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4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2-10-20
    共识标准指南
    菌群移植干预肥胖糖尿病专家共识
    陈容平, 杨锐, 陈宏
    2022, 48(10):  1165-1169.  doi:10.12183/j.scjpm.2022.1165
    摘要 ( 219 )   PDF (1204KB) ( 29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的流行日趋严峻,是世界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肥胖合并糖尿病的防治难度大,体重管理、血糖控制和综合指标控制是防治肥胖糖尿病的方法。其中,减轻体重是防治糖尿病、肥胖和其相关并发症有效、安全、经济的基础方法。菌群移植可以改善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降低血糖等,菌群移植是肥胖糖尿病治疗新的进展。
    论著
    河南省3~15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状况及与生活饮食行为关联
    刘芳, 卫海燕, 曹冰燕, 苏爱芳, 姚志营, 丁黎, 陈永兴, 刘晓景
    2022, 48(10):  1170-1174.  doi:10.12183/j.scjpm.2022.1170
    摘要 ( 100 )   PDF (1233KB) ( 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研究河南省3~15岁儿童青少年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其与生活饮食方式的关联。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0市的3~15岁儿童青少年,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青少年肥胖率,通过单、多因素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与相关生活饮食行为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2 481名3~15岁儿童青少年参与调查,平均年龄为(7.92±3.15)岁,肥胖1 407例,发生率为11.3%,其中男生12.9%,女生9.5%。9岁~<12岁年龄段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早餐就餐地点为家(OR=0.745)、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522)为儿童青少年肥胖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河南省3~15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防控应在青春期前进行,鼓励在家进餐早餐及经常体育锻炼的生活方式。
    基于信息上传行为特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管理模式分类研究
    李海燕, 罗浩, 梁旭东, 梁子超, 吴希春, 林卓琛, 李超伦, 林海, 鲁婧婧, 张晋昕
    2022, 48(10):  1174-1178.  doi:10.12183/j.scjpm.2022.1174
    摘要 ( 88 )   PDF (1266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基于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管理平台上传血压监测资料的行为特征,将患者的血压管理模式进行分类,进而推出控制高血压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在广东省中山市板芙、横栏、三乡、民众、南头、五桂山共6个镇中已建立高血压档案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免费发放血压计供患者逐日进行血压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上传至血压监测系统。根据患者上传血压测量数据的行为特征,使用K-means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对患者行为模式进行分类。结果 根据数据管理平台提取到的1 973例患者血压测量、上传的行为特征信息,将患者分为积极组、消极组、谨慎组、困难组、拒访组,他们在血压管理方面所面临的困难迥异,需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结论 基于患者血压检测、上传的行为特征,对患者进行分类,能够有效判别各类患者的行为模式,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后续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西安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及危险因素聚集性研究
    高露露, 王线妮, 高媛, 张楠
    2022, 48(10):  1179-1183.  doi:10.12183/j.scjpm.2022.1179
    摘要 ( 62 )   PDF (1230KB) ( 6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现状,分析其危险因素聚集性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西安市3个区(灞桥区、雁塔区和未央区),每个区随机抽取3个社区,共9个社区,以辖区内≥40岁的常住居民做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调查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按照《国家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中规定对调查对象脑卒中高危情况进行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完成调查人数18 312人,其中男性8 483人,占46.32%;女性9 829人,占性53.68%。年龄40~93岁,其中50~59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0.13%。共筛选出符合脑卒中高危人群特征的居民3 325例,高危率18.16%。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中老年社区居民的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卒中高危人群中检出的8项危险因素前3项依次为体育运动缺乏(71.40%)、高血压(70.86%)和吸烟(47.67%)。3 32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符合3项危险因素为1 880例(56.54%),符合4项为894例(26.89%),符合5项404例(12.15%),符合6项及以上者147例(4.42%)。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聚集性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中差异明显,男性和年龄较大者的危险因素聚集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西安市中老年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率较高,且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现象普遍存在,应针对性加强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教和干预。
    河南省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王静, 支慧, 单单单
    2022, 48(10):  1184-1187.  doi:10.12183/j.scjpm.2022.1184
    摘要 ( 71 )   PDF (1218KB) ( 7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河南省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水平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2021年8—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河南省各个地级市、不同等级共10家公立医院的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的问卷调查,采用亚健康状态评价问卷(SHSQ-25)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892名手术室医护人员成为有效调查对象,467名手术室医护人员呈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发生率52.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3.224)、BMI≥28.0 kg/m2OR=1.522)、职务(OR=1.358)、夜班频次(OR=1.531)、每周工作时间(OR=1.157)、锻炼身体(OR=0.693)、睡眠时间(OR=0.441)、社会支持程度(OR=0.242)、消极应对方式(OR=2.565)是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结论 河南省手术室医护人员亚健康状态发生率较高,受到年龄、BMI、职务、夜班频次、每周工作时间、体育锻炼、睡眠时间、社会支持程度、应对方式多种因素影响,应根据以上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健康水平。
