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下载中心
联系我们
English
在线办公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被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服务
期刊信息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主编
李艳
执行主编
杨颖
编辑部主任
陈亮
编辑部副主任
江金女
联系方式
《华南预防医学》编辑部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石街群贤路160号 邮编:511430
电话:
(020)31051582
E-mail:
gdsjkzx_hnyfyx@gd.gov.cn
ISSN 1671-5039
CN 44-1550/R
广告发布登记编号
440100190072
微信公众号
本期目录
2025年 第51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5-06-20
上一期
封面下载
目录下载
Meta分析
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严重程度与器官功能障碍: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蒋羽茜, 谢心怡, 邓绮琪, 朱晓阳, 江云旸, 颜舜轩, 王广
2025, 51(6): 595-603. doi:
10.12183/j.scjpm.2025.0595
摘要
(
6
)
PDF
(1516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器官功能障碍与H1N1感染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
方法
检索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4个数据库,收集2009年1月1日到2024年12月15日发表的相关文献。应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2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有慢性肺病(
OR
=1.59,
P
<0.01)、慢性肝病(
OR
=2.33,
P
<0.01)等基础病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血清生物标志物如肌酐(
WMD
=0.34 mg/dL,
P
<0.01)、肌酸激酶(
WMD
=0.21 U/L,
P
=0.027)的升高,以及肺炎(
OR
=6.59,
P
<0.01)、心力衰竭(
OR
=1.68,
P
<0.01)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OR
=13.00,
P
<0.01)等发生率的提高,均与严重H1N1感染相关。
结论
基础病患者更容易发展为重症,严重H1N1病毒感染会导致多器官损伤。
论著
基于遗传学因素探究金属元素与宫颈癌的因果关系
苏天雄, 周亚威, 刘婧婷, 裴建赢, 朱圭娜, 李燕
2025, 51(6): 604-611. doi:
10.12183/j.scjpm.2025.0604
摘要
(
7
)
PDF
(2184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库中大规模的人体遗传相关数据,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方法探究外周血金属元素水平与宫颈癌的因果关系。
方法
以GWAS Catalog数据库中获取21种外周血金属元素的数据集作为暴露因素数据、 FinnGen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的GWAS数据作为结局数据,利用双样本MR分析方法,评估外周血金属元素水平与宫颈癌潜在的因果关系,其中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使用多个工具变量(instrumental variables,IVs)估计暴露因素(即外周血金属元素)和结局(即宫颈癌)的关系,以获得更精确的因果效应估计。同时利用加权中位数分析、加权模式和MR-Egger等分析方法进行相互补充,确保因果推断的可靠性和结果的稳健性。此外,还进行了异质性和水平多效性分析,MR Steiger方向性检验用于排除反向因果关系。
结果
IVW法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镍水平与子宫颈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呈正向因果关系(
OR
=1.145,95%
CI
: 1.008~1.300,
P
=0.037),并且该因果关系不存在异质性(
Q
MREgger
=40.211,
P
MR-Egger
=0.505;
Q
IVW
=40.288,
P
IVW
=0.546)和水平多效性效应(MR-Egger截距= 0.008 89,
P
=0.784);血清钼水平是宫颈癌鳞癌的保护因素(
OR
=0.810,95%
CI
: 0.658~0.997,
P
=0.047)。敏感性分析和其他MR分析结果也表明研究结果不存在异质性、水平多效性分析和反向因果关系。
结论
血清镍/钼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存在遗传学预测的因果关系,可为预测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一个新思路,有助于宫颈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髋部骨折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缺口及依从性研究
邸腾飞, 朱文明
2025, 51(6): 612-616. doi:
10.12183/j.scjpm.2025.0612
摘要
(
5
)
PDF
(1135KB) (
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缺口与依从性,并分析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优化疾病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于保定市第二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缺口与依从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对335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200例术后12个月内未启动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缺口率为59.70%(200/335);135例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中,治疗依从性良好56例,占41.48%(56/135),治疗依从性差79例,占58.52%(79/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或3 000~<5 000元(
