ⅰ.
摘要
(
12
)
PDF
(6467KB) (
35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