    南阳地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现状调查
    曹卫华, 张红瑾, 高扬, 王霞
    2022, 48(10):  1188-1191.  doi:10.12183/j.scjpm.2022.1188
    摘要 ( 68 )   PDF (1219KB) ( 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南阳地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方法 2021年6—12月在南阳市辖区内社区服务中心采用方便抽样法招募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得1 796例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研究对象1 643例,有效率91.48%。其中男性852例,女性791例。年龄35~78岁,以55~64岁所占比例较高,为33.35%;BMI以18.5~23.9 kg/m2为主,占57.33%;病程以5~10年为主,占48.20%。规范管理810例,规范管理率49.30%,血糖控制达标839例,血糖控制达标率51.07%;规范管理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显著高于未规范管理者(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672)、病程(OR=0.463)、糖尿病痛苦(OR=0.244)、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OR=3.543)、社会支持度(OR=2.161)是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结论 南阳地区在管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未及一半,规范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更高,可针对在管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规范管理率,促进患者血糖控制达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现状调查
    柴朵, 邵琳, 胡燕
    2022, 48(10):  1192-1196.  doi:10.12183/j.scjpm.2022.1192
    摘要 ( 98 )   PDF (1213KB) ( 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现状,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行为干预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以与某三甲医院合作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方式获取其基本资料及行为依从性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评估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对血糖达标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 949例,有效研究对象1 872例,有效率96.05%。血糖控制达标1 021例,达标率54.54%。不同年龄、文化水平、病程、其他基础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烟、戒酒、保证睡眠时间、血糖监测依从性良好率分别为64.37%、52.67%、58.49%、49.79%、82.43%、78.69%、76.87%、48.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0.779)、文化水平(OR=2.257)、病程(OR=0.689)、其他基础疾病(OR=0.483)、遵医嘱用药(OR=3.543)、控制饮食种类(OR=2.675)、按时进餐(OR=1.98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2.054)、戒酒(OR=2.208)、血糖监测(OR=1.960)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的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行为依从性有待提升,尤其遵医嘱用药、控制饮食种类、按时进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戒酒、血糖监测依从性与血糖控制达标率密相关,应加强针对性干预对策,提高患者行为依从性,控制2型糖尿病病情发展。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比较研究
    王洁, 汪宁, 刘宁杰, 胡小旭, 韩燕梅, 张东焕, 温昌明
    2022, 48(10):  1196-1200.  doi:10.12183/j.scjpm.2022.1196
    摘要 ( 70 )   PDF (1240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方法 以2021年1—12月某医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17例作为病例组,按照性别、年龄1∶1比例匹配同期医院进行体检健康者617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群生活行为习惯及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生活行为习惯包括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基因多态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FGB)G(-455)A、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ELAM)ser128arg、细胞黏附分子-1(ICAM1)gly214ar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G(-308)A、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thr26asn结果 病例组患者617例中男性396例,女性221例;年龄37~64岁。健康对照组617人中男性396人,女性221人;年龄37~64岁。2组性别分布、平均年龄、舒张压和收缩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控制体重、吸烟、饮酒、睡眠时间、体育锻炼、饮食健康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TNFβ thr26asn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GB G-455A、ELAM ser128arg、ICAM1 gly214arg、TNFαG-308A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TNFβ thr26asn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遗传因素,与TNFβ thr26asn多态性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寻求遗传病因学证据及建立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坚持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等,有利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
    南京地区≥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依从性调查
    殷春花, 段小芳, 王雷, 方燕, 杨国凤, 张萍萍
    2022, 48(10):  1201-1205.  doi:10.12183/j.scjpm.2022.1201
    摘要 ( 65 )   PDF (1215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为控制血糖水平、促进血糖达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21年5月至2022年2月在南京市某医院诊治的≥45岁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依从情况及血糖达标情况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生活行为方式依从性及血糖控制达标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对血糖控制达标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1 195例,其中男673例,女522例;年龄45~76岁,以55~64岁所占比例较高(591例,49.46%);病程6个月至19年,以5~9年所占比例较高(617例,51.63%)。 合理饮食、体育锻炼、保证睡眠、戒烟、限酒、血糖监测依从性分别为40.75%、43.43%、75.65%、83.01%、72.13%、51.97%。血糖达标406例,达标率为33.9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理饮食(OR=2.866)、体育锻炼(OR=2.085)、保证睡眠(OR=1.982)、限酒(OR=1.754)、血糖监测(OR=2.547)依从性是血糖达标的影响因素。结论 ≥45岁2型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的依从性与血糖达标率密切相关,可根据个体特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其建立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并提高依从性,促进血糖达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