OR
=4.258、3.554)、医保类型为居民医保或职工医保(
OR
=0.148、0.214)、独居(
OR
=2.953)、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水平低(
OR
=2.616)、术后未接受骨密度检测(
OR
=5.340)、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OR
=4.475)均为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缺口较大,且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依从性仍有待提高,需综合考虑家庭人均月收入、医保类型、独居、骨质疏松知识知晓水平、术后接受骨密度检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以便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预后改善。
焦作市解放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调查
张慧, 李晶晶, 王辉辉, 范艳萍, 王小青, 刘枝鑫, 周雪红, 张彦杰
2025, 51(6): 617-620. doi:
10.12183/j.scjpm.2025.0617
摘要
(
7
)
PDF
(117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焦作市解放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4年1—; 10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以学校为单位抽取焦作市解放区小学17所、初中6所、高中2所、职高1所共26所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超重/肥胖筛查和相关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焦作市解放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32 748名学生中最终纳入32 289名有效研究对象,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6.30%(11 721/32 2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孕前超重/肥胖(OR=1.758)、母亲孕期增重过度(OR=1.422)、非每天吃早餐(OR=2.818)、经常高脂或高糖食物(OR=3.176)、家属将高脂或高糖食物作为奖励(OR=4.255)、完全达到24 h活动指南推荐量(OR=0.410)是本地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相关因素(均P<; 0.05)。
结论
焦作市解放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母亲孕前超重/肥胖、孕期增重过度、非每天吃早餐、经常食用高脂或高糖食物、以及家属将高脂或高糖食物作为奖励与学生超重/肥胖密切相关;完全达到24 h活动指南推荐量的学生,超重/肥胖发生率较低。建议从孕期健康管理入手,加强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的宣传教育,改善学生饮食结构和活动模式,降低超重/肥胖发生率,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云南省某县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影响因素分析
李图南, 陈亚红, 刘宏, 韦蝶心, 杨绍红, 唐永泉, 倪俊煜, 穆晓东, 杨云娟
2025, 51(6): 621-626. doi:
10.12183/j.scjpm.2025.0621
摘要
(
6
)
PDF
(115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云南省某县中小学生的情绪与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探究其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为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制定相关措施和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3年12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某县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在校适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工具使用学生版长处与困难问卷(SDQ)、MacArthur量表以及自编量表。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发生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中小学生830人,其中,男生360人,女生470人;小学生281人,初中生266人,高中生283人。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异常检出率为11.45%(95例),临界为15.30%(127例)。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结果显示与家人关系(
OR
=1.766)、家庭教养方式(
OR
=3.420)以及自身身体状况评价(
OR
=0.260、0.161、0.077)是影响中小学生情绪和行为问题检出情况的因素(均
P
<0.05)。
结论
云南省某县在校中小学生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处于同类研究的中间水平,提示某县中小学生可能面临不容忽视的潜在情绪和行为问题。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HCV抗体阳性者丙肝治疗影响因素分析
郑洪清, 潘丝媛, 王国任, 王丽荣, 阮峰, 方晓君, 李艳, 杨放, 黎健荣
2025, 51(6): 627-631. doi:
10.12183/j.scjpm.2025.0627
摘要
(
6
)
PDF
