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兰,张晓文,赵广才,等.中草药茶饮料饮品凉茶的功效及安全性研究评述[J].中医学报,2010,25(5):914-91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5193. 3—2003急性毒性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5193. 13—2003 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谭剑斌,黄俊明,赵敏,等.王老吉凉茶遗传毒性和致畸作用实验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2013,39(6):84-89.
[5]何蓉蓉,姚新生,栗原博.广东凉茶的“泻火”作用与物质基础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6):834-839.
[6]张梦娇,杨杏芬,赵敏,等.王老吉凉茶对高脂膳食喂养小鼠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J].华南预防医学, 2014,40(1):78-81.
[7]刘稚亚.从凉茶品牌建设看文化传承[J].经济,2016(14):94-96.
[8]林德成.王老吉——从1亿到120亿[J].中国检验检疫,2009(4):52-53.
[9]范瑞泉,魏青,邓丽霞,等.凉茶的某些毒性试验观察[J].卫生毒理学杂志,2002,16(2):131.
[10]辛增辉,刘雪莲,陈少珍,等.岭南抗感凉茶的药效学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10):56-57.
[11]王兰,张永东,郭红云,等.排毒清火凉茶粉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实验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1,23(3):219-221,225.
[12]刘建雄,吴清和,方燮帆,等.沙溪凉茶毒理学研究[J].中药材,2006,29(10):1077-1079.
[13]谭剑斌,陈瑞仪,赵敏,等.布渣叶急性经口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增刊):93-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