    西安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李静, 张曦, 杜粉静, 刘小静, 路德艳, 贺婷, 陈红梅
    2022, 48(10):  1205-1209.  doi:10.12183/j.scjpm.2022.1205
    摘要 ( 72 )   PDF (1236KB) ( 10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40岁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40岁且在当地居住时间≥3年的居民参与肝癌高危人群评估,并对评估结果为肝癌高危的居民进行血液甲胎蛋白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筛查依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对西安地区36 187名常住居民进行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其中6 514例居民评估为肝癌高危,肝癌高危率为18.00%。其中男性高危者比例高于女性,99.08%为汉族,96.65%为已婚,年龄≥60岁人群的肝癌风险更高,多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8.12%的BMI值为18.5~27.9 kg/m2,58.40%有吸烟史,43.71%有饮酒习惯,44.00%有家族肿瘤史,71.17%伴有慢性丙型肝炎,97.19%伴有慢性乙型肝炎。6 514例肝癌高危人群中有3 192例参加肝癌筛查,肝癌筛查依从性为49.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444)、BMI(OR=0.694、0.820)、吸烟(OR=1.177)、饮酒(OR=1.178)、伴有慢性乙型肝炎(OR=1.266)、有家族肿瘤史(OR=1.579)、职业(OR=4.204)、锻炼次数(OR=0.774)、家庭人均月收入(OR=1.790)、定期参加检查(OR=2.542)是筛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西安地区肝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整体偏低,影响筛查依从性的重要因素较多,可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医护患三方沟通来进一步完善筛查机制,提高筛查效率。
    西安市超重及肥胖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
    查元, 李琳, 李伟民, 范明, 师婷
    2022, 48(10):  1210-1214.  doi:10.12183/j.scjpm.2022.1210
    摘要 ( 57 )   PDF (1243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超重及肥胖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1年在西安市某医院完成健康体检的超重及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超重及肥胖者的基本信息、生理生化指标及腹部彩超影像学诊断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NAFLD患病情况,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超重及肥胖者的NAFLD患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从12 964名体检人员中获得超重及肥胖体检者共6 351例,其中男性3 325例,占52.35%,女性3 026例,占47.65%。年龄33~76岁,以60~76岁所占比例较高,占37.40%。共有1 222例诊断为NAFLD,患病率为19.24%。其中轻度365例(29.87%),中度778例(63.67%),重度79例(6.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807)、年龄≥44岁(OR=3.684、4.158)、肥胖(OR=2.177)、SBP异常增高(OR=4.745)、腰围异常(OR=3.102)、ALT异常(OR=2.740)、AST异常(OR=2.726)、GGT异常(OR=2.373)、FBG异常(OR=3.684)、UA异常(OR=3.096)、TG异常(OR=3.490)、TC异常(OR=3.819)、LDL-C异常(OR=3.647)、HDL-C异常(OR=2.807)的体检人群中超重及肥胖者患NAFLD可能性更高。结论 体检人群中超重及肥胖者的NAFLD检出率较高,需要尽早给予针对性的干预,部分因素被确定为该人群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这有助于指导干预工作的实施。
    现场研究
    2018年广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饮酒行为调查研究
    李川, 廖婷婷, 孟瑞琳, 效拟, 徐浩锋, 郑雪燕, 宋秀玲, 周少恩, 彭丹丹, 王晔, 许晓君, 许燕君, 夏亮
    2022, 48(10):  1215-1218.  doi:10.12183/j.scjpm.2022.1215
    摘要 ( 71 )   PDF (1214KB) ( 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的流行状况,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托于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项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14个监测点≥18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饮酒行为问卷调查。采用复杂抽样加权法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饮酒行为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 600名≥18岁的常住居民,经复杂加权计算后,男性占51.42%,女性占48.58%;城市居民占68.99%,农村居民占31.01%。2018年广东省≥18岁居民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为50.13%,男性(66.71%)高于女性(32.59%),城市(53.96%)高于农村(41.61%)。过去30 d饮酒率为31.50%,男性(45.29%)高于女性(16.90%)(均P<0.01)。62.77%的男性和88.02%的女性每周饮酒<1 d,随着年龄增加,每周≥5 d的饮酒频率逐渐上升。饮酒者日均酒精摄入量11.98 g,男性(15.74 g)远高于女性(3.13 g),农村(15.78 g)高于城市(10.57 g)(均 P<0.01)。广东省≥18岁居民危险饮酒率和有害饮酒率分别为1.25%和2.31%,农村危险饮酒率(1.84%)高于城市(0.99%)(P<0.01)。结论 广东省≥18岁居民饮酒行为现况不容乐观,加强以农村地区、文化程度偏低、中老年男性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及其对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的影响
    吕丽娜, 史长松, 程艳波, 张博, 马彩霞, 王小品
    2022, 48(10):  1219-1222.  doi:10.12183/j.scjpm.2022.1219
    摘要 ( 73 )   PDF (1222KB) ( 6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和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及其对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郑州市5家医院共2 011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纳入研究,均接受Hp检测,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Hp-IgG)以及粪便Hp抗原均为阳性的儿童归为感染组,Hp-IgG抗体阴性以及粪便Hp抗原阴性的儿童归为非感染组,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感染Hp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结果 本研究2 011名儿童中共有603例感染Hp,感染率为29.99%。年龄(OR=4.470)、口嚼食物喂养习惯(OR=5.775)、不良生活习惯(OR=6.009)、家族肠胃病史(OR=9.953)、母亲吸烟史(OR=8.124)、饮酒史(OR=7.649)是儿童感染Hp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儿童体重和身高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或P<0.01)。城镇感染组与农村感染组的体质量、身高、臂围和胸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儿童Zn水平值、血红蛋白水平值、血清铁蛋白水平值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城镇感染组与农村感染组儿童等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在郑州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与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密切相关,且影响儿童其营养状况,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陈海娟, 王红利, 高峰