(1185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阳性者丙肝治疗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MMT门诊为研究现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收集MMT门诊HCV抗体阳性者的信息,分析其丙肝治疗情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354人,40岁以上334例(94.35%);男性307例(86.72%);汉族351例(99.15%);待业/无业人员194例(54.80%);初中及以下学历284例(80.23%);在婚或同居176例(49.72%);非独居状态259例(73.16%)。接受过HCV核酸检测130例(36.72%),接受抗HCV治疗110例(31.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酗酒史(
OR=
2.587)、家人知晓患病(
OR=
10.644)、家人动员治疗(
OR=
2.504)、丙肝知识认知程度较好(
OR=
1.919)、接受过HCV核酸检测(
OR=
2.857)、有医保(
OR=
2.995)的HCV抗体阳性者接受抗HCV治疗的概率更高;从事“其他”职业(
OR=
0.362)的HCV抗体阳性者接受抗HCV治疗的概率更低。
结论
广东省MMT门诊中HCV抗体阳性者接受抗HCV治疗的比例较低。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丙肝的认知;鼓励家庭参与患者的健康管理并提供必要支持;同时,医疗机构应提供便捷的核酸检测服务,确保患者能够及时确诊和治疗。
6月龄~49岁人群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安全性Ⅰ期临床试验
陆伟才, 刘玉清, 段沁彤, 黄莉荣
2025, 51(6): 632-637. doi:
10.12183/j.scjpm.2025.0632
摘要
(
7
)
PDF
(1409KB) (
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在6月龄~49岁健康人群的安全性。
方法
采用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Ⅰ期临床试验在广西入组成人、青少年、儿童、婴幼儿受试者。按照年龄和剂量,随机分入试验疫苗低剂量组、试验疫苗高剂量组、安慰剂对照组,观察统计每剂疫苗接种后28 d内的不良事件和6个月内严重不良事件。
结果
1.本研究共入组200例受试者(低剂量组80例、高剂量组80例、安慰剂组40例),完成率98.50%(低剂量组100.00%、高剂量组96.25%、安慰剂组100.00%)。2.发生90例(45.00%)206例次不良事件,1例1例次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导致退出的不良事件、1例1例次与疫苗接种无关的严重不良事件。3.发生25例(12.50%)38例次全身性征集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发热;19例(9.50%)23例次局部征集性不良反应,主要症状为疼痛和触痛;23例(11.50%)44例次非征集性不良反应,主要为上呼吸道感染。4.不良反应严重程度以1、2级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7.50%、10.50%,主要为发热和接种部位疼痛;共发生3例(1.50%)3级不良反应,表现为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
结论
6月龄~49岁健康人群接种EV71试验疫苗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现制拿铁咖啡饮料监测情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陈力, 黄欢婷, 敖丽萍, 李昊旋, 翁创伟, 赖志胜
2025, 51(6): 638-641. doi:
10.12183/j.scjpm.2025.0638
摘要
(
6
)
PDF
(119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州市越秀区市售现制咖啡饮料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其中金属、脂肪、反式脂肪酸含量,为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采集现制咖啡饮料30份,开展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霉菌、赭曲霉毒素A、脂肪、反式脂肪酸和金属铅、铬、镉、总汞、总砷、铝含量的检测。
结果
现制咖啡饮料样品总体超参考值率为20%(6/30),超参考值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霉菌;金属元素有不同程度检出但含量均较低;反式脂肪酸含量均≤0.3 mg/100g;脂肪含量均值为1.9 g/100mL,生椰拿铁、奶酪/芝士/奶油拿铁、厚乳拿铁中脂肪含量较高。
结论
2024年广州市越秀区现制咖啡饮料微生物污染状况可控;金属、反式脂肪酸含量及健康风险低,但由于饮用该类饮料而额外摄入的脂肪及由此带来的健康风险应该引起关注。
综述
数字化转型在爱国卫生工作中的机遇、挑战及策略
刘星, 何志辉, 刘文华
2025, 51(6): 642-646. doi:
10.12183/j.scjpm.2025.0642
摘要
(
6
)
PDF
(935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爱国卫生工作所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
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案例分析以及2022—2024年6月期间珠海市、广州市实地访谈调研等多种方法,梳理出数字化转型对爱国卫生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建议。
结果
数字化转型对爱国卫生工作的积极影响,包括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提高群众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一些问题,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数字鸿沟以及技术应用的不平衡等。应对策略,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以及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参与等。
结论
