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显明,史欣慧,冶春莲,等. 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居家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21,49(3):326-330. [2] 冯为,李世明,杨雀屏,等.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律面访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4):475-479. [3] 彭小冬,毕建强,周志坚,等. 深圳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服药的相关因素[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1,35(5):353-359. [4] 黄悦勤. 中国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1):15-16. [5] 李进,肖雨桐,付文彬,等. 湖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237-240,274. [6] 袁周玲,吴越,包炤华,等. 主动性社区治疗模式对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20,30(5):341-344. [7] Torrey EF.Stigma and violence:isn't it time to connect the dots?[J].Schizophrenia Bulletin,2011,37(5):892-896. [8] 梁昌才,陈誉丹,周尉. 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21,30(4):311-315. [9] 李培英,齐秀芳,王建军,等. 对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实施村医全程督导服药管理的效果[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7,17(3):201-203. [10] 李世明,崔凤伟,冯为,等. 社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1):811-815. [11] 谭小华. 患者肇事肇祸临床调查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7,29(7):55-56,68. [12] 董景五.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3] 国家卫生计生委.WS/T 483.15—2016 健康档案共享文档规范第15部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14]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 精神分裂症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标准专家共识[J]. 现代中医临床,2022,29(1):11-16. [15] 戚圣香,赵宁,王志勇,等. 南京市重性精神疾病及防治人力资源的现状分析[J].现代医学,2015,43(12):1493-1496] [16] 王维丹,王淑敏,徐松泉. 浙江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管理人力资源调查[J] 预防医学,2017,29(5):478-481. [17] 仇晓艳,鞠康,郑宏,等. 上海长宁区本市户籍与流动人口肇事肇祸及滋事精神病患者特征比较[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31(3):193-197. [18] 杜雁,张新功,闫洁.精神分裂症病例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及可及性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21,47(5):676-678,682. [19] 张琼婷, 陈浩, 鞠康,等. 上海市长宁区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监护状况的横断面评估(英文)[J]. 上海精神医学, 2015,27(1):18-26. [20] 曾德志,樊学文,孙全新,等. 易肇事肇祸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J]. 重庆医学,2013(34):4123-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