    2022, 48(10):  1223-1226.  doi:10.12183/j.scjpm.2022.1223
    摘要 ( 69 )   PDF (1218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 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流感样(ILI)儿童病例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27 231份合格样本进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为10.61%(2 890份)。其中H3N2阳性率3.46%,新甲型H1N1阳性率3.36%,BY型阳性率2.27%,BV型阳性率1.13%,混合型阳性率0.40%。2015年至2021年流感病毒总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间H3N2、新甲型H1N1、BY型、BV型等病毒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感病毒阳性率在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至次年2月)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冬季病毒阳性率最高(14.13%)。 各年龄段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4~6岁组病毒阳性率最高(13.17%) 。男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35%,女童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0.92%,不同性别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居住地区儿童流感病毒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郑州地区儿童流感病毒感染呈现逐年升高趋势,其中以H3N2和新甲型H1N1病毒占比最高,1~6岁幼儿为流感高危易感人群,不同亚型流感病毒流行高峰季节可随时间、年龄等差异影响变化,建议加强早教、托育儿童的流感防控,在流感高峰期前1个月做好易感人群疫苗接种,降低流感毒感染风险。
    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例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赵玉锋, 姜栋栋, 井飞
    2022, 48(10):  1227-1230.  doi:10.12183/j.scjpm.2022.1227
    摘要 ( 82 )   PDF (1208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例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强度、严重程度、季节性及病原学分布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21年亳州市共报告手足口病例32 711例,男性18 952例,女性13 759例;病例年龄1 d龄至37岁。重症病例数94例,占总病例数的0.29%,不同年份手足口病重症率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呈逐年下降趋势。亳州市4个区(县)每年均有手足口病例。发病时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季节性,4—6月份为流行主高峰,报告病例14 454例,占总病例数的44.19%,10—12月为流行小高峰,报告病例9 994例,占总病例数的30.55% ,呈现拖尾现象。手足口病发病主要集中在0~4岁人群,其次为5~8岁人群,>10岁人群构成比最低(283例) 。2017—2021年Cox A16及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明显上升;EV 71总体检出率为27.56%,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结论 2017—2021年亳州市手足口病呈季节性,以0~4岁儿童病例所占比例较高。手足口病的流行模式、病原谱发生明显的改变,表现为EV 71流行强度下降。
    2018—2021年海安地区神经内科疾病谱及变化趋势分析
    胡馨月, 周小燕, 陈秋香, 邵祥忠
    2022, 48(10):  1230-1233.  doi:10.12183/j.scjpm.2022.1230
    摘要 ( 68 )   PDF (120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2018年至2021年海安地区神经内科疾病谱特征及分布规律,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及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通过医院数据管理系统收集海安市3家医院神经内科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收治的所有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神经内科疾病谱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海安地区2018—2021年神经内科病例70 361例,病例数呈现逐年升高趋势。病例年龄11~89岁,以65~8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42.62%。整体男性比例高于女性,预后以治愈及好转为主,占82.43%。2018—2021年门诊疾病谱顺位前3位为脑梗死、头痛头晕、周围神经病。2018—2021年住院患者疾病谱顺位前3位为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缺血。患者住院时间基本集中于7~11 d,平均住院时间(8.73±0.28)d。结论 海安地区男性神经内科疾病病例明显多于女性,脑血管疾病始终占据神经内科住院疾病首位,疾病谱顺位前4位分别为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后循环缺血、脑动脉供血不足,应加强对居民脑血管相关知识宣教,提高其健康防病能力。
    2018—2021年平顶山市妇科疾病流行特征分析
    张一帆, 宁键, 王艳茹, 孙晓娜, 刘清
    2022, 48(10):  1234-1237.  doi:10.12183/j.scjpm.2022.1234
    摘要 ( 75 )   PDF (1217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妇科疾病流行特征,旨在为预防妇科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1年平顶山市8家医院妇科疾病病例资料。结果 2018—2021年平顶山市8家医院共42 760例妇科就诊病例中明确诊断为妇科传染性疾病共有16 461例,占38.50%,非传染性慢性疾病19 229例,占44.97%。2018—2021年传染性妇科疾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P<0.01),非传染性疾病比例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染性疾病中前6顺位分别为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衣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和滴虫性阴道炎,占妇科传染性疾病总例数的83.28%(13 709/16 461),占妇科疾病总例数的32.06%(13 709/42 760)。梅毒、淋病的病例数逐年增加,2种疾病在每年妇科门诊病患中的占比及传染性妇科疾病中的占比均呈上升趋势,艾滋病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前6位分别为子宫平滑肌瘤、阴道肿瘤、良性卵巢肿瘤、恶性子宫颈肿瘤、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前6位顺位疾病占妇科非传染性慢性疾病总例数的76.94%(14 795/19 229),占妇科疾病总例数的34.60%(14 795/42 760)。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和梅毒在30~39岁妇科疾病病例所占比例较高,衣原体、支原体和滴虫性阴道炎在各年龄段病例中分布较均衡。子宫平滑肌瘤、阴道肿瘤和恶性子宫颈肿瘤在40~69岁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良性卵巢肿瘤在18~29岁年龄段人群中所占比例较高,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主要集中于30~39岁人群。结论 2018—2021年平顶山市妇科疾病以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为主,需根据各疾病患病年龄、分布特征,针对性强化保健宣传工作,加强妇科疾病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北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张新新, 李晶, 李慧