数字化转型为爱国卫生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强化技术更新与人才培养、增加资金投入与政策扶持等措施的实施,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克服存在的困难,推动爱国卫生工作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的高水平发展,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现场研究
2 4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影响因素分析
毛明华, 魏秋蕊, 彭心, 刘国娟, 刘连杰, 王宇
2025, 51(6): 647-649. doi:
10.12183/j.scjpm.2025.0647
摘要
(
4
)
PDF
(1166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阻肺)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2021—2023年就诊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呼吸科慢阻肺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有无发生急性加重分为稳定组和急性加重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患者发生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慢阻肺患者2 487例,慢阻肺稳定组患者50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1 981例,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率为79.65%(1 981/2 487)。慢阻肺急性加重组男性、吸烟量>400根/年、吸烟时长>5年、粉尘接触职业、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发生过肺部感染、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慢阻肺稳定组(均
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量>400根/年(
OR
=1.554)、从事粉尘接触性职业(
OR
=12.570)、低蛋白血症(
OR
=1.604)、合并心血管疾病(
OR
=1.460)和糖尿病(
OR
=1.489)是造成慢阻肺患者出现急性加重的相关因素(均
P
<0.05)。
结论
戒烟、避免职业性粉尘直接暴露、防治低蛋白血症发生、定期复诊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能够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发作次数,提高慢阻肺患者整体预后。
夏枯草中重金属溶出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
黄芮, 陈少威, 陈子慧, 王萍, 黄栩滨, 彭接文
2025, 51(6): 650-653. doi:
10.12183/j.scjpm.2025.0650
摘要
(
8
)
PDF
(114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检测分析夏枯草中重金属铅(Pb)、镉(Cd)、砷(As)和铬(Cr)的含量及溶出特征,结合广东省成年居民夏枯草实际消费状况,科学评估夏枯草中重金属和有害元素的实际风险。
方法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夏枯草中4种常见重金属的含量,同时模拟夏枯草煲煮夏枯草凉茶的过程,分析不同制备条件下夏枯草中重金属溶出的变化并采用危害指数(HI)法评估夏枯草中重金属的联合暴露风险。
结果
夏枯草中Pb、As、Cd、Cr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516~3.955、0.120~0.284、0.019~0.061和0.972~8.104 mg/kg;煲煮0.5 h后夏枯草汤水中Pb、As、Cd、Cr的含量明显低于夏枯草(
P
<0.01),且夏枯草汤水中As的溶出量随着浸泡时间(0.5~2.5 h)的延长逐渐升高。夏枯草成年消费人群中,每月消费频率以<0.5次/月为主(占51.1%),每次消费量均值为14.79 g/次,
P
90
为30.00 g/次,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提示Pb、As、Cd、Cr的累积摄入
HI
<1,其中As的贡献率最高(55.7%),其次是Pb(38.8%)。
结论
广东省成年居民由夏枯草摄入带来的Pb、As、Cd、Cr联合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夏枯草在传统的煲煮过程中重金属不易溶出,溶出量随着煲煮或浸泡时间的延长可能逐渐升高,未来关于夏枯草处理和烹调后重金属,特别是As的形态及生物可给性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2013—2022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美丽克汗·牙生, 加依娜尔·胡那皮亚, 焦彩云, 罗雅宁
2025, 51(6): 654-657. doi:
10.12183/j.scjpm.2025.0654
摘要
(
8
)
PDF
(1129KB) (
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简称兵团)2013—2022年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进行监测,分析水质及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
方法
收集整理2013—2022年兵团生活饮用水监测资料,分析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合格率、主要监测指标变化趋势。
结果
2013—2022年兵团共监测水样19 110份,总合格率为73.54%(合格14 053份),地下水总合格率(76.81%)高于地表水(62.14%),城市水总合格率(75.53%)高于农村水(71.93%),枯水期总合格率(75.37%)高于丰水期(71.92%),末梢水总合格率(75.67%)高于出厂水(69.59%)(均
P<
0.01)。2013—2022年兵团生活饮用水最低年合格率为63.05%,最高年合格率为83.63%,年合格率呈上升趋势(
P
<0.01)。主要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砷、氟化物、浑浊度、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的年合格率均呈上升趋势(均
P<
