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 [2] 张海庆,邬堂春,张晓敏. 中国中老年人群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病发生风险关联:基于东风同济队列的综述[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3):271-275,283. [3] 刘莉,林东杰,谢良地.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的解读——胡大一教授在福州站巡讲的讲话精要[J].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11):1134-1136. [4]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等. 中国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筛查与管理专家共识[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5,9(6):398-412. [5] 叶俊森,褚运松,赵桐荫,等. 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7,18(4):244-248. [6] 徐松波. 中国中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疾病危险因素及聚集[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2):2819-2822. [7]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 4-10. [9]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高血压联盟(中国,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等.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年修订版)[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9,24(1):24-56. [10]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7,16(1):15-35. [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10(1):4-67. [12] 施仲伟. 回眸过去30年全球和中国的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报告解读[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21,20(4):349-355. [13] Falkner B, Gidding S.Life-course implications of pediatric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an J Cardiol,2021,37(5):766-775. [14] 吴超群,李希,路甲鹏,等. 中国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分布报告[J].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1):4-13. [15] 张明,刘杰,涂青云,等. 危险因素聚集性与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 江苏预防医学,2021,32(6):649-653. [16] 查雨欣,邓颖,左明良,等. 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四川省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聚集情况[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2,26(3):331-336. [17] 郭雨阳,曾庆春. 积极管理肥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J].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6):643-650. [18] 胡世云,宣诚,俞蔚,等. 浙江省血脂异常不同诊断切点患病情况及心血管病风险分析[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21,21(6):535-538. [19] 刘静. 心血管病预防:道阻且长,行则将至[J]. 心肺血管病杂志,2022,41(1):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