    2022, 48(10):  1238-1241.  doi:10.12183/j.scjpm.2022.1238
    摘要 ( 71 )   PDF (1214KB) ( 4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水平、减少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2年3月整群抽样法抽取北京地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各3家,对抽中医院的所有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有效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调查结果781份,男性584人,女性197人。年龄20~59岁,以30~39岁所占比例较高,占34.33%,学历以大学本科及以上为主,占80.53%。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医护人员分别占61.97%、38.03%。医生占54.67%,以中级职称为主,占39.44%;工龄1~34年,以6~10年所占比例较高,占45.71%。职业相关疾病336例,发生率为43.02%,以骨骼及软组织损伤类多见(占56.85%)。594例(76.06%)发生职业接触损伤,以物理性损伤类多见(54.04%)。职业倦怠265例,发生率为33.93%。不同年龄、岗位、工龄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相关疾病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岗位、职称、工龄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接触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性别、岗位、工龄以及职业相关疾病发生情况不同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倦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北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健康和职业倦怠现状不容乐观,职业倦怠者职业相关疾病发生率、职业接触损伤发生率均更高,应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改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减少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接触损伤,提高职业健康水平。
    2016—2019年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史柏强, 许丞, 马军
    2022, 48(10):  1242-1245.  doi:10.12183/j.scjpm.2022.1242
    摘要 ( 71 )   PDF (1175KB) ( 3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以2016—2019年在泌尿外科住院治疗的391例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尿液培养的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生化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测定分离的细菌菌株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酚、庆大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克肟、环丙沙星、四环霉素、哌拉西林、亚胺培南、萘啶酸的敏感性。结果 2016—2019年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总体发病率为33.6%。分离的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其中以大肠埃希菌(49.1%)、肠杆菌属(39.9%)和铜绿假单胞菌(13.8%)较多见;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9%)、链球菌(1.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0.5%)为主;分离到不动杆菌和真菌各1份。抗生素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肠杆菌对所有12种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其中对头孢噻酚、头孢克肟、头孢三嗪以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分离的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且以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这些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噻酚、头孢克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水平较高。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研究
    曾红梅, 王荣, 王素贞
    2022, 48(10):  1245-1248.  doi:10.12183/j.scjpm.2022.1245
    摘要 ( 86 )   PDF (1217KB) ( 4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现状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1 013例肿瘤患者,NRS 2002评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541例,发生率53.41%。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质、放化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86%,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其次为消化道、泌尿系统等。不同性别、年龄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性质、放化疗、营养风险、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情况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性质(OR=2.286)、放化疗(OR=3.025)、营养风险(OR=2.652)、总蛋白(OR=1.279)、血红蛋白(OR=1.471)、白蛋白(OR=1.335)是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不佳,存在营养风险,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可能,可通过营养评估及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关注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根据个体情况及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调查
    申艳玮, 武慧峰, 赵海燕
    2022, 48(10):  1249-1252.  doi:10.12183/j.scjpm.2022.1249
    摘要 ( 65 )   PDF (1203KB) ( 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观察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并分析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为该地区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21年7—12月安阳地区某医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情况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有效研究对象1 672名,仅15.79%不暴露于任何危险因素。1 408例(84.21%)暴露于各种危险因素,其中超重或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43.78%、32.66%、47.37%、22.31%、25.78%、10.71%。1、2、≥3种危险因素暴露率分别为18.78%、37.80%、27.63%。常见危险因素暴露组合是吸烟+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高血压、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男性危险因素暴露是女性的1.784倍,70~79岁危险因素暴露是60~69岁的2.323倍,居住地为城区的居民危险因素暴露是乡镇的1.531倍,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危险因素暴露是初中及以下者的0.883倍。结论 安阳地区老年体检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暴露率较高,尤其应关注男性、70~79岁、城镇、文化程度低的人群,加强高心血管疾病预防、筛查、管理工作,有效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承德地区成人布鲁氏菌感染病例特征分析
    苏丽, 曹亚文, 刘耀敏, 张国民, 张建华, 崔凤梅