0.01)。
结论
2013—2022年兵团生活饮用水水质整体呈现优化趋势,微生物指标和化学指标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
孕晚期感染B族链球菌后分娩新生儿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倪协琴, 胡言东, 胡慧敏, 黄科, 戴小均, 汤勇
2025, 51(6): 658-661. doi:
10.12183/j.scjpm.2025.0658
摘要
(
6
)
PDF
(11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孕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产妇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并评估母婴特征、围产期干预措施(如抗生素使用)等因素对新生儿感染的影响,以优化围产期GBS感染管理策略。
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邛崃市妇幼保健院、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孕晚期GBS感染产妇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资料分析,统计孕晚期GBS感染后分娩新生儿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本次共纳入孕晚期GBS感染产妇426例,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为(28.49±5.33)岁,有72例新生儿发生GBS感染,感染率16.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娩方式为顺产(
OR
=2.999)、母体营养不良(
OR
=2.226)、出生胎龄<37周(
OR
=3.677)、分娩前GBS定植(
OR
=1.958)、胎膜早破(
OR
=2.933)、羊水胎粪污染(
OR
=2.367)、低体重儿(
OR
=2.675)、合并绒毛膜羊膜炎(
OR
=4.212)、合并妊娠期糖尿病(
OR
=1.451)、确诊后无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史(
OR
=4.067)均是新生儿发生GBS感染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孕晚期GBS感染导致的新生儿GBS感染受多因素影响,其中产时抗生素预防(IAP)的规范使用和绒毛膜羊膜炎的早期识别是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可控因素。本研究提示当前临床实践中可能存在IAP应用不足或时机不当的问题,需通过标准化GBS筛查流程和围产期干预方案优化母婴结局。未来应探索更精准的GBS风险评估模型,以指导个体化防控策略的制定。
淮北地区成年居民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分析
马静瑶, 代长青, 王丽, 郭滔, 陈林
2025, 51(6): 662-665. doi:
10.12183/j.scjpm.2025.0662
摘要
(
9
)
PDF
(1127KB)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淮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期为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淮北地区无偿献血者的17 653例血液样本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血液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速率法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特征献血人群的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影响血液不合格的影响因素。
结果
有218例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不合格率1.23%。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梅毒螺旋体病毒(抗-TP)、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阳性率分别为0.57%、0.25%、0.19%、0.16%、0.07%;不同年龄无偿献血者的ALT阳性率、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不同职业无偿献血者的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抗-HIV及总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不同献血次数无偿献血者的ALT阳性率、HBsAg阳性率、抗-HCV阳性率、抗-TP阳性率、抗-HIV阳性率及总不合格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
P
<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40岁(
OR
=2.261)、年龄40~<50岁(
OR
=2.515)、年龄50~55岁(
OR
=1.965)、自由职业(
OR
=2.366)、初次献血(
OR
=3.239)是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淮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相对较低,但仍存在血液感染风险。可通过献血知识宣传、完善检测技术、严格检测流程、建立固定献血队伍等措施,加强无偿献血管理,提高用血安全。
北京市房山区老年人群认知障碍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鑫鑫, 李敏, 张建军, 王娜
2025, 51(6): 666-669. doi:
10.12183/j.scjpm.2025.0666
摘要
(
5
)
PDF
