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预防医学 ›› 2025, Vol. 51 ›› Issue (8): 818-823.doi: 10.12183/j.scjpm.2025.0818

• 共识标准指南 •    下一篇

食源性变形杆菌多技术联用鉴定与分子溯源专家共识

朱勇1, 张洪2,3, 罗阳2,3, 邹静波4, 重庆市科技青年联合会实验医学专委会   

  1. 1.重庆市荣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2460;
    2.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检验科;
    3.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
    4.重庆市永川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收稿日期:2025-03-18 出版日期:2025-08-20 发布日期:2025-09-16
  • 通讯作者: 罗阳,E-mail:luoy@cqu.edu.cn;邹静波,E-mail:26238091@qq.com
  • 作者简介:朱勇(1982—),男,大学本科,副主任检验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检验;张洪(1990—),女,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研 究方向为临床检验新技术研发;朱勇和张洪同为第一作者
  • 基金资助:
    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青年项目(2024QNXM056)

  • Received:2025-03-18 Online:2025-08-20 Published:2025-09-16

摘要: 变形杆菌簇(Proteeae)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领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其在食品中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而备受关注。目前我国仍沿用《WS/T 9—1996》标准传统培养及生化方法作为食源性变形杆菌的检测依据,存在灵敏度低、耗时长等问题,亟需建立更高效的检测技术体系。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变形杆菌分子鉴定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预处理及增菌分离—分子初筛—目标菌确证—分子溯源”4阶段的标准化检测流程。研究表明,肠道菌增菌(Enterobacteria Enrichment,EE)肉汤培养基结合伊红美蓝(Eosin-methylene Blue,EMB)琼脂平板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Salmonella-Shigella,SS)琼脂平板可有效提升分离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和16S rR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在分子初筛中具备较高特异性和时效性,标准化生化系统与Sanger测序联合使用可提高确证准确率,全基因组测序(WGS)则为流行病学溯源提供有力支撑。本共识结合最新研究证据与检测实践,旨在提升我国食源性变形杆菌的快速识别与应急处置能力,为保障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变形杆菌簇,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专家共识

中图分类号: 

  • R378.2