    2022, 48(10):  1252-1256.  doi:10.12183/j.scjpm.2022.1252
    摘要 ( 68 )   PDF (1242KB) ( 4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究成人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 方法 布鲁菌氏病例资料来源于医院信息系统及病案首页,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血流感染与非血流感染组病例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纳入分析的布病病例共109例,其中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75例,非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34例。分析结果显示,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组成、职业分布、接触情况、发病季节及发病地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组患者较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在发热、腰痛症状分布不同,血流感染组较非血流感染组发热比例明显升高,腰痛症状出现比例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流感染组患者较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并发脊柱炎的比例明显减低,并发白细胞减少的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流感染组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低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明显高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非血流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成人布鲁氏菌血流感染患者较非血流感染患者存在临床特点不同,临床医师需注意了解布鲁氏菌血流感染病例临床特点以便有针对性诊疗。
    2016—2020年肇庆市广宁县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
    李金芳, 龙雪梅, 陈秀芳
    2022, 48(10):  1257-1260.  doi:10.12183/j.scjpm.2022.1257
    摘要 ( 77 )   PDF (1206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肇庆市广宁县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掌握碘缺乏病防治效果,为制定针对性碘缺乏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每年全县按东、西、南、北、中划分5个抽样片区,在每个片区各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 1所小学,每所小学抽取40名8~10岁儿童;所抽取的5个乡镇中各抽取20名孕妇,采集8~10岁儿童和孕妇尿样及其家中食用盐,分别检测尿碘、盐碘含量,采用B超法测量儿童甲状腺容积。结果 2016—2020年肇庆市广宁县共监测儿童1 000名,孕妇500名。采集儿童、孕妇家庭食用盐样分别为1 000、500份,儿童、孕妇尿样分别800、400份,监测400名儿童甲状腺容积。居民碘盐覆盖率均为100.0%,5年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0%~100.0%;2017—2020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7.6、194.0、202.6、226.6 μg/L,逐年升高(P<0.01);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30.8、111.5、168.4、191.8 μg/L,逐年升高(P<0.01);2017、2019年儿童甲状腺容积肿大率分别为3.5%、3.0%(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的甲状腺肿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宁县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儿童及孕妇尿碘水平、儿童甲状腺容积等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碘缺乏病消除标准要求;孕妇存在碘营养不足风险,建议孕妇在食用碘盐基础上适当摄入含碘丰富的食物。
    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龚春梅, 袁冰, 华征
    2022, 48(10):  1260-1263.  doi:10.12183/j.scjpm.2022.1260
    摘要 ( 66 )   PDF (1238KB) ( 5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索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1月到2022年4月南阳市某医院3个院区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近3个月用药情况(包括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他汀类、ACEI/ARB等药物)、用药依从性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冠心病患者二级用药依从性进行分析,并对影响依从性的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1 343例冠心病患者的调查结果,57.93%能够按照医师的要求长期坚持服药,61.43%能够按照医师要求的时间定时服药,60.54%能够按医师要求的服药量服药,62.03%能够按照医师要求的每天服药次数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数为971例,依从性好发生率为7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5.333)、发病次数(OR=5.328)、对冠心病了解情况(OR=2.723)、医患关系(OR=3.931)、收入(OR=3.254、2.485)、医疗保险(OR=2.366)、药物副作用(OR=0.158)是影响冠心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对二级预防依从性良好,但仍有待提高。发病次数、医患关系、文化程度、收入、医疗保险、药物副作用发生、对冠心病知识了解是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独立因素,对此需积极普及相关用药知识,减少患者长期用药抵触心理。
    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免疫应答关系研究
    范敬静, 陈勇, 张伟, 周小英, 白雪, 常彩芳, 韩永平, 刘金禄
    2022, 48(10):  1264-1267.  doi:10.12183/j.scjpm.2022.1264
    摘要 ( 78 )   PDF (1210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及与免疫应答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1月于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免疫应答检测的乙肝患者作为病例组,另外招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点,比较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HBeAg、HBV-DNA水平差异,乙肝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乙肝感染患者HBV B、C基因型间血清IFN-γ、IL-4、IFN-γ/IL-4、IL-17、IL-23水平差异。结果 2 968例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患者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39.05%)和C基因型(57.01%)为主,男女性平均年龄、HBV基因型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C基因型血清HBsAg浓度和HBV-DNA拷贝数均高于B基因型(P<0.01);乙肝患者血清IFN-γ、IL-4、IL-17、IL-23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IFN-γ/IL-4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C基因型血清IFN-γ/IL-4低于B基因型,IL-17、IL-23高于B基因型(P<0.01)。结论 张家口地区乙肝感染者主要以感染C、B型HBV为主,C、B型可能与血清病毒学指标及HBV相关免疫应答有关。
    2018年广东省成年人膳食状况分析
    廖婷婷, 效拟, 李川, 周少恩, 许晓君, 徐浩锋, 彭丹丹, 孟瑞琳, 许燕君, 林立丰
    2022, 48(10):  1267-1271.  doi:10.12183/j.scjpm.2022.1267