(1126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旨在评估北京市房山区老年群体中认知障碍的发病比例,并深入挖掘影响发病的深层次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在2024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北京市房山区≥60岁的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简体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调查对象认知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收集老年人基本情况及生活行为习惯,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地区老年人认知障碍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有效调查1 475名房山区≥60岁老年人,178例评估为认知障碍,认知障碍的检出率为12.07%.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60岁老年人群中,以下因素与认知障碍的风险有关联,年龄≥70岁(70~<80岁
OR
=1.457,≥80岁
OR
=1.303)、受教育程度(初中或高中
OR
=0.416、大专及以上
OR
=0.447)、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
OR
=1.526)、饮酒(
OR
=1.601)、社会经济地位(中等
OR
=0.837,高
OR
=0.793)、不同类型药物联合应用(
OR
=2.648)(均
P
<0.05)。
结论
在北京市房山区的老年人群中认知障碍的患病率呈现出较高的趋势,关键风险因素包括高龄、酒精摄入、教育水平不足、较低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联合使用多种药物。通过提升健康教育普及度、给予老年人适当的心理援助和科学用药的指导,可能有效减少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2020—2024年南宁市实行“321”层级架构期间出生缺陷及变化情况分析
马聆桦, 蒋武, 赵士博, 朱茂灵
2025, 51(6): 670-672. doi:
10.12183/j.scjpm.2025.0670
摘要
(
5
)
PDF
(1164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旨在通过“321层级架构出生缺陷综合防控模式”,分析2020—2024年南宁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探索影响其发生率的潜在社会因素,为降低出生缺陷率和致残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数据来源于南宁市妇幼卫生信息系统,收集2020—2024年在南宁市助产机构出生的孕满28周至出生后7 d的围产儿基本情况、缺陷儿出生状况等信息。基于《广西出生缺陷医院监测工作方案》进行上报,通过多种检测方法进行规范化干预,统计前10种主要出生缺陷分布、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例数和出生缺陷干预情况。
结果
2020—2024年南宁市围产儿总数从72 928名降至53 883名,出生数逐年降低,但出生缺陷发生率从293.44/万增长至569.94/万,增长趋势显著(
χ
2
=1 221.118,
P
<0.01)。2024年前5位出生缺陷上报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2.46%)、多指(趾)(6.45%)、外耳其他畸形(小耳、无耳除外)(4.69%)、鞘膜积液(4.43%)、尿道下裂(2.18%)。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随年份升高(
χ
2
=11.101,
P
<0.05)。在299 991名围产儿中,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69例(1.82/万)、重型地贫36例(0.95/万)、唐氏综合征35例(0.92/万)的发生率居前3位。2020—2024年,南宁市户籍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28周干预率均达90%以上,但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
χ
2
趋势=5.850,
P
>0.05)。
结论
2020—2024年南宁市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上升,围产儿总数下降但防控形势仍严峻。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等为主要缺陷类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重型地贫和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居前。严重致死致残出生缺陷干预率高,活产率上升。需强化防控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多部门协作,以降低出生缺陷率和致残率,提升新生儿健康水平。
海淀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韩磊, 韩亚昆, 王磊
2025, 51(6): 673-676. doi:
10.12183/j.scjpm.2025.0673
摘要
(
4
)
PDF
(1125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北京市海淀区学龄前儿童家长对于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nEPI)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从北京市海淀区24个街道(乡镇)中随机选取东西南北4个街道,每个街道随机抽取300名学龄前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按照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将接种意愿将其范围高意愿组(VAS评分>7分)、中意愿组(VAS评分4~7分)、低意愿组(VAS评分<4分)3组进行对比分析,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学龄前儿童家长对于接种非EPI疫苗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有效分析1 153份调查问卷。1 153名调查儿童的主要监护人nEPI的接种意愿中高意愿组593名、中意愿组366名、低意愿组194名,比例分别为49.42%、30.50%和16.17%。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户籍(城镇
OR
=2.077)、发生过疑似接种异常反应(是
OR
=0.500)、监护人学历大专及以上(
OR
=1.818)、家庭月收入≥1万元(
OR
=1.621)、居住情况(常住
OR
=1.629)、调查对象与儿童的关系(父亲
OR
