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WHO.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4[M].Geneva: WHO Press, 2014. [2] 张珊, 姜莹莹, 董文兰, 等. 2007-2016年中国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8,26(11):801-804,80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2016-10-25)[2019-12-21].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 [4] 冼国佳, 梁大艳, 陆素颖, 等.2012-2014年肇庆市居民期望寿命及主要死因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8,44(3):221-226. [5] 孟军, 毛玮, 黄金梅.广西2013-2017年死因监测点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及变化趋势[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3):220-224. [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口死因监测工作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45-47. [7] 曾新颖, 李镒冲, 刘世炜, 等. 1990-2015年中国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与“健康中国2030”下降目标分析[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7,51(3):209-214. [8] 李刚, 苏健婷, 韦再华, 等. 北京市2010-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9):1268-1271. [9] 宋娟, 孟海英, 姜晓红, 等. 2010-2015北京市朝阳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27(3):237-240. [10] 王德征, 张辉, 徐忠良, 等. 天津市1999-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早死亡趋势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7,38(12):1672-1676. [11] 张吉玉, 楚洁, 鹿子龙, 等. 2015年山东省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水平和早死概率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9,53(3):316-318. [12] 孟军, 毛玮, 黄金梅.2008-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四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8,24(5):343-348. [13] 杨华凤, 陈旭鹏, 洪忻, 等.南京市2011-2016年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8,35(5):769-771.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15)[2019-12-21].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