    摘要 ( 72 )   PDF (1237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广东省成年人的膳食摄入情况,为制定营养干预措施、推动广东省全民膳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数据源于2018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共调查14个监测点的≥18岁居民8 603人。对样本进行复杂抽样加权后,估计不同特征人群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8 476人纳入分析,人均每日蔬果摄入量为463.3 g/d,人均每日红肉摄入量为212.2 g/d。蔬果摄入不足率为45.7%,男性蔬果摄入不足率(50.0%)高于女性(41.2%)(P<0.01),农村(51.4%)高于城市(43.1%)(P<0.05)。红肉摄入过多率为78.4%,男性红肉摄入过多率(83.8%)高于女性(72.8%)(P<0.01),城市(81.5%)高于农村(71.6%)(P<0.01)。家庭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为6.6 g/d,食盐摄入过多比例为45.8%。家庭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34.1 g/d,食用油摄入过多比例为48.7%。结论 广东省成年人红肉摄入过多情况较为严重,蔬果摄入不足率仍较高,农村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过多情况不容忽视,需加强膳食营养干预,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北京市某区9~18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赵芳芳, 赵瑞兰, 段军伟, 李莉
    2022, 48(10):  1272-1274.  doi:10.12183/j.scjpm.2022.1272
    摘要 ( 58 )   PDF (1192KB) ( 4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了解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某区5所学校小学四年级至高三年级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检查、问卷调查及所在教室教学环境检测,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脊柱弯曲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9~18岁中小学生1 342人,其中男生687人,女生655人,以小学生和初中生为主,占81.45%。9~18岁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106例,检出率为7.90%。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学段(OR=0.147)、黑板平均照度达标(OR=0.415)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保护因素,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1~3 h(OR=2.030)是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的危险因素。 结论 北京市某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较高,受学段、教学环境、每天使用电子设备时间多因素影响,应加强社会、学校及家庭的联合干预。
    1 974例健康体检者甲状腺结节检出情况及影响因素
    黄娟娟, 刘从兵, 单思维, 许伟
    2022, 48(10):  1275-1278.  doi:10.12183/j.scjpm.2022.1275
    摘要 ( 60 )   PDF (1203KB) ( 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的检出情况、超声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1年全年在徐州市某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析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及临床资料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1 974名健康体检者共检出甲状腺结节患者511例,检出率为25.89%;其中单发结节患者160例,占31.31%,多发结节患者351例,占68.69%;结节回声以低回声为主,占87.48%,结节分级以1~3级为主,占96.67%。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2.138)、年龄(OR=2.257)、超重(OR=0.781)、食用非碘盐(OR=0.389)、血压异常(OR=3.008)、总胆固醇异常(OR=1.93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OR=4.56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OR=3.969)均是影响甲状腺结节检出的影响因素。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较高,其中以多发结节、低回声结节及1~3级结节为主,影响甲状腺结节发生的因素较多,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
    郑州市≥60岁人群骨质疏松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曹中萍, 王芳, 李贞, 袁泉, 戎娜, 周芬, 张嘉怡, 王丽军
    2022, 48(10):  1278-1281.  doi:10.12183/j.scjpm.2022.1278
    摘要 ( 69 )   PDF (1222KB) ( 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郑州市≥60岁居民进行骨密度检测及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该人群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11名≥60岁居民参与本研究,男性381人,占46.98%,女性430人,占53.02%,年龄60~88岁。低骨量者368人(45.38%),骨质疏松者144例(17.76%),正常者299人(36.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OR=1.948,2.190)、受教育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715)、睡眠充足(OR=0.715)、吸烟(OR=6.613)、经常饮酒(OR=4.293)、奶类食物摄入≥3次/周(OR=0.717)、钙剂服用≥3次/周(OR=0.370)、维生素类补齐剂服用≥1次/周(OR=0.481,0.414)是郑州市≥60岁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的影响因素。结论 郑州市≥60岁居民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可依据研究所得到相关影响因素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以改善该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情况。
    953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王卓, 王丹, 鲁晶, 蔡月明
    2022, 48(10):  1282-1285.  doi:10.12183/j.scjpm.2022.1282
    摘要 ( 75 )   PDF (1225KB) ( 3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西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分析,采用指述性分析方法对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分布、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及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953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菌株1 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87株(62.34%),革兰阳性菌415株(37.66%),真菌0株(0.00%)。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比最高,达67.98%(467/687),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占比最高,达74.94%(311/415)。居前3位的菌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42.38%)、屎肠球菌(28.22%)以及肺炎克雷伯杆菌(9.17%)。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呈逐年降低趋势,不同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检出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不同年度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最高(90.15%),其次为氨苄西林(88.87%)、头孢呋辛(82.23%)、头孢噻肟(75.80%);革兰阳性菌中屎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达到100.00%,其次为红霉素(92.93%)、氨苄西林(79.74%)、庆大霉素(78.78%)。常见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和革兰阳性菌(屎肠球菌)在3年间耐药率大致相当。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较为多样,以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最为常见,检出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不容乐观,建议临床上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西安地区2 835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及病原菌特征分析