=1.602)是海淀区学龄前儿童监护人接种nEPI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海淀区学龄前儿童nEPI接种意愿受户籍、疑似接种异常反应史、监护人学历、家庭收入、居住情况及与儿童关系等多因素影响。为提高nEPI接种率,需针对这些因素开展针对性干预与宣贯工作,提升家长认知,优化接种服务,以促进疫苗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2018—2022年海口市监测哨点男男性行为者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周东华, 陆秋娟, 陈奎霖, 陈明, 李健, 符艳
2025, 51(6): 677-680. doi:
10.12183/j.scjpm.2025.0677
摘要
(
6
)
PDF
(118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海口市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哨点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感染状况,分析影响MSM人群感染HIV的相关因素。
方法
利用海口市2018—2022年4—8月男男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感染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2018—2022年海口市共监测MSM 2 009人,平均年龄(29.18±8.40)岁。HIV抗体阳性率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时间为1~2年(
OR
=1.85)、梅毒抗体阳性(
OR
=2.21)、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OR
=3.23)、最近1次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
OR
=0.58)、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
OR
=0.25)、最近1年内接受干预服务(
OR
=0.54)是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均
P
<0.05)。
结论
海口市MSM人群中HIV感染率仍处于中等水平,针对感染影响因素,加强对文化程度低和流动的MSM人群以及梅毒感染者精准的综合干预,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降低HIV的感染。
厦门地区老年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检出影响因素分析
高希林, 叶晓燕, 闫军法, 陈剑, 何发胜
2025, 51(6): 681-684. doi:
10.12183/j.scjpm.2025.0681
摘要
(
6
)
PDF
(1128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厦门地区≥60岁体检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及其分布特征,探究生活方式、营养状况、基础疾病及用药史等综合影响因素,为构建厦门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早期筛查体系、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提供循证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厦门地区3家医院体检的≥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DXA-800E检测仪以T值≤-2.5诊断为骨质疏松,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检出率及分布特征,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生活方式、营养状况、基础疾病及用药史对骨质疏松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1 206名≥60岁体检者,骨质疏松症检出率为3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
OR
=4.446)、BMI<18.5 kg/m
2
(
OR
=5.484)、吸烟(
OR
=2.683)、身体活动不足(
OR
=3.546)、奶制品摄入<3次/周(
OR
=6.475)、补充钙剂<3次/周(
OR
=6.625)、补充维生素D<3次/周(
OR
=2.496)、睡眠时间<7 h(
OR
=3.532)、合并糖尿病(
OR
=3.650)、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
OR
=2.552)、糖皮质激素使用史(
OR
=4.284)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相关因素(
P
<0.05)。
结论
厦门地区≥60岁体检人群骨质疏松检出率高,女性、低BMI等为独立影响因素。需精准设计教育内容,通过多元渠道对重点人群干预,构建联动体系加强健康教育。
2024年西安市一起小学水痘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保护效果分析
耿越利, 赵泾芬, 赵旭霞, 刘宇飞, 景珏
2025, 51(6): 685-687. doi:
10.12183/j.scjpm.2025.0685
摘要
(
4
)
PDF
(1673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24年西安市某小学1起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其疫苗保护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VE),总结水痘暴发的特点及防控经验。
方法
对所有患病学生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水痘疫苗保护效果。
结果
本次水痘疫情持续34 d,涉及2个年级3个班级。全校搜索水痘病例16例,罹患率为1.78%(16/898);其中突破病例9例,占发病总数56.25%。水痘疫苗保护效果评价中共纳入142名学生。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相较于未接种疫苗组,本次疫情中接种1剂次水痘疫苗保护效果不显著(
HR
=1.111,95%
CI
:0.345~3.572);接种2剂次水痘疫苗的保护效果为82.10%(
HR
=0.179,95%
CI
:0.038~0.853)。
结论
疫情发生前接种水痘疫苗,特别是2剂次水痘疫苗接种和疫情发生后及时隔离处置,是控制水痘暴发的关键。