    陈倩, 万晓琼, 焦勇, 李莎, 崔栋, 严奉奇
    2022, 48(10):  1286-1290.  doi:10.12183/j.scjpm.2022.1286
    摘要 ( 69 )   PDF (1217KB) ( 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西安地区泌尿系统感染病例临床特征及病原菌分布,为泌尿系统感染疾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某医院2019—2021年收治的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检测资料,描述性分析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 共纳入2 835例泌尿系统感染病例,其中1 904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67.16%。年龄、尿路刺激症状、血尿、发热呕吐、腰腹痛、糖尿病、既往泌尿系统感染史不同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共鉴定出病原菌2 417株,其中细菌2 297株(95.04%),真菌120株(4.96%)。细菌中大部分为革兰阴性菌,共1 615株(66.82%),其中大肠埃希氏菌852株(35.25%)、肺炎克雷伯菌348株(14.40%)、铜绿假单胞菌189株(7.82%);革兰阳性菌682株(28.22%),其中粪肠球菌258株(10.67%),屎肠球菌219株(9.06%)。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51.67%,62/120)。病原菌分布特征在不同年份、性别和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西安地区泌尿系统感染病例病原菌检出率较高,病原菌以细菌为主,病原菌分布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特征,建议给予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泌尿系统感染风险。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新乡市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调查
    孔灵利, 陆志红
    2022, 48(10):  1290-1293.  doi:10.12183/j.scjpm.2022.1290
    摘要 ( 65 )   PDF (1220KB) ( 4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探讨新乡地区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并对相应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21年3—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新乡市成年居民进行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2 215名调查对象中,对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各个条目的知晓率为17.20%~90.25%,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量表的平均得分为(62.25±8.01)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β'=0.188)、职业类型属于医疗行业(β'=0.119)、参加癌症筛查项目/防癌体检(β'=0.201)是新乡地区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新乡地区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水平基本符合目前我国的人群要求,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可提升空间,另外各类知识的认知情况也存在不全面、不均衡的情况。部分因素对当地居民的癌症防治核心知识认知水平构成影响,相关部门可以此为依据,制定今后的工作计划和人群干预方案。
    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口腔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苏娅, 蔺世晨, 邓赛浇, 曹宇, 张颖, 霍珊珊
    2022, 48(10):  1294-1297.  doi:10.12183/j.scjpm.2022.1294
    摘要 ( 66 )   PDF (1211KB) ( 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丰台区居民口腔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丰台区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素养的问卷调查,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北京市丰台区的居民口腔健康素养水平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口腔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361名居民进行口腔健康素养的结果进行分析,男性702人,女性659人,年龄20~74岁,平均(47.65±18.66)岁。1 361名居民的口腔健康素养调查量表评分平均为(46.68±11.27)分。全部维度的得分率为(43.72±9.94)%,得分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口腔健康相关技能、口腔健康经济支持、口腔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口腔健康基本知识理念,分别为(51.23±6.22)%、(46.27±8.87)%、(37.25±7.92)%、(36.81±8.4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较高(β’=0.231)、婚姻状况为已婚(β’=0.279)、家庭月收入水平较高(β’=0.089)、自觉无经济压力(β’=0.129)、居住地为城市(β’=0.407)、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非自费(β’=0.256)、家中共同居住者数量较多(β’=0.119)、目前罹患慢性疾病数量<3种(β’=0.100)的丰台区居民具有更加良好的口腔健康素养。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居民的口腔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对于该地区的社区居民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干预,以各影响因素作为出发点,改善人群的整体口腔健康素养,提升人群的健康水平。
    检验技术
    开展人群大规模新冠核酸筛查的混合检测方法研究
    梁艺文, 郭前方, 梁丽君, 张欢, 庾健祥, 张云强, 宋铁, 武婕
    2022, 48(10):  1298-1300.  doi:10.12183/j.scjpm.2022.1298
    摘要 ( 75 )   PDF (1206KB) ( 5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目的 为在大规模人群中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筛查时提高检测效率、缩短检测时间,探索混采混检、单采混检检测的合理比例数。方法 对当天采集的56份新鲜样本进行单独检测,再分为混采混检组和单采混检组,各组中均有3∶1、5∶1、10∶1 混合样本,每份混合样本中含1份阳性样本并配备双份样本进行平行试验,比较混采混检和单采混检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混采混检方案:3∶1 、5∶1 混采混检阳性样本检测结果与单采单检相比Ct值基本不变,检测灵敏度无差异;10∶1 混采混检阳性样本Ct值平均升高2.95个单位(0.71~5.47),检测灵敏度略有降低,检测结果在临界值(37~40)的样本会成为假阴性。单采混检方案:3∶1、5∶1、10∶1的单采混检阳性样本检测结果与单检相比Ct值平均升高1.13、2.57、4.92个单位(0.30~7.66),检测灵敏度降低。结论 建议在针对高风险地区的大规模人群筛查时采用5∶1混采混检方案。特殊情况下需要快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时可采取10∶1混采混检方案。对发热门诊、重点人员以及密接人员仍采用单人单采单检的检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