石家庄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时雯雯, 侯亚平, 时卉丽, 刘晓敬, 张珈宁
2025, 51(6): 688-691. doi:
10.12183/j.scjpm.2025.0688
摘要
(
5
)
PDF
(112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2021年6月—2024年5月石家庄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选择2021年6月—2024年5月在河北省血液中心进行无偿献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年龄、性别、民族等资料,并对血液样本采用快速检测试纸(胶体金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核酸扩增技术进行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HBV感染情况进行描述,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感染的相关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 687条数据完整、血样合格的无偿献血人员数据,献血者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29.83±7.01)岁;男性22 926名,女性18 761名;HBV感染检出人数为371例,感染率为0.8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男性
OR
=1.684)、不安全性行为史(
OR
=1.320)、乙肝家族病史(
OR
=2.128)、乙肝疫苗接种史(
OR
=0.862)是无偿献血人群HBV感染的相关因素(均
P
<0.05)。
结论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BV感染率为0.89%。男性、不安全性行为史、乙肝家族病史、乙肝疫苗接种是HBV感染的相关因素。研究提示需加强男性、有家族史及高危行为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与健康教育,以降低HBV感染风险,为公共卫生防控提供依据。
病原分子诊断与分子流行病
一起GⅡ.P17-GⅡ.17型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
陈清凉, 李书燕, 马志锋, 陈煜琳, 郑晓晨, 雷蕾, 余光清, 陈兵, 李苑
2025, 51(6): 692-696. doi:
10.12183/j.scjpm.2025.0692
摘要
(
5
)
PDF
(1239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通过对深圳市宝安区某幼儿园暑托班1起疑似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分析,为诺如病毒的防控处置和溯源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采集病例肛拭子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核酸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分型,构建系统进化树进行溯源分析。
结果
此次疫情共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11例,其中疑似病例4例,确诊病例7例,总罹患率32.35%(11/34)。病例均为幼儿,主要集中在暑托班B组,A、B 2组幼儿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5.58,
P
<0.05)。年龄分布在4~6岁,中位数6岁。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显示,参与7月31日上午游戏活动发病的风险是未参与游戏活动的7.89倍(
RR
=7.89,95%
CI
:1.13~54.99)。7份幼儿肛拭子样本均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其中6份成功扩增并测序。序列分析显示这6份诺如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100%,与国内流行株MH842230核苷酸相似性最高(98.03%),都属于诺如GⅡ.P17-GⅡ.17型,处于Cluter 3b进化分支。
结论
本次疫情由GⅡ.P17-GⅡ.17型诺如病毒引起,原因可能是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与病例发生直接或间接接触而被感染。
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溯源和耐药性分析
刘溢, 唐敏, 张洪琼, 孔令汉
2025, 51(6): 697-700. doi:
10.12183/j.scjpm.2025.0697
摘要
(
3
)
PDF
(1110KB) (
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对1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进行分子分型溯源,并调查其毒力基因和耐药性。
方法
使用illumina测序平台对分离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PubMLST数据库和CSI Phylogeny 1.4软件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和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core genom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cgSNP)分型。通过VirulenceFinder 2.0和ResFinder4.6.0数据库比对分析毒力和耐药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共鉴定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属于ST5型,cgSNP差异数为0;毒力基因携带率为12.61%,均携带相同15种毒力基因,包括4种肠毒素类基因
sed
、
sei
、
sej
、
ser
;且均只携带青霉素耐药基因
bla
Z
,仅对青霉素耐药。
结论
本事件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属于暴发克隆。所有菌株对青霉素耐药,并未出现多重耐药现象,建议临床治疗时尽量避免使用此类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